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nèi)容

班固傳多少字(班固的漢書)

白衣折扇2022-12-18 02:39歷史88

大家好,關(guān)于班固傳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班固的漢書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班固其人

參考網(wǎng)址

班固(32——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卒于和帝永元四年(92)。漢代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出身仕宦之家。曾祖父班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祖父班稚,哀帝時,為西河屬國都尉,遷廣平相;平帝時,王莽擅權(quán),班稚懼,歸相印,補為延陵園郎。父班彪及堂伯父班嗣都是西漢末年著名學者,揚雄、王充等都曾登其門受學。班彪是一位正統(tǒng)的儒家學者,漢武帝召見,拜為徐令,以病免。后位望都長。

班固九歲時,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后漢書班固傳》),因此深為當時儒家學者的稱贊。二十三歲時,父班彪卒,班固還歸鄉(xiāng)里,因其父“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漢明帝永平元年(58),入東平王蒼幕府,同時在家中開始在班彪《后傳》的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永平五年,有人上書明帝,控告班固私自該作國史,捕入京兆獄。他的弟弟班超親至長安,向明帝陳述班固的著述意圖,同時郡守也把班固的書獻上。明帝很贊賞班固的才能,召至校書郎,并任命為蘭臺令史。后轉(zhuǎn)遷為郎,典校秘書,明帝讓他繼續(xù)完成《漢書》的寫作。從此班固奉詔在蘭臺撰寫《漢書》,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前后共經(jīng)歷二十余年。尚未完成的部分表、志,是在班固死后,由其妹妹班昭和馬續(xù)補寫成的。

班固為郎后,創(chuàng)作《兩都賦》。

章帝“雅好文章”,班固“愈得幸”,“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有大議,使難問公卿,辯論于前,賞賜恩寵甚渥?!闭碌劢ǔ跞辏喙躺秊樾渌抉R。建初四年十一月,討論五經(jīng)異同的白馬觀會議召開,由章帝親自主持會議,許多著名儒者參加了辯論,班固以史官兼記錄之職,參與其事,并撰成《白虎通德論》。

章帝末年,班固以母喪去官。

和帝永元元年(89),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班固為中護軍隨軍前往。漢軍大破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國杭愛山),刻石勒功,由班固作《封燕然山銘》,鐫于石上,以紀其事。永元四年(92),竇憲因陰謀弒逆迫令自殺。班固也因此免官,后被仇家洛陽令種兢逮捕入獄,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歲。

《漢書》主要的作者班固(公元32—公元92),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北》人。他出身于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受家學影響很大。

班固的祖先于秦漢之際在北方從事畜牧業(yè)致富。后來世代從政,并受儒學熏陶。曾祖父況,舉孝廉為郎,成帝時為越騎校尉,況女被成帝選入宮中為婕妤。大伯祖父伯,受儒學,以“沈湎于酒”諫成帝,官至水衡都尉,二伯祖父斿,博學,官至右曹中郎將,曾與劉向校理秘書。祖父稚,官至廣平相,被王莽排擠而為延陵園郎。

其父班彪(公元3—公元54),幼年從兄班嗣一同游學,結(jié)交很廣。二十多歲時,農(nóng)民起義失敗,群雄割據(jù),隗囂擁眾割據(jù)于天水,因避難而從之。隗囂問以世務,班彪對答:周秦以來。統(tǒng)一代替分裂,勢之必然。并說:“漢家承秦之制,并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絕,危自上起,傷不及下。故王氏之貴,傾擅朝延,能竊位號,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領(lǐng)而嘆。十余年間,外內(nèi)騷擾,遠近俱發(fā),假號云合,咸稱劉氏,不謀而同辭。方今雄杰,帶州域者,皆無七國世業(yè)之資。今民皆謳吟思漢,向仰劉氏,已可知矣?!币馑际钦f,劉氏政權(quán),深入人心,外戚竊權(quán),眾所反對,百姓思念劉氏復漢。這個說法,雖然含有正統(tǒng)思想,但還是反映了當時實際情況的。隗囂不同意這個看法,認為群雄逐鹿,強者稱雄,不信“漢家復興”之說。為了充分表達己見,班彪乃著《王命論》,他認為:漢德承堯,有靈命之符,深入民心,不可動搖,“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惫拾傩掌鹗率?,王莽竊權(quán)誅滅。“窮達有命,吉兇由人”,陳嬰之母知項氏必亡,王陵之母知劉氏必興,可謂懂得禍福之機。同時還論說劉邦興漢,有“帝堯之苗裔”,“體貌多奇異”,“神武有徵應”,“寬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等五大特點,天命加以人事,才能造成帝業(yè)。所以識世務者,應當“拒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不可妄圖富貴而貽笑天下。

因隗囂固執(zhí)己見,頑固地割據(jù)稱雄,班彪只能離去,投奔河西竇融,頗受竇融器重,任為從事。他為竇融劃策,歸順劉秀政權(quán),總西河以拒隗囂。這對東漢統(tǒng)一是有功的。光武帝(劉秀)聞知其才,召見了他,舉茂材,任為縣的長官,又為司徒掾。班彪時有奏言,對時政多所建議,如《復護羌校尉疏》、《上言選置東宮及諸王國官屬》、《奏議答北匈奴》等。

