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律詩如何排序(排律是律詩嗎)

青絲繞手2022-12-06 14:30歷史85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劼稍娙绾闻判颍约芭怕墒锹稍妴釋?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律詩的規(guī)則是什么

律詩每首八句,分別組成四聯(lián)。依次稱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講律詩的格律時,我們主要了解“押韻”“平仄”和“對仗”等概念。

一、押韻

韻是詩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歌中用韻,叫做押韻。詩歌(包括古體詩歌、民歌等)沒有不押韻的。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詩創(chuàng)作中講究的“韻”,不完全等同于現(xiàn)代漢語拼音中的“韻母”,所以,所謂的“同韻”,我們可以近似地理解為“相同或相近韻母”。

例(一):書湖陰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hù)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里的“苔”、“栽”和“來”的韻母都是“ai”,自然屬于“同韻”,所以,它們是押韻的。

例(二):四時田園雜興(宋 范成大)

晝出耕耘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這首詩中的“麻”、“家”和“瓜”的韻母分別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韻母都是“a”,在古韻中屬于“同韻”字,所以,它們也是押韻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比較“斜”、“家”和“花”三個字的讀音可以發(fā)現(xiàn),“xie”和“jia”“hua”不應(yīng)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作“sia”(相當(dāng)于xia),因此在當(dāng)時,它們也是押韻的。所以,在判斷古詩押韻問題時,還應(yīng)考慮到字音的演變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寫律詩,是嚴(yán)格按照官方頒布的“韻書”來押韻的。

律詩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數(shù)句,也就是每聯(lián)的對句的句尾押韻,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聯(lián)的出句不押韻,全詩的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五律首句多數(shù)不入韻,七律首句多般入韻);并且,韻腳(押韻的字)一般為平聲字(即陰平、陽平調(diào)的字)。例如:

(一) 送魏大將軍(唐 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將復(fù)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二) 詠煤炭(明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一)詩中“戎”“雄”“中”“功”同韻且均為平聲字,全詩偶數(shù)句入韻。(二)詩中“金”“深”“沉”“心”“林”同韻且均為平聲字,全詩偶數(shù)句押韻,且首句即入韻。

二、平仄

平仄是律詩中又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講詩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平仄是詩歌格律的一個術(shù)語:詩人們把漢語四聲分為兩類,“平”就是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聲。如果平仄兩聲在詩歌中交錯出現(xiàn),就能使聲調(diào)多樣化,達(dá)到“諧和”的音韻效果。這種“交錯”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現(xiàn),2、平仄在對句中對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jié)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后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后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云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根據(jù)平仄的要求,律詩在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兩種基本格式。它們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當(dāng)然,律詩還可以由此而變化出其它諸多格式來,我們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詩在平仄上也有特別要求,主要表現(xiàn)為:

第一,律詩的平仄有“粘對”規(guī)則。“對”就是對立,上文已經(jīng)提及,這里不再重復(f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聯(lián)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與前聯(lián)對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guī)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滕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可見“粘”的規(guī)則是很嚴(yán)格的。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diào)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來安排平仄的。違反了粘的規(guī)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guī)則,叫做失對。

第二,律詩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詩格律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kuò)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那就必須采取補救(見下文)的辦法。

第三,律詩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后面必須(或經(jīng)常)在適當(dāng)?shù)奈恢蒙涎a償一個平聲。“拗救”的具體方式是極其復(fù)雜的,我們無須一一了解。

第四,關(guān)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關(guān)于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yīng)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這個口訣對于初學(xué)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了的。但是,它分析問題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誤解。先說“一三五不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一個字不論。“一三五不論”的話是不對的。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七言由此類推。“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誰能幫我講一下七言律詩的平仄

關(guān)于古詩的排序,特別是律詩的排序技巧,常見諸于報端、雜志和博客。但我以為這些老師所提出的方法中,普遍存在著某些不足,他們多是偏于一隅,或是僅就已有選項作的選擇題為前提,或是僅就詩律的押韻和對仗進(jìn)行分析,有的則失之繁復(fù),將本來只須一回合便可找出答案的題目,卻花了三個步驟來完成。

在多年的古詩文教學(xué)中,我發(fā)現(xiàn)運用詩的格律知識來解決有關(guān)律詩排序問題,十分快捷準(zhǔn)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們知道,律詩共有平起式和仄起式兩種格式,下面試以常見的平起式律詩為例,具體談?wù)劼稍娕判騿栴}的解題方法。

平起式的七律格式為: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如首句入韻則改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⑤平平仄仄平平仄

⑥仄仄平平仄仄平△

⑦仄仄平平平仄仄

⑧平平仄仄仄平平△

說明1:上式中標(biāo)有“△”的末字為韻腳,各句的平仄通常以雙字即每句詩的二、四、六字的平仄為準(zhǔn),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即是指這個意思,故通常以每句的第二字來考查本句的平仄格式。

