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龂龂然怎么讀,慭慭然怎么讀

酒后情人2023-01-10 03:50故事79

今天給各位分享龂龂然怎么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慭慭然怎么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愚溪詩序文言文及翻譯

《愚溪詩序》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對自我的寫照,表達自己濟世之愿不能實現的滿腔孤憤郁結。下面是關于愚溪詩序文言文及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

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x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

【注釋】

①灌水:指水名;后文“瀟水”也是水名。

②家:即安家。

③龂龂(yín yín):形容爭辯的樣子。

④見……于: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一種格式。見辱于愚:被愚這個名稱污辱。

參考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于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與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與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涂。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與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高中語文《愚溪詩序》文言文知識歸納

文言文對于高中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愚溪詩序》文言文知識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愚溪詩序》文言文知識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陽:灌水之陽有溪焉(北面,名詞)

2、龂龂然:土之居者,猶龂(yín)龂然。(爭論不休)

3、適:而適類于予(恰好)

4、睿:睿而為愚者(明智、通達)

5、漱滌:漱滌萬物,牢籠百態(洗滌)

6、鴻蒙:超鴻蒙,混希夷(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狀態)

二、通假字

1、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紀通“記”)

三、一詞多義

1、名:

①名之以其能(命名,動詞)

②而名莫能定(名稱,名詞)

2、居:

①冉氏嘗居也(居住,動詞)

②得泉焉,又買居之(占有,擁有,動詞)

3、類:

①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像,好象,動詞)

②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種類,物類,名詞)

4、得:

①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發現,動詞)

②皆不得為真愚(能,動詞)

5、能:

①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功能,名詞)

②而名莫能定(能夠,動詞)

6、樂:

①夫水,智者樂也(喜愛,動詞)

②樂而不能去也(高興,動詞)

7、以:

①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因為,介詞)

②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用,介詞)

③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憑)

8、于:

①東流入于瀟水(到,介詞)

②予雖不合于俗(與、跟,介詞)

③紀于溪石上(在,介詞)

9、凡:

①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共,副詞)

②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凡是,副詞)

四、詞類活用

1、東:東流入瀟水(名作狀,向東)

2、南:合流屈曲而南(名作動,向南流去)

3、家:得其尤絕者家焉(名作動,安家)

4、愚: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形作意動,以……為愚,把……當作愚)

5、名:名之以其能(名作動,命名)

6、上: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名作狀,向上)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可以: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①古義:可以用來。

②今義:能夠。

2、牢籠:牢籠百態

①古義:包羅。

②今義:關鳥獸的東西。

六、句式

1、莫我若也(賓語前置句)

2、今是溪獨見辱于愚(被動句)

3、溪雖莫利于世(介賓結構后置)

4、夫水,智者樂也(判斷句)

5、今予家(于)是溪(省略句)

七、難句翻譯

1、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

譯: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向東流入瀟水。

2、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譯: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

3、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

譯:匯合的水流彎彎曲曲向南流去,叫做愚溝。

4、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

譯: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善于映照萬物。

5、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譯:所以凡是愚笨的人,沒有比得上我的。

高中語文《愚溪詩序》原文

作者:柳宗元 【唐代】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龂字讀什么?

拼 音

yín???kěn???yǎn

部 首?齒

筆 畫?12

繁 體?齗

五 筆?HWBR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yín ]

同“齦”。

[ kěn ]

古同“齦”。

[ yǎn ]

同“齴”。笑貌。

相關組詞

龂腭

[yín è]

同“齦齶”。唐?柳宗元《游黃溪記》:“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齗齶。”《廣群芳譜·茶譜一·茶一》:“《黃山志》:蓮花菴旁就石縫養茶,多輕香冷韻,襲人齗齶,謂之?黃山?云霧茶。”

口龂

[kǒu yín]

指口,嘴。齗,同“齦”。

龂龂計較

[yín yín jì jiào]

同“斤斤計較”。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解決懸案耶新要求耶》:“以吾兩國脣齒兄弟之交,就情分上原可不必齗齗計較。”

龂龂是什么意思

題庫內容:

龂龂的解釋

(1).露齒貌。 (2).爭辯貌。 《史記·魯周公 世家 論》 :“甚矣 魯 道之衰也! 洙 泗 之間 齗齗如也。” 裴駰 集解 引 徐廣 曰:“蓋幼者患苦 長者 ,長者忿愧自守,故齗齗爭辭,所以為道衰也。” 唐 劉禹錫 《辯易九六論》 :“然猶貴聽而賤視,齗齗然莫可更也。” 鄭振鐸 《海燕·阿剌伯人》 :“那天在 新加坡 ,為我們趕馬車的和慈老頭子,他并不齗齗爭價,多給了半個銀角,便 笑嘻嘻 的道謝的。” (3).猶誾誾。和悅而能盡言之貌。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 :“吾舅若兄弟之從 先生 游齗齗如也。” (4).忿嫉。 《漢書·劉向傳》 :“朝臣齗齗不可光祿勛,何邪?” 顏師古 注:“齗齗,忿嫉之意也。” (5).龂龂 yǎn yǎn:喜笑貌。 宋 范仲淹 《送河東提刑張太傅》 詩:“ 羗 酋八 6* 九百,醉歌喜齗齗。”

