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臨安春雨初霽臨安在哪個省(臨安春雨初霽的臨安什么意思)

妒火2022-12-06 18:05歷史94

很多朋友對于臨安春雨初霽臨安在哪個省和臨安春雨初霽的臨安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臨安城的城內布局是怎樣的?

臨安即今之浙江省杭州市。南宋的臨安,雖是一座自然形的不對稱的都城,但城內布局還是有一定的規則的,也有氣派。街道河巷也比較有秩序。在街路河道的網格之間,分設九廂八十余坊。“坊”是城的內部結構的一個基本單元,四周有高墻,與外界聯系出入有門兩至四個,坊內有十字交叉的兩條大路,然后是小路,稱巷(又稱曲),宅舍入口即在巷內。這種格局,后來一直保留下來,成了很有生活情趣的空間形態。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有《臨安春雨初霽》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形象地勾畫出當時市井巷里的生活情趣。

的寫作背景?

此詩寫客臨安春感,有厭倦風塵之意。時陸游已六十二,其長期浮覺宦海,壯志未酬,情懷郁抑,于詩中隱約可見:開篇即道出人世的冷暖:“薄似紗”,一個“誰”字仿如自怨自艾:本不該來,卻來了。到了京華不訪權貴,不諫帝皇,只以閑事消遣:可見詩人真是百無聊賴,心灰意冷。“莫起”尤如自言自語:還是趕在清明前回家吧。對世事、皇帝的不滿乃至絕望隱現字里行間。

《臨安春雨初霽》譯文及賞析

南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注釋:

霽(霽)jì雨雪停止,云霧散,天放晴朗。

賣花聲,是臨安的本地風光。小樓深巷二句,化用陳興義《懷天經智老因訪之》詩句“杏花消息雨聲中”。

矮紙,即短紙。草,草體字。

細乳,指沏茶時水面泛起的白色泡沫。分茶,品茶。分,鑒別之意。此二句,寫春雨初晴,閑居無事,以寫字、分茶作為消遣。

素衣猶及二句,化用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句“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意謂京城里骯臟勢力,把人品都玷污了。

譯文1:

世態人情這些年來薄得像透明的紗,誰讓我還要騎著馬來客居京華呢?只身住在小客樓上,夜里一聽到春雨淅淅瀝瀝,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短小的紙張斜著運筆,閑時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看著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戲著分辨茶的等級。作為一介素衣,不要興起風塵會沾污我衣的慨嘆,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譯文2:

如今的世態人情薄如綢紗,可是誰讓我騎著馬來客居京華呢?住在小客樓上,一夜里聽到春雨的.聲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會有人賣杏花了。短小的紙張,我斜著運筆無聊地寫寫草書,在小雨初睛的窗邊,看著沏茶時水面呈現的白色小泡沫,游戲般分辨茶的等級。作為一介素衣,不要因為風塵仆仆而感嘆,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譯文3: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賞析:

這首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在京城臨安所作。“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寫世情淡薄,悔不該出來做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陸游在江西做地方官時,因為開倉賑濟百姓,竟以“擅權”罪被革職返鄉。閑居六年后又被起用回朝,重新做官,客居京華。這兩句詩飽含著作者深刻的思想矛盾:一方面渴望為祖國盡忠效力,而另一方面又著實厭倦仕世官場。“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寫作者在小樓上聽了一夜的春雨,清晨深巷里賣花女的叫賣聲又再次響起。此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把江南早春雨后清晨的美好氣象和民俗風情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但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徹夜未眠。春雨初霽,空氣清新,本是良辰美景,而詩人卻只以“閑作草”“戲分茶”來消遣,實際上是暗示自己在政治上無所作為的無可奈何之情。末句“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說不要感嘆白衣在京城中會污染成黑衣,清明之前還可以趕回家呢。明是寫羈旅之苦,實際上是說官場的濁惡及歸鄉避世的愿望。

這首詩不同于一般詩作先繪景后抒情的套路,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作者介紹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其一生筆耕不輟,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明朝臨安府

1. 關于明朝臨安詩句

關于明朝臨安詩句 1. 關于臨安的詩詞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 關于“臨安”的詩詞有哪些

