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行草書用筆鋒多少(寫行草書用筆鋒多少筆)
大家好,關于寫行草書用筆鋒多少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寫行草書用筆鋒多少筆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行字草書怎么寫好看
第一、正確把握“高山墜石”和“筆斷意連”的用筆區別
楷書和隸書的筆畫,尤其是點畫,如高山墜石,字體是一筆一畫堆砌起來的。書寫過程中,寫完一個筆畫可以停頓下來,但是行、草書不一樣,它如同彩練飛舞、浪花飛濺,筆畫的連接似斷實連,似連實斷。所以,書寫行、草書的時候,對筆鋒的控制尤為講究。
第二、行、草書的書寫要講究氣韻貫通
由于行、草書在書寫過程當中,筆畫是“筆斷意連”,所以筆畫與筆畫之間,其氣勢和韻律是融會貫通的,就如同我們唱歌一樣,一開口之后,就要按照音律的抑揚頓挫一路唱下去,有低音有高音。行、草書的書寫也是如此,書寫整個篇幅,如氣勢磅礴的江河,跌宕起伏,一瀉千里。
第三、行、草書筆速和用墨的控制要恰到好處
書寫行、草書,筆速很講究。筆畫之間的跳躍性很強,一筆還沒寫完就要連著書寫下一筆,如此連貫下去,只能在調鋒使轉的瞬間,筆速可以稍微放慢,在順勢筆畫的連接中,筆鋒是停不下來的,但筆速也不能太快。
第四、行、草書的書寫,要豎成行,收放自如
行、草書的絕大多數章法都是豎寫,所以行、草書的章法要求書寫時做到豎成行、行通氣,邊界要做到“上不頂天,下不著地。”書寫當中,還要做到筆畫多的字和筆畫少的字中間留白均衡,筆畫的虛實要有互補性,使整個篇幅給人看起來,筆畫的書寫收放自如,沒有局促感,沒有壓抑感。
出鋒3厘米什么意思
出鋒3厘米意思是毛筆筆頭的長度是3厘米。
中號毛筆的出鋒都不超過5cm,鋒徑也不超過1.2cm,這樣的毛筆通常用來寫中等大小的字,也就是平時見得多的那種米字格(米字格通常是9cm-12cm見方)的紙適合用的毛筆,這樣大小的筆是最適合初學者的。
出鋒的特點:
毛筆寫字時點畫開頭或結尾處筆的尖鋒顯露于外,出鋒又稱露鋒。出鋒可以體現點畫間和字與字間的呼應,承接關系,能產生“精神外露,風采煥發有神”的效果。露鋒起筆往往以側鋒為主,這種起筆靈活而飄逸。寫楷寫行草皆可使用。
行草書的起筆大都是采用“露鋒”.起筆。此外,收筆時,筆鋒表露在外的叫“出鋒”。它也屬露鋒,如懸針和燕尾等。
毛筆筆鋒長短寫字區別是什么?
寫字大小,形狀不同。
毛筆的大、中、小三個號碼是按毛筆頭的長短,粗細來劃分的,使用者要按書畫大小選用型號。筆頭最長的“鶴腳”有12厘米長,最短的“須眉”僅有1.5厘米。筆頭“肥”的楂筆,直徑有8厘米長,而描花用的筆最“瘦”,筆頭細如棉線。挑選毛筆是挑毛尖。筆頭要尖、齊、圓、鍵,即:筆頭的鋒穎既尖銳似錐又要圓潤,筆頭既要修削整齊,筆尖又要豐滿,富有彈性。一般筆桿多用鳳尾竹、湘妃竹、花竹、紫竹制成。挑選筆桿時要看筆管是否圓正光滑,不癟、不裂、不彎、不斜,長短適度。筆桿上有篆刻的,要看它是否鐫秀清晰;有鑲嵌的,要看是否曲雅古樸。
最后,要看筆頭與筆桿是否粘牢,筆頭有無發霉、蟲蛀現象。先用手輕輕晃動筆頭,不能出現松動現象,再輕輕彈筆桿,看是否有掉毛,有毛掉睛,不是蟲蛀,便是發霉。檢查毛筆筆頭是否發霉,還可以聞聞有無霉味。
書寫楷書、行書、草書分別用什么毛筆?
楷書、行書、草書分別用:狼毫筆、兼毫筆、羊毫筆
一、楷書的結體呈平穩方正,典雅端莊。在書寫楷書時十分強調用筆的筆力、筆試和筆意,講究相互之間的長短結合,曲直并舉、剛柔并濟。楷書是靜態書體,運筆速度較緩慢,因此需要選用筆鋒尖齊,筆腰較強健的毛筆,所以用狼毫筆最為合適。
二、行書是一種統稱,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產生的。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因此選用狼毫筆和兼毫筆(狼毫和羊毫混合制成)比較合適。
三、草書是指草寫的書體。在現代看來,草書的審美價值遠遠超越了其實用價值。草書的書寫方式比較放逸奔放,運筆跌巖起伏,運轉自如。草書最好選用羊毫筆,可使筆毫柔順流暢,筆力足,不枯澀。
擴展資料:
在書寫毛筆字時,選用羊毫還是狼毫或者兼毫。主要在于書寫出來的筆力效果。比如:想書寫妍美一些,像王羲之、王獻之、楊凝式
的那樣的字
羊毫比較適合。
想書寫的雄健大氣一些。像蘇軾、米芾、王鐸的那樣的字,狼毫比較適合。所謂兼毫,就是既有狼毫也有羊毫纏在一起的那種氣勢。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狼毫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兼毫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羊毫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