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古代文詞語有哪些(古語詞包括歷史詞語和古代詞語)

素箋淡墨2022-12-18 12:00詩詞128

大家好,關于古代文詞語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語詞包括歷史詞語和古代詞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代文言文四字詞語

古代文言文四字詞語

1.四字古成語大全古四字成語:

古今中外、

古往今來、

名勝古跡、

年逾古稀、

古色古香、

亙古不變、

萬古長青、

食古不化、

千古絕唱、

稀奇古怪、

千古罪人、

年近古稀、

談古論今、

古肥今瘠、

刁鉆古怪、

通達古今、

反本修古、

超今冠古、

一古腦兒、

留芳千古、

沉雄古逸、

今古奇觀、

不今不古、

風流千古、

洞鑒古今、

古琴價高、

孔壁古文、

不期修古、

博覽古今、

古調不彈

2.文言文四字成語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

生詞本基本釋義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F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貶義

出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能有好日子過嗎?

近反義詞近義詞刻舟求劍固守成規坐享其成墨守成規好逸惡勞守株緣木緣木求魚

反義詞通權達變借坡下驢標新立異見風使舵除舊布新隨機應變

3.四字古風詞語兩字的:

彩箋:詩箋。

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

行頭:戲曲演員演出時用的服裝道具樂器等。泛指服裝、行裝。方言。指體貌風度。

蓬瀛:指蓬萊仙境。

紅箋、香箋:情書,或信箋的美稱。

榮瘁:榮辱、禍福、窮達。

錦字:代指書信。

鳳箋:珍美的信紙。

三字的:

煙月稀、伴紫陌、風拂盡

離人醉、落春泥、韶華凋

寒衣默、憶清絕、暮光澀

四字的:

倚樓聽風、且聽風吟、幽谷聽泉

若如初見、淺凝夏煙、淺墨潑夏

淺淵夏觴、夏淺話殘、輕云蔽月

百年孤寂、曉風無痕、開到荼縻

彼岸花開、紫檀未滅、一世蹉跎

夜半飲雨、醉釋浮屠、孤舟停泊

五更凋落、半抹燈花、生如夏花

4.古文中的成語【絕妙好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腥铩N何淠嗽唬骸嵋训??!钚迍e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焙笥靡灾笜O其美妙的文辭。

【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葉公子高(人名)喜好龍,衣服的帶鉤上畫龍,喝酒的爵上畫龍,房屋上的雕刻花紋是龍。于是天上的龍聽說了就下來,從窗子探進頭,把尾巴放進廳堂。葉公看見了,掉頭逃跑,(嚇得)魂不附體,(嚇得)臉色茫然無主。這個葉公不是喜好龍,是喜好象龍又不是龍的東西。

【雞鳴狗盜】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里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應當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5.帶古字的四字成語古今中外、

古往今來、

名勝古跡、

年逾古稀、

古色古抄香、

亙古不變、

萬古長青、

食古不化、

千古絕唱、

年近古稀、

談古論今、

千古罪人、

稀奇古怪、

反本修古、

古肥襲今瘠、

刁鉆古怪、

風流千古、

今古奇觀、

一古腦兒、

通達古今、

古調不知彈、

超今冠古、

孔壁古文、

青燈古佛、

洞鑒道古今、

不期修古、

古貌古心、

古琴價高、

萬古不變、

超今越古

6.有哪些含有古文意思的成語(4字)1刻舟求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呂氏春秋.察今》)[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2鄭人買履[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

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庇谑牵s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1刻舟求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p>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呂氏春秋.察今》)[譯文]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钡却堪?,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

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2鄭人買履[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盵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后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p>

于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黔驢技窮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亥鄲忿肝莜菲馮十輔姜已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嬛唬骸凹贾勾硕?!”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注釋黔——音錢,就是黔州,在現今貴州省境內。龐然——龐,音旁,龐大,形體或數字很大。

