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歌謠辭多少詩(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雜歌謠辭多少詩,以及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樂府詩集》卷八十三 雜歌謠辭一(3)
【紫玉歌】
《樂府詩集》曰:“紫玉,吳王夫差女也。作歌詩以與韓重。”主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意欲從君,讒言孔多。悲結成疹,沒命黃壚。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長,名為鳳皇。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有眾鳥,不為匹雙。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曾暫忘。齋
【鄴民歌】
《漢書》曰:“魏襄王時,史起為鄴令,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而民作歌云。”古
鄴有賢令兮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齋
【鄭白渠歌】
《史記》曰:“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無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抵瓠口為渠,并北山,東注洛,溉舄鹵之地四萬馀頃,今曰鄭國渠。”《漢書》曰:“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頃,名曰白渠。人得其饒,於是歌之。”知
田於何所?池楊、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后。舉臿如云,決渠為雨。水流灶下,魚躍入釜。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憶萬之口。齋
【百里奚歌】梁·高允生
羈旅入秦庭,始得收顯曜。釋褐出輜車,卓為千乘道。艷色進華容,繁弦發徵調。居貴易素心,翻然忘久要。裝金五羊皮,寫情陳所告。豈徒望自傷,念君無定操。齋 【秦始皇歌】
《古今樂錄》曰:“秦始皇祠洛水,有黑頭公從河中出,呼始皇曰:‘來受天寶。’乃與群臣作歌。”古
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齋
【雞鳴歌】
《樂府廣題》曰:“漢有雞鳴衛士,主雞唱。宮外舊儀,宮中與臺并不得畜雞。晝漏盡,夜漏起,中黃門持五夜,甲夜畢傳乙,乙夜畢傳丙,丙夜畢傳丁,丁夜畢傳戊,戊夜,是為五更。未明三刻雞鳴,衛士起唱。”《漢書》曰:“高祖圍項羽垓下,羽是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應劭曰:“楚歌者,雞鳴歌也。”《晉太康地記》曰:“后漢固始、鮦陽、公安、細陽四縣衛士習此曲,於闕下歌之,今雞鳴歌是也。然則此歌蓋漢歌也。”按《周禮·雞人》“掌大祭祀,夜呼旦以■百官”,則所起亦遠矣。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千門萬戶遞魚鑰,宮中城上飛烏鵲。主
【雞鳴曲】唐·王建
雞初鳴,明星照東屋。雞再鳴,紅霞生海腹。百官待漏雙闕前,圣人亦掛山龍服。寶釵命婦燈下起,環佩玲瓏曉光里。直內初燒玉案香,司更尚滴銅壺水。金吾衛里直郎妻,到明不睡聽晨雞。天頭日月相送迎,夜棲旦鳴人不迷。主 【同前】李廓
星稀月沒上五更,膠膠角角雞初鳴。征人牽馬出門立。辭妾欲向安西行。再鳴引頸檐頭下,月中角聲催上馬。才分地色第三鳴,旌旗紅塵已出城。婦人上城亂招手,夫婿不聞遙哭聲。長恨雞鳴別時苦,不遣雞棲近窗戶。主
【平城歌】
《漢書·匈奴傳》曰:“高祖自將兵三十二萬擊韓王信。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三十馀萬圍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救餉。”樊噲時為上將軍,不能解圍,天下皆歌之。后用陳平秘計得免。白登在平城東南,去平城十馀里。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知 【楚歌】漢·高帝
《漢書》曰:“高祖欲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而廢太子,后不果。戚夫人泣涕,帝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其旨言太子得四皓為輔,羽翼成就,不可易也。顏師古曰:“楚歌者,楚人之歌,猶吳歈越吟也。”知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纟曾繳,尚安所施。齋
【吳楚歌】晉·傅玄
《樂府詩集》曰:“傅玄辭。一曰《燕美人歌》。”知
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曾崖。云為車兮風為馬,玉在山兮蘭在野。云無期兮風有止,思心多端誰能理。齋 【同前】唐·張籍
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繻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
《樂府詩集》卷八十八 雜歌謠辭六
謠辭二
【堯時康衢童謠】
《列子》曰:“堯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之治與不治,憶兆之愿戴己與不愿戴己,顧問左右外朝及在野,皆不知也。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童兒謠。堯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言?’童兒曰:‘聞之大夫。’大夫曰:‘古詩也。’堯還宮,召舜,因禪以天下,舜不辭而受之。”齋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主