班彪專心于史學,尤好漢代史。漢武帝時,司馬遷撰寫了一部史書(后來稱《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到當代漢武帝,后事缺而無錄。后來褚少孫、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位學者都曾綴集時事,或補或續(xù)之。班彪認為續(xù)作“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司馬遷之書。于是繼續(xù)采集西漢遺事,又旁貫異聞,作《后傳》數(shù)十篇。此書是續(xù)《史記》之作,但“不為世家,唯紀、傳而已”。

《后傳》原書已佚,其內(nèi)容想已多為《漢書》汲取,只是無法辨認清楚了。今《漢書》的元帝、成帝二紀及韋賢、翟方進、元后三傳的《贊》,還保留有班彪的史論文字?!对奂o贊》“臣外祖兄弟為元帝侍中”,《成帝紀贊》“臣之姑充后宮為婕妤”,其中的“臣”,為班彪自稱,“外祖”是金敞,“婕妤”即況女班婕妤?!对奂o贊》稱元帝“多材藝”,“少而好儒”,即位后任用儒生,“貢(禹)、薛(廣德)、韋(賢)、匡(衡)迭為宰相”,而元帝“牽制文義,優(yōu)游不斷,孝宣之業(yè)衰焉”。這是譏元帝懦而不才,掌權(quán)無能,從此漢朝走了下坡路。《成帝紀贊》先稱成帝“善修容儀”,“可謂穆穆天子之容者”,似乎是予以表揚;但筆鋒陡然轉(zhuǎn)變,“然湛(耽)于酒色,趙氏亂內(nèi),外家擅朝,言之可為於邑。建始以來,王氏始執(zhí)國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蓋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這是指責成帝荒淫,大權(quán)旁落于外戚,終于有王莽篡權(quán)的悲劇。此論與其答隗囂問以及《王命論》的含意是一致的?!兜苑竭M傳贊》肯定翟義起義反對王莽是“懷忠憤發(fā)”;但又哀嘆他“義不量力”而失敗,弦外之音是只有劉秀得天人之助,才能誅滅王莽?!对髠髻潯房偨Y(jié)歷來“女寵”的危害,同時指出王莽依恃元后(王政君,王莽之姑)而逐漸竊取大權(quán)。所謂“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實乃諷刺元后是一個被王莽斯誑玩弄的非常可憐的愚弱老婦。

《元后傳》記述,平帝死后,孺子嬰尚未立之時,漢朝傳國璽藏于長樂宮元后之處?!凹懊Ъ次?,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舜素謹敕,太后雅愛信之。舜既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投,受人弧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柜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祥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cè)長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贝硕螌懺笪窄t授璽的言行情態(tài),生動傳神。如果可以說《元后傳》是班彪所作;那么,也就可以肯定班彪的史傳文字是很出色的。

班彪曾作《前史略論》,詳論以往的史學得失,實為撰寫《后傳》有所借鑒和改進。他簡要地追述了先秦秦漢之際的史官和史籍,著重評論司馬遷所著《史記》的內(nèi)容、體裁、體例和思想。他說:“遷之所記,從漢元至武以絕,則其功也?!薄叭黄渖菩蚴吕?,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文質(zhì)相稱,蓋良史之才也?!背浞挚隙怂抉R遷的史才。但又評道:“其論述學,則崇黃老而薄《五經(jīng)》;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賤;道游俠,則賤守節(jié)而貴俗功:此其大敝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令遷依《五經(jīng)》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幾矣?!边@對司馬遷的異端思想極盡諷刺,表明了他的正宗觀點,自然也是他寫《后傳》的指導思想。《前史略論》是中國古代較早的一篇史學論文,可謂儒家正統(tǒng)史學觀點的代表,在中國史學理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班彪的歷史思想和史學思想,對班固和《漢書》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檢閱班固《漢書》述論西漢盛衰興亡及撰寫儒林、游俠、貨殖等的旨趣,就可了然。

(二)

班固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成就,都表現(xiàn)于著述《漢書》。

班固自幼在其父班彪教育下,受儒學熏陶,九歲能寫文章、誦詩斌。十六歲至二十三歲在洛陽太學讀書,博覽儒學經(jīng)籍及諸子百家之言,并廣泛探究。治學不拘于章句,著重領(lǐng)略大義。這為著述《漢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建武三十年(公元54),班彪病死,留下了遺作《后傳》。班固離開太學,返鄉(xiāng)為父守喪,并閱讀其父《后傳》的手稿。從此以后,他感到其父“所續(xù)前史未詳”,于是反復思考,欲繼承和發(fā)展前人的史學事業(yè),自永平(公元58—75)初年起,著手編撰《漢書》,專寫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的歷史。這是適應大一統(tǒng)的時代需要而編撰的。自司馬遷撰《史記》之后,統(tǒng)一的西漢皇朝由盛而衰,經(jīng)綠林、赤眉起義和王莽篡權(quán),西漢滅亡,東漢又隨之興起。在復雜的階級斗爭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中,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一方面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在政治上作出對策;另方面又借助思想文化,加強思想統(tǒng)治。史學為適應歷史需要,只是補續(xù)《史記》,接連著寫明史事,這是遠遠不夠的,就是班彪的《王命論》和《后傳》也只是適應一時之需,臨時性的應付,未能完全承擔起時代需求的使命。班固寫西漢全史,給統(tǒng)一的西漢皇朝以突出的歷史地位;總結(jié)它的興亡盛衰及政治上的成敗得失,才完全適應了歷史的需要。

