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城在哪里 宋夾城在哪
很多朋友對于夾城在哪里和宋夾城在哪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最繁榮的地方在哪里
唐朝著名的大都會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三個都城和一個經(jīng)濟重鎮(zhèn).
唐代東都洛陽城市歷史?
隋唐東都城遺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營建。城南對伊闕,北據(jù)邙山,唐朝君主暫時移居洛陽前后共40余年,稱為東都。?
東都洛陽城的宮城、皇城位于都城的西北隅。這是有意區(qū)別于京城 的布局,準隋江都宮榆林宮兩例,可知這樣的規(guī)劃是下京城一等的。洛陽西北隅適占洛陽城地勢最高的位置,在這處負隅高地上建造了宮城、皇城,并形成夾城。宮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東隔東城,西面連苑。宮城、皇城本身又都內(nèi)外徹磚。皇城之南并界以洛河。宮城后面有曜儀城、圓璧城,又建東、西隔城。皇城東面有東城,其北建含嘉倉城。外郭城東北部及洛水南岸為里坊區(qū)。洛陽城的建筑規(guī)模略小于京城長安城。含嘉倉城糧窖密集,存儲來自河北、河南諸道的官糧。洛陽戒備的堅固嚴密,遠在京城之上。
洛陽八景有哪些,洛陽八景是哪八景
洛陽八大景包括: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谷春晴?、洛浦秋風、天津曉月、平泉朝游、邙山晚眺、銅駝暮雨。 洛陽八小景包括:東城桃李、?西苑池塘、石林雪霽、龍池金魚、伊沼荷香、瀍壑朱櫻、午橋碧草、關(guān)林翠柏。
一、洛陽八大景:
1、龍門山色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后始稱“龍門”。這里兩山夾峙,形若門闕,伊水流經(jīng)其中,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伊闕兩岸分別是龍門山和香山。龍門山上便是著名的龍門石窟,香山上是白園──白居易葬于此地。
白居易曾說“洛陽西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2、馬寺鐘聲
馬寺鐘聲,位于洛陽市東13公里的白馬寺始創(chuàng)于東漢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8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有1900多年的歷史,號稱“釋源祖庭”。
白馬寺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nèi)擊磬撞鐘佛誦,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shù)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據(jù)傳這口鐘與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
3、金谷春晴
西晉權(quán)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陽金谷澗營建別墅,與當時名士陸機、潘岳、左思等23人結(jié)為詩社,號金谷24友,并廣收天下奇花異石于園中,名“金谷園”,為洛陽名園。名園早已無跡可尋,位置據(jù)考證在洛陽市東北(魏晉洛陽城西)。
4、洛浦秋風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經(jīng)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jié),更是充滿詩情畫意。
5、天津曉月
天津橋初建于隋大業(yè)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沖。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luò)繹不絕。
6、平泉朝游
在市南15公里伊川縣梁村溝,即平泉莊遺址。原本是唐朝宰相李德裕別墅,規(guī)模宏大,方圓10里。內(nèi)筑亭臺樓榭100余處,遍植奇花異草,廣集珍木怪石。有鳴皋山、瀑泉亭、雙碧潭、垂釣臺、叢竹幽徑、醒酒石等景點。
7、邙山晚眺
邙山古名郟山,東西綿延三四百里,猶如一條長龍般橫臥在洛陽城北,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邙山峰巒起伏,風光綺麗,它的最高峰翠云峰樹木蔥蘢,蒼翠如云。
8、銅駝暮雨
城東關(guān)外的中通巷,魏晉時叫銅駝大街,唐宋之時叫銅駝陌,明清時稱銅駝街,民國初改稱銅駝巷,它位于隋唐城的城東北隅,當時國際貿(mào)易市場“豐都市”一帶。
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jié),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鳴煙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不亞于石崇的金谷園。
二、洛陽八小景:
1、東城桃李
東城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以東的所謂“夾城”,位于太子居住的東宮以東和含嘉倉城以南。是尚書省、太常寺、大理寺等國家機關(guān)的駐地。“東城桃李”的美景并不在這個官府林立的是非之地內(nèi),而是在它以東的隋唐故城東外墎城之中。
2、西苑池塘
西苑池塘蓋為西苑廢棄之后,還遺存的一個人工海,因景色佳麗,而被宋元列為洛陽八小景。
3、石林雪霽
石林雪霽是一個嶙峋聳立,冰雪覆蓋,風霜酷寒,別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陽東南約30公里偃師水泉石窟以西的萬安山上,這里海拔937.3米,是洛陽附近較高的山峰,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
