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挽胡季昭寫在哪里的詞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挽胡季昭寫在哪里,以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庭芝詳細資料大全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隨州(今湖北隨州)人。南宋名將。
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中進士。寶祐年間,知真州,累遷兩淮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揚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太子少保、左丞相的職務召回朝廷,隨從姜才一起轉戰泰州。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突圍失敗,被執殉難。
基本介紹
本名 :李庭芝 字號 :祥甫 所處時代 :宋末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隨 出生時間 :公元1276年 主要作品 :《挽胡季昭二首》 官職 :少保、左丞相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投奔孟珙,軍功卓著,鎮守揚州,冤屈遭貶,苦守揚州,以身殉國,個人作品,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后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庭芝出生的時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長有靈芝,同鄉里人聚集觀看,以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于是以它作為名字。他少年時特別聰穎,每天能誦讀數千個字,而其智慧知識常常出于長者、老者之上。王旻任隨州知州,李庭芝當時十八歲,告訴他的各位叔、伯與父親說:“王旻貪殘而不撫恤下屬,下屬多有怨言,隨州一定會出禍亂,請把家遷徙到德安避禍。”叔、伯與父親勉強聽他的話舉家遷徙,遷后不到十天,王旻果然被他的部曲挾持著發動叛亂,隨州民眾死的很多。 投奔孟珙 嘉熙末年(公元1240年)長江的防務很是緊急,李庭芝不能得到鄉舉,以策論上書荊州的將帥孟珙,請求為國效力。孟珙善于為人相面,而且晚上又夢見車騎稱李尚書來拜謁自己,第二天李庭芝到了。孟珙見他身材魁偉,回頭對他的兒子們說:“我相過的人很多,沒有像李庭芝這樣的,他的名位將來一定超過我?!碑敃r四川有軍務警報,即以李庭芝暫時擔任施州的建始縣知縣。李庭芝到后,訓練農民,治理軍務,選壯士參雜在官軍中教其武藝。過了一年多,民眾都知道如何戰、如何守,善于騎馬打仗,無事則帶著武器耕作,兵寇到了則全部出動與其作戰。夔州的將帥在他的轄區也推行這個辦法。 李庭芝在揚州 淳祐初年(公元1241年),李庭芝才離開建始縣,參加科舉考試,錄取為進士。擔任孟珙的幕僚,主管機密、文字事宜。孟珙死后,上遺表舉薦賈似道自代其職,而又向賈似道推薦李庭芝。李庭芝感恩孟珙為知己,于是扶送他的棺柩葬于興國縣,隨即棄官而歸故里,為孟珙服喪三年。 軍功卓著 賈似道鎮守京湖,李庭芝起初擔任制置司參議,后來移居鎮守兩淮,與賈似道議設柵清河五河口,增設淮南烽火臺一百二十處。接著,擔任濠州知州,又在荊山設城以備淮南。都切中要害。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賈似道擔任京湖宣撫使,留李庭芝暫時任揚州知州。不久,因為大兵在巴蜀一帶,奏請擔任峽州知州,以防守巴蜀長江出口。朝廷任命趙與訔擔任淮南制置使,李應庚擔任參議官。李應庚指揮兩路兵駐扎南城,大暑中渴死的有幾萬人。蒙將李璮觀察他沒有謀略,攻奪漣水三城,渡過淮河攻奪南城。鄂州兵解圍,李庭芝服母喪離職。朝廷議論選擇駐守揚州的將帥,宋理宗說:“沒有哪個比得上李庭芝?!庇谑菉Z情主管兩淮制置司事。李庭芝又打敗李璮的軍隊,殺死其將帥厲元帥,平定南城而回。 