就在班固著手編撰《漢書》不久,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皇帝下詔收捕,班固被關(guān)進了京兆監(jiān)獄,家中的書籍也被查抄。其弟班超擔心他受屈而難以自明,便趕往京都上書,在漢明帝面前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漢明帝了解情況后,很欣賞班固的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命他為蘭臺令史。蘭臺是漢朝收藏圖書的地方,專設(shè)官員管理和校定圖書。蘭臺的令史共有六名,秩百石,掌管和校定圖書是其職責。這個工作,對讀書和治學極為有利,對著書立說提供了寶貴的物質(zhì)條件;對于班固著述《漢書》當然也是有利的。

班固做了蘭臺令史,便和陳宗、尹敏、孟冀等人共同撰成《世祖本紀》,這是寫漢光武創(chuàng)立帝業(yè)的歷史。班固因此升遷為郎,“典校秘書”。他又撰寫開創(chuàng)東漢的功臣列傳以及平林、新市、公孫述載記共二十八篇,送呈朝廷。這些著述,都被后來官修的《東觀漢紀》所采用。完成上述著作后,他又在漢明帝指使下繼續(xù)撰寫《漢書》。他在散文賦《答賓戲》中表示決心,“專篤志于儒學,以著述為業(yè)”。先后歷時“二十余年”,到“建初(公元76—公元83)中,完成了大部分的著述任務,受到社會重視,“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班固自為郎之后,與皇帝接觸的機會多了,“遂見親近”。當時東漢建都洛陽,而關(guān)中耆老猶望遷都長安。班固乃作《兩都賦》,呈給漢明帝,“盛稱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段鞫假x》和《東都賦》兩者都是宏篇巨制。及漢章帝雅好文章,班固更加“得幸”,多次入宮與皇帝論學。據(jù)說“每行巡狩,輒獻上賦頌,朝廷有大議,使難問公卿,辯論于前。賞賜恩寵甚渥?!苯ǔ跞辏ü?8),班固升任玄武司馬,秩比千石,掌管守衛(wèi)玄武門。次年,章帝于洛陽北宮 白虎觀召集諸儒,講論《五經(jīng)》異同。班固擔任紀錄,會后奉命根據(jù)紀錄編纂成《白虎通義》(又名《白虎通德論》或《白虎通》)。這書的思想,是董仲舒以來今文學派的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哲學的延伸和擴大,是今文經(jīng)學政治學說的提要,可謂當時封建統(tǒng)治思想的綱領(lǐng)性文件。這對班固著述《漢書》也是有嚴重的思想影響的。

元和元年(公元84),北匈奴愿與漢人“合市”(《后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并要求“和親”,章帝詔問群臣。議者意見不一,或以為匈奴“變詐”,不予理睬。班固發(fā)議:根據(jù)歷史經(jīng)驗,應當通使修好,“上可繼五鳳、甘露致遠人之會,下不失建武、永平羈縻之義”。章帝允許北匈奴前來“與漢賈客交易”,地方官府“賞賜待遇之”(同上)。這大概與班固的建議有關(guān)。

永元元年(公元89),南匈奴單于向漢請兵征伐天災人禍頻仍的北匈奴。竇憲因罪懼誅,自求討伐北匈奴以贖罪,竇太后乃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出征北匈奴。班固為中護軍,參與謀議。漢軍與南匈奴兵大勝,出塞三千余里,追至燕山(今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班固應竇憲之命,刻石勒功,記漢威德。次年,北匈奴單于遣使向漢請求和親,竇憲奏請派遣班固行中郎將事,帶領(lǐng)數(shù)百騎出居延塞迎接北匈奴單于。適值北匈奴單于被南匈奴擊敗逃走,班固到了私渠海(今杭愛山南)聞知對方情況,只好返回。

永元四年(公元92),竇憲因外戚專權(quán)而被和帝奪了兵柄,被迫自殺。班固也由于和竇憲關(guān)系密切而受牽累罷了官。班家奴仆以往曾仗勢侮辱洛陽令種兢。種兢起初因畏懼竇憲而含怒未發(fā),待至竇憲垮臺及班固失勢,便落井下石,將班固逮捕,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不久,班固死于獄中。他死時六十一歲(以上所述及引文,主要依據(jù)于《漢書·敘傳》及《后漢書·班彪附固傳》)。

班固幾十年中斷斷續(xù)續(xù)著述《漢書》,臨終竟然功虧一簣,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漢和帝命令其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續(xù)成之。班昭續(xù)成八表,《天文志》由馬續(xù)奉詔完成。

可以說,傳世至今的《漢書》,是經(jīng)由班彪、班固、班昭和馬續(xù)四人撰寫,歷時數(shù)十年才完成的;當然,最主要還是班固幾十年心力的結(jié)晶。

班固除編撰《漢書》外,還寫了很多詩賦和文章,明代張溥曾輯了《班蘭臺集》,近人丁福保輯有《班孟堅集》。

為了了解其書,當先認識其人,故這里稍詳細地介紹了《漢書》作者班固的一生

后漢書班固傳

◆班固傳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連句作文,誦讀詩賦,長大后,就廣泛通曉典籍,九流百家的言論,沒有不深入探討的。他沒有固定的老師,不在章句上下功夫,只是掌握大義罷了。性格寬厚和藹,和眾人相容,不因自己有才勝就高人一等,一些儒生因此羨慕他。永平初年,東平王蒼用了至戚替驃騎將軍輔政,打開東閣,接納英雄,這時班固才二十歲,寫了報告給蒼說:“將軍憑著周公、召公的美德,立足于本朝,秉承休明的政策,建立威靈的尊號。