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蔥蘢,所謂“皇宮對嵩頂”,“云收中岳近”的詩句,便是指洛陽皇宮遙遙與萬安山相對的形勢。
4、龍池金魚
《九龍含翠》詩中描寫了洛陽龍?zhí)端潞妄埑販细吲_翠閣,池清花磬,蔥樹高懸,雪山列屏,且有幽曲芳徑相通的宜人佳景。此間便是龍池金魚一景的所在。
5、伊沼荷香
伊河是洛陽境內(nèi)第二條大河,從龍門山口入境,東北至偃師市注入洛水,沿岸溝渠縱橫,土壤肥沃,唐、宋名人裴度、白居易、富弼、司馬光等的別墅都建筑在這一帶。
池沼花木之盛,屢見于詩人們的歌詠,尤以荷花勝于他處。伊河沿岸的村莊,還是產(chǎn)藕的地方,每到夏季,村莊的護寨河里荷花盛開,微風吹來,使人暑意頓消。
6、瀍壑朱櫻
瀍河穿過邙山時,兩岸峭壁聳立,溝壑深邃,人們便在溝底溝坡密植櫻桃。春天一到,櫻桃溝里溝溝岔岔,開滿一簇簇潔白的櫻桃花,迎風搖曳、鮮艷嬌麗,馥郁的芳香撲面而來。
7、午橋碧草
午橋即指唐宰相裴度和宋宰相張齊賢的午橋別墅。當年,裴度退隱,于午橋置別墅,種植花木萬株,中起涼臺暑館,常與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暢游園中,吟詩撫弦。
8、關(guān)林翠柏
洛陽有句俗話叫“關(guān)林里的柏樹數(shù)不清”。關(guān)林古柏郁郁蔥蔥,遮天蔽日,不僅多,而且長得奇,有幾株身上還附會著美好的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洛陽八景
高懸賞!跪求!唐朝的首都在長安,他的宮殿在哪?主要介紹下宮殿里各地各門分別是什么人走的什么人住的干什么
贈送圖片一張,大明宮的,如有其他要求,請追問
大明宮復原圖大明宮是唐代長安城禁苑,位于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是唐帝國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之一。(上圖為建筑考古學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俄羅斯國家建筑遺產(chǎn)科學院院士楊鴻勛先生根據(jù)30多年考古研究成果科學復原出的大明宮總體鳥瞰圖。)另有同名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大明宮建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現(xiàn)今在西安市西北郊。唐帝國近三百年政治中心。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zhí)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毀于兵亂。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于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墻護衛(wèi),墻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唐大明宮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筑群,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筑群之一。
宮城
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cè)的龍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筑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墻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2.5公里,周長7.6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城墻南段與長安城的北墻東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qū)m墻,把宮殿分為三個區(qū)域。所有墻體均以夯土板筑,底寬10.5米左右,城角、城門處包磚并向外加寬,上筑城樓、角樓等。?宮城共有九座城門,南面正中為丹鳳門,東西分別為望仙門和建福門;北面正中為玄武門,東西分別為銀漢門和青霄門;東面為左銀臺門;西面南北分別為右銀臺門和九仙門。除正門丹鳳門有五個門道外,其余各門??丹鳳門
均為三個門道。在宮城的東西北三面筑有與城墻平行的夾城,在北面正中設(shè)重玄門,正對著玄武門。宮城外的東西兩側(cè)分別駐有禁軍,北門夾城內(nèi)設(shè)立了禁軍的指揮機關(guān)——“北衙”。?整個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nèi)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內(nèi)庭以居住和宴游為主。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以南,有寬176米的丹鳳門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nèi)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在軸線的東西兩側(cè),還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qū)m墻上開邊門貫通形成的。
前朝
