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萬壑哪個學校(群山萬壑是哪個學校的?。?/h1>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群山萬壑哪個學校,以及群山萬壑是哪個學校的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千山萬壑"是什么地方
詞 目 千山萬壑
發(fā) 音 qiān shān wàn hè
釋 義 壑:山溝。山巒連綿,高低重疊。
出 處 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群山萬壑赴京門,生長明妃尚有村?!?/p>
近義詞 千山萬水、群山萬壑、千巖萬壑
反義詞 一馬平川
用 法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險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出自哪里?拜托各位了 3Q
詠懷古跡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蒴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時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是杜甫作的一首懷古詩 但詩的主旨卻不是單純的寫楊貴妃的,而是作者用“懷古傷今”的手法 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概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以及對唐玄宗不滿。
咬文嚼字:群山萬壑赴荊門
?
?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群山萬壑赴荊門”,這個“赴”字,頗可玩味。
? ?赴,就是“到”“往”。但在現(xiàn)代漢語里,一般只用于一些固定詞條,不像“到”“往”那么靈活。不管是“赴約”“赴會”“赴任”,還是“赴難”“赴湯蹈火”,都顯出一種正式、莊重、嚴肅的意味?!懊魈斓轿壹页燥垺薄轮S意點,沒關系;“赴宴”——那就不能敷衍了事。
? ?說“群山萬壑赴荊門”,不說“群山萬壑向荊門”“出荊門”,是因為有擬人的手法在里邊,突出了群山萬壑的主動性。前人評論:“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群山萬壑,奔跑著趕向荊門,寫出了天地鐘靈之意。鐘靈毓秀,集天地多少靈氣,才出了這么個國色天香的美女。赴,強調了這種“鄭重”“珍愛”。
? ?為何突出天地的鄭重?要與下文對比。天地珍愛的國色,卻落得個“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下場。更重要的對比是,昏庸的漢元帝竟然用“畫圖”這么疏懶省略、簡便隨意的方式,來鑒別天地珍而重之的美女,實在是荒唐。
? ?杜甫這么一寫,王昭君的悲劇意義,就不一樣了。它脫離了庸常的“紅顏薄命”套路,引發(fā)我們去聯(lián)想,更多與王昭君相同命運的人。懷古,其實是傷今。感嘆一“國色”的悲劇,其實是為許多“國士”鳴不平。多少天地珍愛的人才,也是這般被國君糟蹋了啊!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杜甫心中,定有委屈。
? ?再者,用“赴”字來描寫群山萬壑,寫出雄偉壯闊景象,為后文寫王昭君做了鋪墊。后人看不明白,就會困惑。明人胡震亨《杜詩通》:“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焙鸷嗌兑馑寄??他看出了“群山萬壑赴荊門”的雄偉,但是認為王昭君不配這種雄偉的景象?!叭荷饺f壑赴荊門”,后面應該是“生長曹操(周瑜)尚有村”才對。真要寫王昭君,前面得是“青山秀水出荊門”,或者“小橋流水繞荊門”才行。
? ?犯這個錯誤,是因為胡震亨觀念里的王昭君,只是一個閉月羞花的美女。而杜甫心目中的王昭君,卻是一個英雄豪杰,大丈夫。
?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币呀浽谛蕾p昭君是有擔當?shù)挠⑿?,“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蹦歉嵌鸥潎@的英雄本色,大丈夫品質。王昭君自恃美麗,不肯向畫工行賄,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遭遇不幸委曲,死在異國他鄉(xiāng)卻要魂歸故國,不改其忠貞,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
? ?這是杜甫贊美的品質,也是他追求的品質。所以他要隆重地用“群山萬壑赴荊門”來開場,用“分明怨恨曲中論”來收束。千載之下,我仍然聽得出她的恨,她的埋怨,她的委曲,她的驕傲,她的堅貞,只因為我跟她,多么相似?。?/p>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詩三首的原文及注音
人教版必修三首杜甫詩分別有《秋興八首(其一)》、《登高》和《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它們原文及注音如下:
1、《秋興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táng) dù fǔ
(唐)杜 ?甫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玉 ?露 ?凋 ?傷 ?楓 ?樹 ?林,巫 ?山 ?巫 ?峽 ?氣 ?蕭 ?森。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江 ?間 ?波 ?浪 ?兼 ?天 ?涌,塞 ?上 ?風 ?云 ?接 ?地 ?陰。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叢 ?菊 ?兩 ?開 ?他 ?日 ?淚,孤 ?舟 ?一 ?系 ?故 ?園 ?心。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寒 ?衣 ?處 ?處 ?催 ?刀 ?尺,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ㄩ_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
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登高》
dēng gāo
(táng) dù fǔ
(唐) ?杜 ?甫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風 ?急 ?天 ?高 ?猿 ?嘯 ?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 ?回。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無 ?邊 ?落 ?木 ?蕭 ?蕭 ?下, 不 ?盡 ?長 ?江 ?滾 ?滾 ?來。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萬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獨 ?登 ?臺。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艱 ?難 ?苦 ?恨 ?繁 ?霜 ?鬢, 潦 ?倒 ?新 ?停 ?濁 ?酒 ?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3、《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詠 ?懷 ?古 ?跡 ?五 ?首(其 三)
(táng) dù fǔ
(唐) ?杜 甫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群 ?山 ?萬 ?壑 ?赴 ?荊 ?門, 生 ?長 ?明 ?妃 ?尚 ?有 ?村。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一 ?去 ?紫 ?臺 ?連 ?朔 ?漠, 獨 ?留 ?青 ?冢 ?向 ?黃 ?昏。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畫 ?圖 ?省 ?識 ?春 ?風 ?面, 環(huán) ?佩 ?空 ?歸 ?月 ?夜 ?魂。
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千 ?載 ?琵 ?琶 ?作 ?胡 ?語,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論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xiāng)村至今留存。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里環(huán)佩叮當是昭君歸魂。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fā)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擴展資料:
賞析
1、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肚锱d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zhàn)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lián),前呼后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
王船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為前后過渡之樞紐,后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fā)“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2、這是組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xiàn)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并贊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托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逼涞刂罚丛诮窈憋鰵w縣的香溪。
3、此詩載于《杜工部集》,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描寫的是哪位古代美女?