從前的周公,現(xiàn)在的將軍,《詩》《書》所記載,沒有你們?nèi)诉@樣的了。古書說‘: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班固幸而生在清明之世,參與視聽之末,憑著螻蟲豈的小,私觀國政之大,的確贊美將軍擁有千載之重任,步先圣之后塵,體弘美之資質(zhì),據(jù)高明之地位,廣采眾事,遵循六經(jīng),若白黑之別于目,求善永無止境,采擇狂夫的言語,不逆負薪的議論。我私下見到幕府新開,廣延英俊,四方之士,踴躍上前,不顧衣裳顛倒。將軍應該詳考唐、商的舉措,體察伊尹、皋陶之薦賢,使遠近沒有偏私,每個角落的人才都能知曉,目的在于總覽賢才,收集明智之士,替國家找到能人,使本朝得到安寧。那么將軍才會養(yǎng)志和神,優(yōu)游于廟堂之上,光名宣揚于當代,遺烈永垂于無窮的后世?!拔乙姷焦仕究沾噶?,早有宿儒的大名,品德冠于州里,七十歲從心所欲,行為不越規(guī)矩是清廟的光輝,當代的英才。京兆祭酒晉馮,年少時即修身,白了頭還不違初志,好古樂道,玄默自守,古人的美好品德,當代人沒有能趕上的。扶風椽李育,明經(jīng)書,行為好,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屋土階。京兆、扶風兩郡都去邀請,因為家貧,幾次因病辭去。溫故知新,論議通明,廉清修..,行能純備,雖前世名儒,國家之所器重,韋、平、孔、翟,(韋賢、平當、孔光、翟方進),沒有再好的了。應叫人考核實績,來參與萬事。京兆督郵郭基,孝行州里聞名,經(jīng)學被師門稱贊,政務的功績,有特別的功效。如果碰上明時,在下僚作事,進能像鴻鳥高飛,退能像杞梁那樣以身殉國。氵京州從事王雍,親身有卞嚴的節(jié)操,加上術(shù)藝文章,氵京州的頭面人物,沒有在王雍之前的了。古時周公舉一方之才則其他三方埋怨,說‘怎么把我放在后邊呢’。應該及時打開府門,使遠方之人得到安慰。

弘農(nóng)功曹使殷肅,學問通達,見聞很廣,才能超人,誦《詩》三百篇,能接待外賓。這六個人,都有特殊品行才干,品德高于當世,如蒙接納,以輔佐高明,這正是山梁之秋,孔夫子所嘆息的呀!從前卞和獻寶,被截斷腳趾,屈原進獻忠言,終于沉于汩羅,可是和氏之璧,千載留下光彩,屈子的遺著,萬世稱贊。希將軍明察秋毫,廣伸視聽,少降身份,多聽下問,使塵埃之中,永遠沒有荊山、汩羅的遺恨?!睎|平王蒼采納了班固的意見。父親班彪死了,回到鄉(xiāng)里。班固認為班彪所續(xù)寫的前史不夠詳細,于是深入鉆研,想完成父親的遺業(yè)。不久有人上書顯宗,告班固私自改動國史,朝廷有詔書到郡,將班固關(guān)在京兆獄,全部抄走他家的書籍。先有扶風人蘇朗偽言圖讖之事,被下獄而死。

班固之弟班超害怕班固被郡里所核考,不能自己辯明是非,于是到朝廷上書,被皇上召見,全部講述班固著述的本意,而郡里也將他的書呈上,顯宗感到很奇異,召班固作校書郎,授職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寫成《世祖本紀》。后來,升為郎,典校秘書。班固又撰寫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人的事跡,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給皇上?;噬嫌质顾瓿梢郧八氖窌?。班固認為漢朝繼承唐堯的天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代,史臣才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冊于秦漢之列,太初以后,缺而不錄,所以探撰前面記載,綴集耳之所聞,寫成《漢書》。

從高祖開始,到孝平王莽被殺,十有二代,共二百三十年,綜合他們的行事,傍貫《五經(jīng)》,上下洽通,寫成《春秋》考紀、表、志、傳共百篇。班固從永平中年開始受詔,絞盡腦汁,深思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間才寫成。當代很重視其書,學者沒有不誦讀的。班固后因母喪離開官職。

永元初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用班固作中護軍,與參議。北單于聽說漢軍出來,派使者到居延塞,想繼續(xù)來一次呼韓邪故事,朝見天子,請派大使。竇憲上書派班固行中郎將事,率領(lǐng)數(shù)百騎兵與虜使者從居延塞出來迎接。正逢南匈奴掩破北庭,班固到了私渠海,聽說虜中亂,就帶兵回來。等到竇憲失敗,班固先被免官。班固不曾教育自己的兒子,兒子們多半不遵守法度,吏人很傷腦筋。起初,洛陽令種兢出來巡視,班固的家奴干擾他的車騎,官吏椎呼之,家奴醉后罵人,種兢大怒,害怕竇憲不敢發(fā)泄,內(nèi)心記恨。等到竇氏的賓客都被捕考查,種兢因此捕系班固,于是死在獄中。時年六十一歲。朝廷下詔譴責種兢,抵主者吏罪。班固所著《典引》、《賓戲》、《應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存在的共四十一篇。

