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孤山兩點為什么(孤山為何少一點)
今天給各位分享忽有孤山兩點為什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孤山為何少一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抒發了作者看到大好中原淪喪敵手,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憤恨之情。對敵人鐵騎蹂躪、占領中原,表示極度憤恨和收復失土的決心,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愛國之情。
詩詞原文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磥硖煲?,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譯文
天地之中(指中國)本來沒有交界,是誰竟然將其分為南北兩部分。登鎮江多景樓北望,對中原淪喪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長江本來猶如水晶盆那樣完美,卻因上有兩點孤山使之白璧有瑕。要用鞭策雷霆的力量把小山驅趕到昆侖(大山)下面去。這里暗指收復失地。冶煉兵器之處?;搓幵诖吮泵妗J諒椭性翘煲猓ū厝悔厔荩皇侨鄙傧駮x代祖狄、劉琨那樣的愛國之士。要再三拊擊那堆成八陣圖的石子(指備戰),與諸葛亮般的戰略家酌酒細論。正如夏天需要雨水。當時局勢亦需要南宋軍隊出師北上,把金國統治下的中原人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
賞析
上片寫景。點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誰分”;對于那“點破水晶盆”的“孤山”,則主張以驅策雷霆的威力,將它趕走。顯示了作者決心收復失地的勃勃雄心。
下片抒懷。作者對北伐表示極大的信心,并提出恢復國土有待于祖逖、劉琨般的愛國志士,和足智多謀如諸葛亮般的人物。
接著,作者抒發他對于收復失地、抗戰北伐的具體主張。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苯Y束詞篇。充分顯示出作者對北伐的重視,并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紅樓夢頑石走一遭的原話
1. 紅樓夢關于頑石的詩句
紅樓夢關于頑石的詩句 1.描寫頑石的詩詞
1、《水調歌頭 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程珌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磥硖煲猓骨肥垦排c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2、《書懷寄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黃滔
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
不及如頑石,非與磨礱近。
常思揚子云,五藏曾離身。
寂寞一生中,千載空清芬。
3、《臘中作》
年代: 作者: 李中
冬至雖云遠,渾疑朔漠中。勁風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凍如頑石,人藏類蟄蟲。豪家應不覺,獸炭滿爐紅。
4、《寄柳道傳黃晉卿兩生》
年代: 宋 作者: 方鳳
太璞散已久,鴻甄疑未均。
惟有砥礪志,搜剝得其純。
勿以珪璋質,頑石置勿陳。
君攬國香蕊,每與荊棘鄰。
荊棘豈不刺,反以揚素塵。
5、《謝通講師五偈》
年代: 宋 作者: 釋正覺
五月人間膏火煎,清風麈對有夤緣。
點頭頑石能明證,借口虛空解講玄。
隨類佛身分百億,出塵紅卷等三千。
未閑相約蒲禪穩,作別又趨華雨筵。
2.嘲頑石詩的出處是什么
【嘲頑石詩】的出處是《紅樓夢》
【嘲頑石詩】
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新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詩詞鑒賞】
第八回寫寶玉去探望寶釵,寶釵要看寶玉那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便笑著說:“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鑒,我今兒倒要瞧瞧?!睂氂癜延窠庀聛磉f給寶釵。就在此處,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詩嘲云”寫了這首詩。
女媧補天丟棄不用的那塊石頭,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人人世,變成了通靈寶玉,同時又是賈寶玉其人。這是作者憑空虛擬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說它荒唐而又荒唐。石頭由自由自在的神物,變成一個被人百口誚謗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對人生意義的否定,其實是作者在發抒他對人生社會幻滅后的憤激情緒。“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是暗示寶釵、寶玉夫婦命運蹇澀,將由花柳繁花的頂峰,跌入貧困凄涼的底層。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兩句顯得很突兀,然而只有這樣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詩結住。它告訴讀者,一切榮華富貴都是轉眼即逝的過程,最終全告毀滅。書中這類帶有濃厚悲觀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諱言,其作用是消極的。重要的問題在于要會讀,會分析,作正確的棄取。
3.關于紅樓夢的詩句
紅樓夢十二曲——引子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十二曲——枉凝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 一個枉子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紅樓夢十二曲——飛鳥各投林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紅樓夢十二曲——恨無常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蕩悠悠芳魂銷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
