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緒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春怨)
今天給各位分享金昌緒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春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金日緒《春怨》 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求答案吶——
《春怨》的作者是唐代的金昌緒
春怨 / 伊州歌
朝代:唐代
作者:金昌緒
原文: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釋及譯文
注釋
①遼西:古郡名,在今遼寧省遼河以西地方.
②妾:女子的自稱.
③莫:不.
譯文
我敲打樹枝,趕走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上亂叫.
它清脆的叫聲,驚醒了我的夢,害得我在夢中不能趕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賞析
這首,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但這些評論只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卻要“打起黃鶯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產生疑問,不能不急于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么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于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么,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么夢呢?最后一句詩的答復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采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里,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為什么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么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么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象、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春怨作者是什么朝代的
春怨作者是唐代的金昌緒。
《春怨》是唐代詩人金昌緒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描寫一位女子對遠征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寫婦女“打起黃鶯”的動作,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全詩意蘊深刻,構思新巧,獨具特色。
全詩如下: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全詩譯文: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那里聲聲啼鳴。鳴聲會驚破我的好夢,到不了遼西去會見親人。
裴迪、張祜、李頻、金昌緒、賀知章、張旭、王翰、張繼、劉方平、柳中庸、顧況、朱慶余是不是晚唐詩人
唐代詩歌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階段:(一)初唐(618—713);(二)盛唐(713—766);(三)中唐(766—836);(四)晚唐(836—907);
裴迪(716-?)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系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
張祜 (約792年-約853年)張祜早年寓居蘇州,常往來于揚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題詠名寺,晚年在丹陽曲阿筑室種植寓居,與村鄰鄉老聊天,賞竹,品銘,飲酒,過世外桃源的隱居生活,所以算是個中晚唐詩人。
李頻(818—876),晚唐詩人。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唐宣宗李忱的年號,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左右在世,余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詩傳于世僅《春怨》一首。所以可以說是晚唐詩人。
賀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唐武后(武則天)證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狀元,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于盛唐前期詩人。
張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年),卒于玄宗天寶九年(750年),盛唐詩人書法家。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進士(一說景云二年)。與王昌齡同一時期,屬盛唐。
張繼(約715~約779)生平不甚可知,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766年-779年,唐代宗)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屬于中唐。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詳),唐玄宗天寶年間人士,應該算盛唐,不算晚唐。
柳中庸(?—約775)名淡,中庸是其字,邊塞詩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士。中唐
顧況(生卒年不詳)天寶年間人,經歷過安史之亂,算是中,不是晚唐。。
朱慶余 生卒年不詳,曾作《閨意獻張水部(張籍)》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得到張籍宣傳和引薦的朱慶余,就在敬宗寶歷二年(826年)一舉考取了進士。算唐的中后期,可以歸為晚唐詩人。
金昌緒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唐代詩人金昌緒的春怨、金昌緒是哪個朝代的詩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