班固(東都賦)有多少個字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shù)期而創(chuàng)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quán)宜而拓其制。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吾子曾不是睹,顧曜後嗣之末造,不亦暗乎。今將語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監(jiān)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天人致誅,六合相滅。于時之亂,生人幾亡,鬼神泯絕。壑無完柩,郛罔遺室。原野厭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書契以來未之或紀。故下人號而上訴,上帝懷而降監(jiān)。乃致命乎圣皇。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赫然發(fā)憤,應若興云。霆擊昆陽,憑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號高邑,建都河洛。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蕩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系唐統(tǒng),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豈特方軌并跡,紛綸後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圣之險易云爾哉?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內(nèi),更造夫婦,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倫寔始。斯乃伏犧氏之所以基皇德也。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輿,造器械,斯乃軒轅氏之所以開帝功也。龔行天罰,應天順人,斯乃湯武之所以昭王業(yè)也。遷都改邑,有殷宗中興之則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不階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思簭投Y,以奉終始,允恭乎孝文。憲章稽古,封岱勒成,儀炳乎世宗。案六經(jīng)而校德,眇古昔而論功,仁圣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

“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儀,脩袞龍之法服。鋪鴻藻,信景鑠。揚世廟,正雅樂。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肅。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覽萬國之有無??悸暯讨唬⒒拭饕誀T幽。然後增周舊,脩洛邑。扇巍巍,顯翼翼。光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於是皇城之內(nèi),宮室光明,闕庭神麗。奢不可逾,儉不能侈。外則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為沼。發(fā)蘋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制同乎梁鄒,誼合乎靈囿。若乃順時節(jié)而蒐狩,簡車徒以講武。則必臨之以王制,考之以風雅。歷騶虞,覽駟鐵。嘉車攻,采吉日。禮官整儀,乘輿乃出。於是發(fā)鯨魚,鏗華鐘。登玉輅,乘時龍。鳳蓋棽麗,龢鑾玲瓏。天官景從,寢威盛容。山靈護野,屬御方神。雨師泛灑,風伯清塵。千乘雷起,萬騎紛紜。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掃霓,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揚光飛文。吐爓生風,欱野歕山。日月為之奪明,丘陵為之搖震。遂集乎中囿,陳師按屯。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帥。然後舉烽伐鼓,申令三驅(qū)。輶車霆激,驍騎電騖。由基發(fā)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轡不詭遇。飛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指顧倏忽,獲車已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馬踠馀足,士怒未渫。先驅(qū)復路,屬車案節(jié)。於是薦三犧,效五牲。禮神祇,懷百靈。覲明堂,臨辟雍。揚緝熙,宣皇風。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圣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西蕩河源,東澹海漘。北動幽崖,南燿朱垠。殊方別區(qū),界絕而不鄰。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陸讋水栗,奔走而來賓。遂綏哀牢,開永昌。春王三朝,會同漢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內(nèi)撫諸夏,外綏百蠻。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云龍之庭。陳百寮而贊群後,究皇儀而展帝容。於是庭實千品,旨酒萬鍾。列金罍,班玉觴。嘉珍御,太牢饗。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鐘鼓鏗鍧,管弦燁煜??刮迓暎瑯O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備,泰古畢。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萬樂備,百禮暨。皇歡浹,群臣醉。降煙煴,調(diào)元氣。然後撞鐘告罷,百寮遂退。

“於是圣上睹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懼其侈心之將萌,而怠於東作也,乃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班憲度。昭節(jié)儉,示太素。去後宮之麗飾,損乘輿之服御。抑工商之淫業(yè),興農(nóng)桑之盛務。遂令海內(nèi)棄末而反本,背偽而歸真。女脩織紝,男務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弗珍。捐金於山,沈珠於淵。於是百姓滌瑕蕩穢,而鏡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營。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莫不優(yōu)游而自得,玉潤而金聲。是以四海以內(nèi),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登降飫宴之禮既畢,因相與嗟嘆玄德,讜言弘說。咸含和而吐氣,頌曰:盛哉乎斯世!

“今論者但知誦虞夏之書,詠殷周之詩。講羲文之易,論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濁,究漢德之所由。唯子頗識舊典,又徒馳騁乎末流。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且夫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御。孰與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湊?秦嶺九嵕(則工切),涇渭之川。曷若四瀆五岳,帶河溯洛,圖書之淵建章甘泉,館御列仙。孰與靈臺明堂,統(tǒng)和天人?太液昆明,鳥獸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俠逾侈,犯義侵禮。孰與同履法度,翼翼濟濟也?子徒習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識函谷之可關(guān),而不知王者之無外也?!敝魅酥o未終,西都賓矍然失容。逡巡降階,惵然意下,捧手欲辭。主人曰:“復位,今將授子以五篇之詩?!辟e既卒業(yè),乃稱曰:“美哉乎斯詩!義正乎楊雄,事實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學,蓋乃遭遇乎斯時也。小子狂簡,不知所裁。既聞正道,請終身而誦之。”其詩曰:

《明堂詩》

於昭明堂,明堂孔陽。圣皇宗祀,穆穆煌煌。上帝宴饗,五位時序。誰其配之,世祖光武。普天率土,各以其職。猗歟緝熙,允懷多福。

《辟雍詩》

乃流辟雍,辟雍湯湯。圣皇蒞止,造舟為梁。皤皤國老,乃父乃兄。抑抑威儀,孝友光明。於赫太上,示我漢行。洪化惟神,永觀厥成。

《靈臺詩》

乃經(jīng)靈臺,靈臺既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三光宣精,五行布序。習習祥風,祁祁甘雨。百谷蓁蓁,庶草蕃(音繁)廡(音武)。屢惟豐年,於皇樂胥。

《寶鼎詩》

岳脩貢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登祖廟兮享圣神。昭靈德兮彌億年。

《白雉詩》

啟靈篇兮披瑞圖,獲白雉兮效素烏。嘉祥阜兮集皇都。發(fā)皓羽兮奮翹英,容絜朗兮於純精。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長兮膺天慶。

總共2440個字。

班固的全文和的譯文(急!!!!!)

