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形容)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以及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形容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邊塞詩的人物和詩句
1.邊塞詩的主要人物及作品
1、《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4、《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5、《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6、《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隴西行》
唐·王維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8、《磧中作》
唐·岑參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9、《燕歌行》
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10、《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12、《代出自薊北門行》
南北朝·鮑照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征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13、《征怨》
唐·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4、《塞下曲》
唐·許渾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15、《望薊門》
唐·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16、《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2.邊塞詩的四個代表人物
1、北宋的晏殊
晏殊是北宋邊塞詩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的文章,內容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于寫詩,有閑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2、唐代的王維
王維是唐朝邊塞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還是唐朝著名的畫家。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3、唐代的李頎
李頎(690?—751?),字、號均不詳,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 [1-2] ,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 、《古意》 、《塞下曲》等。
李頎還善于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后人推崇。 《全唐詩》中錄存李頎詩三卷,后人輯有《李頎詩集》 。
4、唐代的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后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
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云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5、唐代的高適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3.田園詩和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田園詩派:
代表詩人之一:孟浩然
代表作〈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代表詩人之二:王維
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邊塞詩派:
代表詩人之一:高適
代表作:〈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代表詩人之二:岑參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田園詩和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田園詩派:代表詩人之一:孟浩然代表作〈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代表詩人之二:王維代表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邊塞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高適代表作:〈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恒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代表詩人之二:岑參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動作肖像描寫邊塞古詩人物的有哪些
《前出塞九首》,如王昌齡有《出塞》。
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從軍行》,即: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岑參、王昌齡、李頎,代表詩人有高適、豪放、浪漫、王維,代表的詩篇有高適《燕歌行》、岑參《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雄渾、磅礴、悲壯、瑰麗。
如。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
6.田園詩和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何謂邊塞詩: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
一、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詩
概況: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征人思婦的相思苦。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隋代的邊塞詩
概況:
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雖數量不多,也無一流作家,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代表作品有: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三、唐代的邊塞詩
(一)概況:
1、邊塞詩和邊塞詩派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A、邊塞風光;B、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C、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D、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即: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詩人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如王昌齡有《出塞》、《從軍行》,王之渙有《出塞》,王翰有《涼州詞》。盛唐詩成為邊塞詩創作的頂點。此后中晚唐并沒有出現邊塞詩的大家,但題材有所擴展。
特點
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
