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全文多少 詩經全篇有多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經全文多少,以及詩經全篇有多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經全書共有多少篇?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
《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陜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分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全書共有多少篇
導語:《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于《詩經》的簡單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詩經》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時期,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申培)、魯(毛亨)、韓(韓嬰)、毛(趙人毛萇)四家。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時期,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于東漢以后,并流傳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注》、今人余冠英的《詩經選譯》等。
《詩經》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到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对娊洝钒础讹L》、《雅》、《頌》三類編輯?!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尹吉甫(公元前852—前775),即兮伯吉父,西周封矩(今滄州南皮)人。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內史,據說是《詩經》的主要采集者,軍事家、詩人、哲學家,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縣),死后葬于今房縣青峰山,房縣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遺存。他輔助過三代帝王,后周幽王聽信讒言,殺了他。不久知道錯殺,便給他做了一個金頭進行厚葬。為了防止盜墓,修建了真真假假十二座墓葬于房縣東部。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現今流傳本有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后來為方便,就稱作“詩三百”。孔門弟子中,子夏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于魏,魯詩亡于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傳10卷。至于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
《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詩經全書共多少篇 詩經全書共305篇對嗎
1、詩經全書共305篇。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升格為國定經典,詩經全書共有305篇,分《國風》、《大雅》、《小雅》、《頌》四部。
2、《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來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
3、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一共多少篇
《詩經》共有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依據音樂的不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也是詩經作品分類的主要依據。
1、《風》
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
2、《雅》
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把拧笔钦曆艠罚促F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3、《頌》
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拓展資料:
詩經的表現手法為:賦、比、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修辭。
1、“賦”
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2、“比”
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氨取笔窃姼柚凶罨镜谋憩F手法?!对娊洝分杏帽扔鞯牡胤胶芏啵址ㄒ哺挥谧兓?。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3、“興”
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对娊洝分械摹芭d”,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例:《衛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
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郁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系。雖然就這實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
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
由于“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后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詩經全書共有多少
311篇。2113
《詩經》,是中國5261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4102,1653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專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屬,共311篇。
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擴展資料:
每一個時代對《詩經》的閱讀,都有其獨特的方式,每次閱讀都留下一些很寶貴的東西,把每一次留下的最核心的東西拿到現在來,就是《詩經》之所以為經的教化內容。
著名學家黃德海通過對兩千多年來歷代研究《詩經》之言說的解讀、辨析和揀擇,探尋《詩經》產生時代的歷史圖景,以及后世解讀詩人的內心關切和用世情懷。
揭示出為什么歷代圣賢不將《詩經》中的詩歌僅作一般文學看待,而確信其中的“微言大義”從而被奉為經的道理所在。
詩經全文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
《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cjys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