作者小傳】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后漢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chǔ)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漢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模仿《史記》,但略有變更。全書有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漢高祖,止于王莽,記西漢一代二百三十年間史實?!稘h書》評價歷史人物往往從封建正統(tǒng)觀念出發(fā),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標準,如對陳涉、項羽加以貶抑,即是顯例。歷來《漢書》與《史記》并稱,史學家劉知幾說《漢書》“言皆精煉,事甚該密”(《史通·六家》),則是其特色。

【題解】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短K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作者塑造蘇武的形象相當成功。文章不是機械地鋪敘歷史事件,而是經(jīng)過高度取舍剪裁,集中筆墨寫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以及在異國十九年的種種遭遇和表現(xiàn),主題鮮明,形象突出。李陵勸降和送別兩節(jié),用對比和襯托手法刻畫、烘托蘇武,生動地再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和節(jié)操,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并為郎〔2〕,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3〕。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4〕。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5〕。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6〕。

天漢元年〔7〕,且鞮侯單于初立〔8〕,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9〕;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募士、斥候百余人俱〔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1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2〕,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13〕。及衛(wèi)律所降者〔14〕,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15〕。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16〕:“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眴斡谑剐l(wèi)律召武受辭〔17〕,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輿歸營〔18〕。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19〕。”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20〕,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啊?1〕,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22〕!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23〕,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2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25〕。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26〕。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27〕,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28〕,使牧羝,羝乳乃得歸〔29〕。別其官屬?;莸龋髦盟?。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30〕。仗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31〕。武能網(wǎng)紡繳〔32〕,檠弓弩〔伎33〕,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34〕。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35〕,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3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37〕,從至雍棫陽宮〔38〕,扶輦下除〔39〕,觸柱折轅,劾大不敬〔40〕,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41〕,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42〕,推墮駙馬河中溺死?;买T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43〕,陵送葬至陽陵〔44〕。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45〕,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46〕,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47〕,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48〕,爵通侯〔49〕,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50〕,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蔽湓唬骸白苑忠阉谰靡樱⊥醣赜滴洌埉吔袢罩O,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

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51〕,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52〕?!蔽渎勚舷蛱柨蓿瑲W血,旦夕臨數(shù)月。

昭帝即位〔53〕,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54〕,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庇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55〕,丹青所畫〔56〕,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57〕,令漢且貰陵罪〔58〕,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59〕,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頹。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已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60〕。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61〕。拜為典屬國〔62〕,秩中二千石〔63〕;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荨⑿焓ァ②w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莺笾劣覍④姡饬泻睿杂袀?。武留匈奴凡十九歲〔64〕,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65〕,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66〕,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67〕,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shù)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68〕。霍光寢其奏〔69〕,免武官。

數(shù)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70〕,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71〕。久之,衛(wèi)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72〕,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73〕。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74〕。數(shù)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75〕。以武著節(jié)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76〕,甚優(yōu)寵之。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77〕。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原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78〕。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79〕。……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漢書·李廣蘇建傳》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多次互派使節(jié)彼此暗中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節(jié)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節(jié)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一○○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比克瓦€了漢廷使節(jié)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莸龋由险心紒淼氖孔?、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擺列財物贈給單于。單于越發(fā)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

單于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nèi)部謀反。緱 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后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wèi)律統(tǒng)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wèi)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睆垊僭S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們的計劃報告了閼氏及其子弟。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wèi)律審處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自殺。張勝、?;菀黄鹬浦沽怂?。虞常果然供出了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用什么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廷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自己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輕地敲打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莸热丝奁?,用車子把蘇武拉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節(jié)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當處死。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迸e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碧K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予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wèi)律說:“你順著我而投降,我與你結(jié)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jié)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禍,將從我開始了!”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會編結(jié)打獵的網(wǎng),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后,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shù)臍謳づ?。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人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xiàn)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的棫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噬厦钊媲淙プ凡?,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終日若有所失,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十幾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庭犧牲一切?,F(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兒子效忠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話?!碧K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jīng)是死去的人了!單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jié)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朝廷如此真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wèi)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親自送禮物給蘇武,讓他的妻子賜給蘇武幾十頭牛羊。

后來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邊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個俘虜,說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喪服,說是皇上死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面向南放聲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達幾月之久。

漢昭帝登位,幾年后,匈奴和漢達成和議。漢廷尋求蘇武等人,匈奴撒謊說蘇武已死。后來漢使者又到匈奴,?;菡埱罂词厮娜送黄鹑?,在夜晚見到了漢使,原原本本地述說了幾年來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者要他對單于說:“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只大雁,腳上系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睗h使者萬分高興,按照?;菟痰脑捜ヘ焼枂斡?。單于看著身邊的人十分驚訝,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的確還活著?!庇谑抢盍臧才啪企巯蛱K武祝賀,說:“今天你還歸,在匈奴中揚名,在漢皇族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xiàn)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愿,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么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李陵起舞,唱道:“走過萬里行程啊穿過了沙漠,為君王帶兵啊奮戰(zhàn)匈奴。歸路斷絕啊刀箭毀壞,兵士們?nèi)克劳霭∥业拿曇褦?。老母已死,雖想報恩何處歸!”李陵淚下縱橫,于是同蘇武永別。單于召集蘇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經(jīng)投降和死亡的,總共跟隨蘇武回來的有九人。

