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詩詞的造語如何婉曲 婉轉怎么造句子

血染韶華輕薄紗2022-12-26 12:10歷史40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詞的造語如何婉曲,以及婉轉怎么造句子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宋詞中的詞的寫法有什么規則和規律?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巨鉆,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

表一代文學之勝。

唐詩的興盛和發展,達到了古代詩歌史上的巔峰。詞萌芽于隋唐之際,興

于晚唐五代而極盛于宋。廣義來說,詞本屬詩之一體,然逐漸與傳統詩歌分庭

抗禮,經宋代無數詞人于此傾注深情,寄托豪興,馳騁才華,精心琢磨,創作

出大量晶瑩、燦爛、溫潤、磊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而且具有不同于傳統詩歌

藝術魅力的瑰寶,遂與唐詩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一、曲子詞與長短句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

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

與音樂的密切關系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于音樂而可

歌唱的。“樂府”原為漢時政府音樂機關之名。漢以后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

以后的近體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

古體詩了。唐代絕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

如《陽關曲》《楊柳枝》等,也被作為詞調名。

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當

時新興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其章節抑場抗

墜、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

短、錯落、奇偶相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展,具有特殊

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余、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詞一般是按照某

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

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宋詞唱法

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后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

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

令人回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

的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有的主張62字以

內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

調”外,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

“四疊”。段的詞學術語為“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

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詞雖

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系,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有承有起,句

式也有同有異,而于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們看到宋代

許多詞人于此慘淡經營,創造出離合回旋、若往若還、前后映照的藝術妙境,

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蕩漾波瀾。

大部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也變化多端。例如為唐宋詞人所常用的詞

調《菩薩蠻》,系唐代時據從東南亞傳入的樂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調所填

的詞云: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本詞調全首八句,句句押韻。上片前兩句七言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上聲“紙”

韻;后兩句五言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麻”韻。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兩句

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的去聲“遇”和“御”韻;后兩句押平韻,本詞押平聲

中“微”韻。通常近體詩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

一個韻,首句也有押韻的。兩者比較,詞調顯然別呈錯綜參差之美。本詞上片

寫景色,下片寫女主人公的行動與心理活動,環境與人物、人物的動作與內心,

通過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麻”“微”平韻和“上”“去”仄韻的交替

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層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于慢

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詩詞中

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

特別短促。以欹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

不少詞調中平仄諸韻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

不僅聲調抑楊頓挫,激蕩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這是我們

誦讀宋詞時所值提注意的。

詞調有一般詩體中罕見的一字、兩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長句,交

錯迭出。例如蔡伸《蒼梧謠》(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開頭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

又有搖曳的余韻。再看辛棄疾的《唐河傳》: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夢攜西子。覺來村巷夕陽斜。幾家?

短墻紅杏花。 晚云做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太狂顛!

那邊,柳棉,被風吹上天。

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韻的、仄韻中上、去聲

的,錯綜遞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描繪出無邊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

的天真嬌憨,全詞在寫作上對前舉魏夫人《菩薩蠻》似有所借鑒,而寫來更加

清新活潑、跌宕多姿,也與所用詞調更加靈活多變有關。相對說來,《菩薩蠻》

句式保留較多五、七言詩體痕跡。

詞中的長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轉,氣勢更見浩瀚: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

殘陽當樓。(柳永《八聲甘州》)

柳詞中“漸”字下領三個四字句,實為十三字句。再如劉克莊《沁園春》中的

“嘆年光過盡,功各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也當為十七字長句。

長短句比諸齊言體提供選詞用語方面遠為靈活的條件。李清照《聲聲慢》

的運用大量疊字就是著名的例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前人對此評價極高:“此乃公孫大娘舞劍器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