故向爹娘夢里相尋告: 兒命已入黃泉, 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紅樓夢十二曲——樂中悲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縱居那綺羅叢中誰知嬌養?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 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廝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個地久天長, 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紅樓夢十二曲——虛花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將那三春勘破,桃紅柳綠待如何? 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說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 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 青楓林下鬼吟哦, 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 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 春榮秋謝花折磨。
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 上結著長生果。 紅樓夢十二曲——喜冤家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
一味的嬌奢淫蕩貪歡媾。 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 作賤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嘆芳魂艷魄,一載蕩悠悠。 紅樓夢十二曲——好事終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畫梁春盡落香塵。
擅風情,秉月貌, 便是敗家的根本。 箕裘頹墮皆從敬, 家事消亡首罪寧。
宿孽總因情! 紅樓夢十二曲——聰明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急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紅樓夢十二曲——終身誤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紅樓夢十二曲——晚韶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朱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 也只是虛名兒后人欽敬。 紅樓夢十二曲——留馀慶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留馀慶,留馀慶,忽遇恩人; 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勸人生濟困扶窮, 休以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紅樓夢十二曲——世難容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 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 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 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 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紅樓夢十二曲——分骨肉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一帆風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 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 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寧府上房對聯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臨江仙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葬花吟 年代:【清】 作者:【曹雪芹】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 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
4.紅樓夢前五章描寫人物的詩句
第一回:
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癩頭和尚)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賈雨村)
玉在櫝中求善價, 釵于奩內待時飛.(賈雨村)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賈雨村)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跛足道人)第二回:
回前詩
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第三回:
榮禧堂對聯
座上珠璣昭日月, 堂前黼黻煥煙霞.
評鳳姐
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Ё襖,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 身量苗條, 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
西江月.嘲寶玉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 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贊黛玉
兩彎似蹙非蹙ズ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ь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第四回:
護官符
賈不假, 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 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鐵。由于限定1024個字,后面無法補充,后續補上。
5.紅樓夢第一回詩句翻譯
1女媧石上偈語
詩中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蓍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與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2題《金陵十二釵》一絕
這首五言絕句,也寫在第一回里。書中說,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青埂峰下經過,把那塊頑石上的文字從頭至尾抄錄回來,以《石頭記》的書名在世上流傳。后來曹雪芹在悼紅軒里把這部書“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整理成長篇章回體小說,并把書名改為《金陵十二釵》,并題寫了這首詩。當然這都是作者用的煙云模糊法,其實作者就是曹雪芹。這首小詩語言雖然通俗淺近,感慨卻頗為深遠。
3癩頭僧嘲甄士隱
