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吳江在哪里(剪梅舟過吳江)
今天給各位分享一剪梅吳江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剪梅舟過吳江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一剪梅·舟過吳江的注釋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簾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實在令人煩惱。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游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出自哪里?
“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出自南宋詞人蔣捷 的《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亡,作者深懷亡國之痛,隱居姑蘇一帶太湖之濱,漂泊不仕。此詞為作者乘船經過吳江縣時,見春光明艷的風景借以反襯自己羈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詞。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賞析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賞析: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起筆點題,指出時序。
“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里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黃庭堅墨跡燒”。想象歸家后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家,一直管著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后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葉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后讓人有“余言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
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游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一剪梅出自?
一剪梅,詞牌名,亦稱“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詞譜》以周邦彥“一剪梅花萬樣嬌”一首與吳文英“遠目傷心樓上山”一首為正體,周詞上、下片各三平韻,吳詞各四平韻,又列別體五種。另外《一剪梅》還是1984年由寇世勛主演的25集臺灣電視連續劇名稱,劇中同名主題曲由費玉清演唱。
(一)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 蔣捷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
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
風也飄飄,雨也蕭蕭。
何時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 陸游 一剪梅
篆罷沈園字字香,
照影驚鴻,
躡步回廊。
曉來飲隅到燈黃,
翠羽輕聆,露草澄光。
苦散無由怨柳墻,
萬卷呵成,
孤口難張。
先生從此兩惶惶,
梅也牽腸,
婉也牽腸。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出自哪里?
一剪梅
舟過吳江
出自《全宋詞》
作者: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行香子
舟宿蘭灣
出自《全宋詞》
作者:蔣捷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云溶溶,
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
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幾百年前,婉約的女詞人李清照這樣哀嘆時光的流逝。
《一剪梅·舟過吳江》的作者?內容?描述的情景,鑒賞?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南宋詞人蔣捷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一剪梅吳江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剪梅舟過吳江、一剪梅吳江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