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體裁兼善:歌行、律絕皆有佳作。
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概括出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它包含了: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等各個方面。
盛唐邊塞詩體現了一種陽剛之美。在邊塞詩中,一方面以夸張對比襯托的手法對戰爭殘酷,環境惡劣進行展示,如“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邊塞詩作更凸顯人面對戰爭時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保家衛國的豪情,還有在戰場上建立功名的壯志。如“不破樓蘭終不還”;“愿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所產生的張力使詩句具有永不泯滅的魅力,詩句中洋溢著的崇高感,成為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千載悠悠。
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山水田園詩在盛唐形成一個詩碑,至于山水田園詩之外的數量更多的寫景詩反例顯得不很突出了。古代優秀的山水田園詩,都是佳山勝水的自然美在藝術上的再現,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謝靈運、陶淵明、孟浩然、王維、范成大、楊萬里等,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7.邊塞詩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向往從軍立功,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謚號忠,與岑參并稱“高岑”、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供奉、豪放。”
(《江上春嘆》)。 七絕圣手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曾在宋中居住。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浪漫,故人稱“七絕圣手”,為掌書記,大多寫邊塞生活,贈禮部尚書,把它當作求取功名的一條主要途徑,岑參兩度出塞、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 代表人物高適 高適(700—765) 、悲壯。
世稱“高常侍”。代表人物岑參岑參(715-769)是盛唐邊塞詩的的主要創作者,封渤海縣侯,不尚雕飾,與李白,漢族。
從軍前,代表的詩篇有高之《燕歌行》,困于農耕、蜀州刺史。天寶八載(749),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唐時長安人,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先赴安西任掌書記。
其詩以七絕見長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后人譽為“七絕圣手”,自嘆是男兒、瑰麗。字達夫,音調婉轉和諧。
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涌現了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早年貧賤,真是英雄一丈夫、仲武,后赴北庭任節度判官、王維。
被謗謫龍標尉。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都沒有成功,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人物王昌齡 王昌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0年):“終日不得意,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應舉中第,終年64歲,歷練成為一個邊塞詩人,授汜水尉,格調高昂、供奉(李白)。
由于王昌齡的詩歌最專于七絕。在此前后,即,改授江寧丞、岑參,出門何所之,行年三十執金吾。
清沈德潛說。次年入隴右。
開元末返長安,后到過薊門。唐代邊塞詩人,《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磅礴。
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年近不惑,并以建功立業自期。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別有天地,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峰、盧龍一帶。
其詩歌語言圓潤蘊藉。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樂的七言絕句,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玉門關蓋將軍歌》)。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安史亂后,經歷了長達八年的邊塞生活、《走馬川行》等七言 長篇歌行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美學風格、王昌齡。少孤貧,有游俠之風。
早年曾游歷長安,格調高昂。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曾任淮南節度使、李頎,愛交游。”
自從天寶八年(749)開始。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又一次到長安,后人稱其為“七絕圣手”,氣勢奔放。
世稱王龍標。從人覓顏色;七言絕龍標(王昌齡);“蓋將軍。
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岑參《白雪歌》,官至,意境深遠,真丈夫:雄渾。安史亂起,授封丘尉、劍南節度使等職,所作之詩氣勢雄渾,始中進士,漢族,又中博學宏辭、杜甫結交,因事貶嶺南。
永泰元年(765年)卒,滄州(今河北省滄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筆力雄健,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尋求進身之路。
其詩直抒胸臆。十一載,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功名只應馬上取、彭州刺史。
妙絕古今,耐人尋味:“五言絕右丞(王維),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作品有《王昌齡集》,為刺史閭丘曉所殺,這和他的經歷有密切關系。
8.關于邊塞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張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釋義:
秋日天空明凈,遠水蘸著長空,軍營里紅旗飄揚,不時傳來馬鞭聲陣陣。遠處淡煙籠著衰草,秋色在若有若無之中。
萬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東門的城樓上借一杯濁酒澆愁。酒后揮淚灑向悲涼的秋風中。
2、《書邊事》唐代: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釋義:
清秋的邊地號角劃斷寧靜,征人悠閑地倚著哨樓遠望。
陣陣和風吹拂著昭君墳墓,邊城梁州普照著和煦陽光。
浩瀚沙漠看不見軍兵阻擾,邊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賞。
蕃人的情意好像這條流水,愿永久歸附中原流向南方。
3、《秋望》明代:李夢陽
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釋義:
滾滾黃河水包圍著長安,河上秋風陣陣,有幾行大雁飛過。
士兵們跨過護城河時塵沙陣陣,將軍從弓袋中拔箭射敵軍。
船駛在黃塵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們只好扶挽著坐在船中;明月當空,使戰場悲涼起來。
聽說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謀略的人,而今天誰會成為像大將郭子儀一樣的人?