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抱著可愛的獨生女兒英蓮到街上散心,突然走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破足道士,那癲頭僧看見甄土隱懷中的英蓮便放聲大哭,說她是“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讓甄士隱把孩子舍給他。甄士隱以為是瘋話,轉身回去,那疙頭僧便指著甄士隱大笑,念出這四句讖語式的詩。
4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
這首詩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里,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里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6.紅樓夢中所有詩詞的詳細解釋
紅樓夢詩詞賞析
紅樓詩詞鑒賞(1)
女媧石上偈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詞鑒賞】
《紅樓夢》的作者為了便于發抒感慨,也為了引起讀者的興味,在全 書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迷離倘恍的神話世界,借人們都熟悉的女媧補天 的神話,巧妙地虛構了一個頑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頭的經歷,便是 賈寶玉的經歷;石頭,便是賈寶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無材可去補蒼天”,是作者對自己處在封建社會末世不能有所作為 的悲憤和感慨。他從自身的經歷中看到他出身的貴族社會的腐敗、墮落, 他曾經心愛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隨著無可挽回地破敗下去了。他從一種樸素 的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到這種結局的必然性,認識到貴族階級不配有更好 的命運,因而對他們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對他已往的富貴 榮華生活又不無留戀,特別是對他熱烈贊美的諸多人物(多為純潔善良的青 年女性)隨著封建家族的敗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 作為,去補封建社會破了的“天”,但社會沒有給他這樣一個機會(有機會 也未必有辦法)去干一番事業。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貧窮 寂寞中度過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紅塵若許年”,說的是賈寶玉 ,也未嘗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嘆。
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是棱角分明 ,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那個庸俗卑劣的 上層社會處處榫頭對不上卯眼。他不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這個社會就必 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書中的《西江月》詞批寶玉是“潦倒不通事 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正是寶玉頑石 性格的寫照。這字面上的嘲罵,實際是用反語來贊美寶玉不同那個惡濁社 會合作的叛逆性格。
============================================================
程珌《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的鑒賞
水調歌頭
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磥硖煲?,止欠士雅與劉琨。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賞析: 這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愛國詞章。
上片寫景。點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誰分”;對于那“點破水晶盆”的“孤山”,則主張以驅策雷霆的威力,將它趕走。顯示了作者決心收復失地的勃勃雄心。起頭“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天地之間(指中國)本來沒有界線,是誰竟然將它分成兩部分?以提問開頭,引起讀者的注意?!皹乔岸嗑?,中原一恨杳難論?!弊髡叩巧湘偨事端露嗑皹?,四面眺望,對大好中原淪喪敵手,感到有難以言述的慨恨。沿江西望:“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真個是白璧有瑕。這里借指金甌有缺,江山失卻半壁。“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北硎疽帽薏呃做牧α?,把那小山驅趕到昆侖(大山)下面去。這里暗指收復失地。上片用這句話作結,充分顯示出作者對敵人鐵騎蹂躪、占領中原,表示極度憤恨,和收復失土的決心。
下片,抒懷。作者對北伐表示極大的信心,并提出恢復國土有待于祖逖、劉琨般的愛國志士,和足智多謀如諸葛亮般的人物。換頭“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苯由掀栽趯懢?。兵冶處,指冶城(今江蘇六合縣東),漢代吳王濞在此冶煉錢幣兵器;淮陰在其北面。
接著,作者抒發他對于收復失地、抗戰北伐的具體主張。一是:“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笔諒椭性侨诵乃颍ㄌ煲猓?,只是缺少象晉代祖逖(字士雅)、劉琨那樣的'愛國之士。二是:“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币偃該裟嵌殉砂岁噲D的石子(指備戰),與諸葛亮般的戰略家酌酒細論。隆中一老,指諸葛亮,他早年隱居隆中(今湖北襄陽西)。頑石,指諸葛亮曾壘石列戰陣于江邊,即所謂“八陣圖”。見《東坡志林》及劉禹錫《嘉話錄》。杜甫有《八陣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苯Y束詞篇。說明如夏日大旱需甘霖一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北國人民,亟待宋軍揮師北上,把他們從金國的統治下解救出來。充分顯示出作者對北伐的重視,并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程珌是辛棄疾的好友,曾有《六州歌頭》一首,題為“送辛棄疾”,說明兩人的友誼,他的詞風也與辛詞相近,這首詞也可足資證明。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宋詞鑒賞
●水調歌頭·登甘露寺多景樓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無際,南北竟誰分?
