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藥苦口選自哪里(良藥苦口呀)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良藥苦口選自哪里,以及良藥苦口呀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良藥苦口這個成語出自哪個年代
良藥苦口:【基本解釋】: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拼音讀法】:liáng yào kǔ kǒu
【使用舉例】:夫~,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近義詞組】:忠言逆耳
【反義詞組】:口蜜腹劍、笑里藏刀、甜言蜜語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分句;用于規勸
【成語出處】:《孔子家語·六本》:“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出自哪本書或哪個人寫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最早出自《增廣賢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請選擇你的滿意答案!)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全文
原文就是:孔子曰:“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說有病就要吃藥,而吃藥就不能怕苦。苦味雖不受人歡迎,只要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就不能拒絕它;"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確的批評、建議、意見對個人品德的修養、國家事業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有些話雖然說得刺耳,有些批評可能火辣辣地燒心,但只要是中肯有益的,也不應該挑剔提意見者的話是否順耳、方法是否得體。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于接受批評的意見。強調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卻有利于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于人們改正缺點。這二者說出的從治病到治身,從治身到治國的道理,是非常正確的,并且通過前后語言上的對比和哲理上的互補把主題表達得一清二楚。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