【晉獻公時童謠】
《春秋左氏傳》曰:“晉獻公伐虢,圍下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偃以童謠對,曰:‘克之。十月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漢書·五行志》曰:“周十二月,夏十月也。言天者以夏正。”知
丙之晨,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奔奔,天策焞々。火中成軍,虢公其奔。齋
【晉惠公時童謠】
《漢書·五行志》曰:“晉惠公賴秦力得立,立而背秦,內殺二大夫,國人不說。乃更葬其兄恭太子申生而不敬,故詩妖作也。后與秦戰,為秦所獲,立十四年而死,晉人絕之,更立其兄重耳,是為文公,遂伯諸侯。”齋
恭太子更葬兮,后十四年晉亦不昌,昌乃在其兄。主
【魯國童謠】
《漢書·五行志》曰:“《左氏傳》,魯文、成之世童謠也。至昭公時,有鴝鵒來巢,公攻季氏敗,出奔齊,居外野,次乾侯八年,死于外,歸葬魯。昭公名裯。公子宋立,是為定公。”主
鴝之鵒之,公出辱之。鴝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鴝鵒跦跦。公在乾侯,徵褰與襦。鴝鵒之巢,遠哉遙遙。裯父喪勞,宋父以驕。鴝鵒鴝鵒,往歌來哭。齋
【楚昭王時童謠】
《家語》曰:“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王使使聘於魯,問于孔子。孔子曰:‘此為萍實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來以告魯大夫。大夫因子游問曰:‘夫子何以知其然?’曰:‘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此楚王之應也,是以知之。’”知
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古
【周末時童謠】
《家語》曰:“齊有一足之鳥,飛習於公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使使聘魯,問於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兒有屈其一腳,振訊兩肩而跳且謠,今齊有之,其應至矣。急告民趨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水為災。’頃之,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民人,唯齊有備不敗。”齋
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主
【漢元帝時童謠】
《漢書·五行志》曰:“元帝時童謠,至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北宮中井泉稍上,溢出南流。井水,陰也,灶煙,陽也;玉堂、金門,至尊之居:象陰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應也。王莽生於元帝初元四年,至成帝封侯,為三公輔政,因以篡位也。”知
井水溢,滅灶煙,灌玉堂,流金門。古
【漢成帝時燕燕童謠】
《漢書·五行志》曰:“成帝時童謠,后帝為微行出游,常與富平侯張放俱稱富平侯家人,過陽阿主作樂,見舞者趙飛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涏涏’,美好貌也。‘張公子’,謂富平侯也。‘木門倉瑯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后遂立為皇后,與弟昭儀賊害后宮皇子,卒皆伏辜,所謂‘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者也。”主
燕燕尾涏涏,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古
【漢成帝時歌謠】
《漢書·五行志》曰:“成帝時歌謠也。桂,赤色,漢家象。華不實,無繼嗣也。王莽自謂黃象,黃爵巢其顛也。”知
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爵巢其顛。故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齋
【王莽時汝南童謠】
《樂府詩集》卷八十四 雜歌謠辭二(2)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知
【李夫人歌】漢·武帝
《漢書·外戚傳》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武帝愛其兄延年。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帝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夫人少而早卒,帝思今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帝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帝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令樂府諸音家弦歌之。”齋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主