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李庭芝又在喬村打敗李璮,攻下東海、石圃等城邑。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李璮投降,遷徙三城的民眾到通州、泰州之間。又攻破蘄縣,殺死守將。 鎮守揚州 李庭芝初到揚州的時候,揚州剛剛遭受水災,房屋全被燒毀。揚州依靠鹽業獲得利益,而制鹽亭戶大多逃走,公私鹽業都很蕭條。李庭芝全部貸給民眾所負的欠款,借錢給他們修房子,房子做成后又免除了他們所借的錢,共一年,官府民居都修好了。開鑿運河四十里到金沙、余慶鹽場,以節省車費運輸。同時還疏浚其他運河,放免亭戶負鹽二百多萬。產鹽戶民眾沒有車運的勞苦,又能夠免除所負的鹽債,逃出去的人都回來了,鹽業之利迅速興盛。起初,平山堂能鳥瞰揚州城,元兵至時,就構筑望樓在其上,擺開車弩以箭射城中。李庭芝于是修筑高大的城墻圍起來,募集汴京以南的流民二萬多人充實城中的人口,有詔令命為武銳軍。又大修學校,教以《詩》、《書》,做俎豆,與士大夫們修行習射之禮??ぶ邪l生水旱災荒,即命令打開官庫,庫藏不足就以自己的私人財產來賑濟災民。揚州的民眾感恩戴德,敬之如父母。劉粲從淮南進京入朝,宋理宗皇帝詢問他淮南的事情,劉粲回答說:“李庭芝老成謹慎,軍民相安?,F在邊防不感到驚懼,百事都已做好準備,都是陛下委任的人選所取得的成效。” 冤屈遭貶 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北方元兵圍攻襄陽,戰事緊急,夏貴入援襄陽,大敗于虎尾洲;范文虎調集各路兵丁再次增援襄陽,又被打敗,范文虎以輕舟小船得以逃膠,兵卒大亂,士卒掉入漢水被溺死者很多。冬天,朝廷命李庭芝以京湖制置大使督師入援襄陽。范文虎聽說李庭芝到襄陽,送信給賈似道:“我率兵幾萬人進攻襄陽,一戰即可平敵取勝,只是不要讓我聽命于京湖制置使,事成則功勞歸功于恩相?!辟Z似道為此高興,即任命范文虎擔任福州觀察使,其軍隊也由他統帥。范文虎每天帶著漂亮的小妾,走馬擊球在軍中為樂。李庭芝多次想進兵,范文虎回答說:“我派人取旨令還沒回?!钡诙炅?,漢水泛濫,范文虎不得已才令出兵,軍隊還沒到鹿門,中途就逃走了。李庭芝多次親自彈劾他請代替其職,沒有批準,結果,喪失了襄陽。陳宜中請誅殺范文虎,賈似道袒護他,只降了一級擔任安慶府知府,而貶謫李庭芝及部將蘇劉義、范友信去廣南。李庭芝罷官居于京口。 苦守揚州 不多久,元兵圍攻揚州,制置使印應雷暴死,即起用李庭芝擔任兩淮制置使。李庭芝請分淮南西路讓夏貴率兵防守,而自己能專心防守淮南東路,獲得批準。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筑清河口,詔令為清河軍。十二月,元軍攻下鄂州,宋度宗詔令天下的軍隊勤王,李庭芝首先派遣軍隊倡議從命。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春天,賈似道兵敗蕪湖,沿長江各州的將帥或降或逃,沒有一人能堅守的。李庭芝率所部軍隊堅守郡縣城邑。李虎拿招降榜到揚州招降,李庭芝殺了李虎,焚毀了招降榜。總制張俊出戰,拿著孟之縉的書來招降,李庭芝焚燒了招降書,砍下張俊等五人的腦袋示眾于市。而后調苗再成在南面作戰,許文德在北面作戰,姜才、施忠在城中接應防守。當時,拿出黃金、絲帛、牛肉美酒宴請犒勞將士,人人為之死戰。朝廷也以督府的金銀犒勞士卒,令加升李庭芝參知政事。七月,以知樞密院事征辟入朝,調夏貴任揚州知州,夏貴沒有到揚州,事情于是作罷。 伯顏取臨安之戰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十月,元丞相伯顏進入臨安,留元帥阿術駐扎鎮江以遏阻淮南的軍隊。阿術進攻揚州久攻不下,于是筑工事長期圍困揚州。冬天,城中食物吃盡,死的人滿街都是。第二年二月,饑荒更加厲害,赴濠水自殺的人每天幾百,路上有死人,眾人都爭相割他的肉吃,一會兒就完了。宋朝滅亡,謝太后與瀛國公為詔諭勸降,李庭芝登上城墻說:“我奉詔令守城,沒有聽說有詔諭投降的?!贝撕?,兩宮入朝,到瓜洲,又詔令李庭芝說:“近來,詔令你納錢款,長久沒有聽到你的回報,難道你不知道我的意思,還是想堅持自為牢圉呢?現在我與太子都已經臣服于元,你還為誰守揚州呢?”李庭芝不回答他的話,令發箭弩射殺來使,殺斃一人,其余的人都退走了。姜才出兵想奪回兩宮,未取勝,又關上城門駐守。