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元曲的作品有哪些(元曲的篇目有)
很多朋友對于收錄元曲的作品有哪些和元曲的篇目有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元曲代表作
中國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中國歷史上的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他們也是歷史上公認的元曲四大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希望有所幫助。
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存18部。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關漢卿塑造的“我是一顆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響當當一顆銅豌豆”的形象也廣為人稱。水星上有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臺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
《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墻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雕》殘折,共16本。
中國的元曲作品有哪些?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元曲中的代表作
元曲雜劇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
《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墻頭馬上》
元散曲代表作有:馬致遠的《天凈思*秋思〉,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著名元曲有哪些
1、《竇娥冤》關漢卿
《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這出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該劇同時體現了關漢卿的語言風格,言言曲盡人情,字字當行本色。
2、《梧桐雨》白樸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是元代文學家白樸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至馬嵬驛,軍士嘩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亂后,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
3、《漢宮秋》馬致遠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簡稱《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的基本沖突是漢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賊子的沖突。與匈奴的矛盾只是作為一個社會背景來寫的。全劇的藝術特點在于抒寫人物內心的感情,有濃厚的抒情意味。
4、《趙氏孤兒》紀君祥
《趙氏孤兒大報仇》(簡稱《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
該劇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頗具特色,劇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賦予他們不畏強權、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他們的性格,是在劇情的展示和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加以凸顯的,真實感人。
5、《拜月亭》關漢卿
《拜月亭》又名《王瑞蘭閨怨拜月亭》, 古代中國雜劇劇本,是元曲四大愛情劇之一。元代關漢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僅存曲詞和部分賓白,主要寫大家閨秀王瑞蘭和秀才蔣世隆悲歡離合的婚姻愛情故事。
擴展資料:
元曲又稱長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帶。
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參考資料:元曲—百度百科
元曲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家指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元曲)作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并稱,卻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在排名上,元代鐘嗣成的《錄鬼簿》把關漢卿列為雜劇作家之首。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中說:「元代曲家,自明以來,稱關、馬、鄭、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詣論之,寧稱關、白、馬、鄭為妥也。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
另外,明初賈仲明為馬致遠作的吊詞中又有「共庾、白、關老齊眉」的說法,庾是指庾吉甫。這些說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漸形成的。
至於今日習見之「關馬鄭白」簡稱,其排名關為第一大抵無議,但馬鄭白之排行則歷來諸多爭議。臺灣東吳大學張敬故教授認為,「關馬鄭白」之排行實無高低優劣之意義,純為依「平上去入」排序耳。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白樸代表作《梧桐雨》,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鄭光祖代表作《倩女離魂》。
近年來還有「元曲六大家」之說,指元曲四大家再加上王實甫和喬吉。
收錄元曲的作品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元曲的篇目有、收錄元曲的作品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