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次韻和依韻哪個難(次韻與和韻的區別)

許我三千筆墨2022-12-05 15:55詩詞487

大家好,關于次韻和依韻哪個難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次韻與和韻的區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簡社》詩詞的步韻,用韻,依韻

授課老師:君諾

詩詞的步韻,用韻,依韻是和的三種方式。

詩詞愛好者在欣賞他人好的詩詞時,有時不免雅興突發的即性和上一首,既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又能以文會友增添雅趣,同時原詩詞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欣賞并有人作和,同樣感到是一種鼓勵和被認可的欣喜。

鑒于此,將和韻三種方式的具體含義解釋一下,以方便在看到類似和韻的時候能夠明白含義,自己和韻的時候能夠正確區分,以免弄出笑話怡笑大方。

一、步韻

又稱“次韻”(不要誤寫為“布韻”),和韻的用韻方式之一。即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而且前后位置次序都必須與原詩詞完全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內容上可相同,相似,也可不同。

比如,步韻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應該如下:

原詩:李白《望廬山瀑布》

詩中的 煙、川、天 是韻腳,屬于《平水韻》下平一先韻部。如果想次韻和此詞,用韻必須嚴格按照原詩的韻腳和順序,即以下格式:

二、 用韻

使用原詩詞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還是以上面的詩為例,三個韻字可以打亂原詞的使用順序隨便應用,但是不得更換其它韻字。比如,可以將韻腳按以下順序:

三、 依韻

使用與原詩詞中相同韻部的韻字,原詩詞中的韻字可用一部分也可全不用。還是以上面的詩為例,三個韻字屬于《平水韻》下平一先,那么在和詞的時候可以隨便用下平一先韻部中的韻字,不知道的可以查閱《平水韻》。比如可以這樣寫:

宋詞的三種和韻方式和上面相同,只不過在依韻填詞的時候,是按照《詞林正韻》相同的韻部來填。

簡單提一下,詞的唱和除以上三種情況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叫“和詞”,就是只用對方的詞牌格式來唱和,但是一定要與原詞在內容上、感情上等方面形成往來互動或者呼應,否則所有相同詞牌的詞就都成了和詞了。

比如宋朝陸游填了著名的《釵頭鳳》以后,唐婉也填了一首《釵頭鳳》作為應答,但是兩個人的詞格律相同但韻腳用的不是一個韻部。

四、 關于和韻題目的寫法

具體格式不一而同,以步韻為例,最常見的有以下情況:

(一)如果只是步韻名人的詩詞練習寫作,比如步韻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則可以這樣寫:

步韻李白《望廬山瀑布》

步韻《望廬山瀑布》

( 二)如果是與詩詞有人互贈唱和,可以只寫人名或稱呼,也可同時寫原作名稱,一般以下幾種情況:

步韻×××先生

步韻和×××先生

步韻×××先生《×××》

步韻和×××先生《×××》

名字后面的稱呼可以是先生、老師等各種稱呼,書名號里寫原作題目。

如果自己寫的詩另有題目,可以這樣寫:

山中即景

步韻李白《望廬山瀑布》

步韻和××先生《×××》

古詩詞中的和韻是怎么分類的?有什么明顯的區別?

謝邀:

開篇明義,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詞蘊含著創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的穩定性。

詩歌創作在唐代達到巔峰,詞作經過晚唐和五代的發展,到宋代時,也發展至它的巔峰狀態。代宋代,詩人、詞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創作方法,不僅擴大了詩詞詞的題材范圍,而且增強詞的藝術表現能力,有的詞人甚至能將詩歌的創作技巧移花接木班地融入進詞的創作中。

這些創作方法,從類型來看,除了原創性的按譜填詞以外,主要有和韻、集句和隱括等創作方法,而“和韻”是宋代詩人、詞人進行詩詞創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那么,什么是“和韻”呢?所謂的“和韻”,就是指依據所和詩詞原作的原韻來寫作詩詞。關于“和韻”的作品,其實最先出現于詩體中,后來經過詞人們的移花接木,才進入到詞的創作當中的。

詞的“和韻”創作,最早始于北宋詞人張先,就是那個在詞作中以寫影而出名,并被人們送上雅號張三影”的張先,熟悉宋詞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比如張先的《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別》一詞,就是詞人張先為朋友程公辟贈別的時候作的一首和詞,再如張先的《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韻》一詞,就是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創作的一首“和韻”詞。

