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白居易如何鑒賞 云 白居易
今天給各位分享云和白居易如何鑒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云 白居易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白云泉 白居易詩中云和水有怎樣的特點
寫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瀉,從容自得。表現了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嫻靜雅致的神態。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遙愜意。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唐詩欣賞〗白云泉·白居易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于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后世影響很大。
【字句淺釋】
天平山:在今蘇州市西二十里。當時在山腰上依傍著山崖建有亭子,亭子旁邊有清泉長流不竭,名叫白云泉。無心:沒有心機,無心無意。
【全詩串講】
天平山上有個白云泉。在那里,天上的白云無心無念,隨風舒卷;泉里的清流自在悠閑,淙淙潺潺。泉水啊,你何必奔流沖瀉忙著下山?已經是波浪太多的人間,用不著再添波瀾!
【言外之意】
用平淡清淺的語言,說云和水如何恬淡閑適、逍遙自在,其實是作者心中希望有這樣的生活;叫泉水不要奔瀉而下,以免向人間再添波浪,其實表達了自己息事寧人,不愿為已經充滿煩惱的世人再添煩惱,更不愿對社會風浪推波助瀾。自己希望淡泊閑雅、心無牽掛的生活,也希望世人都和自己一樣享受到這種平靜、舒適的生活。
作者是個心地善良的佛教居士,又是一個受百姓愛戴的地方官。由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而推己及人,聯想到普天下的世人都應有同樣美好的生活,希望世界風平浪靜,人人安享太平。作者心中充滿善念,曾經利用自己手中權力為當地人民做過許多好事,甚至留下歷史遺跡。心存善念而有權,權就是為民造福的工具;心懷惡念而有權,權就是傷害好人的兇器。過去是這樣,現在更是這樣。
如何鑒賞白居易《春題華陽觀》及該詩歷史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
他的諷諭詩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一、廣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難。這其中有同情農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嘆婦女命運的悲歌,如《上陽白發人》、《后宮詞》等。二、深刻地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如《賣炭翁》、《紅絨毯》等。
白居易書《楞嚴經》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詩作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敘事長詩之一。這首詩的前半部露骨地諷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誤國,后半部用充滿同情的筆觸寫唐明皇的入骨相思。這樣,詩的主題思想便由批判轉為對唐明皇與楊貴妃堅貞專一愛情的歌頌。不過,歌頌和同情中仍暗含諷意。這是一首主題思想具有雙重性的長詩,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特別是后半部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強了白詩的表現力。人物形象生動,語言和聲調優美,抒情寫景和敘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長恨歌》的藝術特色。
《琵琶行》是中國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詩中雖有較濃重的感傷意味,但比《長恨歌》更具現實意義。詩人一方面表達了對“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的同情,同時也寄托了對自己遭貶的悒郁、憤懣之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流傳千年的詩句,將琵琶女的命運和自己的身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首詩敘述的層次分明,描寫的細致生動,比喻的新穎精妙(如對琵琶聲的描寫),被歷代文人所稱頌,表明白詩語言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主題、題材集中是白居易諷諭詩的藝術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選擇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個主題,而且主題非常明確。其次,白詩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刻畫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賣炭翁時,他只用“滿面灰塵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一句,一個活脫脫的蒼桑老炭翁形象便躍然而出。白居易的諷諭詩多為敘事詩,在敘事時,他常要發議論,評價所述之事,以顯其志。敘事與議論相結合是白居易諷諭詩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語言通俗平易,這是與他平易淺切、明暢通俗的詩風緊密相聯系的。白詩文字淺顯,很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還特別喜歡提煉民間口語、俗語入詩。但白詩的詩意并不淺顯,他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諭之意,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輕肥》一詩描寫了內臣、大夫、將軍們赴會的氣概和席上酒食的豐盛,結句卻寫道:“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是一幅多么慘烈的情景!
白居易《云和》這首詩什么意思
云和在這里指一種樂器。
意思:
不是琴不是瑟也不是箏,撥動云和的琴柱推彈琴弦卻難成曲調。
想用云和來抒發千絲萬縷白發蒼蒼無窮無盡的人生恨事,但卻由于不成曲調難以實現,
要去憂愁,只需要紅袖(指代能彈云和樂器的美女)輕撫玉指撥動云和三兩聲就可以實現。
白居易寫的《白云泉》中云和水象征什么?
書蟲個人見解:
詩,是詩人創作的,但詩的見解并不屬于詩人。
詩從來沒有統一的答案,這里“云”和“水”真正象征什么只有白居易知道了。
對于后人而言,這里“云”和“水”就可以象征很多東西了。
這就是詩的魅力。
舉個例子:
例如:對于姑娘而言,“云”象征男人,“水”象征女人,說男人對你無心,讓姑娘別再去追了,否則自尋煩惱。
真要有個什么“標準答案”的話,此詩大概寫自唐敬宗寶歷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同時期有一首“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所以“云”“水”第一象征自由,舒適。同時“云”暗喻“朝堂”,水暗喻作者本人,其實就是晚年,老白想歸退了。。。。。。。
白居易的詩歌鑒賞
《中秋月》 唐 · 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譯文
看到萬里明亮的月光,不要見月便心猿意馬、展開想象的翅膀。假如馳騁想象,便會平空生出許多愁恨,這許多愁恨幾乎遍繞天涯。
誰在隴上之外長久地駐守邊塞,在哪個庭院之前,就要迎來同親人的分離。
被人拋棄的姬妾,在這天夜里回到自己的老家;被拘留在異國的老將軍,登上樓臺遠望自己的家鄉。
圓月照著多少人懷著離愁別恨。傷心到了極點地過中秋,明亮的圓月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賞析如下
這首題為“中秋月”的七律,從團圓節想到許多不能團圓的人,同情他們的不幸,分擔他們的悲傷,表現了詩人“兼濟天下”的宏大愿望。首聯詩人便以過來人的姿態,給人們潑點冷水,告誡人們,在中秋節來臨的時候,不要面對明亮的圓月胡思亂想,團圓啦,歡聚啦,該盡情樂一樂啦,這樣會生出許多不必要的煩惱甚至愁恨來。由此開頭,不難看出,詩人的這首寫中秋的詩,不是寫團圓歡慶的,而是一反常態,另辟蹊徑,專寫失意不愉快的。頷聯詩人在這里舉了兩個中秋時失意的事例:一個是在邊塞之外防守邊塞的離人,他們長期戍守邊疆,難得與家人在一起,不要說中秋時節不能歡聚,就是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一定能跟家人歡聚一次,這是久別的事例;另一個是新別離的事例。這些事例都有典型意義,這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也就是具有普遍性。詩人并不就此擱筆,再舉些失意的特殊事例。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pwd=4k23 提取碼: 4k23
?
關于云和白居易如何鑒賞和云 白居易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