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詩詞名句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賞析詩詞名句,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賞析古詩詞?
一、扣住“題眼”了解詩詞的大概
品味富于表現力的 “題眼”,可以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題目中“春”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春”字展開,首聯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這里從動物的角度寫春天的特點。頸聯寫俯視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里則是從植物角度表現春天的特點。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白沙堤。只見綠楊陰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余興未闌,透露詩人對春天美景的無比喜愛之情。再如李白的《行路難》,其題眼為“難”,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寫人生路難行之意。又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其題眼為“思”,可以斷定詩歌內容是由眼前秋色引發起自己內心的思念之情。這就是通過詩詞的“題眼”去了解詩詞的大概內容。
二、聯系作者創作風格理解詩詞的思想
我們可以從作者的角度去理解詩詞。“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人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創作風格,反映了詩詞的思想。例如李清照,她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生活富足安逸,家庭幸福美滿。其作品主要是對大自然的描繪及真摯愛情的抒發,清新明麗,意境優美。比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是李清照早年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清照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后期,她悲傷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及面臨著民族的災難, 故而其作傷時感世,悼亡思鄉,沉郁感傷。如《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詞寫丈夫不在身邊,自己獨自一人,在重陽佳節飽受相思之苦。再如杜甫,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生活在“安史之亂”的前后。“安史之亂”以前,是他生平最快意的時期,詩歌抒寫自然風光、豪情壯志。“安史之亂”以后則不同,饑寒交迫的他開始關注底層的人民。可見,作者的人生經歷與其詩密切相關。因此,在鑒賞教學中,教師對不同詩人的生平及風格做到了然于胸,從而指導學生從作者的生平、詩詞的寫作年代去分析詩詞所要表現得思想感情。
賞析古詩詞句子的方法
賞析古詩詞句子是小升初的常考題,下面是我整理的賞析古詩詞句子的方法,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賞析古詩詞句子的方法1
一、意象搭橋,進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恰當的意象組合,就能營造
一個優美的意境。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鐘情山水的形象,懷古傷今的形象,兒女情長的形象等。景物(環境)描寫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托物言志。言近而意遠,只有把詩中的意象通過聯想,再加以重新組合,再現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之中。
二、尋找規律,把握情感
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準確鑒賞詩歌的關鍵在于把握詩歌里所表達的感情。詩歌所表達的感情大概可分為以下八類:惜別、離別、思鄉、諷喻、懷古、報國、詠景和戀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過意象在詩中充分體現出來,如:古人常通過游子、折柳、天涯、家書、歸雁、明月、秋、落葉等意象,表達思鄉之情。平常要多積累總結。
三、由表及里,解讀詩文
首先,要正確理解詩歌的內容就應當深入地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時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詩題,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也是正確把握詩的主旨的重要途徑之一。
然后,仔細研讀詩歌語言,特別是關鍵字句、修辭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隱含信息,有的詩句語意雙關,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結合全詩細心揣摩,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意境。
總之,要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的古詩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并注意同類型詩歌的比較。
賞析古詩詞句子的方法2
一、鑒賞方法點撥:
(一)注重平時積累
賞析詩詞時要注意作者、題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詞的意境、詩詞的類型等)。平時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多研讀一些關于古詩詞賞析的文章,增強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評價能力。要了解古代詩詞的一些基礎知識,記住一些術語。弄清與詩詞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以便鑒賞時恰當選用。
(二)、分析詩詞意象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詩詞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詩詞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來抒發情感的,這些景或物都明顯帶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載體。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些意象,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入情”。因此,在鑒賞詩歌時要注重反復誦讀,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分析形象的習慣。
(三)辨析表達技巧
詩是藝術的精品,詩詞創作離不開各種藝術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可大致分為四類: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象征、雙關、互文等:
3、描寫手法,如鋪陳、渲染、烘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小見大等;
4、景物描寫的角度,如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視覺、聽覺、嗅覺、由遠及近、由近及遠、俯視、仰視等。分析表達技巧,不僅能細致地體會到詩詞的藝術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傾向。
如何賞析古詩詞
如何賞析古詩詞,方法如下:
1、賞析詩詞的形象: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通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2、賞析詩詞的語言:常用術語,“詩眼”,“煉句”。
3、賞析詩詞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
4、評價作品的詩詞內容:評價是鑒賞的最后一步:由對詩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5、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是分析評價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分
析評價要實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貶低也不拔高。
如何賞析詩歌中的佳句
1.如何賞析詩歌中的句子
(1)鑒賞口訣: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
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
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
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
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
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
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
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
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一)、詩歌內容分類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
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后的思念。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
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戰爭詩要么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么表現舍身殺敵的壯烈,要么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么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
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者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有的則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質。(二)、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1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2、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年,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2.如何賞析詩歌中的句子
一、鑒賞方法點撥:
(一)注重平時積累
鑒賞詩歌時要注意作者、題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論世以察詩情;題目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平時多讀一些名作或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多研讀一些關于古詩詞賞析的文章,增強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評價能力。要了解古代詩歌的一些基礎知識,記住一些術語。弄清與詩歌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以便鑒賞時恰當選用。
(二)、分析詩歌意象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詩詞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詩詞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來抒發情感的,這些景或物都明顯帶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的載體。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些意象,仔細體味,通過聯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入情”。因此,在鑒賞詩歌時要注重反復誦讀,養成逐字逐句品味語言,分析形象的習慣。
