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寫暮春時節的詩)
大家好,關于春暮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寫暮春時節的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春暮西園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
《春暮西園》明代: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這首詩,描寫的時間:晚春時節;描寫的地點:西園。
春光逝去,但是仍然充滿生機和盎然情趣。
春暮這首詩的意思 古詩春暮原文及譯文賞析
1、《春暮》
曹豳 〔宋代〕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2、譯文
暮春時節,已沒有人過問路上的落花,只見濃郁的樹蔭,無邊無際,遍及天涯。林間的黃鶯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獨自一人邁向長滿青草的池塘畔,去聆聽青蛙的叫聲。
3、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詩。首先描寫花、鳥、葉,襯托出“暮”字,點明題意。明媚的春天已經悄然消失了,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鶯歌歇了,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一番感嘆,抒發了詩人的惜春之情。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春暮》(南宋 曹豳)的賞析
賞析:繁花凋謝,樹陰綠濃,鶯啼聲漸漸消歇,春草池塘的蛙聲開始熱鬧起來。詩人選擇的幾個物象,花落、綠陰、鶯老、蛙鳴,無一不是暮春典型景況,通過這些,組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熱鬧非凡的暮春全景。
出自《春暮》,是宋代詩人曹豳(bīn)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潛夫,號東畎,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貧窮,少從樂清錢文子學。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迪功郎隆興府靖安縣主簿。此后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給歷史的始終是一位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愛國詩人。
原文如下: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譯文如下:
沒人去注意那門外紛紛飄落的紅花,樹木的枝條低垂,濃郁的綠陰,直鋪向海角天涯。
樹上的黃鶯兒啼聲漸漸停下,春草芊芊,我獨自站立在池塘邊,聽著青蛙不停地叫著,一片喧嘩。
擴展資料: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詩,描寫花、鳥、葉,襯托出“暮”字,點明題意。明媚的春天已經悄然消失了,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鶯歌歇了,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一番感嘆,抒發了詩人的惜春之情。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詩人對逝去的春光不存在傷感,而對將來的初夏,充滿喜悅。于是,詩說對落花不去過問,對鶯聲的消失也不放在心上,因為繁花有綠陰來代替,鶯啼有蛙鳴來代替。
這四種景象,在暮春是同時存在的,詩人不是把它們簡單地并列,而是兩兩對映,在情感上側重于對后者的鑒賞,著重對后者的描繪。所以花落、鶯老,詩對這類衰退的現象只是一筆帶過,而說綠陰冉冉,似乎是一支畫筆,把整個世界涂抹得蒼翠欲滴;春草池塘,處處蛙鳴,詩人獨立凝聽,格外賞心。
詩把這些新生的、充滿活力的景物渲染得有聲有色,使暮春別有一番情趣,詩人的心情便和盤托出,情趣橫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暮
古詩《春暮》的作者和詩句意思?
《春暮》是宋代詩人曹豳(bīn)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詩,描寫花、鳥、葉,襯托出“暮”字,點明題意。明媚的春天已經悄然消失了,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鶯歌歇了,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一番感嘆,抒發了詩人的惜春之情。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春暮
門外無人問落花,
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
青草池塘獨聽蛙。
白話譯文
沒人去注意那門外紛紛飄落的紅花,樹木的枝條低垂,濃郁的綠陰,直鋪向海角天涯。樹上的黃鶯兒啼聲漸漸停下,春草芊芊,我獨自站立在池塘邊,聽著青蛙不停地叫著,一片喧嘩。
《春暮》古詩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春暮》古詩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暮》古詩賞析1
原文:
蝶戀花·春暮
遙夜亭皋閑信步。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寸相思千萬緒。
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
夜間在亭臺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里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環繞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蕩著秋千,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注釋:
①蝶戀花,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此詞于《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有題作“春暮”。
②遙夜:長夜。亭皋:水邊的平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閑:吳本《二主詞》誤作“閉”。信:吳訥本、呂遠本、侯文燦本《南唐二主詞》作“倒”。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誤。”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云:“舊鈔本作信。”