描寫的是王昭君。明妃:指王昭君。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 (一說昭君非表字),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出自《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寫成的組詩。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全詩如下: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huán)佩?一作:環(huán)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如下:
穿過千山萬壑一直奔向荊門,這是美麗的昭君生長的村莊。
她離開漢宮踏入渺遠的荒漠,只留下青??障蚱鄾龅狞S昏。
糊涂的君王依據(jù)畫像辨美丑,昭君的靈魂能在月夜中歸來。
千百年來琵琶聲回蕩在空中,那是昭君無窮的怨恨和訴說。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寫的是楊貴妃;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描寫的是陳圓圓。
擴展資料: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逼涞刂?,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shù)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fā)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此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詠懷古跡五首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群山萬壑哪個學校,以及群山萬壑是哪個學校的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千山萬壑"是什么地方
詞 目 千山萬壑
發(fā) 音 qiān shān wàn hè
釋 義 壑:山溝。山巒連綿,高低重疊。
出 處 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群山萬壑赴京門,生長明妃尚有村?!?/p>
近義詞 千山萬水、群山萬壑、千巖萬壑
反義詞 一馬平川
用 法 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險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出自哪里?拜托各位了 3Q
詠懷古跡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蒴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時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是杜甫作的一首懷古詩 但詩的主旨卻不是單純的寫楊貴妃的,而是作者用“懷古傷今”的手法 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概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以及對唐玄宗不滿。
咬文嚼字:群山萬壑赴荊門
?
?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群山萬壑赴荊門”,這個“赴”字,頗可玩味。
? ?赴,就是“到”“往”。但在現(xiàn)代漢語里,一般只用于一些固定詞條,不像“到”“往”那么靈活。不管是“赴約”“赴會”“赴任”,還是“赴難”“赴湯蹈火”,都顯出一種正式、莊重、嚴肅的意味?!懊魈斓轿壹页燥垺薄轮S意點,沒關系;“赴宴”——那就不能敷衍了事。
? ?說“群山萬壑赴荊門”,不說“群山萬壑向荊門”“出荊門”,是因為有擬人的手法在里邊,突出了群山萬壑的主動性。前人評論:“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群山萬壑,奔跑著趕向荊門,寫出了天地鐘靈之意。鐘靈毓秀,集天地多少靈氣,才出了這么個國色天香的美女。赴,強調了這種“鄭重”“珍愛”。
? ?為何突出天地的鄭重?要與下文對比。天地珍愛的國色,卻落得個“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下場。更重要的對比是,昏庸的漢元帝竟然用“畫圖”這么疏懶省略、簡便隨意的方式,來鑒別天地珍而重之的美女,實在是荒唐。
? ?杜甫這么一寫,王昭君的悲劇意義,就不一樣了。它脫離了庸常的“紅顏薄命”套路,引發(fā)我們去聯(lián)想,更多與王昭君相同命運的人。懷古,其實是傷今。感嘆一“國色”的悲劇,其實是為許多“國士”鳴不平。多少天地珍愛的人才,也是這般被國君糟蹋了啊!借他人酒杯,澆自家塊壘。杜甫心中,定有委屈。
? ?再者,用“赴”字來描寫群山萬壑,寫出雄偉壯闊景象,為后文寫王昭君做了鋪墊。后人看不明白,就會困惑。明人胡震亨《杜詩通》:“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焙鸷嗌兑馑寄??他看出了“群山萬壑赴荊門”的雄偉,但是認為王昭君不配這種雄偉的景象?!叭荷饺f壑赴荊門”,后面應該是“生長曹操(周瑜)尚有村”才對。真要寫王昭君,前面得是“青山秀水出荊門”,或者“小橋流水繞荊門”才行。
? ?犯這個錯誤,是因為胡震亨觀念里的王昭君,只是一個閉月羞花的美女。而杜甫心目中的王昭君,卻是一個英雄豪杰,大丈夫。
?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币呀浽谛蕾p昭君是有擔當?shù)挠⑿?,“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蹦歉嵌鸥潎@的英雄本色,大丈夫品質。王昭君自恃美麗,不肯向畫工行賄,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遭遇不幸委曲,死在異國他鄉(xiāng)卻要魂歸故國,不改其忠貞,這難道不是英雄大丈夫所為?