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長安。昭帝下令叫蘇武帶一份祭品去拜謁武帝的陵墓和祠廟。任命蘇武做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圣、趙終根都任命為皇帝的侍衛(wèi)官,賜給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紀大了,回家,賜錢每人十萬,終身免除徭役。常惠后來做到右將軍,封為列侯,他自己也有傳記。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

蘇武歸漢第二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上官桀父子屢次把霍光的過失記下交給燕王,使燕王上書給皇帝,告發(fā)霍光。又說蘇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漢廷后,只做典屬國。而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并無功勞,卻被提升為搜粟都尉,霍光專權(quán)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謀反,被殺,追查處治同謀的人,蘇武一向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交,燕王又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shù)次上書,替他抱不平,他的兒子又參與了謀反,主管刑獄的官員上書請求逮捕蘇武?;艄獍研酞z官的奏章擱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過了幾年,昭帝死了。蘇武以從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參與了謀立宣帝的計劃,賜封爵位關(guān)內(nèi)侯,食邑 三百戶。過了很久,衛(wèi)將軍張安世推薦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宣帝召來蘇武在宦者令的衙門聽候宣召。多次進見,又做了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節(jié)操顯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yōu)寵他。蘇武把所得的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蘇賢和過去的鄰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點財物?;屎蟮母赣H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

蘇武年老了,他的兒子以前被處死,皇帝憐憫他。問左右的人:“蘇武在匈奴很久,有兒子嗎?”蘇武通過平恩侯向宣帝陳述:“以前在匈奴發(fā)配時,娶的匈奴婦人正好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通國,有消息傳來,想通過漢使者送去金銀、絲綢,把男孩贖回來?!被实鄞饝恕:髞硗▏S漢使者回到了漢朝,皇帝讓他做了郎官。又讓蘇武弟弟的兒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多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馮海榮)

【注釋】

〔1〕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2〕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郎:官名,漢代專指職位較低皇帝侍從。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為郎?!?〕稍遷:逐漸提升。栘yí移)中廄(jiù舊):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馬棚),故稱。監(jiān):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通使:派遣使者往來?!?〕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親統(tǒng)大軍十八萬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曉諭單于歸順,單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國: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漢,病故。漢派路充國送喪到匈奴,單于以為是被漢殺死,扣留了路充國。(事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輩:批。〔6〕相當:相抵?!?〕天漢元年:公元前一○○年。天漢,漢武帝年號?!?〕且(jū居)鞮dī堤)侯:單于嗣位前的封號。單(chán蟬)于:匈奴首領(lǐng)的稱號。〔9〕中郎將:皇帝的侍衛(wèi)長。節(jié):使臣所持信物,以竹為桿,柄長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jié)”。〔10〕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斥候:軍中擔任警衛(wèi)的偵察人員?!?1〕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水名,在今陜西省藍田縣西北。虞常:長水人,后投降匈奴。〔12〕昆(hún渾)邪(yé爺)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漢?!?3〕浞(zhuō捉)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全軍淪沒?!?4〕衛(wèi)律:本為長水胡人,但長于漢,被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薦為漢使出使匈奴?;貪h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wèi)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零王?!?5〕閼氏(yānzhī煙支):匈奴王后封號?!?6〕左伊秩訾(zī資):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7〕受辭:受審訊?!?8〕輿:轎子。此用作動詞,猶“抬”。〔19〕相坐: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guī)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著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20〕彌山:滿山?!?1〕膏:肥美滋潤,此用作動詞?!?2〕女(rǔ辱):即“汝”,下同。〔23〕斗兩主: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相斗。斗,用為使動詞?!?4〕南越:國名,今廣東、廣西南部一帶。屠:平定?!妒酚洝つ显搅袀鳌份d,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王相呂嘉殺其國王及漢使者,叛漢。武帝發(fā)兵討伐,活捉呂嘉,因?qū)⑵涞馗臑橹檠?、南海等九郡。?5〕宛王:指大宛國王毋寡。北闕:宮殿的北門。《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宛王毋寡派人殺前來求良馬的漢使。武帝即命李廣利討伐大宛,大宛諸貴族乃殺毋寡而降漢?!?6〕《史記·朝鮮列傳》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涉何出使朝鮮,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鮮人,謊報為殺了朝鮮武將,因而被封為遼東東部都尉。朝鮮王右渠梟殺涉何。于是武帝發(fā)兵討伐。朝鮮相殺王右渠降漢。〔27〕旃(zhàn占):通“氈,毛氈。〔28〕北海:當時在匈奴北境,即今貝加爾湖?!?9〕羝(dī低):公羊。乳:用作動詞,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說蘇武永遠沒有歸漢的希望。〔30〕去:通“弆(jǔ舉),收藏?!?1〕於(wū屋)靬jiān尖)王:且鞮單于之弟,為匈奴的一個親王。弋射:射獵?!?2〕此句“網(wǎng)”前應有“結(jié)”字。繳:系在箭上的絲繩?!?3〕檠(jìn晉):矯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動詞,猶“矯正”?!?4〕服匿: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壇子。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蒙古包?!?5〕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36〕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為侍中。天漢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后病死匈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37〕長君:指蘇武的長兄蘇嘉。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責車馬的侍從官。〔38〕雍:漢代縣名,在今陜西鳳翔縣南。棫yù玉)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東北?!?9〕輦(niǎn捻):皇帝的坐車。除:宮殿的臺階。〔40〕劾(hé核):彈劾,漢時稱判罪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為一種不可赦免的重罪。〔41〕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后土:地神?!?2〕宦騎: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43〕太夫人:指蘇武的母親?!?4〕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陜西咸陽市東?!?5〕女弟:妹妹?!?6〕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7〕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8〕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子曾被任為右將軍、中郎將等。〔49〕通侯:漢爵位名,本名徹侯,因避武帝諱改。蘇武父蘇建曾封為平陵侯。〔50〕斧鉞(yuè月):古時用以殺犯人的斧?