(三)辨析表達技巧
詩是藝術的精品,詩歌創作離不開各種藝術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可大致分為四類: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象征、雙關、互文等:
3、描寫手法,如鋪陳、渲染、烘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小見大等;
4、景物描寫的角度,如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視覺、聽覺、嗅覺、由遠及近、由近及遠、俯視、仰視等。分析表達技巧,不僅能細致地體會到詩詞的藝術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傾向。
二、古詩詞鑒賞文段示例:
沈園(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賞析
上文提到了《沈園》兩首詩,第一首描繪了一幅驚鴻照影之景,第二首中不僅悲傷地質問:這驚鴻之景何在?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游沈園寫下的悼亡詩。此時唐婉已經離開人世四十多年了。詩人無限回憶著曾經的那段幸福,更多的是遺憾。當痛苦不期而至,而自己又毫無還手之力,干咽苦果,這苦味變得更加厲害,這痛苦的滋味,令讀者從詩中深刻地感受到。
是的,陸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風順,堪稱是一段悲劇,這或許應歸咎于封建社會的落后。即使到了只能品嘗痛苦時,想找一位知己傾訴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
有時,明明喜歡一個人卻“瞞、瞞、瞞”。
有時,想放棄繼續愛她“莫、莫、莫”。
有時,想告訴他自己的真情實意“難、難、難”。
有時,或許愛情這東西“錯、錯、錯”。
梁啟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亙古男兒一放翁”,一首《沈園》展示了這位亙古男兒的兒女情長。即使在被摧折的愛情中,依然向往著相愛帶來的幸福,并且至老不渝。一首《釵頭鳳》又暗示著作者的山盟海誓,隱約地散發著愛情的熱力。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恒價值,留給后人無限的思考。
3.詩詞中的好句并賞析
柳 永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4.古詩名句賞析
古詩詞名句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
——《浣溪沙》晏殊 賞析:此兩句用景物描寫,把詩人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生動。是非常工巧的對偶句,卻又那樣自然,仿佛是信手拈來,一點看不出雕琢的痕跡。
表現了詩人很高的藝術技巧,是頗有盛譽的名句。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陸游 賞析: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涵著生活的哲理。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杜甫 賞析: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4).晴川歷歷漢陽數,芳草萋萋鸚鵡洲。
——《黃鶴樓》崔顥 賞析: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崔顥 賞析:“鄉愁” 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復歸于渺然的憂思而益發深沉,不能自已。
尾聯點題,由上聯的轉寫實景而引出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愁緒。 (6).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李商隱 賞析:設想日后重逢的時候,向 “君”追話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賞析:此兩句運用比喻說就好比用刀切斷水流,結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后反而更能引發內心的愁苦、憤懣。
(8).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相見歡》李煜 賞析:“無言”而又“獨上”,使人看到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
連月也不是圓月,而是殘缺之月。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相見歡”李煜 賞析:以絲喻相思,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
(1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王維 賞析: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云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
“孤”字顯出人煙的稀少; “直”字表現初到邊塞的詩人對塞上景色的驚異,都恰到好處。“長河”的形象橫亙在畫面之中,把畫面分割為兩段,又增加了構圖的活潑感,而“落日圓”則被分割的畫面涂上統一的色調,顯出渾然一體的氣勢。
(1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龔自珍 賞析:此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
(1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杜甫 賞析:詩人睹物傷情,仿佛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傷濺淚;鳥兒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王安石 賞析: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
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義。 (1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蘇軾 賞析:只希望兩人平平安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此兩句可用來向離別親友表達誠摯慰問及祝愿,是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 (15).造華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望岳》杜甫 賞析:這是更作一番仔細觀察后寫出來的,是說大自然造物者集中靈秀之氣在此山,自然有無限神妙。這兩句講山色的變幻,寫出了泰山的宏偉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賞析:此二句寫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動人,一片銀白的世界,變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明麗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賞析:“曲”、“幽”、“深”,表現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境。
此而句不僅再現了詩人踏過曲徑,穿過深幽的花草樹木,走到禪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種審美光照中的體驗,藝術地表現了華夏文化對曲折美、搖曳美的追求。 (1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無題》李商隱 賞析:詩人以“春蠶”、“蠟炬”為喻,并運用諧音的方法,組成了這膾炙人口的名句。
此二句一說內心狀態,一說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現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李清照 賞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運用發問法,醒人耳目。
“簾卷西風”,既寫人又寫景,創造了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黃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陶潛 賞析:此二句妙在自己無心見山,然悠悠遠望,心與物游,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2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望洞庭湖寄張丞相》孟浩然 賞析:意思是蒸騰的水氣把江南江北的云夢澤都籠罩了,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
此二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
5.【美文摘抄加句子賞析,句子后面跟上對此句子的賞析,給三篇】
1、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2、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時候,幸福也會輕而易舉的擊敗一個人.當幸福突然來臨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被幸福的旋渦淹沒,從幸福的顛峰上跌落下來.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視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對一壇陳年老酒,一飲而盡往往會爛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細品慢咂,才會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賞析: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3、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 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6.怎樣賞析句子,詞,詩句
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郁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希望采納,謝謝!
7.例說如何賞析古詩名句
由此可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古代詩歌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古代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情感的結晶,生活的折射,歷史的回眸。閱讀優秀的古代詩歌,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語言修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許多古詩之所以能成為傳世佳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名句最具誘人的風采,這也是古代詩歌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
那么,怎樣有效地開展初中古代詩歌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古詩名句賞析呢?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古詩名句賞析教學的實踐,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古詩名句賞析的學習,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一、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古詩是語言的精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詩非常注重錘煉語言。
因著堅守“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無限執著,才孕育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鬼斧神工。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