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有哪些詞(介紹一下行香子這個詞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行香子有哪些詞,以及介紹一下行香子這個詞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清照的行香子一共有幾首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清香子》好像只有兩首,蘇軾的多。
行香子????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椗?,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注釋】:
蛩:這里指蟋蟀。
梧桐:從立秋起開始落葉。故稱:“一葉知秋”的樹木。
云階月地:云做階梯月做地。
關鎖:關卡封鎖。
重:《花草粹編》作“里”。
槎:即木筏。
星橋鵲架:傳說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晚,有喜鵲在星河中搭橋,牛即織女相會一次。
莫是:莫非是,難道是。
霎會:一會兒。
【賞析】:
此詞是李清照前的作品。作者以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為喻,表現自己對離家遠行的丈夫的深情懷念。此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寫離情別緒而不直陳,通過“七夕”牛女相會的神話故事婉轉曲達。寫牛郎織的傳說,寄托自己懷念丈夫的繾綣愁情,含蓄而有韻致。
行香子????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
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李清照 行香子
《行香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椗?,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注釋:
1、蛩:這里指蟋蟀。
2、梧桐:從立秋起開始落葉。故稱:一葉知秋的樹木。
3、云階月地:云做階梯月做地。
4、關鎖:關卡封鎖。
5、重:《花草粹編》作里。
6、槎:即木筏。
7、星橋鵲架:傳說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晚,有喜鵲在星河中搭橋,牛即織女相會一次。
8、莫是:莫非是,難道是。
9、霎會:一會兒。
賞析:
這首雙調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過對牛郎織女悲劇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達了詞人郁積于內的離愁別恨。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詞首從人間的七夕著筆,寫周圍環境的沉寂和抒發主人公孤獨痛苦的心情。詞人巧妙地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大興夸張之筆,說那幾張飄然落地的梧桐老葉是。嗚蛩所驚落,極寫出萬籟俱靜的環境特點,烘托了詞人內心孤寂凄愴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間。天上愁濃的聯想,把自己的心境與牛郎織女的離愁緊緊地編織在一起,成為所托之事與所言之情的紐帶。下面寫牛郎織女的故事:云階月地,關鎖千重。描寫牛郎,織女遠隔云階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見的痛苦,正抒發了自己與丈夫身在異地,心相牽系的離愁;描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瞬息離散的苦難,正傾吐了自己與丈夫遠隔千里、不得歡聚的別恨。正所謂:縱浮搓來,浮槎去,不相逢。整個上片由人間寫到天上,于敘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緊著詞人的感情脈搏。最后,在下片詞人的感情已經完全化他為我,將自己夫妻的境況與牛郎、織女的境況融合為一,因此,她從現實自我處境出發,展開了奇特的聯想: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天宇間風雨變幻莫測,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椗蛟S現在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這種推測聯想,完全是移情的結果,含蓄婉轉地抒寫了人間七夕夫妻不得相見的難言苦衷。
尾句寫天上七夕的自然景色,與首句人間七夕之景遙相呼應:一邊是風雨飄忽,陰晴不定的銀河兩岸,一邊是蟋蟀低吟、梧桐落葉的深閨庭院,這就開創出一種清冷凄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詞人孤寂悲傖的心情。尾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成功地提煉了口語,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繪了宇宙天體的瞬息萬變,在創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增添了詞的音樂美。
總的看,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十分巧妙。開頭是寂靜的人間七夕,結尾是風云變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繪牛郎織女的離愁,襯出詞人自身的綿綿別恨。描繪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體驗為天帝所責,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織女的境遇。這首詞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間。開頭,從靜夜蛩鳴、梧桐葉落,想到自己身處在離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聯想到將要相會的天上的牛郎織女的艱難處境。她為牛郎織女感嘆,感嘆他們為濃重的離愁所苦,縱浮槎來去,也不能相逢;她為牛郎織女憂慮,憂慮他們經年才見,見后又別,別恨難窮。最后,又遙望太空,寄情于風云變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從中作梗,盼望牛郎織女不再有波折,順利實現一年一度的會晤。從而,使真、善、美得到統一。這首詩詞是詠七夕詞中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
蘇軾 行香子
《行香子》
作者:蘇軾
原文: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云山亂,
曉山青。
注釋:
1、行香子:詞牌名。
2、七里瀨:又名七里灘、七里瀧,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城南三十里。錢塘江兩岸山巒夾峙,水流湍急,連綿七里,故名七里瀨。瀨,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3、一葉:舟輕小如葉,故稱一葉。
4、湛(zhn):清澈。
5、藻鑒:亦稱藻鏡,指背面刻有魚、藻之類紋飾的銅鏡,這里比喻像鏡子一樣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種隱花植物。鑒,鏡子。
6、鷺:一種水鳥。?。╰īng):水中或水邊的平地,小洲。
7、屏:屏風,室內用具,用以擋風或障蔽。