[蘇武傳]翻譯: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候,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

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拜列將,爵封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

書·蘇武傳

《漢書·李廣蘇建傳》里“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后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

蠻族的垂范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jié)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

作者介紹

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市東)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后漢書·班固傳》稱他“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

其父班彪曾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繼承父業(yè),在《后傳》基礎(chǔ)上,進一步廣搜材料,編寫《漢書》。

后因有人向漢明帝誣告他篡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上書解釋,始得獲釋,被命為蘭臺令史,經(jīng)過二十多年努力,寫成了《漢書》。

漢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隨竇憲出征匈奴,不久竇憲因謀反案被誅,班固也受牽連被捕,死于獄中。《漢書》中的八“表”與“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馬續(xù)續(xù)成的。

以上內(nèi)容參考—— 百度百科?漢書·蘇武傳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3315.html

“班固傳多少字(班固的漢書)” 的相關(guān)文章

鴻雁來自哪里(鴻雁出自哪里)

鴻雁來自哪里(鴻雁出自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鴻雁來自哪里,以及鴻雁出自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于哪個歷史故事? 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漢皇帝射下一只雁,雁的腳上系著蘇武的信,說他在北海邊(即貝加爾湖邊...

燕然山在哪里 燕然山在哪里地圖

燕然山在哪里 燕然山在哪里地圖

今天給各位分享燕然山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燕然山在哪里地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古人邊塞詩中常出現(xiàn)的燕然山位于今天哪個國家 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杭愛山。 兩漢時代,中國與匈奴長期交戰(zhàn)。衛(wèi)青、霍去病相繼大舉北伐,北疆之患仍綿延不絕。東漢,竇憲出兵征討,...

蘇武的詩有哪些 蘇武的詩句有哪些

蘇武的詩有哪些 蘇武的詩句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蘇武的詩有哪些,以及蘇武的詩句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guān)于描寫蘇武的詩句 1.關(guān)于蘇武的詩句 蘇武李陵詩(七首) (一) 骨肉緣枝葉,結(jié)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 昔者長相近,...

賜錢二百萬以葬多少錢 敕賜金錢二百萬意思

賜錢二百萬以葬多少錢 敕賜金錢二百萬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賜錢二百萬以葬多少錢和敕賜金錢二百萬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蘇武牧羊 古文翻譯 蘇武牧羊古文翻譯如下: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

哪些詩詞里有李陵 李陵的詩意

哪些詩詞里有李陵 李陵的詩意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哪些詩詞里有李陵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陵的詩意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蘇武李陵詩四首 其 一骨肉緣枝葉 結(jié)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 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 與子同一身 昔為鴛與鴦 今為參與辰 昔者常相近...

李廣出雁門遇到多少匈奴,出雁門擊匈奴

李廣出雁門遇到多少匈奴,出雁門擊匈奴

很多朋友對于李廣出雁門遇到多少匈奴和出雁門擊匈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廣——令匈奴喪膽的飛將軍 李廣——令匈奴喪膽的飛將軍 ——令匈奴喪膽的飛將軍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西漢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

天降雄獅哪些鎮(zhèn)南將軍,天降雄獅!

天降雄獅哪些鎮(zhèn)南將軍,天降雄獅!

大家好,關(guān)于天降雄獅哪些鎮(zhèn)南將軍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天降雄獅!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天降雄獅》花高是誰 副將。《天將雄師》是由李仁港編劇并執(zhí)導的古裝動作片。在電影中親哥哥意圖謀反,小主公陷入...

霍姓有哪些名人,霍姓有哪些名人

霍姓有哪些名人,霍姓有哪些名人

大家好,關(guān)于霍姓有哪些名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霍姓有哪些名人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誰知道姓霍的名人?? 尋根溯源,始祖于霍?;糁菽撕?nèi)外霍姓始祖開基的地方。根據(jù)《姓纂》和《廣韻)等書記載,霍...

雖遠必殊什么意思,殊不遠的意思

雖遠必殊什么意思,殊不遠的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雖遠必殊什么意思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殊不遠的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雖遠必誅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的上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改編過來的。本意是:讓他們知道,侵犯強大漢帝國的,逃得再遠,也一定要誅殺?,F(xiàn)在的意思是:讓...

佞幸列傳有哪些人,佞幸列傳原文及翻譯

佞幸列傳有哪些人,佞幸列傳原文及翻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佞幸列傳有哪些人,以及佞幸列傳原文及翻譯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衛(wèi)青、霍去病二人作為征討匈奴的大功臣,為何會出現(xiàn)在《史記·佞幸傳》呢? 首先我要肯定衛(wèi)青、霍去病二人作為征討匈奴的大功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