王又華《古今詞論》略云:“晚唐詩人好用疊字語,義山(李商隱)尤甚,殊

不見佳。”“如《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亦不佳。”李清照

《聲聲慢》“起法似本于此,乃有出監之奇。蓋此等語,自宜于填詞家耳”。

晚唐詩人李商隱是造語的高手,李清照卻更能“出奇制勝”、“青出于監”,

除其絕世才華外,還因為“曲子詞”、“長短句”這個在當時來說屬于現代化

的有多功能設備的舞臺使得她得以充分施展其絕技。本詞開端一連十四個疊字,

一波三折而一氣貫串,詩中無此句法。“到黃昏點點滴滴”,七字句而上三下

四,于詩屬拗句,而在句法參差的詞中則讀來十分自然,斷續連綿細雨凄清入

耳的聲情也充分而又有余不盡地傳達出來了。

當然,詞調中也有全首齊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實為兩首五言絕句,

《玉樓春》上、下片實為兩首七言絕句。詞體并不完全丟掉整齊之美。

二、詞體的格律與自由

李清照《詞論》對詞的音律提出很嚴格的要求:“蓋詩文分平側(仄),

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有些詞調既押

平韻,又押仄韻。仄聲之中,有要求專押上、去或入聲的。各個詞調的句式的

長短與句中詞語的平仄也是有規定的。傳統詩歌中,以律詩的格律最嚴,字數、

平仄、對偶都按修辭、審美、音韻學原則規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說過:

“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倚聲填詞,每個字都須按照曲拍的譜填寫,

在審音協律方面有比律詩要求更加嚴密之處,這使詞的語言音調顯得特別精美。

然而詞體之所以為廣大作者所樂于運用、成功地運用,除精審的格律外,更因

其在運用時還有相當大的自由。詞律也有比詩律遠為解放者。

首先,詞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調和體,作者可以在極為廣泛的范圍內選

擇符合創作需要的詞調。據清康熙時編的《詞譜》所載,有 826調、2306體,

還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種詞調的長短、句式、聲情變化繁多,適應于表達和描

繪各種各樣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剛或柔,或哀樂交迸、剛柔兼濟,均有

相應的詞調可作為宣泄的窗口。

再者,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

創調與變體。康熙《詞譜序》云:“詞寄于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

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然試看《詞譜》所載同一詞

調諸體的句式、平仄、押韻、字數常頗有出入,可見古人填寫時有著相當程度

的自由。詞韻常比詩韻寬,有時平仄以至四聲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

音的。如《滿江紅》詞調,一般押仄聲中入聲韻,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飛

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抒發激烈的壯懷,讀來使人慷慨悲憤,押的便是

入聲韻。然而姜夔的《滿江紅》(仙姥來時),遐想湖上女神,卻換押平韻,

聲情遂變作緩和舒徐,富有瀟灑優游的情趣。姜夔《長亭怨慢》自序云:“予

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該詞中有句

如:“閱人多矣,誰得以長亭樹?樹若有情,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

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寫景抒情,卷舒自

如,渾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諳音律,故雖隨意為長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

適應歌者口吻。“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自由與規律高度統一的產物。

詞的格律寬嚴有一個發展過程。唐到北宋前期還比較寬松,而北宋后期至

南宋則越來越嚴密。各時期不同作家對審音協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認為蘇

軾的詞不協音律,有則為之辯護。陸游《老學庵筆記》云:世言東坡不能歌,

故所作樂府多不協律。晁以道謂:“紹圣初,與 《跋東坡七夕詞后》 又云:

‘歌之曲終,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

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跋東坡七夕詞后》又云:“歌之曲終,覺天

風海雨逼人。”從其他記載也可看到蘇軾的代表作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

有)、《念奴嬌》(大江東去)也都被“善謳者”歌唱或贊賞過,說明還是合

樂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聲律的束縛。大凡過于不守音律也許失卻詞的韻

味,遵律過嚴也會成為枷鎖,重要的是運用音律為情意服務。如《聲聲慢》調

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韻,而李清照卻選押仄韻,又用了話多齒音、舌音字,

創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藝術效果。可見她要求作詞的嚴辯音律,卻正是自由地

運用之以突破陳規進行創造,而不是作繭自縛。宋代許多絕妙好詞,雖然長短

錯落,自由卷舒,有的類同口語、散文,而吟誦起來的韻味盎然,富有節奏感。

個中奧妙是很值得我們體味的。有些例子,則未必可取。如張炎 《詞源》 記

其父張樞“作《惜花春早起》云:‘瑣窗深’。‘深’字音不協,改為‘幽’

字;又不協,再改為‘明’字,歌之始協。此三字皆平聲,胡為如是?蓋五音

有唇、齒、喉、舌、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故平聲字可為上、入者此也。”

按“深”“幽”與“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來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適應

歌喉,遵律雖嚴,卻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學創作態度。

三、詞境的有限與無限

詞體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說來,詞的篇幅不長。《詞譜》所載,最短的單

調《竹枝》為14字,最長的《鶯啼序》為 240字,不比詩歌行數可以無限增多。

王國維所謂詞“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并云:“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言