8、嚴陵:即嚴光,字子陵,東漢人,曾與劉秀同學,并幫助劉秀打天下。劉秀稱帝后,他改名隱居。劉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師。授諫議大夫,他不肯接受,歸隱富春江,終日釣魚。
9、君臣:君指劉秀,臣指嚴光。
10、空名:世人多認為嚴光釣魚是假,釣名是真。這里指劉秀稱帝和嚴光垂釣都不過是夢一般的空名而已。
翻譯:
乘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笑嚴光當年白白地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实酆碗[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幻;曉山晨曦,青翠欲滴。
賞析:
此詞在對大自然美景的贊嘆中,寄寓了因緣自適、看透名利、歸真返樸的人生態度,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浩嘆。
上闋頭六句描寫清澈寧靜的江水之美:一葉小舟,蕩著雙槳,像驚飛的鴻雁一樣,飛快地掠過水面。天空碧藍,水色清明,山色天光,盡入江水,波平如鏡。水中游魚,清晰可數,不時躍出明鏡般的水面;水邊沙洲,白鷺點點,悠閑自得。詞人用簡練的筆墨,動靜結合、點面兼顧地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江面風光,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接下來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節奏輕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見沙底;霜溪,是清曉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詞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既寫出了船之行程,也創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況味,為下片抒寫人生感慨作了鋪墊。
詞的下闋,作者首先由寫江水之清明轉寫夾岸的奇山異景重重似畫,曲曲如屏:兩岸連山,往縱深看則重重疊疊,如畫景;從橫列看則曲曲折折,如屏風。詞寫水則特詳,寫山則至簡,章法變化,體現了在江上舟中觀察景物近則精細遠則粗略的特點。
算當年,虛老嚴陵。東漢初年的嚴子陵,輔佐劉秀打天下以后,隱居不仕,垂釣富春江上。昔人多說嚴光垂釣實是釣名,東坡在此,也笑嚴光當年白白在此終老,不曾真正領略到山水佳處。君臣一夢,今古空名,表達出浮生若夢的感慨:皇帝和隱士,而今也已如夢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傳的實體是什么呢?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只有遠山連綿,重巒疊嶂;山間白云,繚繞變形;曉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說,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這是蘇軾的一貫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感嘆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無竭
下半闋以山起,以山結,中間插入議論感慨,而以虛老粘上文,但字轉下意,銜接自然。結尾用一但字領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三個跳躍的短句,又與上半闋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遙相呼應。前面寫水,后面寫山,異曲同工,以景結情。人生的感慨,歷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動閃爍、如詩如畫的水光山色之中,雋永含蓄,韻味無窮。
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蘇軾因與朝廷掌權者意見不合,而貶謫杭州任通判期間,盡管仕途不順,卻仍然生活得輕松閑適。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厭倦生活,善于將沉重的榮辱得失化為過眼云煙,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安慰。詞中那生意盎然、活潑清靈的景色中,融注著詞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蘇東坡經常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有的評論家便批評蘇東坡消極、悲觀,但人們仍然愛蘇詞。人們從蘇詞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頹唐,而是綠色的歡欣,是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行香子·文殊菩薩
白居易 行香子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出化清涼,神通力以現他方。真座金毛師子,微放珠光。眾生仰持寶蓋,絕名香。我今發愿,虔誠歸命,不求富貴,不戀榮華。愿當來世,生凈土,法王家。愿當來世,生凈土,法王家。
【賞析】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李清照 孤雁兒/御街行
《孤雁兒/御街行》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
伴我情懷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驚破,
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注釋:
1、紙帳:紙制之帳。
2、沉香:一種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3、斷續:《花草粹編》作斷。
4、玉爐:玉制香爐。也泛稱高級香爐。
5、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6、蕭蕭:《花草粹編》作瀟瀟。
7、腸斷:指人極度哀傷,柔腸愁斷之意。
8、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陸凱與范曄交誼甚深,陸凱從江南遙寄一枝梅花給長安的故人范曄,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別信,聊寄一枝春。表現對摯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誼。
賞析:
此詞為詠梅詞。應作于趙明誠病歿之后。表現了女主人對亡夫的緬懷悼念及對亡靈的慰藉之情。
此詞既沒有直接描繪梅的色、香、姿,也沒有去歌頌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為作者個人悲歡的見證。她是為抒孤懷才借梅花以表對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筆于景,落墨于情。開筆入題,但含而不露,筆無虛設。層層布景,如層巒疊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隨景遷,景景生悲。此詞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實屬詞林佳品。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絕句春風花草香 。
查詞《行香子》有那些?