追根溯源,詞的產生本來就是應文人士大夫宴會、雅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具有娛樂性質的歌曲。依調填詞本身也是一種“和”的行為。

眾所周知,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階層間的宴會、雅集活動是非常多的,而且宋代士大夫階層在宴會、雅集的時候都有歌聲作伴。人文士大夫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吟風弄月,各逞風流,以詩詞歌賦為宴會、雅集助興就是非常流行的事情了。你做一首詞作,他來唱和一首,在宴會上,一首首和詞就產生了。

張先以后的兩宋詞人,既按詞調又用詞題詞序。像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西園雅集”就發生在北宋年間,參與者是像蘇軾、黃庭堅這樣的文壇名宿,他們在宴會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詩詞唱和活動。

詩人、詞人們在宴會、雅集中唱和,在唱和中或“應歌”或不“應歌”,是詞壇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都是文人士大夫階層使用的一種文學的和社交的語言,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與價值。

流行于北宋的“和詞”之風一直延續到了南宋。宋詞的“和韻”有三種方式:

一是“依韻填詞”,通俗地說就是和作押韻只需用所和詞作韻腳同韻的字即可,不必用原字。

二是“次韻”,又叫“步韻”,也就是要求和作的押韻必須用所和詞的原韻原字,其先后次序也與被和的原詞相同,這是“和韻”中難度最高的一種,創作時對韻腳等都有諸多的限制。

三是“用韻”,通俗地說就是所和詩詞的原韻腳字而先后次序可以不同,往往寫明用原韻。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唱和詞,就是明顯地用了“次韻”的創作方式;再如方岳的《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一詞,就是詞人方岳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的韻律而填成的一首詞。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怎么樣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自己的詩詞水平?

我們尋常寫詩詞,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瓶頸,每每不能突破便覺心煩意亂,筆者也不例外。在繞過很多彎路之后,也有一些自己寫作的心得。提高詩詞水平的技巧有許多種,今天先為大家介紹其中一種個人覺得短時間內最有效的方法――“和詩”。

圖片來自老樹畫畫

什么是“和詩”呢?

所謂“和”(he4,四聲),就是酬和,你可以理解成是用詩的方式來交流,在古代的時候就很流行這樣的方法。古代文人平常交流都是通過書信來往的,而對于知己好友,更是喜歡把內容寫成詩,既顯典雅又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學。不要以為古人就是愛炫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多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知名度,甚至走上仕途的。在一封又一封的書信來回之間,不僅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還可以相互提高寫作水平,其樂融融。我們經常在詩的題目可以看見,比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和劉道原見寄》(蘇軾)、以及《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等,這些都是“和詩”常見的標題。還有比如說次韻某某人、用某某人韻、這些是什么意思呢?

“和詩”的方式

一般來說,和詩有兩種方式。

僅內容上的酬和,這種方式相對比較簡單,你來我往,你問我答,沒有什么限制。

除了內容上有呼應之外,還對押韻有所限制。

我們主要說第二種,主要有三種形式,難度從難到易,依次是:“次韻”(步韻)、“用韻”(從韻)、依韻。這三種形式有以下的區別:

“次韻”(步韻):我原來押什么韻,你只能押什么韻,體裁字數得一致,而且押韻的順序不能顛倒,難度系數高;

“用韻”(從韻):還是我原來押什么韻,你只能押一樣的,但是位置可以顛倒,難度系數中;

依韻:不需要跟我原來押的韻一樣,但是得是出自同一個韻部的。

舉個例子,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有一處和詩:

1.詠白海棠?薛寶釵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2.詠白海棠?賈探春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3.詠白海棠?賈寶玉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淚一痕。

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

4.詠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以上四種就是屬于“次韻”(步韻)的情況,都是以“詠白海棠”,而且規定韻腳只能是依次是“門”、“盆”、“魂”、“痕”、“昏”,都是用平水韻“十三元”韻部。假如位置打亂了,隨便哪個在前,哪個在后,那么就是“從韻”(用韻);如果我換掉了其中一個,用了“十三元”韻部中的其他字,比如“原”字,或者干脆五個都換了,這種情況就是“依韻”。