【同前三首】唐·李商隱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古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齋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波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土花漠漠云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古
【同前】李賀
紫皇宮殿重重開,夫人飛入瓊瑤臺。綠香繡帳何時歇,青云無光宮水咽。翩聯桂花墜秋月,孤鸞驚啼商絲發。紅壁闌珊懸佩珰,歌臺小妓遙相望。玉蟾滴水雞人唱,露華蘭葉參差光。古
【同前】鮑溶
璿閨羽帳華燭陳,方士夜降夫人神。葳蕤半露芙蓉色,窈窕將期環佩身。麗如三五月,可望難親近。嚬黛含犀竟不言,春思秋怨誰能問。欲求巧笑如生時,歌塵在空瑟銜絲。神來未及夢相見,帝比初亡心更悲。愛之欲其生又死,東流萬代無回水。宮漏丁丁夜向晨,煙消霧散愁方士。齋
【同前】張祜
延年不語望三星,莫說夫人上涕零。急奈世間惆悵在,甘泉宮夜看圖形。知
【李夫人及貴人歌】齊·陸厥
屬車桂席塵,豹尾香煙滅。彤殿向蘼蕪,青蒲復萎絕。坐萎絕,對蘼蕪。臨丹階,泣椒涂。寡鶴羈雌飛且止,雕梁翠壁網蜘蛛。洞房明月夜,對此淚如珠。知
【未央才人歌】梁·庾肩吾
從來守未央,轉欲訝春芳。朝風凌日色,夜月奪燈光。相逢儻游豫,暫為卷衣裳。主
【中山王孺子妾歌二首】齊·陸厥
《漢書》曰:“詔賜中山靖王子噲及孺子妾冰、未央才人歌詩四篇。”如淳曰:“孺子,幼少稱孺子。妾,宮人也。”顏師古曰:“孺子,王妾之有品號者。妾,王之眾妾也。冰,其名。才人,天子內官。”按,此謂以歌詩賜中山王及孺子妾、未央才人等爾,累言之,故云及也。而陸厥作歌,乃謂之中山孺子妾,失之遠矣。《藝文志》又曰:“臨江王及愁思節士歌詩四篇,李夫人及幸貴人歌詩三篇。”亦皆累辭也。齋
未央才人,中山孺子,一笑傾城,一顧傾市。傾城不自美,傾市復為容。愿把陵陽袖,披云望九重。知
如姬寢臥內,班婕坐同車。洪波陪飲帳,林光宴秦馀。歲暮寒飆及,秋水落芙蕖。子瑕矯后駕,安陵泣前魚。賤妾終已矣,君子定焉如。齋
【同前】唐·李白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見珍。雖不如延年妹,亦是當時絕世人。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一貴復一賤,關天豈由身。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戚姬髡翦入舂市,萬古共悲辛。齋
【臨江王節士歌】齊·陸厥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復帶秋風來。秋風來已寒,白露驚羅紈,節士慷慨發沖冠。彎弓掛若木,長劍竦云端。古
【同前】唐·李白
洞庭白波木葉稀,燕鴻始入吳云飛。吳云寒,燕鴻苦,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感秋淚如雨。白日當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壯士憤,雄風生。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古
【行幸甘泉宮】梁·簡文帝
《漢書》曰:“武帝太始三年正月,行幸甘泉宮。成帝永始四年正月,行幸甘泉。”揚雄《甘泉賦》曰:“乃命群僚歷吉日,協靈辰,星陳而天行。乘輿登夫鳳皇兮而翳華芝,駟蒼螭兮六素虬。”劉歆《甘泉宮賦》曰:“軼凌陰之地室,過陽谷之秋城。回天門而鳳舉,躡黃帝之明庭。冠高山而為居,乘昆侖而為宮。”王褒《甘泉宮頌》曰:“甘泉山,天下顯敞之名處也。前接大荊,后臨北極,左撫仁鄉,右望素域。其為宮室也,仍■■而為觀,攘抗岸以為階。覽除閣之麗美,覺堂殿之巍巍。”按劉孝威歌辭云“避暑甘泉宮”,蓋與《上之回》同意。古
雜歌謠辭·李夫人歌
李商隱 雜歌謠辭李夫人歌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
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
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波割。
清澄有馀幽素香,鰥魚渴鳳真珠房。
不知瘦骨類冰井,更許夜簾通曉霜。
土花漠碧云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賞析】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漢族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進士,當過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
李商隱由于被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志》記載,李商隱死后葬于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詩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李商隱是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作者。李商隱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柳宗元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
披霄決漢出沆漭,瞥裂左右遺星辰。須臾力盡道渴死,
狐鼠蜂蟻爭噬吞。北方立爭人長九寸,開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飲食滴與粒,生死亦足終天年。睢盱大志少成遂,
坐使兒女相悲憐。
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采斫棧與椽。深林土翦十取一,
百牛連鞅摧雙轅。萬圍千尋妨道路,東西蹶倒山火焚。