龐然,身體高大的樣子。應應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駭——音害,驚駭,就是恐懼的意思。遁——音盾,逃遁,跑開、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雙方對打。狎——音狹,表示親近但態度放蕩、不莊重。

踉——音狼,踉蹌,亂步行走的樣子。喊——老虎跑哮、大叫的聲音。

柳宗元——人名,生于公元七七三年,死于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東集》。4“夸父逐日”出處:《山海經·海外北經》【古文】原文:夸父與日逐走①,入日②。

渴,欲得飲,飲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④,道⑤渴而死。

棄其⑥杖,化為鄧林⑦。翻譯:夸父與太陽相逐而跑,進入了太陽的光輪。

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黃河、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還沒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

被他丟棄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注釋;①逐走:互相競賽,相逐而走;②人日:進入了太陽的光輪;③河、渭:黃河和渭水;④至:到;⑤道:名作狀,在路上;⑥其:代詞,此指代夸父;⑦鄧林:桃林。

對我有幫助。

7.出自于古詩的四字詞語有那些出自古詩詞的成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怒發沖冠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孙L破浪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海角尋思遍——無窮無盡、天涯海角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千淘萬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

8.古文成語故事這個成語來源于公元九世紀中國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說《南柯太守傳》。

有一個叫淳于棼的人,平時喜歡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風習習,樹影婆娑,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棼過生日的那天,親朋好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酒。夜晚,親友們都回去了,淳于棼帶著幾分醉意在大槐樹下歇涼,不知不覺間睡著了。

夢中,淳于棼被兩個使臣邀去,進入一個樹洞。洞內晴天麗日,別有世界,號稱大槐國。

正趕上京城舉行選拔官員考試,他也報名??剂巳龍觯恼聦懙檬猪樖?。

等到公布考試結果時,他名列第一名。緊接著皇帝進行面試。

皇帝見淳于棼長得很帥,又很有才氣,非常喜愛,就親筆點為頭名狀元,并把公主嫁給他為妻。狀元郎成了駙馬郎,一時京城傳為美談。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滿。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

淳于棼勤政愛民,經常到屬地內調查研究,檢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潔有效,當地百姓大為稱贊。三十年過去了,淳于棼的政績已是全國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個孩子,生活非常得意。

皇帝幾次想把淳于棼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后,都紛紛涌上街頭,擋住太守的馬車,強行挽留他在南柯繼任。淳于棼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并上表皇帝說明情況。

皇帝欣賞他的政績,就賞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以示獎勵。有一年,擅蘿國派兵侵犯大槐國,大槐國的將軍們奉命迎敵,不料幾次都被敵兵打得大敗。

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動,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們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人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時養尊處優,享盡榮華,一旦國家有事,卻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要你們有什么用?”這時宰相想起了政績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薦?;实哿⒖滔铝?,調淳于棼統率全國的精銳兵力與敵軍作戰。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統兵出征??墒撬麑Ρㄒ粺o所知,與敵軍剛一交戰,就被打得一敗涂地,手下兵馬損失慘重,他自己也險些當了俘虜。

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職務,貶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毀于一旦,羞憤難當,大叫一聲,從夢中驚醒。

他按夢境尋找大槐國,原來就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洞,一群螞蟻正居住在那里。“南柯一夢”有時也指人生如夢,富貴權勢虛無縹緲。

文言文常用詞語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養(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質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①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②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③準備。(猶得備晨炊)

4. 被:①影響(被于來世) ②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①邊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 畢:①盡(畢力平險) ②全部(群響畢絕)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③厚度小。(薄如錢唇)

8.策:①馬鞭。(執策而臨之) ②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記錄。(策勛十二傳) ⑤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①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②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③長久,健康。(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④永遠。(死者長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⑥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10.稱:①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②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①誠心(帝感其誠)②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①苦于(懲山北之塞) ②懲罰

13. 馳:①騎(愿馳千里足) ②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①發、起(方其出海門) ②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③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④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①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①編次。(吳廣皆次當行) 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①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②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①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②應當。(當獎率三軍) ③將要。(今當遠離) ④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 ⑤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 ⑥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①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②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

望采納,謝謝!