? ?這是杜甫贊美的品質,也是他追求的品質。所以他要隆重地用“群山萬壑赴荊門”來開場,用“分明怨恨曲中論”來收束。千載之下,我仍然聽得出她的恨,她的埋怨,她的委曲,她的驕傲,她的堅貞,只因為我跟她,多么相似?。?/p>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詩三首的原文及注音
人教版必修三首杜甫詩分別有《秋興八首(其一)》、《登高》和《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它們原文及注音如下:
1、《秋興八首(其一)》
qīu xīng bā shǒu (qí yī)
(táng) dù fǔ
(唐)杜 ?甫
yù lù diāo shāng fēng shù lín, wū shān wū xiá qì xiāo sēn。
玉 ?露 ?凋 ?傷 ?楓 ?樹 ?林,巫 ?山 ?巫 ?峽 ?氣 ?蕭 ?森。
jiāng jiān bō làng jiān tiān yǒng, sà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江 ?間 ?波 ?浪 ?兼 ?天 ?涌,塞 ?上 ?風 ?云 ?接 ?地 ?陰。
cóng jú liǎng kāi tā rì lèi, gū zhōu yí jì gù rén xīn。
叢 ?菊 ?兩 ?開 ?他 ?日 ?淚,孤 ?舟 ?一 ?系 ?故 ?園 ?心。
hán yī chù chù cuī dāo chǐ, bái dì chéng gāo jí mù zhēn。
寒 ?衣 ?處 ?處 ?催 ?刀 ?尺,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ㄩ_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
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磥碛忠荒赀^去了,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登高》
dēng gāo
(táng) dù fǔ
(唐) ?杜 ?甫
fēng jí 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 qīng shā bái niǎo fēi huí。
風 ?急 ?天 ?高 ?猿 ?嘯 ?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 ?回。
wú biān luò mù xiāo xiāo xià, bú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無 ?邊 ?落 ?木 ?蕭 ?蕭 ?下, 不 ?盡 ?長 ?江 ?滾 ?滾 ?來。
wàn lǐ bēi qiū cháng zuò kè, bǎi nián duō bìng dú dēng tái。
萬 ?里 ?悲 ?秋 ?常 ?作 ?客, 百 ?年 ?多 ?病 ?獨 ?登 ?臺。
jiān nán kǔ 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 jiǔ bēi。
艱 ?難 ?苦 ?恨 ?繁 ?霜 ?鬢, 潦 ?倒 ?新 ?停 ?濁 ?酒 ?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3、《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詠 ?懷 ?古 ?跡 ?五 ?首(其 三)
(táng) dù fǔ
(唐) ?杜 甫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群 ?山 ?萬 ?壑 ?赴 ?荊 ?門, 生 ?長 ?明 ?妃 ?尚 ?有 ?村。
yí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一 ?去 ?紫 ?臺 ?連 ?朔 ?漠, 獨 ?留 ?青 ?冢 ?向 ?黃 ?昏。
huà tú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畫 ?圖 ?省 ?識 ?春 ?風 ?面, 環(huán) ?佩 ?空 ?歸 ?月 ?夜 ?魂。
qiān zǎi oí pā zuò hú yǔ,fē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千 ?載 ?琵 ?琶 ?作 ?胡 ?語,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論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xiāng)村至今留存。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里環(huán)佩叮當是昭君歸魂。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fā)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擴展資料:
賞析
1、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肚锱d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zhàn)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lián),前呼后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
王船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tài)盡失矣。”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tǒng)帥后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為前后過渡之樞紐,后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fā)“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2、這是組詩《詠懷古跡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xiàn)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并贊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托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逼涞刂罚丛诮窈憋鰵w縣的香溪。
3、此詩載于《杜工部集》,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描寫的是哪位古代美女?
描寫的是王昭君。明妃:指王昭君。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 (一說昭君非表字),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出自《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寫成的組詩。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全詩如下: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huán)佩?一作:環(huán)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如下:
穿過千山萬壑一直奔向荊門,這是美麗的昭君生長的村莊。
她離開漢宮踏入渺遠的荒漠,只留下青??障蚱鄾龅狞S昏。
糊涂的君王依據(jù)畫像辨美丑,昭君的靈魂能在月夜中歸來。
千百年來琵琶聲回蕩在空中,那是昭君無窮的怨恨和訴說。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寫的是楊貴妃;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描寫的是陳圓圓。
擴展資料: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fā)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jù)《一統(tǒng)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逼涞刂?,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shù)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fā)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此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詠懷古跡五首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