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如何轉(zhuǎn)換(平仄的仄怎么寫)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平仄如何轉(zhuǎn)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平仄的仄怎么寫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格律詩的平仄規(guī)則
講課老師:劉衛(wèi)平
對于平仄的要求和限定具體到一首格律詩中,就表現(xiàn)為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的平仄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簡單來說,平聲字和仄聲字必須交替運用,并且在數(shù)量上保持大體的平衡。出句和對句位置相同的字平仄大體相反,兩聯(lián)之間又形成一種黏的關(guān)系。
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這兩種組句方式。依照平起、仄起、平收、仄收這四種可能,我們可以組合出的句式有四種。
第一種叫平起平收式, 就是開始的兩個字是平聲字,收尾的這個字是平聲字,由于收尾的也是韻字,所以平起平收式我們可以稱作平起入韻式,在五言句式中它就是平平仄仄平。
例如李白的詩句
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 這個石字今天念的是平聲,過去念的是仄聲中的入聲。如果在七言中呢?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李白的詩句
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種是平起仄收式,也可以叫做平起不入韻式。在五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
例如杜甫的詩句
隨風(fēng)潛入夜
在七言中它的格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隱的詩句
身無彩鳳雙飛翼
第三種就是仄起平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入韻式。在五言中它是仄仄仄平平。
例如杜甫的詩句
月是故鄉(xiāng)明。在七言中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陸游的詩句
柱杖無時夜叩門
第四種就是仄起仄收式。也可以稱作仄起不入韻式。
在五言中舉一個張九齡詩句的例子。
海上生明月。格式是仄仄平平仄。
在七言中舉一個杜甫詩句的例子。
萬里悲秋常作客。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大家能看到的古往今來所有的律詩和絕句都是由以上的格律句組合成篇。
如果你在一首詩中看到兩句以上的句子,它的格律和上邊的任何一種都無法對應(yīng),你就可以斷定它不是近體詩。
例如杜甫的《望岳》開始的兩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它的字調(diào)我們標(biāo)出來就是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和上邊的任何一句都無法對應(yīng)。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望岳》這首詩并不是近體詩,而是一手五古,也就是說它是古代的自由體詩。
另有一種拗體詩,情況比較特殊,也不常見,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我們現(xiàn)在以五言絕句的首句不入韻式為例來說明,五言絕句的組句成篇的基本格式。
大家看一下唐人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仄仄平平仄)
天寒白屋貧(平平仄仄平)
柴門聞犬吠(平平平仄仄)
風(fēng)雪夜歸人(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我們可以把它變做仄仄仄平平,它就成了五言的仄起入韻式。
第二種情形我們可以看戴叔倫的《三閭廟》
沅湘流不盡(平平平仄仄)
屈子怨何深(仄仄仄平平)
日暮秋風(fēng)起(仄仄平平仄)
蕭蕭楓樹林(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句變作了平平仄仄平,它就成為五言的平起入韻式。
這兩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五言絕句的平仄規(guī)律。可以看出上面兩首詩都是嚴(yán)格遵守平仄規(guī)律的,甚至沒有一個字出律,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tài),現(xiàn)實之中如果能做到格律這樣嚴(yán)謹(jǐn)?shù)淖髌菲鋵嵅⒉皇呛芏啵椅覀冏鲈姷臅r候,也沒有必要一定以律害意,也就是說有時在創(chuàng)作中,為了能夠自由的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我們沒有必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字有定聲。在某些該用平聲字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仄聲字,在某些該用仄聲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偶爾使用平聲字。這樣就造成作品和格律的要求大體對應(yīng)又不完全對應(yīng)的情形。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香菱談律詩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說過:“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dāng)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這當(dāng)然是曹雪芹的觀點,借黛玉之口說出。她的觀點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遵循格律固然重要,但準(zhǔn)確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更為重要。有時候為了抒情達意,不盡合乎格律也應(yīng)該允許。但是這種靈活的處理,要有一定的度。如果一個人的詩集中都是不合格律的作品,恐怕就不得不說這個人寫詩的基本功是不過關(guān)的。
古人在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提出了一個原則性和靈活性結(jié)合的口訣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果在五律和五絕中就應(yīng)該說成“一三不論,二四分明”。在七律和七絕中就是我們說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這個意思是在格律詩的寫作中每一句中的單數(shù)位置的字,平仄可以適當(dāng)?shù)撵`活處理。而雙數(shù)位置的字即二四六,要嚴(yán)格的按照要求去用字。這體現(xiàn)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結(jié)合,即有精有全的一個精神。
這一三不論或者一三五不論,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給了詩人比較大的寫作自由。但是這種觀點首先要滿足下面幾個條件才能成立。
首先、在一句詩中平聲字和仄聲字的數(shù)量應(yīng)該大體相當(dāng)。
