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選自哪里 龜雖壽選自哪里是一首四言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龜雖壽選自哪里,以及龜雖壽選自哪里是一首四言什么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東漢]曹操《龜雖壽》原文、注釋、賞析
[東漢]曹操《龜雖壽》原文、注釋、賞析
原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
老驥 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盈縮 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 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注釋
龜雖壽: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 1983 年版)。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
壽:長壽。
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
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云霧升天。
驥:良馬,千里馬。
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暮年:晚年。
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
盈:滿,引申為長。
縮:虧,引申為短。
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樂。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兩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系,只是抒發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尾。
譯文
神龜的壽命即使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慶幸,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賞析
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詩,是曹操晚年寫成的,闡述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暢快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
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猶有”“終為”兩個詞組下得沉著。而“老驥”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時露霸氣”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后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以親切溫馨之感。
詩中“老驥伏櫪”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蘊含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對事在人為抱著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知識鏈接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常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龜雖壽出自那一年?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②。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③。 老驥伏櫪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⑥,不但在天⑦; 養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于《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龜雖壽原文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選自《樂府詩集》。《龜雖壽》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后一張。
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了解更多可以來找我
龜雖壽選自那里詩人是誰
《龜雖壽》,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曹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即選自《步出夏門行》的第四解,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首篇為序,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是《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龜雖壽》。
《龜雖壽》這首詩出自曹操( )的第四章,他的作品還有什么
《龜雖壽》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
他的作品還有《觀滄海》、《短歌行》等。
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龜雖壽是誰寫的?
《龜雖壽》是東漢曹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作品原文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白話譯文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騰蛇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創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大捷,班師回朝途中,天氣寒冷且干旱,方圓二百里內沒有可以飲用的水源,軍隊糧食也已經匱乏,不得已殺了數千匹馬匹來作為軍隊的糧食,挖地三十多丈才得到水源。軍隊途徑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時,遇到“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之景觀,曹操命士卒山中覓水,安營扎寨,然后作了此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