樓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難論。
卻似長江萬里,忽有孤山兩點,點破水晶盆。
為借鞭霆力,驅去附昆侖。
望淮陰,兵冶處,儼然存。
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
三拊當時頑石,喚醒隆中一老,細與酌芳尊。
孟夏正須雨,一洗北塵昏。
程珌詞作鑒賞
多景樓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
這里面臨長江,地勢突兀,極目遠眺,萬里山川可收眼底。乾道六年(1170)知潤州軍州事陳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樓記》云:“至天清日明,一目萬里,神州赤縣,未歸輿地,使人慨然有恢復意?!币虼?,身處半壁的南宋文人遂多登樓感懷之作。另外,這首詞抒發興廢之感,也還同“望淮”有關?;春?,本來是中國南方的一條內河,但在南宋,卻成了宋金以和約方式議定的疆界。現在,程珌登多景樓而望淮河,當然感觸就更多了。
寫法上,作者一方面緊摳多景樓、淮河展開主題,另一方面則把重點放在“有感”二字上,以抒發抱負為創作的最終目的。上半闋中,一、二句用淮河起興,三、四句以多景樓承接,一上來就自然地點破了題目。
不過,即使是這四句,作者的感慨也是隨處可見的:“天地本無際”,再現了望中所見的廣袤山河,但一個“本”字,則顯示著作者對人為邊際的不滿。至于“南北竟誰分”,就完全是作者的議論,其中“誰分”二字,問得尖銳、強烈,是全篇的關鍵所在?!皹乔岸嗑啊庇啥嗑皹菢敲莼?,是全篇唯一寫到美好風光的地方,只是作者并沒有把目光停留在這里,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瘡痍的中原,以及內心的家國之恨。“卻似”以下五句寫樓前孤山,愈加顯示了以情馭景的力量。京口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時還屹立在長江之中。詞人把長江(水晶盆)同“本無際”的祖國大地聯系在一起,并由“點破水晶盆”的孤山想到分開南北的淮河,于是本為江中奇景的金山、焦山自然成了作者咀咒的對象,以至發誓要借鞭撻雷霆的力量,把它們趕回到昆侖老家去(昆侖山周圍萬山攢聚,因而作者想象那里才是山的世界)。下半闋仍以望淮開始,但淮河數千里,獨獨“望見了”淮阻的'兵冶處,這無疑是抒情的需要。兵冶處,指冶鑄兵器的地方。《晉書。祖逖傳》說,祖逖北伐,渡江,“屯于淮陰,起冶鑄兵器,得二千人而后進?!闭驗檫@一陳跡的存在,使作者想起了山河未改,天意向宋,恢復大業,“止欠士雅與劉琨。”士雅是祖逖的字。史載,祖逖與劉琨友善,素以恢復之事互相鼓勵,為練好殺敵本領,他們常常中夜聞荒雞而起舞。后來祖逖破敵,劉琨在給友人的信中說:“吾枕戈待旦,志梟叛逆,常恐祖生先我著鞭。”同樣,出于憑吊古跡的目的,作者在偌大一座甘露寺內偏偏發現了“頑石”,想起了誓師北伐的諸葛亮。甘露寺內有一被稱作“狠石”的石頭,形狀如羊,據傳,諸葛亮曾坐其上,與孫權商議破曹大計。詞中,作者說他“三拊”(拊是拍的意思)頑石,可見他對頑而感慨再四;說必須“喚醒”隆中一老,是由于當時“止欠士雅與劉琨”,無人可與共商大事;說要同諸葛亮“細”酌“芳尊”,則表示對統一大計的關切?!懊舷恼氂?,一洗北塵昏”兩句既點時令,又以景結全篇。“洗北塵”所指,不言而喻。
總之,在眾多的多景樓詩詞中,程珌此篇把鋒芒直指宋、金統治者,感情飽滿,很有氣勢,是獨具特色的篇章。詞篇一上來即以“誰分”二字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強行劃分南北的罪魁身上,到下半片,更有“看來天意,止欠士雅與劉琨”,“止欠”二字不僅在說物是人非,更重要的是指斥統治集團,說他們中沒有一個為國家、為民族著想的英雄。至于兩片的結尾,前者說要借鞭霆力趕走江中孤山,后者說須要一場大雨凈洗北塵,則明顯是指擊退金人一事。這些句子的字里行間,處處都燃燒著作者的激情。
詞人抒情,或肆意以言志,或借物以寓意,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子。程珌與辛棄疾交游,詞風也入明白暢曉一流。這首《水調歌頭》的主要部分是內心情緒的直接抒發,但另外一些地方,卻同時借助了比興寄托。如“點破水晶盆”暗指金甌有缺,“鞭霆力”
“正須雨”借喻抗金力量,“昆侖”指金人的老家,“北塵昏”指金兵的氣焰等。兩種方法的交替使用,既避免了純用比興寄托可能造成的晦澀,也避免了一味直抒胸臆可能帶來的質直,因此形成別具一格的詞風。此外,本篇包含寓意的句子都比較淺顯易懂,這又使得全篇更加一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