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金釵指女子多少歲 金釵年華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芳華金釵指女子多少歲,以及金釵年華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女子芳華代表多少歲?
20—24歲。
1、桃李年華:形容女子二十歲。
2、花信年華:花信,開花時期。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擴展資料:
其他形容女子年齡的稱謂:
1、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2、及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后,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3、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古代金釵之年是指女子多少歲
金釵之年一般是指女子十二歲的年紀。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十二歲的年紀要帶釵,所以后來金釵就成了女孩年紀的代稱,金釵之年也特指女子十二歲。
金釵之年的說法最早見于南朝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詩曰,“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大意是說,這些女子頭上的釵飾非常多,腳下踩的是五色紋彩職稱的鞋子。
擴展資料:
在古代,女子出嫁得比較早,一般在及笄之后就開始嫁人,所以在正式出嫁前,就得先找好婆家。因此,女子在十二歲到十四歲這個年紀的時候,就開始打扮自己,以求能嫁得如意郎君。
女孩13歲,這個稱謂當今比較常見,屬于一個女孩最鮮嫩的年紀。豆蔻年華,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
芳華是什么年齡呢?
芳華指的是16歲。
1、二八芳華”指女子16歲,為舊時說書人的套語。取自乘法小九九的“二八一十六”。
2、有人以為是指28歲,是不對的。 因為:“芳華”意為盛開的香花,女子16歲正是發育成人,青春年少,故可當此喻。
3、而舊日女子早婚早衰,女子28歲己是徐娘半老、明日黃花,不復芳華矣。
形容年齡的詞語解釋
舞象之年
【解釋】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出處】《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金釵之年
【解釋】年齡代稱,古人指女子十二歲的年齡。
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之年
【解釋】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碧玉年華
【解釋】古時女子年齡稱謂。女子十六歲稱為碧玉年華,即破瓜年華,又可稱瓜字初分,風信之年,所謂二八年紀,破瓜之年 。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