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妻子如何死的,莊子的妻子死了他不僅不哭
很多朋友對于莊子妻子如何死的和莊子的妻子死了他不僅不哭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的夫人去世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报D―節選自莊子《莊子·至樂》大致意思是說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葑迂焼柕溃骸叭思遗c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后,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箕踞鼓盆而歌……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譯文
翻譯: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
惠子說:“你和你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她幫你養大孩子現在因衰老而死去,人死了你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
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
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
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擴展資料:
這段話的人物:
1、莊子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
莊子最早提出“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2、惠子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戰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師莊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莊子·外篇·至樂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選文的翻譯
翻譯: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莊子家吊唁 ,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著歌。
惠子說:“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著瓦缶唱歌,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對的,我妻子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僅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僅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氣息。
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
死去的那個人將她靜靜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隨之而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達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p>
擴展資料:
這段話的作者為莊子,出自他的著作《莊子·外篇》,全文自然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人也孰能得無為哉”,連續五句提問后,列舉并逐一批評了世人對苦和樂的看法,指出從來就沒有什么真正的快樂,所謂“至樂”也就是“無樂”。
第二部分至“故止也”,寫莊子妻子死時鼓盆而歌的故事,借莊子的口指出人的死生乃是氣的聚合與流散,猶如四季的更替。第三部分至“我又何惡焉”,指出“死生如晝夜”,人只能順應這一自然變化。
第四部分至“復為人間之勞乎”,借髑髏之口寫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勞苦。第五部分至“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借孔子之口講述一個寓言故事,指出人為的強求只能造下災禍,一切都得任其自然。
第六部分至“予果歡乎”,指出人的死生都不足以憂愁與歡樂。余下為第七部分,寫物種的演變,這一演變雖然不符合現代科學研究的物種演進序列。
但其目的在于說明萬物從“機”產生,又回到“機”的循環往復過程,人也不例外;從而照應了首段,人生在世無所謂“至樂”,人的死與生也只是一種自然的變化。
本篇與《莊子·內篇》中莊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多有照應,與莊子的哲學體系相符,是外篇中與內篇關系較為切近的一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些莊子哲學中“道”的普遍性、無差別性等一以貫之的概念和認識,反雖然文字上有些艱澀,但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并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余萬言,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雌饋聿⒉粐烂?,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
句式也富于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象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鼓盆而歌
寓言(十六)——莊子妻死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 ? ? ? ? ? ? ? ? ? ? ? ? ? ? ? ? ? ——《莊子?至樂》
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莊子家吊唁 ,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著歌?;葑诱f:“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著瓦缶唱歌,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對的,我妻子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僅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僅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氣息。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了形體。
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她靜靜地寢臥在天地之間,我卻嗚嗚地隨之而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達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這則寓言引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典故——莊子 “鼓盆而歌 ”。
一直認為這表現了莊子曠達的人生境界。其實,莊子這一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意蘊卻另有深意。
莊子面對死亡時的曠達言辭,正像趙翼《偶書》所說:“ 語語不畏死,正是畏死語 ?!鼻f子對待死亡的態度就是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是人所無可奈何之事,那就只能調整心態,心平氣和地接受它,以免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莊子看似曠達的言行背后,看到的則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由于氣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氣之散。
他這番道理,姑且不論其真實程度。就以他對生死的態度來說,便遠在常人之上。他擺脫了鬼神對于人類生死命運的擺布,只把生死視為一種自然的現象;認為生死的過程不過是像四時的運行一樣。
由此可見,所謂“鼓盆而歌”的莊子已經勘破生死、對妻死抱著欣然態度的說法,只是學界的誤讀。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