《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唐·韋應物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唐·杜甫
《行香子 過七里瀨》——宋·蘇軾
《雪梅香》——宋·柳永
《南鄉子·畫鴨懶熏香》——宋·晏幾道
《行香子·要飲香津》——元·王哲
《焚香晝睡比覺香猶未散戲作》——宋·陸游
《南鄉子·香雪碎團團》——宋·劉辰翁
《香山寺石樓潭夜浴》——唐·白居易
《行香子 三山作》——宋·辛棄疾
《雙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宋·楊萬里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五秋香亭》——宋·梅堯臣
……
詞牌介紹『行香子』
行香子,詞牌名,又名“爇心香”“讀書引”。以晁補之《行香子·同前》為正體,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另有雙調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韻;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行香子·述懷》等。
詞牌沿革
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云:“行香即釋教之謂行道燒香也。行道者,主齋之人親自周行道場之中;燒香者,熟之于爐也?!睆哪媳背_始,朝廷即舉辦“行香”法會。唐張籍《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調名本意即以小曲的形式歌詠拜佛儀式中的繞行上香?!吨性繇崱贰短綐犯肪阕ⅰ半p調”。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1][2]
《南史·王弘傳》附王僧達:“何尚之致仕,復膺朝命,于宅設八關齋,大集朝士,自行香?!贝苏{當為佛曲。此調當為重頭曲,后段首旬當用韻,其余宋人之作多如此;蘇軾七首后段首句不用韻,亦可。蘇軾用于詠物、寫景、酬贈、感嘆人生。其另一首感嘆人生之作:“三入承明。四至九卿。問儒生、何辱何榮。金張七葉,紈綺貂纓。無汗馬事,不獻賦,不明經。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鄭子真、產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輕。除竺乾學,得無念,得無名。”蘇軾此詞與“清夜無塵”詞影響極大,確立基本情調格局,故多用以感悟人生哲理。辛棄疾四首具嘲諷之意,風格更為恣肆,如《博山戲呈趙昌甫韓仲止》:“少日嘗聞。富不如貧。貴不如、賤者長存。由來至樂,總屬閑人。且飲瓢泉,弄秋水,看停云。歲晚情親。老語彌真。記前時、勸我殷勤。都休夢帶酒,也莫論文。把相牛經,種魚法,教兒孫?!贝苏{亦用以言情,如洪瑹詞:“楚楚精神。楊柳腰身。是風流、天上飛瓊。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有許多嬌,許多韻,許多情。十年心事,兩字眉婚。問何時、真個行云。秋衾半冷,窗月窺人。相為人愁,為人瘦,為人顰?!彼问Y捷《舟宿蘭灣》詞意極為輕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贝苏{以四字句和三字句為主,間以兩個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每段前半和緩,結尾由一個領字領三個三字句而又流暢奔放。每結之三字句須構詞法相同,而又意義連貫,意象優美,音節響亮,具語意回環之藝術效果,故使此調特色顯著??v觀宋人之作多表達感慨、嘲諷、輕快之情意。[3]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以晁補之《行香子·同前》為代表。此調以晁詞、蘇詞、秦詞、韓詞為正體,而韓詞一體填者頗少。 按此五首字句悉同,所辨者在前后段起二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耳。若杜詞之或添字、或減字,趙詞之減字,李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段起句,后段第一、二句俱不用韻,晁詞別首“雪里清香”詞正與此同。又王銑“金井先秋”詞亦與此同,惟前段第三句“幾回驚覺夢初長”,不作上三下四句法異。 葛勝仲詞前段第三句“漸老人不奈悲秋”,“老”字仄聲。晁詞別首后段第一、二、三句“芳尊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攜手同歸”,“折”字、“玉”字俱仄聲。
變體一,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以蘇軾《行香子·冬思》為代表。此與晁詞同,惟前段起句押韻異。 按晏幾道“晚綠寒紅”詞及蘇軾別首“北望平川”詞皆與此同。又歐陽修詞前段第三句“藍溪水染輕裙”少一字,后段第三句“向越橋邊青柳朱門”多一字。查張先集,刻前句作“藍溪水深染輕裙”,后句作“越橋邊青柳朱門”,仍與蘇詞體同,故不另錄。
變體二,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以蘇軾《行香子·茶詞》為代表。此與晁詞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韻,后段第二句亦押韻異。 按蘇軾“一葉舟輕”詞,晁補之“歸鳥翩翻”詞,晁次膺“別恨綿綿”詞,葛勝仲“風物颼颼”詞,趙師俠“春日遲遲”詞,汪莘“策杖溪邊”詞,洪瑹“楚楚精神”詞,黃升“寒意方濃”詞,皆與此同。
變體三,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以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為代表。此亦與晁詞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韻,后段第一、二句俱押韻矣。 按辛棄疾“白露園蔬”詞,劉過“佛寺云邊”詞,蔣捷“紅了櫻桃”詞,張翥“水遠天低”詞,元好問“漫漫清池”詞,皆與此同。
變體六,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以趙長卿《行香子·馬上有感》為代表。此與秦詞體同,惟前后段第六句各減一字異。 按《太平樂府》雙調詞,前后兩結,一首“似夢中身,石中火,水中鹽”,“是漢張良,越范蠡,晉陶潛”者,秦觀詞體也。一首“盼佳音,無佳信,誤佳期”,“見人羞,驚人問,怕人知”者,即此詞體也。