下之意,詞的境界比詩狹窄。詞的篇幅短小,是對詞境及其表現能力的一種嚴

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姜齋詩話》云:“論畫者曰:‘咫

尺有萬里之勢。’‘勢’字宜若眼。若不能勢,則縮萬里于咫尺,直是《廣輿

記》前一天下圖耳。五方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藝術作品欲于有限篇幅

內涵蘊闊遠意境,關鍵在于寫出所描繪形象的磅礴氣勢。詩中最短小的是五絕,

尤宜注意于此。詞的篇幅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許多杰出詞人揮灑其傳神妙筆,

成功地在這畫框里渲染出浩瀚無際、綿邈不盡的景象和情意,激發出讀者豐富

的聯想、杳渺的遐思。這些詞的意境,即“長”而“闊”。

孕蓄無限于有限,以有限體現無限。這是宋代詞人創造的藝術辯證法。例

如秦觀《鵲橋仙》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及“兩情若是久長

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諸句,概括天上人間的悲喜劇,歌頌地久天長的愛情,

由一變到無數,在剎那中見永恒,歡樂中有悲哀,悲哀中也有歡樂。蘇軾《送

參寥》云:“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王夫之《姜齋詩話》云:“以樂境

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鵲橋仙》個中滋味,是哀?是樂?難

以分辨,讀來但覺意味深長,咀嚼不盡,在時間、空間、情意方面都是無限的。

晚清譚獻《復堂詞話》云:“側出其言,旁通其情,觸類以感,充類以盡,

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擬議之窮,而喜怒哀樂

之相交,向之未有得于讀者,今遂有得于詞。”此論旨趣頗有與近代西方接受

美學思想相通之處。宋代許多作者努力加深和擴大詞境的創作,為這種理論批

評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四、詞為“小道”與“別是一家”

詩余之名,一說是由于唐人樂府七言絕句之衍變為長短句;一說是指詩降

為詞,詞是詩之余緒,這里反映出對詞的輕視。當初民間新曲主要是通過歌女

們的曼低唱傳到文人手中的。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較浪漫,在對酒當歌之際,

為了佐歡遣興,銷愁解悶,漫筆偶成,付諸歌喉。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歌詞,

自然多屬描寫男女情愛、留連光景之作,而詞也就被視為“小道”“艷科”,

不登大雅之堂。作者們對于這具有許多優越性的新興詩體,既非常喜愛,又當

作一種游戲筆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邊詞序》所說:“詞曲者,古樂府之

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鮮不寄意于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游戲而

