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天問共多少問 楚辭天問原文
很多朋友對于楚辭天問共多少問和楚辭天問原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天問》中一共173個問題,假設是你自己能寫多少個問題?
《天問》是春秋時期一代大文豪屈原所著,《天問》并不是一本傳授知識的書籍,而是一本人類對宇宙、對生命、對世界、對時間和空間這些在當時根本無法解答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春秋時期戰亂紛紛,廝殺、戰爭從來沒停息過,人們內心極度缺少安全感,生存條件也極為艱難,人對未來充滿了不安和疑惑。但那時還沒有系統的哲學思想來引導人們,所以不免發出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將要去做什么的發問。
《天問》中一共有173個問題,分別針對著宇宙、世界、時間、空間、天體、星球、太陽、月亮、土地、山脈、海洋、歷史、人類的各種問題發問。
《天問》開篇說道: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翻譯過來就是:請問自從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狀態傳下去的?天地尚未成形之前,生命又從哪里產生的呢? 屈原開篇就提了這樣的發問,可見那個時候的人對于宇宙和世界的概念一團模糊。
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對宇宙、世界、時間和空間有了明晰的答案,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是太空中的一個星球,它位于太陽系。
讓現代人去寫《天問》,肯定不會問這類問題,畢竟時代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如果讓我寫,我會寫: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的存在?銀河系之外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黑洞里面裝的都是什么?人類何時能登陸其它星球?
以及關于人類本身的問題,例如世界什么時候能沒有隔閡?什么時候能沒有國界的限制?地球村還有多久能實現?如果人類真能解決地球與宇宙之間的關系,探索出銀河系之外的世界,那將是科技的重要突破。
屈原的作品中,《天問》中有多少個問?
《天問》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一說一百五十多個)問題。
天問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系,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伯強何處?惠氣安在?
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
洪泉極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河海應龍?何盡何歷?
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九州安錯?川谷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墮,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幾里?
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虬龍、負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長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靈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天問》詩中一共提出了多少問題?
詩中一共提出172個問題,大致次序是先問天地之形成,次問人事之興衰,最后歸結到楚國的現實政治,表現出屈原為國焦慮,失望而悲憤,卻又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天問共多少問
屈原《天問》連問蒼天172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領域。
天問總共是多少個問題
《天問》的內容異常豐富,問及天、地、人之事,表達了作者對宇宙、人生、歷史、乃至神話傳說的看法。全詩凡374句,提出了172個問題(統計標準不一,一說116問)。由于存在錯簡或脫漏等情況,其中有一些文理不順的現象。但總的看來,還是有序可循的。王夫之曾經指出:“篇內事雖雜舉,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終于以楚先,未嘗無次序存焉。”(《楚辭通釋》)自篇首至“曜靈安藏”,以天事為主,雜以與天事有關的神話;自“不任汨鴻”至“烏焉解羽”,以地事為主,包括鯀禹治水傳說;自“禹之力獻功”至篇末,都是史事,夏代事最詳,最后以楚國事為主,憂國情緒在這部分里頗為明顯,但從文氣上看似乎未完,恐是脫漏所致。全詩表現了作者淵博的學識、深沉的思考和豐富的想象,反映了他大膽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其中述及天體及歷史傳說,多為先秦時期的齊、魯、三晉北方中原地區產生的諸書所不道,可能出于楚國所傳舊史,即《□杌》及左史倚相所傳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短靻枴穲D明代蕭云從作《天問》圖明代蕭云從作
詳細資料看這里
屈原的《天問》到底有幾問
從全詩的結構及內容來看,全詩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為基本格式的長詩,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許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一說一百五十多個)問題,這些問題有許多是在他那個時代尚未解決而他有懷疑的,也有明知故問的,對許多歷史問題的提問,往往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見解和對歷史的總結、褒貶;對自然所提的問題,表現的是作者對宇宙的探索精神,對傳說的懷疑,從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時代人進步的宇宙觀、認識論。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