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來出自哪里(荔枝是出自哪里)
很多朋友對于荔枝來出自哪里和荔枝是出自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的是楊貴妃喜歡荔枝,皇帝著人快馬相運,意思是速度很快,只能看到滾滾煙塵卻沒有看到烈馬掠過。
原作: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全文翻譯: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綠樹環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安祿山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賞析:相傳唐玄宗的妃子楊貴妃喜食荔枝,而高州所產荔枝,尤勝于蜀,所以每年飛騎傳送,走數千里,馬死無數而荔枝之味不變。此詩是對明皇致遠物以悅楊妃的荒淫行為的諷刺。
在“妃子笑”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間血淚,詩人雖未加以揭露,卻可以令人想像,兩句含蓄入妙。“無人知”三字尤有深意,即使外人無由得知,至少騎馬傳送者知,唐明皇知。有人知而曰“無人知”,正是一種意在言外的諷刺手法。
【出處】《新唐書·后妃傳》:妃每從游幸,乘馬則力士授轡策。凡充錦繡官及冶瑑(zhuàn)金玉者,大抵千人,奉須索,奇服秘玩,變化若神。四方爭為怪珍入貢,動駭耳目。于是嶺南節度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以所獻最,進九章銀青階,擢翼戶部侍郎,天下風靡。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一騎絕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荔枝來自哪里?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出自唐代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意思是: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什么典故。
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讀者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出自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釋義: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里尋歡作樂。后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賞析:
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并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
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