曹操的詩詞怎么樣(曹操有什么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曹操的詩詞怎么樣,以及曹操有什么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僅從文學角度看,曹操詩歌處于什么水平?
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軍事大家,可以說,曹操的詩歌從文學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王者了,在我心中屬于一流水準。這個一流我覺得他完全當得起,從詩的風骨,格局來看,可以說是意境遼闊,格局恢弘深遠,魏武風骨,當時無出其右者。
詩境開闊遼遠,慷慨蒼涼,大氣磅礴。雖不如李詩奔放瀟灑,杜詩沉郁頓挫,屈子高潔雅致(哇哇太好了直接找不出言語形容),但卻別有魏晉風骨。蒼涼不失清麗,大氣也獨具內蘊,有詩人的浪漫,也有政治家的氣性。
毛也說了秦皇漢武,說了唐宗宋祖,但是沒有藐視曹公。“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 ”。他的詩,是哲學。
再來看看后世各位文學大家對他的評價吧,不過各個時代,各個文學家也有自己的好惡。先說說余秋雨先生對他的詩歌評價:“曹操寫的是宇宙人生,曹操這個就大多了。”余秋雨認為雖然多數文史學家會把曹植排第一。
他卻認為應該是曹操第一、曹植第二、曹丕第三。“曹植固然構筑了一個美艷的精神別苑,而曹操的詩,則是礁石上的銅鑄鐵澆。”。魯迅也曾稱贊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師。當然,也有其他對曹操詩歌有不同看法的大家。
在他的樂府詞中,有一部分古挫到連韻也不用,其內容有的鋪排游仙而無玄意,有的裝點儒術而失空泛。像這類作品,既非抒情,也不是寫景,想是當時入清商俗樂的歌辭,以典重能入樂為主。而詩歌藝術卻居于次要。
因為諸葛亮的文章是君臣之情,曹操的詩歌是宇宙人生,格局不一樣。君臣之情當然要把我們感動,但是曹操寫的是宇宙人生,在這個面前就完全不一樣了。
曹操的詩詞風格
曹操的詩詞風格:從藝術古樸蒼涼、沉雄頓挫、慷慨激昂。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詞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
而人們論及曹操詩歌的藝術風格時,往往籠統地以“悲涼慷慨”、“梗概多氣”加以概拪。其實,曹操特殊的精力和地位,使他的詩歌與其他建安詩人相比,頗具獨到之處。詩人將昂揚的奮斗向上的精神與沉郁悲涼的心境相結合,從而形成了古樸蒼涼、沉雄頓挫、慷慨激昂,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風格。
1、詩體
曹操詩詞,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并以四言詩成就最為突出,還繼承了漢樂府的寫實主義精神,對后世詩歌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進影響。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當今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是漢末杰出的文學家和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通讀曹操詩詞 ,可以體會到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2、類別
曹操的詩詞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游仙詩。
(1)以關涉時事的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
(2)以表述理想為主的有《度關山》、《對酒》、《短歌行》等。前兩篇寫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賢君良臣政治。這在漢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3)以游仙詩為主的如《氣出唱》三首、《精列》、《陌上桑》、《秋胡行》二首等。曹操現存詩二十一首,這些談論神仙、鋪敘仙境及抒寫與神仙共游之樂的詩則有七首,占了三分之一。可以說,游仙詩是曹操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
曹操作為一位軍事家,他的詩詞功底為何卻能那么好?
歷史已經給了曹操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他是詩人、軍事家和政治家,就連毛澤東主席也稱其為“有本事”的人。
一個人成為軍事將領相對容易,勇武有力就可以,像唐時的秦叔寶(秦瓊)、明代的常遇春,都是以武力而定乾坤的人物,說俗點就是“有勁就行”。
古代的武將力氣大于技巧,這個從古代武將流傳下來的畫像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個腰腹粗圓,看著孔武有力。而什么是真正有效的搏斗,這個無需爭論,體重與力量,再加技巧,這一點連世界頂級的格斗手也承認。
曹操在被人稱為詩人之前,是一個將領,至少要有些武力,據《三國志》記載:“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從中便可以看出曹操的武力絕對是超人的,舞戟是近身搏斗,逾垣是動作機敏。而后世中對曹操評價中,卻將他列為語文化的代表,再加上民間的傳說與《三國演義》的描寫,讓讀者以為曹操是個天天坐在軍帳里算計人的奸文人。
曹操當然不是這樣的,如果用現在的話評價起來,曹操是個文武全才的真漢子。上面我們說了曹操的武,而三國是名將勇士輩出的時代,曹操在勇武方面遠沒有關羽、張遼有影響力,在軍事方面更多的是武略出眾。而換個歷史角度,曹操無疑是建安文化的領軍人物。
曹操的文學成功大部分在詩歌上,數量雖少,但卻是建安時代頂級的。曹操的詩,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名篇,里面的名句好多人都引用過,用書寫為堂表,常見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
這些名篇,除了朗朗上口外,讀之令讀者無不在生活中感觸到內心的共鳴。人在感觸良多無可放釋的時候也借酒澆愁,不覺自吟“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來寬慰自己,和后世的李太白“將進酒杯莫停”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其實是曹操繼承了漢代的樂府詩的特點,而詩的產生,并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是文字,詩最初的形態是配上音樂,或聲調的一種詠唱,類似于今天我們的朗誦。三國也有記載劉備逃跑,宿于劉安家中時,劉安正在彈劍作歌,而這里作的歌詞就是詩的一種,彈劍就是打擊金屬發出音質。
這也就形成了曹操詩歌的第一個魅力之處:韻律上口,適于吟唱。如果配上樂器,上口易,隨口可唱。
但曹操的大部分生涯都是在馬背上過渡的,那么曹操是怎樣一邊行軍打仗,一邊又成為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的呢?
