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不毀鄉校頌
作者:韓愈 朝代:唐朝- 子產不毀鄉校頌原文:
-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游于鄉之校,眾口囂囂?;蛑^子產:“毀鄉校則止?!痹唬骸昂位佳桑靠梢猿擅?。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于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奔揉l校不毀,而鄭國以理。
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成敗之跡,昭哉可觀。
維是子產,執政之式。維其不遇,化止一國。誠率此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誰其嗣之?我思古人!
- 子產不毀鄉校頌拼音解讀:
-
wǒ sī gǔ rén ,yī zhèng zhī qiáo 。yǐ lǐ xiàng guó ,rén wèi ān qí jiāo ;yóu yú xiāng zhī xiào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huò wèi zǐ chǎn :“huǐ xiāng xiào zé zhǐ ?!眣uē :“hé huàn yān ?kě yǐ chéng měi 。fū qǐ duō yán ,yì gè qí zhì :shàn yě wú háng ,bú shàn wú bì ;wéi shàn wéi fǒu ,wǒ yú cǐ shì 。chuān bú kě fáng ,yán bú kě mǐ 。xià sāi shàng lóng ,bāng qí qīng yǐ ?!眏ì xiāng xiào bú huǐ ,ér zhèng guó yǐ lǐ 。
zài zhōu zhī xìng ,yǎng lǎo qǐ yán ;jí qí yǐ shuāi ,bàng zhě shǐ jiān 。chéng bài zhī jì ,zhāo zāi kě guān 。
wéi shì zǐ chǎn ,zhí zhèng zhī shì 。wéi qí bú yù ,huà zhǐ yī guó 。chéng lǜ cǐ dào ,xiàng tiān xià jun1 ;jiāo chàng páng dá ,shī jí wú yín ,yú hū !sì hǎi suǒ yǐ bú lǐ ,yǒu jun1 wú chén 。shuí qí sì zhī ?wǒ sī gǔ ré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子產不毀鄉校頌賞析
這篇文章的體式是頌。頌是古代文章的一種體裁,但就其四言體式來說,實處于詩文之間,它往往與贊體同稱為“頌贊”。劉勰說:“原夫頌惟典雅,辭必清鑠。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敬慎如銘,而…詳情子產不毀鄉校頌鑒賞
子產不毀鄉校和周厲王監謗的故事,人們都不陌生。但韓愈卻在他的《子產不毀鄉校頌》中把二者聯系起來,加以對照。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夠從中得到深刻的歷史教訓。春秋時,“鄭人游于鄉…詳情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士,貞元末,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去」,對散文的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怪,是其缺點,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
- 納涼聯句
- 讀東方朔雜事
- 從潮州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臺
- 送侯喜
-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
- 謝自然詩
- 嘲鼾睡
- 合江亭
- 早赴街西行香贈盧李二中舍人(盧汀、李逢吉也)
-
- 田園作(弊廬隔塵喧)
- 千里送鵝毛(將鵝貢唐朝)
- 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 戰城南
- 河滿子(正是破瓜年幾)
- 微雨
- 曳鼎歌
-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 人月圓·雪中游虎丘
- 子產不毀鄉校頌原文,子產不毀鄉校頌翻譯,子產不毀鄉校頌賞析,子產不毀鄉校頌閱讀答案,出自韓愈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韓愈的詩詞
唐朝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韓愈的詩詞
- 《納涼聯句》
- 《讀東方朔雜事》
- 《從潮州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
-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臺》
- 《送侯喜》
- 《南山有高樹行贈李宗閔》
- 《謝自然詩》
- 《嘲鼾睡》
- 《合江亭》
- 《早赴街西行香贈盧李二中舍人(盧汀、李逢吉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