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位于丹鳳門以北約600米處、龍首塬的南沿,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俗稱“外朝”。主殿面闊八間,進深四間,每間寬5.3米。實測殿基高于平地15.6米,東西長75.9米,南北長41.3米,四周有寬5米的副階。在主殿的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有翔鸞閣和棲鳳閣,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整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一條長78米、以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分為中間的御道和兩側(cè)的邊道,表面鋪設(shè)花磚。在龍尾道的前方還有一座宮門,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橫貫東西的隔墻。含元殿建造時充分利用了龍首塬的高地,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詩句“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形容了它當時的巍峨氣勢。右圖是根據(jù)楊鴻勛先生復原方案制作的含元殿模型。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約300米處是宣政殿,為皇帝臨朝聽政之所,稱為“中朝”。殿基東西長70米,南北寬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別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館等官署。在殿前130米處,有三門并列的宣政門,左右是橫貫式的宮墻,墻、殿之間形成較大的院庭。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處,稱為“內(nèi)朝”,群臣在這里朝見皇帝,稱為“入閣”。含元、宣政、紫宸組成的外朝、中朝、內(nèi)朝格局多為后世的宮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這種格局的體現(xiàn)。
內(nèi)庭
大明宮的北部為園林區(qū),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樣。紫宸殿以北約200米處即為龍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萊池,面積約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狀接近橢圓形,在池內(nèi)偏東處有一土丘,高5米多,稱作蓬萊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還有多座亭臺樓閣和殿宇廳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于大明宮的西北部,是宮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別殿,建于高宗麟德年間,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樂舞和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場所。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鋪磚,實測南北長130米,東西寬80余米。高臺上原有前中后毗連的三座大殿,分上下兩層。東西側(cè)分別有對稱的郁儀樓和結(jié)鄰樓以飛廊與主殿上層連通,樓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臺上。整個麟德殿的總建筑面積達12300平方米,周圍有回廊環(huán)繞,目前已在遺址的基礎(chǔ)上復原了其平面布局。
道教宮殿
唐朝的統(tǒng)治者崇尚道教,認老子為祖先,因此在大明宮內(nèi)也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等道教建筑。三清殿位于宮城的東北隅,殿基面積達4000平方米,臺上是樓閣式建筑。此外,清思殿、大福殿等遺址也是重要的考古發(fā)掘?qū)ο蟆?/p>
歷史
大明宮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而宮殿還未建成,太上皇李淵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貞觀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宮。大明宮再次大規(guī)模營建是在高宗龍朔時期。“龍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風痹,惡太極宮卑下,故就修大明宮”。當時為修此宮曾征收關(guān)內(nèi)道延、雍、同、岐、幽、華、寧、鄜、坊、涇、虢、絳、晉、蒲、慶等十五州121錢,且在龍朔三年二月減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經(jīng)過這次大規(guī)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當然,此后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新造蓬萊池周廊四百間”,浚龍首池,起承暉殿。不過這些工程只是增修補葺罷了,大明宮在郭城的東北處,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宮城的東北隅,占據(jù)龍首原的高地之上。?大明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之一,另兩座是太極宮和興慶宮。大明宮在太極宮之東,所以又稱為“東內(nèi)”, 大明宮原是太極宮后苑,靠近龍首山,較太極宮地勢為高。龍首山在渭水之濱折向東,山頭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漢代未央宮踞龍首山折東高處,故未央宮高于長安城。