成為詩人,必須保持“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有這種習慣,如我們的偉人毛澤東,無論是和平與動亂年代,都與書為伴,滿床的書。
而《三國志》、《魏書》等記載的都有曹操行軍讀書的習慣,不僅是因為寫詩,同時也著書立說。《三國志》說道:“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陳壽用超世之杰來形容,曹操是個非常人。這一點,想必也是曹操閱書無數而造就的。
而詩詞是一種感性的文學藝術,如果人比較死板理性,沒有多少情懷,那創作詩詞也就不可能。在《魏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
登高必賦,這顯示了曹操是一個多性情的人,感物應懷,能被事務所牽動,觸發內心情愫,同時也表現了曹操是個有崇高理想的人;登高必賦,又像是要抒發情感或感悟一樣,這說明曹操是個樂觀主義者,對周圍的事物寄予了希望。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說明李煜在當時那種情境之下是個悲觀主義者,所以事物在他眼里都是枯萎的,但在曹操眼里是勃發的。這就是人物境辦與情操的不同,同樣在亂世中,曹操成為一代雄主,李煜為亡國之君,不無道理。
這種情懷是曹操創作的根源之一。當然,漢末樂府詩開始盛行,也是軍營中的一大娛樂項目,類似于今天的流行歌曲,曹操就相當于是個填詞的人,也讓曹操創作有了很大的應用舞臺。不得不說,那個時代也是曹操創作的一種動因。
曹操的性格也讓其成為了一個馬背上的詩人,《三國志》記載:“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從其中一個活靈活現的曹操就在我們眼前了,他既不是一個奸文人,也不是個天天算計人的奸臣,用任俠放蕩來形容最貼切。
這樣的一個有才情,有武力,有理想的人,同時養成了書不釋卷的習慣,又有一個表現的舞臺,能成為馬背上的詩人,邊行軍邊寫詩的浪漫主義者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應該怎么去評價曹操的詩詞文學水平?對后世有哪些影響?
曹操是一個很霸氣的政治家,他寫的詩如他性格一樣,特別霸氣威武。在《短歌行》里,我最喜歡的便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一種老子的命運老子自己做主的大氣風范,也有一種時間如露水容易消逝,有抱負就得趕緊施展,再不去施展就晚了的愁思。
在《龜雖壽》里,我最喜歡的便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蒼勁有力的筆墨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看似有些自戀,但曹操亦有自戀的資本,所以,我就喜歡曹操骨子里不服老、不服輸的精神,即便老了也要老有所為。
在《觀滄海》里,我最喜歡的便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既抒發了山川大海的遼闊,也從側面表達了自己的壯志雄心。
曹操既有治國理念,也有自己的文學素養,拋開曹操的人物形象不談,單從他的文學成就方面而言,曹操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文學家。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在詩歌方面,他的詩歌內涵遼闊且博大,讀完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慷慨之感。曹操的詩歌并不拘泥某些形式上的東西,相反有一種我就喜歡這樣你管不著的態度在里面。他的詩歌通常是高調開頭,抒情收尾,激昂中又帶有一聲嘆氣,但這種嘆氣不是結束的意思,僅僅只是感慨而已。
此外,曹操的詩歌也推動了樂府詩的發展,他并沒有完全蹈襲前人步伐,而是推陳出新,從五言詩到四言詩,他都能表達出自己獨樹一幟的想法。尤其是四言詩,曹操喜歡以四言詩的形式來表達社會現象與內心的壯志,《短歌行》便是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
總的來說,曹操身上的爭議有很多,但他的文學成就卻值得我們點贊。
曹操的詩詞有何特點?
一.曹操詩歌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題寫新事,如《薤露》、《蒿里》,樂府舊辭皆為挽歌,曹操卻用悲涼苦恨之調。 二.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大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盤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
曹操的詩歌成就如何呢?
曹操善用舊調舊題描寫新的內容。漢樂府詩多著重塑造客觀人物形象,曹操的樂府詩卻突破詩人的自我形象;漢樂府詩以敘事為主,曹操的樂府詩卻以抒情為主。他沒有從形式上模擬樂府,而是學習民歌反映現實的創作精神,用舊曲作詞,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創造性。
曹操善于以詩歌抒寫政治理想和抱負,雄心壯志,詩中充滿奮發進取的精神。部分詩中則雜有思憂難忘、人生朝露的消極情緒,還有宿命思想,又寫了一些游仙詩。
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以及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