古代文言文常用詞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 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 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 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于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 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于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并驅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仿佛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游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恒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鐘于我何加焉)3、虛夸,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 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于版筑之間)5、期間(奉命于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于王) 3、召見,接見(于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 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于市)4、參加(董生舉進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

67. 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 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舍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4、極高的,陡峭的

69. 開:1、散開(日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歷歷數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鐘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于(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面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3、靠近(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余)2、馬(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兇強俠氣)2、有余(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1、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舍去)4、shě,施舍(舍與你的《范進中舉》)

101. 射:1、射箭(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2、射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102. 甚:1、超過、厲害、嚴重(所惡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輩甚稱其賢)

103. 勝:1、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 2、優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 3、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 4、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

104. 施:1、shī,施實。(然后施行……《出師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105. 食:1、shí,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2、sì,通“飼”,喂養。(食之不能盡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異之)開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 2、買(愿為市鞍馬《木蘭詞》)

109. 恃:1、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 2、子何恃而往《為學》)

110. 是:1、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詞 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適:1、往(抱而適市) 2、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 3、舒適(其體不適)

112. 書:1、書寫。(乃丹書帛日《陳涉世家》) 2、文字,字條。(得魚腹中書) 3、書信。(一男附書至《石壕吏》) 4、文件。(軍書十二卷《木蘭詩》)

113. 數:1、shù,表多次。(又數刀斃之《狼》) 2、shǔ,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 3、shuò,屢次。(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114. 遂:1、完成(已遂述數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師) 3、因而(恐遂汩沒)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與“何”組成偏正詞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 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17. 通:1、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2、通曉、掌握(未能通習吏事) 3、順利、順暢(政通人和) 4、整個(通計一舟) 5、通報、傳達(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6、貫通(中通外直)

118. 圖:1、想(不圖觀瀑一至于斯) 2、謀?。ù丝梢詾樵豢蓤D) 3、畫(命工吏圖而書之)

119.徒:1、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廣(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積(大雪屯門) 2、停駐(屯大澤鄉)

122. 望:1、聲望(先達德隆望尊) 2、看見(望桓侯而還走)

123. 為:1、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 2、做,制造(為學/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3、是(此不為遠者?。?4、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5、替、給(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為人五) 7、為了(故不為茍得也) 8、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24. 謂:1、說(謂為信然) 2、對(謂先主曰) 3、是(太守謂誰) 4、認為(予謂蓮) 5、商量(舍人相謂曰) 6、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謂也)

125.文:1、畫著文彩(皆披發紋身)2、文章(屬予作文以記之)3、彩飾(舍其文軒)

126. 聞:1、聽說(余聞之也久) 2、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

127. 下:1、攻下、攻克(蘄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見小潭)

128. 鮮:1、鮮艷(芳草鮮美) 2、xiǎn,少(陶后鮮有聞)

129. 賢:1、勝過、超過(賢于材人遠矣《傷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賢《傷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謂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詞(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樣子(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33. 謝:1、請問(使君謝羅敷)2、道歉(長跪而謝之)3、致意(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親之信之) 2、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確實(謂為信然/豈信然邪) 4、通“伸”,伸張(欲信大義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軍(行收兵,比至陳) 3、行列、隊伍(皆次當行/行陣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許:1、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答應,承認、同意(時人莫許之/遂許先帝以驅馳) 3、大約的數量(高可二黍許) 4、hǔ,擬聲詞(曳屋許許聲)

137. 學:1、學問(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學》) 2、 學習(學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

138. 尋:1、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2、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

140. 艷:1、妖艷、艷麗(艷裝騎驢) 2、欣羨(略無慕艷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數民族(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142. 遺:1、wè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遺風余思) 3、丟失的(得遺金一餅)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畢(死者長已矣) 3、算了,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 4、已經(骨已盡矣)