③風約住:下了幾點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風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作“杏”。《歐陽文忠近體樂府》注:“一作杏。”依依:《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花庵詞選》、《類編草堂詩余》、《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毛訂《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均作“依稀”。《歐陽文忠近體樂府》羅泌校語云:“一作無言。”暗度:不知不覺中過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風暗度”。《歐陽文忠近體樂府》、《花庵詞選》、《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類編草堂詩余》、《詞的》、《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歷代詩余》、《全唐詩》作“香暗度”。
⑤誰:《樂府雅詞》作“誰”。《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羅泌校語云:“誰,一作人。”在:《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樂府雅詞》作“上”。《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緒:連綿不斷的情絲。“千萬緒”有千絲萬縷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詞,寫的是作者在夜間出外散步時的所見所聞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詞的開頭就點明了散步的時間和地點:水邊平地,剛過清明的暮春之際。作者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為春光將逝而感傷,因而在夜間不愿就寢,索性出門跑到水邊空曠之地獨自徘徊。“數點”兩句是他的耳聞目見:剛剛聽到幾點雨聲,卻被吹來的春風攔住而聽不見了。“約”字煉得極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積有云層而艨朧不明,一個“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動。“云來去”三字不但形象鮮明,而且把約住雨聲的風的作用也表露出來了。這兩句,上句是耳聞,下句則是目見,行筆錯落有致。
下片起句卻是從嗅覺得來。剛過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開之際,值此月夜,輕風送來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朧月色,紅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見,而花香也只能感覺是暗中送到。作者在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卻極真實。下面“秋千”兩句,曾影響了以后的蘇東坡。蘇軾也用《蝶戀花》調,其下片就從李詞脫胎而來。蘇詞云:“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唐宋年間流行秋千游戲,富貴人家多設置秋千取樂。此時作者閑步水邊,風聲、月色、花香觸動情懷、引起遐想之際,忽然聽到近處有婦女在打秋千,傳來一陣陣輕聲笑語。作秋千戲者說些什么話雖聽不真切,但不斷飄來的鶯鳴燕囀,對他來說卻是一番刺激。從結尾兩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邊,以致經常使他魂牽夢縈。今夜出來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對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顆心總是思念對方,牽動情懷千頭萬緒,因而感到人間雖然廣闊無邊能容納萬物,可是竟沒有一個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緒的地方。一副彷徨無告之態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傷,月夜出來在水邊躑躅,從詞的終拍兩句可以找到答案。
這首詞是典型的婉約詞,是當時詞風影響下的.產物。雖無積極意義,但寫景鮮明。寫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極其自然。而詞中不用典故,語言淺近,讀起來委婉動人。所以,此詞在藝術表現上有它的特色。
《春暮》古詩賞析2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蔭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處處蛙。
【注釋】
蔭:有的版本寫作“陰”或“茵”。
冉冉:形容藍色植物在陽光下閃閃透亮的樣子。
天涯:猶天邊,極遠的地方,此處指大地。
無聲處:指黃鶯不再叫時春一光已老。
【翻譯】
春天過去了,門外的繁花紛紛凋謝,可是已經沒有人再去關心他們了;濃綠的樹蔭和青草好像也會游走似的,無聲無息地綠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黃鶯兒的叫一聲已隨著春天的遠去而銷聲沉寂了,只有草叢和稻田里的兔子呱呱叫個不停。
【賞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潛夫,號東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致仕,授迪功郎隆興府安福縣縣丞。此后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給歷史的一直是一位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愛國詩人。
這首詩所蘊含的,是一種季節花事消歇后的感嘆,在孤寂中,一種因時序更替導致的淡淡憂傷。這是此詩最值得一讀的地方。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蔭冉冉遍天涯”,這是就視覺角度描寫春暮時節的景色。這兩句的含義是說,春花在門外紛紛飄落,已經再沒有人去關心他它了;那濃綠的濃蔭、青青的碧草已經綠遍了海角天涯。詩人沒有直接說春天如何如何殘敗,而是以“綠蔭冉冉遍天涯”反襯春天已遠,因為只有春末夏初才會“綠蔭冉冉遍天涯”。另外,“濃蔭”已經綠透了“天涯”,誰就會在意門前紅顏已老的“落花”呢。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是就聽覺角度來寫春末夏初時的心里體會的。這兩句的含義是說,黃鶯知道春天已過,都離開了山林,沒有了往昔清脆動聽的唱歌,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湖泊里四處都是鯨魚那渾厚的叫一聲。鶯兒去了,帶走了秋天,帶走了歡快,帶走了委婉,在詩人心中留下了一抹無形的淺淺的悵惘。然而,無論是“靑草”,還是“池塘”,隨處都可以看到渾厚的交響,提示他們夜晚即將來到了人間,這又給人一種思考:這是春天的更替,這是自然的規律。
《春暮》是一首描寫初春景物的小詩。花兒謝了,取而代之的是萬木蔥蘢,芳草如茵;鶯歌歇了,響徹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到處蛙鳴。通過兩兩相對的隱喻描寫,把暮春初夏時節的那個繁盛和熱鬧的景色表現得生動、清新、明快。
春暮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寫暮春時節的詩、春暮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