1.《滿路花/促拍滿路花》年代: 宋 作者: 曹勛

清都山水客,何事入臨安。珍祠天賜與,半生閑。曲池人靜,水擊赤烏蟠。飛上煙嵐頂,三縷明霞照晚,時對胎仙。

圃中有個小庭軒。才到便翛然。坐來閑看了,篆香殘。道人活計,休道出塵難。歸去后、安排著,一革兩麻革奚,定期踏遍名山。

2.《少年游·金爐噴獸枕敧山》年代: 宋 作者: 楊澤民

金爐噴獸枕欹山。衾帳不知寒。數片飛花,初臨窗外,猶作墜梅看。明年此際應東去,藤轎逐征鞍。山水屏中,鶯花堆里,相與下臨安。

3.《浪淘沙·無謂兩眉攢》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無謂兩眉攢。風雨春寒。池塘小小水漫漫。只為柳花無一點,忘了臨安。何許牡丹殘。客倚屏看。小樓面面是春山。日暮不知春去路,一帶闌干。

4.《永遇樂·璧月初晴》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5.《村舍雜書》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中春農在野,蠶事亦隨作。

手種臨安青,可飼蠶百箔。

累累繭滿簇,繹繹絲上篗。

老子雖安眠,衣帛可無怍。

簡單描述下臨安的地理位置?

臨安區是杭州市轄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地處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東鄰余杭區,南連富陽區和桐廬縣、淳安縣,西接安徽省歙縣,北接安吉縣及安徽省績溪縣、寧國市。

3. 和臨安有關的詩詞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作者:陸游 朝代:南宋

八十未滿七十余,山巔水涯一丈夫。

長鳴未免似野鶴,生意欲盡如枯株。

臨安宮闕經營初,銀鞍日日醉西湖。

不須細數舊酒徒,當時兒童今亦無!

4. 關于臨安的詩句

滿路花/促拍滿路花 作者:曹勛 朝代:宋

清都山水客,何事入臨安。珍祠天賜與,半生閑。曲池人靜,水擊赤烏蟠。飛上煙嵐頂,三縷明霞照晚,時對胎仙。圃中有個小庭軒。才到便絳然。坐來閑看了,篆香殘。道人活計,休道出塵難。歸去后、安排著,一緉麻鞋,定期踏遍名山。

作者:劉辰翁 朝代:宋 體裁:詞

璧月初晴,黛云遠澹,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作者:陸游 朝代:南宋

八十未滿七十余,山巔水涯一丈夫。

長鳴未免似野鶴,生意欲盡如枯株。

臨安宮闕經營初,銀鞍日日醉西湖。

不須細數舊酒徒,當時兒童今亦無!

5. 文人表述臨安吳越文化的詩詞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lt;老嘆gt;作者:陸游 朝代:南宋

八十未滿七十余,山巔水涯一丈夫。

長鳴未免似野鶴,生意欲盡如枯株。

臨安宮闕經營初,銀鞍日日醉西湖。

不須細數舊酒徒,當時兒童今亦無!

臨安縣

作者:釋文珦 年代:宋

霸業歸王室,空城但黍苗。

溪隨山勢轉,路入市聲遙。

故俗多征斂,遺民尚寂寥。

傷心到今古,祠樹亦蕭蕭。

6. 描寫“臨安市”的詩詞都有哪些

1. 《題臨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 《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3. 《虞美人(臨安客店)》

宋代:向滈

酒闌欹枕新涼夜。斷盡人腸也。西風吹起許多愁。不道沉腰潘鬢、不禁秋。如今病也無人管。真個難消遣。東鄰一笑直千金。爭奈茂陵情分、在文君。

4. 《鳳棲梧(客臨安,連日愁霖,旅枕無寐,起作)》

宋代:程垓

九月江南煙雨里。客枕凄涼,到曉渾無寐。起上小樓觀海氣。昏昏半約漁樵市。

斷雁西邊家萬里。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劍在床頭書在幾。未甘分付黃花淚。

5.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唐代:孟浩然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念離當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定山既早發,漁浦亦宵濟。

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故林日已遠,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7. 描寫“臨安市”的詩詞都有哪些

《題臨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虞美人(臨安客店)》 宋代:向滈 酒闌欹枕新涼夜。斷盡人腸也。