“和詩”的作用

其實“和詩”對于詩詞寫作有莫大的幫助。在“和詩”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掌握押韻,熟悉不同字來自哪些韻部,還是可以在無形中提高自己對詩詞語言的把握。再比如說,在“和詩”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詞匯,我們會去查閱這個字詞的來歷、意思,無形中為自己的詞匯量打下基礎。另外,還可以增進詩友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如果你找不到詩友可以和你一起“和詩”,或者你基礎比較薄弱,不敢和別人和詩,那么筆者推薦你可以挑古人的作品,選擇你喜歡的風格類型,就可以與古人來一場千古神交了,筆者初學用的就是這種方式,這還有一種好處,就是你寫好之后拿來與古人的作品作對比,可以明顯得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毫無疑問,“和詩”確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只需假以時日,就可以寫出一首可圈可點的佳作出來。初學推薦從簡入易,不知道押什么韻部可以用格律檢測工具,推薦:詩詞吾愛。下次遇到所謂的詩人,只需要“和詩”一首就可以看出他的水平了,格律之類的都是基礎,只能用來忽悠新手。

最后,附上一首“和詩”,水平有限,僅供參考

原玉:《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依韻崔郎題都城南莊》

門堂吹入舊春風,人面桃花怕又逢。

人面猶追當日瘦,今花難比舊桃紅。

注:新韻

依韻步韻次韻的區別是什么?

依韻步韻次韻的區別是:

在唱和作品中,經常見到“步韻、次韻、依韻、用原韻”等字眼,同是和作,卻有不同的含義,茲將其概念和差別介紹如下:步韻、次韻是一個意思,指與原作韻字相同,次序也不變。“步”可理解為“步驟、亦步亦趨”。

“次”可理解為“次序”。這是一種比較嚴謹的唱和手法。用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變化。如原作用“東、通、紅”,和作用“通、紅、東”。這種手法常用于原韻字意較窄的時候,是一種變通辦法。

依韻指與原作是一個韻部,但韻字與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如原作用“東、通、紅”,和作用“豐、東、窮”。這種手法常用于形式與意境不好統一的時候,也是一種變通辦法。關于和詩的知識:次韻、步韻、用韻、依韻。

所謂的和詩并不是簡單的回,嚴格來說它有著自己的形式,具體說主要是韻的問題,主要有次韻、步韻、用韻、依韻。簡單地說——次韻:根據別人詩篇所用的韻,并且依原韻先后次序寫出的詩。

步韻:步是步伐相隨之意,意思同次韻。用韻:用他人詩篇的原韻寫詩,但先后不必依照原韻的次序。(字同、順序不同)依韻:根據他人詩所用的韻目寫詩,具體韻字不必與原詩相同。

什么叫步韻(也叫“次韻”),依韻,限韻,用韻

步韻,又稱為“次韻”,是和詩的一種方式,不僅使用被和詩作的韻,還必須用被和詩作韻腳上的那幾個字,并且韻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被和詩作一樣,這就是步韻,是步步跟隨之意。步韻詩因為要步原韻韻腳,所以寫來難度很大。吳喬《答萬季野詩問》說:“步韻最困人,如相歐(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

詩詞對韻和詩詞和韻的區別?

和韻作詩詞分為3種,依韻只需要在同一個韻部即可,不一定是押同樣的韻腳,所以最簡單; 用韻比較難,必須用相同的韻腳(句尾押韻的字);次韻又叫做步韻,除了韻腳相同,次序也必須相同,是最難的一種和韻。這種區分在宋朝就有人分析了,宋劉攽 《中山詩話》:

唐詩賡和,有次韻(先后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陸渾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曉。"

今天這一篇文章作為上一篇的補充版,加入一些老街自己的詩例。有興趣的詩友們不妨一起做幾首,練習一下自己的遣詞造句。依韻太簡單就不說了,只按照用韻和次韻舉例說明。第一二部分是詩的練習,第三部分加入兩首詞的練習。

一、用韻詩

用韻,必須用相同的韻腳(句尾押韻的字),但是不要求韻腳的次序與原詩相同。

1、五言近體絕句 用韻

原詩: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用韻和王之渙登鸛雀樓 @老街味道

山川酬勝跡,絕唱饋名樓。人物俱湮滅,風標萬古流。

王之渙這首詩是仄起仄收的五絕,韻腳是流、樓,分別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老街的這首詩與王之渙絕句韻腳相同,不過次序不同,流在第四句、樓在第二句,此之謂用韻。