144. 義:1、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義、仁義(舍生而取義) 3、適宜、恰當(引喻失義)

145. 異:1、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 2、認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3、意外的事(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46. 易:1、交換(寒暑易節) 2、容易(難者亦易矣) 3、交易,買(易以百金)

147. 詣:去、到,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 3、更加、進一 步(將以益治其文) 4、漸漸地(益習其聲)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態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圖,想要(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憑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業)3、根據、依照(罔不因勢象形)4、因此(因以為號焉/而因以及乎其跡)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車引之) 2、拿起(引刀趨機/丁壯者引弦而戰) 3、稱引(引喻失義)

152. 盈:1、滿(曾不盈寸) 2、充滿,士氣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遠方來) 2、友愛、親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猶厲) 2、第一人稱,我(余聞而愈悲)

156. 與:1、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嗎”(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給(蹴爾而與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將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從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質理) 2、外援(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159. 緣:1、緣故 2、沿著(緣染溪/緣溪行)

160. 雜然:1、紛紛地(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 交互錯雜(雜然前陳《醉翁亭記》)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兩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還(曾不盈寸)

163. 爭:1、爭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2、據理力爭(知而不爭)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點(始指異之/皆指目陳勝)

165. 至:1、極點(寡助之至) 2、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3、周到(禮愈至)

166. 志:1、記(故為之文以志) 2、標記(尋向所志) 3、做標記(處處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167. 質:1、詢問(援疑質理) 2、資質(非天質之卑)

168. 致:1、表達、表述(聽婦前致詞) 2、取得(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氣可以養而致/無從致書以觀) 3、招致、引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

169. 諸:1、“之于”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諸峰) 3、各位,眾位(今諸生學于太學)

170. 主:1、掌管(齊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賢者使使賢主《晏子使楚》)

171. 屬:shǔ 1、類。(忠之屬也《曹劌論戰》) 2、儕、輩。(徒屬皆日《陳涉世家》) 3、管轄。(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 4、相同,同類。(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5、zhǔ,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72. 著:1、附著、加在(定伯便擔鬼著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觸(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著”穿(著我舊時裳)

173. 綴:1、點綴(綴以珠玉) 2、連接,緊跟(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174. 資:1、天資、天分(吾資之昏《為學》) 2、資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師(子墨子聞之)2、您(愿借子殺之)3、兒子(子又生孫)

176. 自:1、自己(并自為其名) 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7. 足:1、腳(蛇固無足) 2、畫腳(子安能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樂者) 5、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買魚烹食) 2、最終(卒于魯也傳之)

179. 作:1、奮起、有所作為(而后作) 2、寫(屬予作文以記之)

180. 坐:1、因為、由于(但坐觀羅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滿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盜)

文言文常見字詞有哪些?

一、子

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女。~孫?!谩!埽ê筝吶耍贻p人)。

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瓜~兒?!珜?。

3、動物的卵:魚~。蠶~。

4、幼小的,小的:~雞?!??!恰?/p>

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彈(dàn)。棋~兒。

6、與“母”相對:~金(利息)?!缚??!簦ㄝo音)。

7、對人的稱呼:男~。妻~。士~(讀書人)。舟~(船夫)。才~。

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先秦諸~。

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

10、用于計時:~時(夜十一點至一點)?!梗ㄉ钜梗?。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亂~。胖~。

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門。

14、姓。

二、尤

1、特異的;突出的:擇~。拔其~。無恥之~。

2、更;尤其:~甚?!?。此地盛產水果,~以梨桃著稱。

3、姓。

4、過失:效~。

5、怨恨;歸咎:怨天~人。

三、也

1、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孔子,魯人~。非不能~,是不為~。

2、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3、表示句中的停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4、姓。

