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哪里(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很多朋友對于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哪里和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什么地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范陽在哪里?
范陽,是中國古代地名及行政區(qū)劃名,所轄范圍在歷史上多有變動,初于河北保定定興縣固城鎮(zhèn),后河北保定淶水縣亦為稱范陽縣,涿州地區(qū)曾亦稱范陽,且曾有涿郡稱范陽郡,轄今北京西南、保定、廊坊東部諸縣,治所在涿州,故范陽所指核心區(qū)域在今京南保北的涿州一帶。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轄區(qū)大約在今河北保定附近。三國魏黃初七年起,所謂“范陽”則指涿州范陽縣,始為涿州或涿郡或范陽郡或幽州之治所,核心區(qū)域在今涿州市。[1]
唐朝改幽州為范陽郡,故后世時將范陽郡與幽州(曾治于涿州,主要為今北京)通用,范陽節(jié)度使轄區(qū)范圍最大擴展為河北北部、天津丶北京至遼寧、朝鮮等地,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即是依托范陽地處古督亢沃土、幽燕膏腴之地為后盾而起兵,動蕩了大唐盛世。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轄區(qū)大約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境內。
漢承秦制仍為范陽縣,王莽新朝更原范陽(今定興)名為順陰。東漢無范陽。
三國魏黃初5年(公元224年)置范陽國,黃初7年(226年)涿郡(今河北涿州,范陽兩字開始與涿州結合)改名為范陽郡,轄今北京昌平區(qū)、房山區(qū)及河北涿州一帶。東西兩漢及晉以后幽州治于北京薊縣,而北魏時幽州州府位于幽州范陽郡涿縣(今涿州市)。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復置范陽縣(涿州)。同年以范陽郡改置范陽國(涿州),封宣帝弟子綏為王。?永嘉五年(311年),范陽王司馬黎于長安遇害,無嗣國除,幽州府遷往北京薊縣。?
北齊武定年間,范陽郡領縣七:涿,固安,范陽(今淶水),萇鄉(xiāng),方城,容城,遒。?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范陽郡,范陽縣改為遒縣。于舊遒縣置范陽縣(今淶水)。?
唐朝武德7年(624年),涿縣改為范陽縣(今涿州)。天寶元年(742年)將幽州涿郡改置幽州范陽郡,轄境屢變,約在今河北懷安、高碑店以東,撫寧、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區(qū)。原來的幽州節(jié)度使更名為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后來在這里發(fā)動了安史之亂,此地升格為燕京。寶應元年(762年),李懷仙投降唐朝,范陽郡改回幽州。大歷4年(769年),與固安等縣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陽縣(今涿州)為治所。[1]
宋朝時涿州(范陽)地區(qū)為遼國南部重鎮(zhèn),宋遼古戰(zhàn)場前線,遼國于此地置永泰軍。
元朝北京為大都,涿州升涿州路,轄范陽縣(今涿州市)。
明朝涿州屬北平府,清屬順天府。
中 華 民 國 北 洋 政 府于1913年建立了范陽道,屬直隸省,次年改為保定府。同年,涿州降州為縣,范陽縣不復,至此范陽二字退出古行政區(qū)歷史舞臺。唯有今涿州市主干道命名為范陽路。
唐朝范陽在那
范陽(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qū)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qū)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于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廣義上的范陽有時和幽州通用。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起兵的范陽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
在今涿州市。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qū)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qū)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交界一帶。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于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涿州市。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發(fā)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之聲震地。
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zhàn)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tǒng)轄范圍內的,叛軍所經(jīng)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shù)乜h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安史之亂的性質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更具體說,是唐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jù)勢力的矛盾斗爭。安史之亂的首領們雖曾利用了人民對唐王朝的反抗情緒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這并不能影響這次叛亂的根本性質。
另一方面,在戰(zhàn)亂中由于安史叛軍對人民的殘暴行徑,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以及張巡、許遠的死守睢陽等的反抗斗爭,這些局部地區(qū)反暴政的斗爭是正義的,但同樣也絲毫不能改變整個戰(zhàn)爭的性質。
安祿山起兵的范陽在哪?
安祿山起兵的范陽在今北京西南。
安祿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粟特族。唐朝時期藩鎮(zhèn)、叛臣。
安祿山出身西域康國,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將軍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從此改為安姓,精通九蕃語言。開元初年,逃離突厥,成為幽州(范陽)都督張守珪的部將和義子。驍勇善戰(zhàn),屢建功勛,遷平盧軍兵馬使、營州都督。
天寶年間,安祿山經(jīng)義父張守珪舉薦,受唐朝當局信任,從此平步青云,兼任平盧、范陽(幽州)和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受封東平郡王,鎮(zhèn)撫東北地區(qū)。天寶十四載(755年),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fā)動安史之亂。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兩京。建立偽燕政權,年號圣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fā)晉王安慶緒不滿。
至德二年(757年),為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謚號為剌。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后,成為大燕皇帝,追謚光烈皇帝。
唐朝的范陽鎮(zhèn)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范陽節(jié)度使(治所幽州,今北京西南)控制契丹、奚族。
范陽(現(xiàn)在的朝陽地區(qū))是遼西一帶。安祿山一個人鎮(zhèn)守從山西以東到遼西的廣大地區(qū),統(tǒng)兵20余萬。這里基本也就是后來的燕云十六州地區(qū),這片地方地勢險要,一直是中央漢族政權對抗游牧民族的前沿陣地
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什么地方、唐代范陽是現(xiàn)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