已。”這使當時有些流傳之詞常常作者難明,更有大量佚失。南宋大詩人陸游

也因存在輕視詞體觀念而抑制自己這方面的創作。其《長短句自序》云:“乃

有倚聲制辭,起于唐之季世。則其變愈薄,可勝嘆哉!予少時汨于世俗,頗有

所為,晚而悔之。”并表示“今絕筆已數年”,不再犯此“過失”了。可見這

觀念給詞壇造成多大的損失。

詞之被輕視雖是其不幸,在另一種意義上卻是其大幸。因為作者們于此卸

下在作傳統詩歌時的莊重禮服,換上便裝,得以沒有顧忌地盡量抒發自己心底

蘊蓄的哀感頑艷之情,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帶的束縛,只求賞心悅耳,隨意采

用新鮮活潑的語言、“里巷”“胡夷”的曲調,使作品具有活躍的生命力。

在中國古代,詩受到特殊重視。《詩·大序》云:“正得失,動天地,感

鬼神,莫近乎詩。”詩的社會作用與價值被如此尊崇,詩壇上出現了大量反映

現實的不朽之作。到了宋代,在詩中說理、博學的成份越積越重,文學之士不

能自己的一往深情、萬種閑愁便習慣傾吐于“詩余”“小道”。宋詩自有巨大

成就,但或謂整個南北宋可稱道的言情之詩,只數陸游《沈園》兩首七絕,這

也可說是其時詩壇的遺憾了。

北宋歐陽修是一位兼擅古文詩詞的大文學家。他論詩主張“觸事感物,文

之以言,善者美之,惡者刺之”。他在詞中則大談其兒女私情,不講什么“美

刺”。其 《玉樓春》 云:“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大膽揭示

“情”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表示了對愛情的熱烈、執著追求。這里反映出某種

新意識的萌芽,具有反封建禮教性質。宋代詞人多倡言“多情”。豪放如蘇軾,

王保珍 《東坡詞研究》 中列舉其“重復使用‘多情’一辭”達十八處之多。

“癡亦絕人”“疏于顧忌”的晏幾道《點絳唇》公然宣稱“天與多情”,謂其

有情出于天所賦與,殆為人性之覺醒。此類觀念實為明湯顯祖“世總為情,情

生詩歌”等論點的先導。

正式宣布詞的獨立地位的是李清照的《詞論》。她掛出詞“別是一家”的

招牌,總結詞的特殊創作規律,把那些“學際天人”的大學問家、詩人、文章

家視為門外漢,而睥睨一切,大有惟我獨尊的豪概。李清照傾注其主要精力于

詞。南宋王灼《碧雞漫志》說她:“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

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搢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

也。”從其論的側面可以看到李清照詞的調度藝術成就及其詞中的反傳統精神。

從清新之筆抒寫多情善感是初期歌詞的特色,也是當時詞人的開辟與新探;

對傳統詩歌來說是一種解放;但僅以如此寫法為詞的“本色”,也會成為限止

詞體發展的框套,故北宋中期蘇軾等“以詩為詞”,賦予詞體以詩歌的多種職

能,大幅度地豐富了“小詞”的表現能力與范圍,實為詞之再解放。

五、婉約與豪放——宋詞中的兩種主要藝術風格

明張綖:“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當以婉約為主。”清王士禎加以補

充道:“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見《花草蒙拾》)這些

從宏觀角度概括宋詞中兩川主要藝術風格,而以秦觀、李清照和蘇軾、辛棄疾

分別為其代表作者。這幾乎已成為宋詞研究中的通論。前代論詞者多崇尚婉約

而以豪放為別調,近世論者則有獨推豪放為積極而以婉約為低靡。那些硬把宋

代詞人劃分為對立的兩派并在其間強分優劣的,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屬機械論,

有些學者完全否論兩種風格流派的存在,也似矯枉過正。按詞中之豪放與婉約

乃屬藝術風格范疇,猶南宋嚴羽論詩“大概”有“優游不迫”與“沉著痛快”,

清姚鼐論散文風格之分陽剛與陰柔,近世王國維論美學之有宏壯與優美。兩種

概念本身有著相當的模糊性,兩者相互關系也是辯證的,并非壁壘分明。宋代

詞人之分派乃后人參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歸納,不是說其作品

都是清一色,不妨礙他們創作或欣賞多種藝術風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

更不是說婉約、豪放之外,詞壇別無其他藝術風格存在。

“婉約”一詞,早見于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晉陸

機《文賦》用以論文學修辭:“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按諸詁訓,

“婉”“約”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

“約”的本義為纏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

立。南北宋之際《許彥周詩話》載女仙詩:“湖水團團夜如境,碧樹紅花相掩

映。北斗闌干移曉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評云:“亦婉約可愛。”此詩情

調一如小詞。“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

筠、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

別、各擅勝場,大體上都可歸諸婉約范疇。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

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

因之,形成一種觀念,詞就應是這個樣子的。北宋中期時人曾說:蘇軾的“以

詩為詞”為“要非本色”(見陳師道《后山詩話》);秦觀“詩似小詞”,蘇

軾“小詞似詩”(見《王直方詩話》)。“本色”“小詞”之論當屬婉約派的

主張。李清照“別是一家”說中認為只有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始能

知之”(《詞論》),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約一宗,雖然賀鑄以至李清照都有

并不婉約之作。宋末沈義父《樂府指迷》標舉的作詞四個標準:“音律欲其協,

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

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說是對婉約

藝術手法的一個總結。

宋人也有以婉約手法抒寫愛國壯志、時代感慨的,如辛棄疾的《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及宋未周密、張炎等一些詞章。但其表現多用“比興”象

征手段,旨意朦朧,須讀者去體味。有些論者對原來也許并無專門寄托的委婉

隱約之詞,也深求其微言大義,如清代詞論家張惠言《詞選》評歐陽修《蝶戀

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句句為之落實時

事,以為諷喻政治,那就不免穿鑿附會,反而縮小這些詞作的感慨萬端而難以

名狀的典型意義。

婉約詞自有其思想藝術價值,已見上文。然而有些詞人把它作為凝固程式,

不許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過于追求曲折隱微以至令人費解,這就走

到創作的窮途了。

“豪放”一詞其義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浪淘

沙》),已見豪氣。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也是“沉雄似張巡

五言”。正式高舉豪放旗幟的是蘇軾,其《答陳季常書》云:

又惠新詞,句句警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但豪放太過,

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又其《與鮮于子駿書》云: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永)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

歌子,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這了說明他有意識地在當時盛行柔婉之風的詞壇別開生面。這里談到的近

作當即其《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詞中抒寫自己“親射虎,

看孫郎”的豪概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與辛棄疾的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及“看試手,補天裂”(《賀

新郎》)等“壯詞”先后映輝。

豪放之作在詞壇振起雄風,注入詞中強烈的愛國精神,唱出當時時代的最

強音。然而可以看到,蘇軾的審美觀念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淡妝濃

抹總相宜”,“端莊雜流麗,風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

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種表現,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即為王士禛《花草蒙拾》稱為“恐屯田(柳永)緣情綺

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有些豪放詞的作者氣度才力不

足而虛張聲勢,徒事叫囂,或堆砌過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總之宋詞中婉約、豪放兩種風格流派的燦爛存在,兩者中詞人又各有不同

的個性特色,加上兼綜兩格而獨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騷雅”等等,使詞壇呈

現雙峰競秀、萬木爭榮的氣象。還應看到,兩種風格既有區別的一面,也有互

補的一面。上乘詞作的風格即有偏勝,往往豪放而含蘊深婉,并非一味叫囂,

力竭聲嘶;婉約而清新流暢、隱有豪氣潛轉,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棄

疾《沁園春》云:“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董士錫說秦觀詞云:

“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終不能到。”(《介存齋論詞雜著》引)馮煦《六

十一家詞選·例言》說:秦觀、晏幾道“談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劉過詞

為辛棄疾詞“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轉”。可見崢嶸生嫵媚、平易

清淺而深致永味,乃辛棄疾、秦觀等豪放、婉約詞的極詣。

古詩詞善用修辭,一般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1、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2、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3、特殊性描寫方法:

a.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并提、合敘、合說);

b.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夸張,警策,示現,

c. 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后,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二、最常用的八種修辭方法

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1. 比喻:用具體常見的事物、情境或道理來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 擬人: 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 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4.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短語遞相排列,用來表達相近或相關語意的修辭方法。

【作用】:便于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得比較集中、透徹、感情強烈,使氣勢貫通、流暢,使形式整齊,音節響亮。

【例句】: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

5. 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內容關聯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辭方法。

【作用】:從形式上看句式整齊,增強語言的形式美;從內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加強了語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來瑯瑯上口,意義嚴謹而又富有表現力。

【例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6. 反復:根據表達的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一種修辭方法。包括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

【作用】:可以強調突出某一事物,表達綿綿不斷的情思或加強語氣,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7. 設問:先提出問題,然后緊接著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增強語言氣勢,引起讀者注意,發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論理;同時可使行文有波瀾,達到生動、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8.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它的特點是用肯定的語氣表達否定的內容;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可以使確定的意思得到增強,不容置疑,語感強,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怎樣講解范仲淹的《蘇幕遮》?

蘇幕遮·懷舊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一.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吳縣(今屬江蘇)人。

他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少年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

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重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歷新政”。

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

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二.理解賞析詞文:

1.云為什么是碧的?

秋天的天空格外晴朗,一片碧藍,只有幾許薄薄的云彩飄蕩在藍天上,在碧藍天幕的背景中,云彩也成了碧色的了。

2.賞析“碧云天,黃葉地”所寫之景。

碧云浮空,黃葉匝地,俯仰生姿,“碧”“黃”搭配,色彩濃烈(斑斕),意境開闊。

《詞苑》引《歷代詩余》: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元代王實甫《西廂記》 “長亭送別”一折中有“碧云天,黃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

3.“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寫景角度的變化。

由俯仰變為平視遠眺。

4.“秋色”一詞結合上文具體指什么?如何理解“秋色連波”?