遺馀毫末不見保,躝躒磵壑何當存。群材未成質已夭,
突兀硣豁空巖巒。柏梁天災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君不見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蟠龍吐耀虎喙張,
熊蹲豹擲爭低昂。攢巒業崿射朱光,丹霞翠霧飄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陽。星躔奔走不得止,
奄忽雙燕棲虹梁。風臺露榭生光飾,死灰棄置參與商。
盛時一去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
李夫人
漢武帝,
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
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不已,
甘泉殿里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藥,
玉釜煎鏈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
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
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
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
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
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
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
重璧臺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貴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
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
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傾城色。
北歌民歌 折楊柳歌辭
《折楊柳歌辭》
作者:北歌民歌
(一)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二)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三)
放馬兩泉澤,忘不著連羈。
擔鞍逐馬走,何見得馬騎。
(四)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五)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注釋:
1、捉鞭:拿起馬鞭。捉:抓、拿。
2、蹀座:偏義復詞,取座義。蹀:行;座,同坐。
3、長笛:指當時流行北方的羌笛。
4、擐:系,拴。
5、羈:馬籠頭。
6、逐:跟隨。
7、孟津河:指孟津處的黃河。孟津:在河南孟縣南。
8、郁:樹木茂密狀。
9、婆娑:盤旋舞動,此指楊柳隨風搖曳的樣子。
10、虜家兒:胡兒,古代漢族對北方少數民族之貶稱。
11、蹕跋:快馬飛奔時馬蹄擊地聲。
12、黃塵:指快馬奔跑時揚起的塵土。
13、別雄雌:分高低、決勝負。
賞析:
《折楊柳歌辭》,《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共五首,內容相貫,主要為征人臨行之際與其情人相互贈答之詞。折楊柳是古代送別的習俗,送者、行者常折柳以為留念。
第一首是寫行客告別親友遠行之際,上馬理當揮鞭啟程,可他卻不捉鞭,反而探身去折一枝楊柳。柳者,留也,在古代習俗中是作為惜別的象征。這一細節,正表現出其依依惜別的心情。而此時更傳來了悠悠長笛之聲,豈不更令人悵惘,別情難抑!詩前三句純用敘事代抒情,不明言離愁,而巧妙地用柳枝、長笛象征離情的事物意象作墊襯,逼出最后一句愁殺兩字。
第二首中,愁不樂點出與郎經常離別,故女子大發奇想,希望成為心上人的馬鞭,終日伴隨情郎身邊。詩蘊藉有致,頗帶南方吳聲西曲的柔情;但又頗有不同,愿作郎馬鞭的癡想就明顯帶有北方器物的特征。詩以剛健之筆抒溫婉之情,于爽健之中寓纏綿之情致。
第三首是寫放馬的情形。馬不戴羈,人扛馬鞍,人隨馬走,然后提出疑問何見得馬騎,怎么不見你騎馬呢。遠離故鄉前夕,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對未來充滿了迷惑與不解。
第四首詩寫征人遙望漫漫征程,對此行懷有隱憂。此詩應當注意兩點:(一)作者當是北方少數民族,或為鮮卑,或為其他,雖已難深究,但其顯然習慣于北方大漠生涯,來到中原沃土為時未久。故遙望之際,對楊柳郁婆娑之中原景物倍覺新鮮。郁婆娑三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見垂柳成行、依依搖曳之美景。此種景物描寫,在北歌中極為罕見。(二)此詩當原用北族語言,經過漢譯。虜家兒者,即出諸漢人譯筆,北方民族斷不會用此貶詞自稱。至于詩中透露出其時南北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信息,亦值得重視。
第五首詩是寫一場激烈的馬賽前的情景。賽馬場上,人強馬壯,躍躍欲試。作者不禁感嘆:健兒要獲勝,必須依靠駿馬;但快馬要顯示出其善奔,亦須依靠騎術高明的健兒。兩個須字,突出了人馬互相依賴的重要關系。蹕跋黃塵,動人心魄,展示出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這是作者的揣想之辭,故云然后才能決一雌雄。詩有議論,有描寫,場景闊大,給人一種陽剛的美感。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