5、表示同樣:水庫可以灌溉、發電,~可以養魚。

6、單用或疊用,強調兩事并列或對待:他會英語,~會法語。游客里面~有坐車的,~有步行的。

7、疊用,表示無論這樣或那樣,結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

8、用在轉折或讓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雖然、即使”等呼應),隱含結果相同的意思:雖然雨下得很大,他~來了。即使你不說,我~知道(你說了,我知道;你不說,我也同樣知道)。

9、表示委婉:你~得對人寬容點兒嘛。這事兒~只好如此了。

10、表示強調(有時跟上文的“連”字呼應):七八歲的孩子~學會電腦了。連爺爺~樂得合不攏嘴。

四、之

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不覺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詞。這;那:~二蟲?!佑卺?。

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心。鐘鼓~聲。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家。無價~寶。緩兵~計。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大。戰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就下,極為自然。

五、曰

1、說:故~:“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2、叫做:哲學上名之~同一性(哲學上給它一個名稱叫做同一性)。

常用古漢語詞

1.【名詞】

閬苑、瑤臺:神話中的仙境。九重天:指宮廷。

綺陌:縱橫交錯的道路。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蓬瀛:指蓬萊仙境。蟠桃:神話中的仙桃。

蠻箋;蜀箋。尺素、錦書、雙魚、魚雁、鴻雁、魚中素:都是書信別稱。

彩箋:詩箋。紅箋、香箋:情書,或信箋的美稱?;ü{:精美的信箋、詩箋。

錦字:代指書信。鳳箋:珍美的信紙。

結束:裝束。行頭:戲曲演員演出時用的服裝道具樂器等。泛指服裝、行裝。方言。指體貌風度。

青蘋:青萍、浮萍。浮生:人生。勞生:辛勞的一生。

榮瘁:榮辱、禍福、窮達。榮:榮耀,瘁:困病。

萍蹤:漂泊不定的生活。形容行蹤不定,像浮萍般四處漂浮。

尖新:新穎別致。斗尖新:比喻文人斗方風騷。

斗時新:趁時新。斗豪奢:爭比豪華。

紫鳳:紫色鳳凰,喻指非凡的人品。韶光:美好的時光。

關山:關塞山川。詩詞中多用來代指路途遙遠。邊庭:邊塞。

云雨、行云、雙鴛浦、雨跡云蹤:暗喻男女聚合或男女合歡之意。

朝云暮雨、雨暮云朝:男女合歡。怯雨羞云:羞于男女歡愛。

金縷曲:金縷衣:指唐代盛行的曲調《金縷衣》或《金縷曲》。唐. 杜秋娘《金縷衣》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紫陌:多稱去京城的道路。

2.【季節時令詞】

元夜、上元:即元宵節。我國傳統元宵節是指農歷正月十五夜,它又稱上元節、燈節。這是沿襲道教的陳規。夜在古語中又叫宵。漢文帝把正月十五這一天定為元宵節。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節:上巳【音四】,古代節日名,漢代以前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魏晉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早在西周時期就已有此風俗。《詩經.鄭風.溱洧》篇里有載。每到這一天,官民都要在東流水中洗滌,齋戒沐浴,祓除不詳,名為修禊。這個節日不僅是春季衛生活動,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達愛情的節日。

禊飲:古俗于農歷三月上旬巳日【三國魏后在三月三日】臨水濱洗滌,清除污垢,消除不詳,稱為禊。然后取攜帶的飲食于野外宴飲,稱為飲。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后,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

玄鳥:燕子。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來,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與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豐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個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時以樂律與時令相配,青律為春天之樂律。

遲日:春日。更闌:夜深。鎮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個帶五的日子。初五是開頭的一個五,故叫端五。午,屬十二支,農歷十一月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稱。五、午同間,五、五相重,所以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各地習俗不同,端午還有午日節、地臘節、天中節等名稱,它的由來說法有,紀念屈原。傳說”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羅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第二,圖騰說。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一個龍圖騰團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第三,夏至說。認為,端午節起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

