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
作者:北朝樂府 朝代:南北朝
- 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原文:
- 【折楊柳枝歌】
敕敕何力力[1],
女子臨窗織。
不聞機杼聲[2],
只聞女嘆息。
- 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拼音解讀:
- 【shé yáng liǔ zhī gē 】
chì chì hé lì lì [1],
nǚ zǐ lín chuāng zhī 。
bú wén jī zhù shēng [2],
zhī wén nǚ tàn xī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北朝樂府
【北朝樂府】北朝樂府民歌保存下來的數(shù)量不多,總共約有七十余首。主要收錄在《樂府詩集》的《梁鼓角橫吹曲》中,其余屬于《雜歌謠辭》和《雜曲歌辭》?!豆慕菣M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樂器在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其歌詞的作者主要是東晉以后北方的鮮卑族和氏、羌等族的人民。其中雖然也有漢語歌詞,但很多是用鮮卑等語言歌唱的。后來到北魏太武帝以后,北方各族與漢族在文化上進行了大融合,于是這些民歌就經(jīng)過翻譯先后傳入南朝的齊、梁,并由梁朝的樂府機關(guān)保存下來,所以稱為《梁鼓角橫吹曲》?!峨s歌謠辭》和《雜曲歌辭》收錄的則多是徒歌和謠諺。北朝樂府民歌的題材范圍比南朝的廣闊,可以說是比較生動地反映了北朝豐富的社會生活、壯麗的山川景物和北方人民樂觀、粗獷的精神面貌。有些作品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性、戰(zhàn)斗性。在藝術(shù)上,北朝樂府體裁多樣,語言質(zhì)樸、生動,風(fēng)格豪放剛健。其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成就都是南朝樂府民歌所不及的。
北朝樂府的詩詞
-
- 地驅(qū)樂歌(驅(qū)羊入谷)
- 敕勒歌(敕勒川)
- 瑯琊王歌辭(東山看西水)
- 隴頭歌辭(隴頭流水)
- 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
- 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
- 企喻歌(前行看后行)
- 折楊柳歌(遙看孟津河)
- 木蘭辭(唧唧復(fù)唧唧)
- 企喻歌(男兒可憐蟲)
南北朝詩詞推薦
-
- 詠秋江
- 中秋月二首·其二
-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 作蠶絲(春蠶不應(yīng)老)
- 瑯琊王歌辭·新買五尺刀
- 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
- 詠萍
- 征人怨 / 征怨
- 塞上曲二首·其二
- 曲池荷
- 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原文,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翻譯,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賞析,折楊柳枝歌(敕敕何力力)閱讀答案,出自北朝樂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