2、七言近體絕句 用韻

暮春浐水送別(唐·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情。

御溝(用韓琮暮春浐水送別韻)@老街味道

題詩紅葉總無情,一去相思隔禁城。桂殿笙歌窗畔水,年年流送斷腸聲。

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近體七絕,一、二、四句押韻:城、情、聲,和韻的次序打亂:情、城、聲,所以是用韻。

二、次韻詩(步韻)

1、五言近體絕句

《答陸澧》張九齡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觀唐絕句14-君懷(用張曲江韻) @老街味道

君懷一瓢酒,清淡不須多。高節自相重,溪舟戴雪過。

這是仄起仄收的絕句,只有兩個韻腳:多、過。注意”過“是平仄兩用意義相同的字,這是一首近體絕句,”過“當然是平聲。

2、五言古體絕句二首

長干曲(唐·崔顥)

其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擬古長干曲(步韻崔顥)@老街味道

其一、前夜石頭宿,昨日過橫塘,行行如泛梗,江海是吾鄉。

其二、綠波自東流,有狐在淇側。山水暫相逢,何必曾相識。

崔顥的兩首長干曲都是古體絕句,第一首失黏,第二首押仄韻;第一首韻腳是塘、鄉;第二首韻腳是兩個入聲字:側、識。老街次韻的兩首也是古體詩。

3、七言近體絕句

邊詞(唐·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仿古意用張敬忠邊詞韻 @老街味道

十年征戍慣春遲,五月霜風雕鬢絲。萬里深閨驚夢處,一宵金鼓不眠時。

這首詩平起仄收,三句押韻,韻腳是遲、絲、時,次韻時次序不得打亂。

三、用韻的詞

晏殊《踏莎行》,詞譜中的▲就是韻腳,白三角△表示平聲韻,黑三角▲表示仄聲韻。

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

◎●○○ ⊙○◎▲ ⊙○◎●○○▲

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

◎○⊙●●○○ ⊙○◎●○○▲

畫閣魂銷,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 ⊙○◎▲ ⊙○◎●○○▲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 ⊙○◎●○○▲

踏莎行(用晏殊祖席離歌韻)@老街味道

雙燕雕梁,桃花人面,笙歌猶似離亭宴。悄尋春夢幾多時,謝橋水巷經行遍。

柳下舟搖,山前路斷,波中明月隨云轉。滿城飛絮寄清愁,江南江北風吹遠。

老街這首詞的韻腳與晏殊詞一樣,但是打亂了次序。所以是用韻。

四、次韻的詞

和“次韻詩”一樣,次韻的詞,也必須是相同的韻腳,相同的順序。在宋朝,文人們的次韻詞作也非常多,例如賀鑄的《青玉案》當年風靡大江南北: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在宋朝次韻這首詞的人就有:楊無咎 、史浩 、周紫芝 、李清照、蘇軾、吳潛、韓淲、李彭老、程垓、王千秋、劉一止、李之儀、侯置、陳亮、馮時行、趙彥端、惠洪 ......

這里錄入一首賀鑄的《西江月》

攜手看花深徑,扶肩待月斜廊。臨分少佇已倀倀。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書如天遠,難銷夜似年長。小窗風雨碎人腸。更在孤舟枕上。

西江月是換韻的詞牌,而且要求葉韻(在同一個韻部內換韻),所以老街附上詞譜以供參考。西江月: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

上闋兩平韻:廊、倀,一葉韻:想。下闋兩平韻:長、場,一葉韻:上。注意“上”在古詩韻中的發音有上(普通話三聲)、去(普通話四聲)二聲

◎●◎○⊙●, ◎○⊙●○△。◎○⊙●●○△ ⊙●⊙○⊙▲葉韻

◎●◎○⊙● ⊙○⊙●○△。◎○◎●●○△ ◎●⊙○◎▲葉韻

西江月(次韻賀鑄攜手看花)@老街味道

明月秋深孤枕,清風笛轉空廊,醒來吟罷更倀倀,只作青樓遐想。

攜手當時花好,倚欄此夜愁長,江流偏似九回腸,一霎眉頭心上。

結束語

以上幾首詩詞是老街去年作觀唐絕句和觀宋填詞的練習作品,作和韻詩必須對原詩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更有助于閱讀理解原作。和韻比較束縛手腳,但是同時也練習了自己創作的能力,不失為學詩的一個好方法。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8056.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