說明2:平聲即現(xiàn)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二調(diào)即習(xí)慣稱的第一聲,第二聲;仄聲則為上聲、去聲及古漢語的入聲。上聲、去聲即習(xí)慣稱的第三聲,第四聲。古入聲現(xiàn)在已分派到平上去三聲中了,即所謂的“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分派到上聲去聲的,自然還是仄聲,難以分辨的是分派到陰平、陽平中的入聲,不過我們從古詩詞中的仄聲韻的詞如《念奴嬌》《雨霖鈴》等詞的學(xué)習(xí)中,可以累積一些古入聲字,或用方言去分辨那些“如木擊物,其聲短而實”的字可能便是入聲,如白、福、得、國、節(jié)等。當(dāng)然分辨不出,也可以不管它。因為我們考慮的平仄,是每句的雙字即五言詩的二四字,七言詩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七言詩的雙字的平仄情況不外乎是“平——仄——平”和“仄——平——仄”兩種,無論哪種情形,都是平仄交替出現(xiàn)的。只要我們能確定任意的兩個字的平仄,也就可以推斷出這一句的正常平仄形式。

由上式我們知道,律詩的雙句都是押韻的,如果首句入韻,則有五個韻腳,這樣只有③⑤⑦三句不押韻,且都是仄聲收尾(依常見的押平韻為例)。而在不押韻的三句中,③⑦兩句的平仄是相同的,⑤句的平仄與其它兩句不同;而在押韻的五句中,①④⑧的平仄相同,②⑥句的平仄相同。

為方便起見,我們習(xí)慣將律詩的八句分依次分成四組,每組稱為一聯(lián)。下聯(lián)的出句與上聯(lián)的對句雙字平仄都是相同的,這在詩律上稱為“相粘”。這種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仄起式的律詩,即是說,這是所有律詩的共同規(guī)律,要給律詩排詩,我們可依照如下步驟進(jìn)行。

1.先找韻腳,確定二、四、六、八句。如果首句入韻,則只有三、五、句不押韻。而根據(jù)前面分析,在不押韻的三句中,因三、七句平仄相同,故平仄與其它兩句不同的一句必為第五句。

2.看平仄,找對仗。根據(jù)律詩的對仗的原則,我們可把全詩按四句押韻句為對句即下聯(lián),依次分成平仄相對的四組即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四聯(lián)。而按格律要求,頷聯(lián)、頸聯(lián)除平仄相對外,其句子結(jié)構(gòu)、詞性還必須構(gòu)成對仗即對偶句。因此,要給律詩排序,我們可先從找對偶句入手,按押韻句找對偶句,把對仗的兩聯(lián)先給抽出來。

如果首句入韻,則第五句早已確定,故含第五句的一聯(lián)則為頸聯(lián),另一聯(lián)則是頷聯(lián)。至此,不押韻的三句便已用了兩句,剩下的一句必為第七句。而押韻的五句用了兩句,在剩下的三句中,因一、八兩句平仄相同,故平仄與其它兩句不同的一句必為第二句。至此,除一、八句外,全部排好了順序。

如果首句不入韻,則找出兩組對偶句后,可給剩下的兩句押韻句以韻腳為對句配上平仄相對的句子,即把余下的四句按韻腳排成兩聯(lián),留待下步再行解決。

格律詩的平仄規(guī)則

講課老師:劉衛(wèi)平

對于平仄的要求和限定具體到一首格律詩中,就表現(xiàn)為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的平仄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簡單來說,平聲字和仄聲字必須交替運用,并且在數(shù)量上保持大體的平衡。出句和對句位置相同的字平仄大體相反,兩聯(lián)之間又形成一種黏的關(guān)系。

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這兩種組句方式。依照平起、仄起、平收、仄收這四種可能,我們可以組合出的句式有四種。

第一種叫平起平收式, 就是開始的兩個字是平聲字,收尾的這個字是平聲字,由于收尾的也是韻字,所以平起平收式我們可以稱作平起入韻式,在五言句式中它就是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白的詩句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這個石字今天念的是平聲,過去念的是仄聲中的入聲。如果在七言中呢?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李白的詩句

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種是平起仄收式,也可以叫做平起不入韻式。在五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

例如杜甫的詩句

隨風(fēng)潛入夜

在七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隱的詩句

身無彩鳳雙飛翼

第三種就是仄起平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入韻式。在五言中它是仄仄仄平平。

例如杜甫的詩句

月是故鄉(xiāng)明。在七言中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陸游的詩句

柱杖無時夜叩門

第四種就是仄起仄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不入韻式。

在五言中舉一個張九齡詩句的例子。

海上生明月。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在七言中舉一個杜甫詩句的例子。

萬里悲秋常作客。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家能看到的古往今來所有的律詩和絕句都是由以上的格律句組合成篇。