三月,夏貴以淮南西路地降,阿術驅降兵到揚州城下讓他們看,旌旗遍野,幕客中有用語言來試探李庭芝,李庭芝說:“我只有一死而已。”阿術的使者拿著詔令來招降,李庭芝打開門讓他進去后,就殺了他,把詔令放在城墻上燒了。而后,得知淮安州許文德、知盱眙軍張思聰、知泗州劉興祖都因為糧食耗盡而降。李庭芝還搜括民間的糧粟以供應軍隊,粟吃完后,又令官人出粟,粟又被吃盡,又令將校出粟,雜以牛皮、麩蛐一起吃,士兵有煮自己的兒子的肉來吃的,還每天出來苦戰。 以身殉國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七月,阿術請求赦免李庭芝焚燒詔令的罪行,要求他投降,有詔令一起送來。李庭芝也不接受。益王派遣使者以少保、左丞相的職務召回李庭芝,李庭芝令朱煥駐守揚州,與姜才率兵七千人東進至海,到泰州,阿術率兵圍剿他。朱煥以城降元,驅逐李庭芝的將士、妻子兒女到泰州城下,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開門投降。李庭芝聽說有變亂,跳赴蓮池,因水淺而沒有淹死。被抓住送到揚州,朱煥請示說:“揚州自從用兵以來,尸骨滿地成堆,這都是李庭芝與姜才所造成的,不殺他們還等什么呢?”于是殺了他。死的那天,揚州的民眾都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李庭芝之死 個人作品 現僅存《挽胡季昭二首》。 歷史評價 劉槃:李庭芝老成謹重,軍民安之。 孟珙:吾相人多,無如李生者,其名位當過我。 元·脫脫等《宋史》:李庭芝死于國難,其可憫哉! 家族成員 李庭芝的祖先是汴京人,十二代祖孫同堂而居,叫作“義門李氏”。后來遷徙到隨州應山縣。金國滅亡,襄江、漢水流域地區兵火戰亂頻仍,又遷徙到隨州。特別以武藝的名聲顯赫鄉里。 后世紀念 參見詞條:雙忠祠 雙忠祠(內祀南宋抗元英雄李庭芝、姜才),坐落在揚州城內的雙忠祠巷,20世紀80年代建瓊花路時,連同雙忠祠巷一同拆除,原址即今文昌中路百盛商業大廈所在地。 揚州文史愛好者呼吁重建揚州宋末抗元英雄李庭芝與姜才“雙忠祠”,獲得了社會廣泛關注。李庭芝在揚的后人對重建雙忠祠也很熱心,并表示如果重建雙忠祠,合適的話,愿獻出有關文物支持重建。
挽胡經仲二首其一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挽胡經仲二首其一
[作者] 吳芾 ? [朝代] 宋
千載微言絕,夫君妙獨傳。
鉤深探閫奧,養浩塞天淵。
憂世心雖切,歸田志頗堅。
斯文今已矣,空復誦遺編。
《挽胡經仲二首其一》作者吳芾簡介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吳芾的其它作品
○ 和林大任勸耕
○ 送津還任
○ 又陳伯明知郡遠寄詩篇因次韻二首其一
○ 送朝宗兼簡閩帥
○ 和李子儀韻四首其一
○ 吳芾更多作品
胡季昭為何人?為何多人寫詩悼他。
胡夢昱(1185——1226)字季昭,號竹林愚隱,生于南宋淳熙乙己十二年(公元1185)三月初五,江西吉水縣功德坑(源)人,(今為吉水縣黃橋鎮新村南側,舊址廢),是吉州胡民胡廣之的第十世孫。
嘉定九年鄉舉,十年(1207),科舉進士,授南安軍南安縣主簿,南康軍都昌縣主簿,中大法科,峽州司法,除大理評事。
南宋中后期,權奸當道,內患外亂之際,夢昱官職平淡,雖仕途短暫,但他卻譜寫了一曲赤膽忠心,愛國憂民,不畏強暴,痛斥權貴的豪情壯志戰歌。
公正廉明,高風亮節。寧宗即位(1195)后,金人送還傳國玉璽,朝廷設宴慶賀,文武百官加官進爵,唯獨他堅辭不受,心感憂慮:“靖康之恥,非國家之福”;他身為法官,引經斷獄,仗節秉義,公正廉明,亂臣賊子懼之,縉紳器之;他二歲喪父。寡母忍饑寒以教育,他刻苦好學,奮發進?。凰麑挻鬄閼?,與人為善,待人寬容,平居未嘗失色失口于人,人有善如自己出,即有秋毫點污,絕不與校,忠義孝友,人人敬之。
愛國憂民,赤膽忠心。寧宗在位三十年,初任韓■胄為宰相,繼任史彌遠,兩奸專權,內患外亂,宋室日衰,他關心國家安危,以小臣而敢言大臣之事,多次上疏進諫“治國安邦”之策,論治國安邦應以“上下戒于驕盈,內外懲于玩■,以事機易失為深慮,以事功未奮為深恥,以事勢不測為深憂”。逆臣李全歸附宋朝,他洞察秋毫,說李既無文才,又無武略,徒持詐術以欺人,而彌遠縱之。朝廷恩之過厚,以致漸玉驕盈,官復楚州時(今山東),以報私仇旁陷郡邑屬僚,并四處掠劫民財,禍國殃民,他及時論證:國家之患,不在心腹,而在山東,山東之禍,始此矣,獻言“茍不先時為之提防,隨時而為之操縱,卒然有變,何以制之夫”。果然不久李全在與蒙(古)軍交戰而敗降,為宋之叛賊。這些集中反映了他效忠愛國之心。