乞巧:民間將農歷七月七日稱為乞巧節。乞巧節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線和七枚繡花針在月下穿針、繡花的習俗。在廣州,每逢七夕,人們都會陳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妝品,在月下拜祭織女。七夕乞巧,除穿針乞巧外,還有做乞巧果的習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ü鲜堑窨谈鞣N花紋、花樣的瓜果。巧果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

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我國農歷一年有十二個月,分為四季。七、八、九三個月是一年中的秋季。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古時候因人們把每季的三個十五日分別稱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重陽節:指農歷九月九日。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長至、迎長:冬至日后,太陽北移,白晝漸長,宋人習慣稱冬至為長至。又稱迎長。

宜冬:古代婦女每當立春、冬至來臨,就在頭飾上書寫宜春或宜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3502.html

分享給朋友:

“古代文詞語有哪些(古語詞包括歷史詞語和古代詞語)” 的相關文章

《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荀子 字數)

《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荀子 字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以及荀子 字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荀子·勸學》的全文 勸學先秦: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

荀子勸學有多少字 荀子勸學多少字不算標點

荀子勸學有多少字 荀子勸學多少字不算標點

大家好,關于荀子勸學有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荀子勸學多少字不算標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荀子·勸學》的全文 勸學先秦: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詩詞中有多少的字 有很多字的詩

詩詞中有多少的字 有很多字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詩詞中有多少的字,以及有很多字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中最常見的字 古詩中最常見的字是月,還有春,水,風也很多月(如:床前明月光,明月幾時有,海上升明月,月是故鄉明,思君如滿月,長安一片月,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中霜里斗嬋娟,二十四橋明月夜,……...

芳華金釵指女子多少歲 金釵年華是什么意思

芳華金釵指女子多少歲 金釵年華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芳華金釵指女子多少歲,以及金釵年華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女子芳華代表多少歲? 20—24歲。1、桃李年華:形容女子二十歲。2、花信年華:花信,開花時期?;ㄐ拍耆A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

葅醢怎么讀,醢怎么讀 拼音

葅醢怎么讀,醢怎么讀 拼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葅醢怎么讀,以及醢怎么讀 拼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劓、剕、醢這幾個字怎么念啊? 劓字讀音為: yì? ,剕字讀音為: fèi? ,醢字讀音為:hǎi? 一、劓拼音: yì? 釋義:古代一種刑法。二、...

古代詩詞曲名家有哪些,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作者

古代詩詞曲名家有哪些,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作者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代詩詞曲名家有哪些,以及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作者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詩詞人 除:唐宋朝外 詩是從秦代興起的文學方式,有屈原、宋玉、枚乘 、賈誼 、司馬相如 、王逸 、東方朔、 王褒、...

如何檢測詩詞平仄格律,平仄詩詞格律檢測吾愛詩詞

如何檢測詩詞平仄格律,平仄詩詞格律檢測吾愛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檢測詩詞平仄格律,以及平仄詩詞格律檢測吾愛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平仄怎么看? 1、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

古代所有詩詞共多少首,古代的古詩一共有多少首

古代所有詩詞共多少首,古代的古詩一共有多少首

大家好,關于古代所有詩詞共多少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代的古詩一共有多少首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中國一共有多少首古詩詞? 全唐詩及全元曲均約4萬9千首,全宋詞約2萬首。還不包括審核不佳棄用的、...

陵敗書聞怎么翻譯,陵敗書聞意思

陵敗書聞怎么翻譯,陵敗書聞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陵敗書聞怎么翻譯,以及陵敗書聞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報任安書》的文言文翻譯 《報任安書》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下面是我精心收集的《報任安書》的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對...

是古代怎么說,是古代怎么說英語

是古代怎么說,是古代怎么說英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是古代怎么說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是古代怎么說英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漢語翻譯“是”字 ◎ 是 shì 〈形〉(1) (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正。本義:正,不偏斜)(2) 同本義 [right]是,...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