如果你在一首詩中看到兩句以上的句子,它的格律和上邊的任何一種都無法對應(yīng),你就可以斷定它不是近體詩。

例如杜甫的《望岳》開始的兩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它的字調(diào)我們標(biāo)出來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和上邊的任何一句都無法對應(yīng)。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望岳》這首詩并不是近體詩,而是一手五古,也就是說它是古代的自由體詩。

另有一種拗體詩,情況比較特殊,也不常見,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我們現(xiàn)在以五言絕句的首句不入韻式為例來說明,五言絕句的組句成篇的基本格式。

大家看一下唐人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yuǎn)(仄仄平平仄)

天寒白屋貧(平平仄仄平)

柴門聞犬吠(平平平仄仄)

風(fēng)雪夜歸人(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我們可以把它變做仄仄仄平平,它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入韻式。

第二種情形我們可以看戴叔倫的《三閭廟》

沅湘流不盡(平平平仄仄)

屈子怨何深(仄仄仄平平)

日暮秋風(fēng)起(仄仄平平仄)

蕭蕭楓樹林(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句變作了平平仄仄平,它就成為五言的平起入韻式。

這兩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五言絕句的平仄規(guī)律。可以看出上面兩首詩都是嚴(yán)格遵守平仄規(guī)律的,甚至沒有一個字出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tài),現(xiàn)實之中如果能做到格律這樣嚴(yán)謹(jǐn)?shù)淖髌菲鋵嵅⒉皇呛芏啵椅覀冏鲈姷臅r候,也沒有必要一定以律害意,也就是說有時在創(chuàng)作中,為了能夠自由的表達(dá)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我們沒有必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字有定聲。在某些該用平聲字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仄聲字,在某些該用仄聲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平聲字。這樣就造成作品和格律的要求大體對應(yīng)又不完全對應(yīng)的情形。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香菱談律詩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說過:“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當(dāng)然是曹雪芹的觀點,借黛玉之口說出。她的觀點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遵循格律固然重要,但準(zhǔn)確表達(dá)作者的思想情感更為重要。有時候為了抒情達(dá)意,不盡合乎格律也應(yīng)該允許。但是這種靈活的處理,要有一定的度。如果一個人的詩集中都是不合格律的作品,恐怕就不得不說這個人寫詩的基本功是不過關(guān)的。

古人在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提出了一個原則性和靈活性結(jié)合的口訣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在五律和五絕中就應(yīng)該說成“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在七律和七絕中就是我們說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這個意思是在格律詩的寫作中每一句中的單數(shù)位置的字,平仄可以適當(dāng)?shù)撵`活處理。而雙數(shù)位置的字即二四六,要嚴(yán)格的按照要求去用字。這體現(xiàn)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結(jié)合,即有精有全的一個精神。

這一三不論或者一三五不論,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給了詩人比較大的寫作自由。但是這種觀點首先要滿足下面幾個條件才能成立。

首先、在一句詩中平聲字和仄聲字的數(shù)量應(yīng)該大體相當(dāng)。

第二、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里邊,第一個字不能不論。在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個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

什么叫孤平?就是一句近體詩中,除過韻腳字以外,就剩下了一個平聲字。約定俗成,這是格律詩創(chuàng)作中的大忌諱。

第三、一句詩的收尾的三個字不能全是平聲,如果三個字都成了平聲,就被稱作三平尾。這也被約定俗成為近體詩創(chuàng)作的大忌諱。當(dāng)然最后三個字最好也不能全是仄聲。

之所以說上面這個兩種類型是基本格式,是因為格律詩的其它各種格式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都是從這兩種類型中推導(dǎo)出來的。只需要在每句的中間恰當(dāng)?shù)奈恢蒙显偌由蟽蓚€字,就可以把五言變成七言。

在四句詩后邊,按照平仄分布規(guī)律再加上四句,就可以把五絕七絕變成五律七律。

下面我們分別做一下介紹

七絕第一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魯迅的七絕《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

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其淚灑江南雨

又為斯民哭健兒

大家可以對應(yīng)前邊的平仄格式和后邊的具體詩句。

七絕的第二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五律的第一種

舉的例子是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五律的第二種

舉的例子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七律的第一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晏殊的《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

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

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dá),

水遠(yuǎn)山長處處同。

七律的第二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杜甫的《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

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強移棲息一枝安。

以上我們通過一些典型的詩例給大家介紹了,格律詩組篇成局的基本格式。想要機械的硬背,那是不太容易記住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熟悉最簡單的兩種基本格式。根據(jù)我們的初學(xué)經(jīng)驗,從五言絕句推導(dǎo)出其它格式是一個竅門兒。也有人認(rèn)為從格律上來講,絕句是從律詩中截取相連的四句而來的,這種說法當(dāng)然也有道理。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要介紹格律詩的對偶。

律詩:近體詩的一種,每首八句,分為四聯(lián),分別是哪些?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具體的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韻式。⊙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韻式。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韻式。⊙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韻式。⊙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5.七言律詩,平起首句不入韻式。⊙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6.七言律詩,平起首句入韻式。⊙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律詩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8327.html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