剛毅耿直,忠君斥奸。朝廷人之所難行者,他則力行而不倦,人之難言者,他則直言而不隱。寶慶元年乙酉(1225)理宗即位,時■川事變,奸相史彌遠躬治其事,先貶帝兄濟王為巴陵郡公,繼降為縣 公,朝野義奮,敢怒而不敢言,隨后挾囑御醫余天錫赴湖州,假傳諭旨,逼濟王自縊,卻以疾薨奏聞,轉相誣引,濟邸■死。他身為法官。不忍坐視人舞法于帝兄而不救,不顧安危,同年八月二十日大膽上疏理宗,陳述歷史利弊,反復極論,明辨■抑,請立濟邸后疏曰:太祖艱難已有天下,不傳之子而傳之弟,立國根本,“昔周人(西周)不幸,而有■蔡之變,是乃■蔡挾祿又為亂,王室幾危,周公不得已而誅之,待菅蔡者,終歸于厚,宋不幸,有秦邸之變,又不幸有近日濟邸之變,太宗待秦邸者,亦終歸于厚,故皆能有道之長。唐太宗之待建成元吉者,終歸于薄,故皆有身后之禍,并以鄭伯克段事極論利弊?!薄皾踔恍?,遭此橫禍,懇乞降旨追贈褒崇之典,降存亡繼絕之詔,撫其家屬,厚其賚予,使死者可以無撼,生者不至無聊”。濟王之■,得以昭雪。同時上書斥責史彌遠曰:“ ■川之變,濟王之不幸,主上不免負天下謗,大丞相不容不分其謗也,公論之在天下,未有久而不明者,大丞相能逆料此事,他日必無反復否與欠? 抑之在天下,未有久而不伸者,大丞相能逆斗此事,他日決不為國家之歷陛否與欠?”“此論不早明,他日必有反復,此抑不早伸,他日必有歷陛”。彌遠得書大怒,唆黨羽御史李知孝乘風旨劾,九月削籍遠謫象州(今廣西象州縣)。史為鏟除后患,又密使廣西帥臣錢宏祖待夢昱過桂林時殺之,賴通判陳公汶左右,才得以幸免(1948年錄志有載),對此大理少卿徐瑄不服,上書史彌遠,責問夢昱在朝剛正耿直,公正廉明,為國為民赤膽忠心,何以致罪?史唆司諫梁成大,誣陷徐與胡合謀,又以“罪大罰輕”為由,既削降徐職,未幾又再削夢昱徙廣西欽州。未及行,因患嚴重痢疾,寶慶二年(1226)九月二十一日卒于象州。時象州人民為緬懷忠烈,建有“夢昱學祠”,至今保留完整,1948年象州縣志有列傳,桂林九賢祠列為九賢之一。紹定四年(1232),七月奉旨歸葬。端平元年甲午(1234),六月降旨官復原 職,九月贈朝奉郎。度宗咸淳三年(1268)九月追謚“剛筒”(剛毅果敢,正直無邪之意),謚詔曰:“方嘉貫日之忠,已墮偃月之計,用旌折攬之直,且詣投抒之過,爾雖死,可不朽矣。”
含有搞的詩詞
帶有搞字的詩句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藕絲作線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玉白蘭芳不相顧,青樓一笑輕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三秋庭綠盡迎霜,惟有荷花守紅死。廬江小吏朱斑輪,柳縷吐芽香玉春...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雨開芭蕉新閑舊,風撼篔簹宮應商。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狐裘斷縫棄墻角,豈念晏歲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風發,行遶空庭紫苔滑...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閱讀全文
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懊惱曲
藕絲作線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玉白蘭芳不相顧,青樓一笑輕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三秋庭綠盡迎霜,惟有荷花守紅死。廬江小吏朱斑輪,柳縷吐芽香玉春...
灞陵行送別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我向秦人問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題齊安城樓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