唐大明宮又在未央宮之東,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濕,便移住到?jīng)鏊稍锏拇竺鲗m內(nèi)。?大明宮周長7628米,面積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積的4.5倍。平面形制是一南寬北窄的楔形。它西墻長2256米,北墻長1135米,南墻為郭城北墻東部的一段,長1674米,東墻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東墻東北角起向南(偏東)1260米,轉(zhuǎn)向正東,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長1050米,與宮城南墻相接。它是唐長安城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宮殿區(qū)。?大明宮周圍環(huán)筑有宮城,墻面與太極宮一樣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門兩側(cè)及轉(zhuǎn)角處內(nèi)外表面砌有磚面。城基的寬度,據(jù)考古實測,除南面墻基用郭城北墻寬約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墻基均寬13.5米,深1.1米。城墻筑在城基中間,兩邊比城基各窄進1.5米左右,底部寬10.5米,構(gòu)筑十分堅固。此外,在宮城北部之外,東、西、北三面都構(gòu)筑有平行于宮城墻的夾城,亦為板筑土墻。北面夾城最寬,距宮城墻寬160米。東西兩面夾城距宮城墻寬均為55米。夾城的修筑,在宮城的后部,配合宮城城墻共同構(gòu)成嚴密的防衛(wèi)體系結(jié)構(gòu)。?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大明宮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家的統(tǒng)治中心,歷時達二百余年。大明宮的范圍很大,東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門,大明宮正門名丹鳳門,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館。而有名的麟德殿大約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間,位于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別殿、亭、觀等30余所。含元殿是當時唐長安城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殿前東西兩側(cè)有翔鸞、棲鳳二閣和通往平地的龍尾道。整座宮殿坐北朝南,居高臨下,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朝末年黃巢也曾在這里稍稍滿足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心愿,沒當成皇帝也湊合了。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于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shù)年因為戰(zhàn)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跡也都被除,此后便成為一片廢墟。
特點
經(jīng)考古發(fā)掘在大明宮內(nèi)有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三清殿遺址等大型遺址。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點:
編輯本段規(guī)模宏大,規(guī)劃嚴整
大明宮的規(guī)模很大,宮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全宮分為宮、省兩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門一線之南,共北屬于“禁中”,為帝王生活區(qū)域,其布局以太液池為中心而環(huán)列,依地形而靈活自由。宮城之北,為禁苑區(qū)。如不計太液池以北的內(nèi)苑地帶,遺址范圍即相當于明清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三倍多。大明宮中的麟德殿面積約故宮太和殿的三倍。?唐代的大明宮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筑的峰巔之作”,大明宮的面積是北京故宮的3.5倍、凡爾賽宮的3倍、克里姆林宮的12倍、盧浮宮的13倍。作為大唐的權(quán)力中心,隨著帝國的覆滅,大明宮最終毀于戰(zhàn)火,留下千古的遺憾。
在福州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南江賓,北江濱……風景好。或者西湖也是一個類型的。
還有博物院。呵呵,個人覺得里面很不錯。但是就不知道你喜歡不喜歡了。
寶龍城市廣場也不錯,底下一層有游樂場就是和以前先施的歡樂天地差不多,玩的項目挺多的。里面還有很多店鋪,女生不是喜歡逛街么?里面什么都有,你可以買點小飾品送人家。逛完可以在里面吃飯。飯吃完可以去五樓的金逸電影院看電影。那個電影院環(huán)境非常非常好!!!女生絕對喜歡。我和我同學去了幾次,都感覺非常好。
步行街一帶小店小吃也很多,但是個人感覺檔次不高,也不是很衛(wèi)生。
補充一下,寶龍里無論吃的還是買的選擇面都很廣。里面餐廳環(huán)境都不錯,而且一般還是可以消費得起的。
夾城在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nèi)容,更多關(guān)于宋夾城在哪、夾城在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