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作家有哪些(山居歲月的作者簡介)
大家好,關于山居作家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山居歲月的作者簡介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關“山居”的詩詞有哪些?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山居即事》
唐代: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3.《秋夜山居二首》
唐代:施肩吾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獨鶴兩三聲,飛下巖前一枝柏。
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4.《早秋山居》
唐代:溫庭筠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5.《滿江紅·山居即事》
宋代:辛棄疾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鸂鶒,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看云連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
《山居秋暝》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2.《山居即事》
譯文:
沉寂地把籬門緊緊掩上,在蒼茫暮色中望著斜暉。
鶴棲宿遍布周圍的松樹,柴門來訪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節已添上一層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紅衣。
渡口處的漁火星星點點,是處處采菱人蕩舟來歸。
賞析:
在王維的田園詩中,盡管周圍是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詩人的心卻是孤寂的。此詩雖然寫出了作者愜意的生活,卻又在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萬物都是熱鬧鮮活的,嫩竹、紅蓮,唯有詩人的心是寂寞孤獨的。這樣的心態,促使王維潛心地去發現去欣賞田園。
3.《秋夜山居二首》
譯文:
隱居在山野想著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來越長,冷月下露珠兒正在下滴。
這地方千年來只有孤獨的老鶴啼叫過三兩聲,一棵松柏從巖石上飛斜下來。
大雁的聲音漸響漸遠人聲也隨著消失,是哪家的紡織機織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樣的綢緞。
我這山野之人一醉醒來之時,百尺高的老松樹正銜著半輪明月。
賞析:
本詩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寫的七言詩。在詩中運用了“幽居”、“月寒”、“珠露”等詞渲染了居住地點的氣氛。用“千年獨鶴兩三聲”、“去雁聲遙人語絕”等句子說明孤寂和幽靜。而“誰家素機織新雪”是妙筆,寫景狀物意境深遠。
4.《早秋山居》
譯文:
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
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
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
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賞析:
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首聯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有空中作畫之妙。頷聯拈出“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人們常見的景物,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見詩人靜觀事物,善于攝取的藝術本領。“果落”、“ 葉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實景,而從果落可推見到猿過,葉干聞知鹿行,可見這兒山深人少,猿鹿才會從容大膽地晝夜出來覓食,山居環境的寥落寂靜,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鳥鳴山更幽”的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由此引發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尾聯抒寫在如此幽靜絕塵的山林里,詩人手弄素琴,隨著琴曲的旋律,滿懷的私心雜念完全平靜下來,這時透明的心境,伴隨戶外夜泉的清音,進入一種純凈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領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曠懷的恬泊情趣。主觀情志和客觀自然融為一體,不但凈化了詩人的心靈,同時也使讀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5.《滿江紅·山居即事》
譯文:
幾只輕盈的鷗鳥飛來,把滿湖碧綠澄澈的湖水都擾動了。還有不知哪里來的一雙紫鴛鴦,也故意加進來逐水嬉戲,爭鬧不休。我一面細讀《離騷》,一面舉杯痛飲;在飽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辭各種肉食關味。附近還有一道瀑布,猶如明珠飛濺,供我觀賞,它不停地傾瀉著,日日足有三千斛。
春天,雨水豐足,新播下的谷種長出了碧綠的秧苗;進入農閑的時節,小黃牛懶散地打著瞌睡。地里的麥子熟了,有如連綿不斷的黃云;蠶房里白花花的新繭簇擁著,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經可以滿足了;如粟壞帶不滿足 那什么時候井滿足夠。幾位老農見我閑著沒事,就邀我到東園去走走,說是枇杷已經熟了。
賞析:
本詞題目為“山居即事”,詞的內容扣緊題目來寫,描寫老詞人初夏季節的山居生活清閑情景,表現老詞人滿足于這風景優美、人情淳樸的山村生活環境的安適情懷。上片主要描寫初夏季節優美的自然風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環境的清幽絕塵和自我情懷的自然愜意。下片主要表現山居生活環境的寧靜悠閑、飽滿自足和人情的淳樸親厚。過片接“有飛泉”一韻而來,寫酣暢的春雨過后,田間隴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本詞的抒情風格,體現出輕揚閑適、理趣盎然的特點,語言樸素而大方,韻昧恬淡而雋永。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什么朝的什么什么詩派的代表人物蘇東坡贊他什么什么從詞的內?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人物,宋朝的蘇東坡,稱贊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中,就能體會到王維寫作的特點,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田園生活之美。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2]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北宋蘇軾評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全詩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誰?
山居秋暝 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
作者先寫了山雨初霽、月照山松、萬物為之一新的靜態空山,同時作者又寫出了淙淙流水的聲響以及竹喧、蓮動的動景,動靜結合,描寫出一幅和諧統一清新的畫面。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軼事典故
音樂天才
有關王維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15]
輞川別業
王維四十四歲左右時,為供“志求寂靜”的母親用以修行靜養,于“藍田縣營山居一所”,即輞川別業。此后苦心經營為一片山水勝地,成為他“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唐馮蟄《云仙雜記》說:“王維居輞川,宅宇既廣,山林亦遠,而性好溫潔,地不容浮塵,日有十數掃飾者,使兩童專掌縛帚,而有時不給。”在王維的莊園中,僅專掌掃地的童仆就有十數人,需要兩個童子專門扎掃帚,還時常供不應求,可見其規模之大,更可見其對“潔凈”的極高要求。 [16]
歷史評價
王縉:臣兄文詞立身,行之馀力,常持堅正,秉操孤貞,縱居要劇,不忘清靜,實見時輩,許以高流。至于晚年,彌加進道,端坐虛室,念茲無生。乘興為文,未嘗廢筆,或散朋友之上,或留篋笥之中。
李豫: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
竇臮:①詩興入神,畫筆雄精。李將軍世稱高絕,淵微已過;薛少保時許美潤,合格不珍。②詩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勝於李思訓。……二公名望首冠一時,時議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曰王縉,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焉。
殷璠《河岳英靈集》: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遒舉哉!
劉昫等:①如燕、許之潤色王言,吳、陸之鋪揚鴻業,元稹、劉賁之對策,王維、杜甫之雕蟲,并非肄業使然,自是天機秀絕。若隋珠色澤,無假淬磨,孔璣翠羽,自成華彩,置之文苑,實煥緗圖。②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宋祁:①若侍從酬奉則李嶠、宋之問、沈佺期、王維,制冊則常袞、楊炎、陸贄、權德輿、王仲舒、李德裕,言詩則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譎怪則李賀、杜牧、李商隱,皆卓然以所長為一世冠,其可尚已。②維工草隸,善畫,名盛于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誰?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1·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譯: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