變體七,雙調六十九字,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以李清照《行香子·七夕》為代表。此與蘇軾“攜手江村”詞同,惟后結三句各添一字異,亦襯字也。[2]
變體四,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五平韻。以韓玉《行香子·一剪梅花》為代表。此與晁詞同,惟后段第一、二句押韻異。
變體五,雙調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韻。以杜安世《行香子·黃金葉細》為代表。此亦晁詞體,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一字,第六句各減一字異。句中平仄亦與各家小異。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同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前歲栽桃,今歲成蹊。更黃鸝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細履斜暉。對林中侶,閑中我,醉中誰。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何妨到老,常閑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顏難強,拙語多遲。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冬思》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茶詞》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夸君賜,初拆臣封??捶窒泔?,黃金縷,密云龍。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樹繞村莊》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一剪梅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剪梅花,一見銷魂。況溪橋、雪里前村。香傳細蕊,春透靈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黃昏。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幽過溪蘭。清勝山礬。對東風、獨立無言。霜寒塞壘,風靜譙門。聽角聲悲,笛聲怨,恨難論。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黃金葉細》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黃金葉細,碧玉枝纖。初暖日、當乍晴天。向武昌溪畔,于彭澤門前。陶潛影,張緒態,兩相牽。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數株堤面,幾樹橋邊。嫩垂條、絮蕩輕綿。系長江舴艋,拂深院秋千。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煙。
變體六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馬上有感》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驕馬花驄。柳陌經從。小春天、十里和風。個人家住,曲巷墻東。好軒窗,好體面,好儀容。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燭灺歌慵。斜月朦朧。夜新寒、斗帳香濃。夢回畫角,云雨匆匆。恨相逢,恨分散,恨情鐘。
變體七
格律對照例詞:《行香子·七夕》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一霎兒晴,一霎兒雨,一霎兒風。[2][4]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范詞作
宋·晁補之《行香子·同前》
宋·張先《行香子·舞雪歌云》
宋·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宋·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宋·沈瀛《行香子·野叟歸歟》
宋·黃升《行香子·梅》
宋·辛棄疾《行香子·三山作》
宋·劉辰翁《行香子·探梅》
參考資料
[1]? 潘天寧.詞調名稱集釋.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88
[2]? 詞牌行香子.搜韻網 [引用日期2018-02-09]
[3]? 謝桃坊.唐宋詞譜粹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71-72
詞牌行香子
行香子又名“爇心香”“讀書引”。
以晁補之《行香子·同前》為正體,雙調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另有雙調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韻;雙調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等變體。
代表作品有蘇軾《行香子·述懷》等。
擴展資料:
格律對照:
《行香子·冬思》(作者:宋代蘇軾):
原文: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譯文:
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襟的時候,和老朋友攜手到城外游賞。回憶舊地,處處黯然傷神,無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當吟誦舊曲之時,就想起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那些詩酒游樂的地方。
那時游樂所至,都有題詩,不下千首;到如今這些詩上都已落滿了灰塵,得用繡羅衫去拂凈才能看清。自離開杭州后有誰在思念我呢?當然是友人了。還有西湖的明月、錢塘江邊的柳樹、城西南諸山的名勝景物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