“碧云天”“黃葉地”。因在高樓上極目遠望,遠處碧云天、黃葉地與秋水相接,所以說“秋色連波”。

5.賞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兩句使用的層層深入的手法(層深)。

一說:“芳草”化用了《楚辭》“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說王孫遠游不歸,只見家鄉的芳草豐茂地生長,因此“芳草”指故鄉。

二說:以草的纏綿,喻情思不斷。如《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宋代謝逸《蝶戀花》:“獨依欄桿凝望遠,一川煙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

水天相接之處斜陽照著遠山,而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暗指故鄉)卻更在斜陽以外的更遠方。以家鄉渺遠襯托出思鄉之情濃。

6.賞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兩句使用的實虛結合的手法。

“山映斜陽天接水”寫遠觀的實景,而“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是虛景,即想象之景,實虛結合,將讀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遠的故鄉,使思鄉之情得以深化。

這兩句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由上片的寫景,過渡到下片的抒情。

總結: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

7.理解“黯鄉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

思鄉羈旅之情纏繞不止,使人黯然銷魂。

8.賞析“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點。

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

9.如何理解“明月高樓休獨倚”的表達的感情。

“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倚”卻說“休倚”表達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鄉情思。

10.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其作用是怎樣的。

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以《如夢令》分析詞表情達意方面婉曲的特點

此詞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以與侍女對話的形式表達了自己惜春愛花的真情。濃睡醒來,宿醉未消,就擔心地詢問經過一宵風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樣了。卷簾人不免粗心,告慰說,幸好,無恙。得憑著敏感的心靈,她已感到經雨之后必然綠,葉豐潤而紅花憔悴了。全詞僅三十三字,卻巧妙地設置了同卷簾人的問答;問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寫得靈活而多情致。詞中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綠肥紅瘦”句中, 以綠代葉、 以紅代花,雖為過去詩詞中所常見(如唐僧齊己詩“紅殘綠滿海棠枝”),但把“紅”同“瘦”聯在一起,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凄婉,煉字亦精,在修辭上有所創新。李清照此詞或許胎息于韓詩,但結句以對話出之,委曲精工,更勝韓作。因此,《夢園詩選》說此詞“短幅中藏無數曲折, 自是圣于詞者”。又,宋人愛海棠, 陸游曾有“為愛名花抵死狂”、“海棠已過不成春”(《花時遍游諸家園》)等句。李清照以海棠入詞,并對它至為關切,當非偶然。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6531.html

分享給朋友:

“詩詞的造語如何婉曲 婉轉怎么造句子” 的相關文章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速求回答! 以下均為黃庭堅的詩詞:1、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很多朋友對于軍行詩有哪些和什么軍行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國慶節的軍行的古詩。 詩  1、《慶祝國慶64周年》禮炮聲聲震天下,五星紅旗似彩霞。光輝歷程世矚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開放揚起帆,祖國躍上千里馬。今日再展戰洪圖,燦爛前景世人夸。視如今,...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司馬光有多少首詩歌和司馬光一共寫了多少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光,有沒有什么有名的詩詞 存詞三首,著名詞作兩首。阮郎歸(北宋) ?司馬光漁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閑。綺窗紗幌映朱顏。相逢醉夢間。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還。落花寂...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寫過哪些寫山的古詩詞,以及李白寫山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李白寫的山水的詩句 1.李白寫山水的詩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以及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騰王閣序全文共多少字 773個字。《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

柳永都做過哪些詩(柳永寫詩嗎)

柳永都做過哪些詩(柳永寫詩嗎)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柳永都做過哪些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柳永寫詩嗎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柳永最有名的十首詩 柳永最有名的十首詩如下:1.傾杯·離宴殷勤? 詞牌名:傾杯|朝代:宋朝|作者:柳永離宴殷勤,蘭舟凝滯,看看送行...

張仲素有多少首詩(張仲景詩歌)

張仲素有多少首詩(張仲景詩歌)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張仲素有多少首詩,以及張仲景詩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張仲素的燕子樓意思怎么解釋? 燕子樓 張仲素 白居易 鑒賞2007年09月29日 星期六 23:51 樓上殘燈伴曉霜, 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張仲素滿床明月...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談笑靜胡沙 是什么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在揮手談笑之間,將安史叛軍一舉平定 李白輕蔑地把叛軍比喻為“胡沙”,猶如妖魔鬼怪,來時氣勢洶洶,飛沙走石,遮...

如何用詩句表達家里添丁(古時家中添丁的詩)

如何用詩句表達家里添丁(古時家中添丁的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詩句表達家里添丁,以及古時家中添丁的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人喜得貴子的詩句,生孩子詩句吾家添丁 不管是第一次當父母還是生二胎,當自己的寶寶出世家里添了新成員,大家都會向自己的親朋好友...

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

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以及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形容人工作忙碌的詩句 1. 關于工作忙碌的詩句 關于工作忙碌的詩句 1.形容工作忙的詩句有哪些 1、塞鴻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