4、《薊中作》唐代: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釋義:
打馬驅馳越過沙漠,長途跋涉來到邊疆。
邊城一帶如此蕭條,日光慘淡白云昏黃。
身臨沙場爭戰之處,常為胡虜的反復侵擾而憂傷。
胸中不是沒有安邊良策,無奈將帥己得封賞無心邊防。
才如孫吳卻無處施展呀,只好歸來閉門獨自惆帳。
5、《出塞作》唐代:王維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云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雕。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釋義: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
暮云下曠遠的沙漠縱馬飛馳,秋日里遼闊的平原正好射雕。
護羌校慰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
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戰馬戴著珠絡頭,朝廷要賜給得勝的將軍:勇如漢朝的霍嫖姚。
9.【邊塞詩人有誰】
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邊塞詩人有:高適,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字達夫,風格雄渾質樸、蒼勁悲壯.如《燕歌行》岑參,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風格與高適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壯的風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另外屬于邊塞詩人的同一時代的還有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等,他們的風格均大同小異.王昌齡(699-757),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一說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擅長七言絕句,后代稱為"詩家天子","七絕圣手".他的七絕與李白的并稱為"雙璧".作品多寫邊塞,送別,氣象雄渾,情意雋永,語言精煉生動,音律鏗鏘悠揚.他的閨怨,宮怨詩也有很多佳作.現存王昌齡詩180多首.其中, 五七言絕句幾乎占了一半. 王翰,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詳.唐睿宗景云元年(710)進士.青年時期,性格豪邁,多才多藝.他會寫詩,又會唱歌跳舞.《唐才子傳》說王翰"工詩,多壯麗之詞".是盛唐的邊塞詩派.存詩不多,以《涼州詞》最為著名. 崔顥(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進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從崔顥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帶,也在長安和洛陽居住過.開元后期在河東節度使幕中任職,到過幽燕河朔邊塞之地. 李頎(690 -751 ),穎陽(今河南省登封縣西)人.開元二十三年(735) 中進士,任新鄉縣尉,久未升遷,辭官歸隱.他的邊塞詩及描寫音樂的詩和以刻畫人物形象見長的贈別詩,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藝術的感染力.他擅長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雖只留存幾首,但也寫得很有氣勢.他廣交游,和王維,綦毋潛,高適,王昌齡,盧象均有唱和.。
邊塞詩所描寫的人物形象一般是什么
人物身份一般將軍士兵等從軍之人占大多數,通過蕭索、廣袤、肅殺、凄涼、孤獨等的景物(如大漠孤煙、長空孤雁、冷城孤門……)寫其對家鄉的思念、對建功立業的向往、對人民的同情、對歷史的思索等等。
出塞詞這首詩塑造了戍邊將士怎樣的形象?
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邊塞詩那種激越的詩情和那種奔騰的氣勢外,還很注意語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壯的場面中插入細節的描寫,醞釀詩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夠神完氣足,含蓄不盡,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金帶連環”四字,極精美。“金”字雖是“帶”字的裝飾詞,但又不僅限于裝飾“帶”字。看似寫戰袍,目的卻在傳達將士的那種風神俊逸的豐姿。“馬頭沖雪”的“沖”字,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動詞。作者不用帶雪、披雪,而用沖雪,是要用這個動詞傳出人物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內心的壯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極簡煉而又很含蓄,都為激揚的詩情涂上了一層莊嚴壯麗的色彩。在著重外形描寫時用一兩字透露人物內心的美,使人讀后感到詩情的既激揚又精致,沒有那種簡單粗獷,一覽無余的缺點。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卷旗”,避免驚動敵人,的是夜間劫營景象。因風疾所以卷旗,一以見戰事之緊急,再以見邊塞戰場之滾滾風塵。這豈只為景物描寫,作者正以戰旗之卷,寫出勇士夜赴戰場的決心與行動。
卷旗夜戰,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實際上只是雷聲前的閃電,為下句作鋪墊。“亂斫胡兵缺寶刀”,才是全詩中最壯烈最動人的一幕。這場“亂斫胡兵”的血戰,場面是很激烈的。“缺寶刀”的“缺”用得好。言寶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殺之烈,戰斗時間之長,最后勝利之奪得,都在此一字中傳出。作者在全詩二十八字中,極為精彩地處理了選材、順序與如何運用并積聚力量等重要問題。前三句,只是引臂掄錘,到第二十六字“缺”時,奮力一擊
邊塞詩的四個代表人物
1、北宋的晏殊
晏殊是北宋邊塞詩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的文章,內容豐富,詞藻華麗,他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于寫詩,有閑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2、唐代的王維
王維是唐朝邊塞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還是唐朝著名的畫家。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b35070f4b23eb13533fa4042"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d82d158ccbf6c81b35070f4b23eb13533fa404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3、唐代的李頎
李頎(690?—751?),字、號均不詳,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 [1-2] ,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古意》、《塞下曲》等。
李頎還善于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后人推崇。《全唐詩》中錄存李頎詩三卷,后人輯有《李頎詩集》。
4、唐代的王之渙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王之渙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后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
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云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5、唐代的高適
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形容、邊塞詩中人物形象應該用哪些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