西風吹起許多愁。不道沉腰潘鬢、不禁秋。

如今病也無人管。真個難消遣。

東鄰一笑直千金。爭奈茂陵情分、在文君。

《鳳棲梧(客臨安,連日愁霖,旅枕無寐,起作)》 宋代:程垓 九月江南煙雨里。客枕凄涼,到曉渾無寐。

起上小樓觀海氣。昏昏半約漁樵市。

斷雁西邊家萬里。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

劍在床頭書在幾。未甘分付黃花淚。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唐代:孟浩然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念離當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定山既早發,漁浦亦宵濟。

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故林日已遠,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臨安春雨初霽》解釋

《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

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

陸游自王炎調離川陜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東歸,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帶做低級官吏。“怖懼幾成床上伏,艱難何啻劍頭飲”的處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樣的。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后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于政治舞臺上的傾軋變幻,對于世態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

于是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并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說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

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于“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游來說,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于一生奮斗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游來說,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題臨安邸

《題臨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1、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邸:客棧、旅店。

3、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征: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后兩句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茍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杰作。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及注釋】

世態人情這些年來薄得像透明的紗,誰讓我還要騎著馬來客居京華呢?只身住在小客樓上,夜里一聽到春雨淅淅瀝瀝,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會傳來賣杏花的聲音。短小的紙張斜著運筆,閑時寫寫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望著煮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作為一介素衣,不要興起風塵會沾污我衣的感嘆,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賞析】

小樓一聯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后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于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晁君誠小雨愔愔人不寐,臥聽贏馬乾殘芻,是以臥聽馬吃草的聲音來刻畫作者徹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在這明艷的春光中,詩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兩句。

矮紙就是短紙、小紙,草就是草書。陸游擅長行草,從現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寫。陸游客居京華,閑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晴窗,細乳即是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鑒別茶的等級,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愿,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尾兩句。

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莫起風塵嘆,是因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愿。因京中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于言外。

題君山

雍陶 題君山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譯文及注釋】

八百里洞庭風平浪靜,君山的側影深深地映在水中, 彷佛看不見那碧綠的湖水,只有青翠的山色顯得更加鮮明, 我忽然想起住在君山的湘君姐妹,這里莫非是她們梳洗的地方?你看那一螺畫眉的青黛,正放在明亮的鏡中央。

【賞析】

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歷來詩人都寫它的闊大壯盛的氣象,留下了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這首絕句,卻別出心裁,以纖巧輕柔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澄泓湛凝綠,物影巧相映(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的精細圖景,并融入美麗的神話傳說,構成新巧而又清麗的篇章。

這首描繪洞庭君山的詩,起筆就很別致。詩人不是先正面寫君山,而是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碧色全無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詩人是只見翠山不見碧湖了。這兩句以波平如鏡的湖水,以淺碧與深翠色彩的對比,映襯出君山倒影的鮮明突出。這是一幅靜謐的湖山倒影圖。這種富有神秘色彩的寧靜,很容易引發出詩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筆鋒一轉,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古代神話傳說,舜妃湘君姊妹化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處這一句,詩人在仿佛之間虛寫一筆: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擬的手法輕輕點出:一螺青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著不少詩人為之命筆。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這兩句詩,同樣也是以螺髻來形容,不過這是刻畫了遙望水面白浪環繞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這一首,則全從水中的倒影來描繪,來生發聯想,顯得更為輕靈秀潤。起筆兩句,不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筆勢凝斂,重彩描畫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繼而詩情轉向虛幻,將神話傳說附會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脫輕盈。這種鏡花水月、互相映襯的筆法,構成了這首小詩新巧清麗的格調,從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重題

白居易 重題

喜入山林初息影,厭趨朝市久勞生。

早年薄有煙霞志,歲晚深諳世俗情。

已許虎溪云里臥,不爭龍尾道前行。

從茲耳界應清靜,免見啾啾毀譽聲。

長松樹下小溪頭,班鹿胎巾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澗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

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

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為送老官。

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

豈止形骸同土木,兼將壽夭任乾坤。

胸中壯氣猶須遣,身外浮云何足論。

還有一條遺恨事,高家門館未酬恩。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8370.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