第二、在五言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里邊,第一個字不能不論。在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個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
什么叫孤平?就是一句近體詩中,除過韻腳字以外,就剩下了一個平聲字。約定俗成,這是格律詩創(chuàng)作中的大忌諱。
第三、一句詩的收尾的三個字不能全是平聲,如果三個字都成了平聲,就被稱作三平尾。這也被約定俗成為近體詩創(chuàng)作的大忌諱。當(dāng)然最后三個字最好也不能全是仄聲。
之所以說上面這個兩種類型是基本格式,是因為格律詩的其它各種格式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都是從這兩種類型中推導(dǎo)出來的。只需要在每句的中間恰當(dāng)?shù)奈恢蒙显偌由蟽蓚€字,就可以把五言變成七言。
在四句詩后邊,按照平仄分布規(guī)律再加上四句,就可以把五絕七絕變成五律七律。
下面我們分別做一下介紹
七絕第一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魯迅的七絕《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
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其淚灑江南雨
又為斯民哭健兒
大家可以對應(yīng)前邊的平仄格式和后邊的具體詩句。
七絕的第二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五律的第一種
舉的例子是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五律的第二種
舉的例子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七律的第一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晏殊的《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
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
幾日寂寥傷酒后,
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
水遠山長處處同。
七律的第二種
我們舉的例子是杜甫的《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
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強移棲息一枝安。
以上我們通過一些典型的詩例給大家介紹了,格律詩組篇成局的基本格式。想要機械的硬背,那是不太容易記住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熟悉最簡單的兩種基本格式。根據(jù)我們的初學(xué)經(jīng)驗,從五言絕句推導(dǎo)出其它格式是一個竅門兒。也有人認為從格律上來講,絕句是從律詩中截取相連的四句而來的,這種說法當(dāng)然也有道理。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要介紹格律詩的對偶。
詩中的平仄如何把握,有技巧嗎?
首先是分清平仄音。第一、二聲平,三、四聲仄。難點是入聲字。
如果你是南方人,可以通過方言的幫助,很容易就能辨別出入聲字,平仄就不成問題。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就麻煩一些。需要通過分析律詩的格律要求來幫助理解,一共就四種。——這一點可以百度。
格律的關(guān)鍵點就三個:
1、上下句平仄相對。即“對”。
2、前一聯(lián)的下句和后一聯(lián)的上句,平仄必須相同,即“粘”。
如首聯(lián)的下句(第2句)為“平平/仄仄/平”(221),頷聯(lián)的上句(第3句)就必須以“平平”開始,替換為212,即“平平/平/仄仄”。第4句即為“仄仄/仄/平平”。
每聯(lián)之間都是221和212的轉(zhuǎn)換。七言是2221和2212。
3、“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仄怎么分?怎么用?
相關(guān)內(nèi)容如下:
要了解平仄須知“四聲”。根據(jù)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diào),稱為平、上(shǎng)、去、入。
平聲是平調(diào),上聲是升調(diào),去聲是降調(diào),入聲是短調(diào),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古人的四聲,跟今天的普通話四個聲調(diào),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并不等同,要區(qū)別對待。具體對照如下:
古代“平聲”→普通話的陰平及陽平(第一聲、第二聲),古代“上聲”→普通話中一部分變?yōu)槿ヂ暎徊糠秩允巧下暎ǖ谌暎糯叭ヂ暋薄胀ㄔ捜ヂ暎ǖ谒穆暎9糯叭肼暋薄谄胀ㄔ捴幸呀?jīng)不存在;變?yōu)殛幤健㈥柶健⑸下暭叭ヂ暲锶チ恕?/p>
四聲和韻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在韻書中,不同聲調(diào)的字不能算是同韻。在詩詞中,不同聲調(diào)的字一般不能押韻,如云“關(guān)”與“貫”不能通押。
知道了什么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shù)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如果讓這兩類聲調(diào)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diào)多樣化,而不至于單調(diào)。古人所謂“聲調(diào)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平仄在詩詞中又是怎樣交錯著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這種平仄的規(guī)則在律詩表現(xiàn)的特別明顯。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jié)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后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后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
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云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關(guān)于詩詞的平仄規(guī)則,我們之前已經(jīng)介紹。下面談一談我們怎樣辨別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聲的,那么,問題就容易解決。
如果你的方言中沒有入聲字,該如何用普通話辨別呢?古代入聲字既然在普通話里多數(shù)變了去聲,去聲也是仄聲;又有一部分變了上聲,上聲也是仄聲。因此,由入變?nèi)ズ陀扇胱兩系淖侄疾环恋K我們辨別平仄;只有由入變平(陰平、陽平)才造成辨別平仄的困難。
用新韻即《中華新韻》,完全不用考慮入聲字,因為新韻中沒有入聲字,只須記住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就行了。
如果你用古韻即《平水韻》(詩)、《詞林正韻》(詞),就必須小心那些普通話讀一二聲的字,因為它們可能是古入聲字。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