詞語分解

龂的解釋 龂 (齗) í 同“齦”。 龂 (齗) ě 古同“齦”。 部首 :齒; 龂的解釋 龂 (齗) í 同“齦”。 龂 (齗) ě 古同“齦”。 部首:齒。

跪求文言文字詞翻譯

《歸去來兮辭》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無儲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甕之類。〕,生生所資〔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未見其術〔術:方法。〕。親故多勸余為長吏〔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脫然有懷〔脫然:猶言豁然。有懷:有做官的念頭。〕,求之靡途〔靡途:沒有門路。〕。會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諸侯以惠愛為德〔諸侯:指州郡長官。〕,家叔以余貧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風波:指軍閥混戰。〕,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之情:回去的心情。〕。何則?質性自然〔質性:本性。〕,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嘗從人事〔從人事:從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一稔(rěn忍):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當斂裳宵逝〔斂裳:收拾行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情在駿奔〔駿奔:急著前去奔喪。〕,自免去職。仲秋至冬〔仲秋:農歷八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胡:何,為什么。〕?既自以心為形役〔以心為形役:讓心靈被形體所驅使。意思是說,為了免于饑寒違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行,形體,指身體。〕,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止,挽救。來者:指未來的事情。追:來得及彌補。〕。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遙遙:漂蕩。飏(yáng揚):飄揚。形容船駛行輕快。〕,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瞻:望見。衡宇:猶衡門。衡,通“橫”。橫木為門,形容房屋簡陋。〕,載欣載奔〔載:語助詞,有“且”、“又”的意思。〕。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三徑:漢代蔣詡隱居后,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隱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眄(miǎn免):斜視。柯:樹枝。〕。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緒。〕,審容膝之易安〔審: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狹小,僅能容膝。〕。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游。〕,時矯首而遐觀〔矯首:抬頭。遐(xiá俠)觀:遠望。〕。云無心以出岫〔岫(xiù袖):山峰。〕,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景(yǐng):日光。翳(yì義)翳:陰暗的樣子。〕,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言:語助詞。焉求:何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疇(chóu愁):田地。〕。或命巾車〔巾車:有篷幕的車子。〕,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窈窕(yǎo tiǎo咬脁):山路深遠曲折。〕,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終止。指死亡。〕。

已矣乎〔已矣乎:猶言算了吧。〕!寓形宇內復幾時〔寓形宇內:寄身于天地之間。〕,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隨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帝鄉:天帝之鄉。指仙境。〕。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放在旁邊。耘(yún云):田地里除草。耔(zǐ子):在苗根培土。〕。登東皋以舒嘯〔皋(gāo高):水邊高地。舒嘯:放聲長嘯。“嘯”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乘化:隨順著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歸向死亡〕,樂夫天命復奚疑?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補充注釋

來兮:助詞無義

惆悵:失意的樣子

實:實際上

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以:拿(以前路問征夫)后文中:“農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

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引:拿來

以:就

涉:走

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息交:斷絕交游

情話:知心話

有事:指耕種之事

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動用

諫:勸阻;挽回

愚溪詩序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河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壘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

溪,余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記于溪石上。

[編輯本段]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于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和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涂。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一切凄涼之感、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發泄。因此,這時他筆下的山水,都飽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詩中說:“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騷人之旨的好文章。

[編輯本段]文章結構

第一段

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水之陽”,“東流入于瀟水”,介紹兩種不同的命名——有的給這條溪冠以姓氏稱為“冉溪”,有的根據溪水可以染色稱為“染溪”,敘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觸罪”,貶謫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說;三是當地居民為溪水的命名爭辯不休,“故更之為愚溪”。而這條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淺狹,對人并沒有什么益處,所以稱它為“愚溪”。

第二段

由“愚溪”帶出“愚丘”“愚泉”,從“愚泉”生出“愚溝”“愚池”,而“東為愚堂”“南為愚亭”“中為愚島”,又就“愚池”著眼寫出。敘出“八愚”,緊扣詩題。

第三段

先借孔子《論語》中“智者樂水”正說,接著筆鋒一轉,極狀溪之不適于用,依次說出“獨見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興云雨”。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壓抑,如同愚溪的雖有“山水之奇”而“無以利世”。

第四段

引《論語》中寧武子“智而為愚”、顏子“睿而為愚”,來襯托自己的“愚”,最后又歸結到溪水的命名上。正話反說,詞兼褒貶,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說,既嘲盡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

用“溪雖莫利于世……”幾句,與第三段“無利于世”抑揚對照,代溪解嘲;以“予雖不合于俗……”諸語,與第四段“違于理,悖于事”抑揚對照,自我解嘲。名為“愚”,實則不愚。遂將溪之愚、己之愚寫作一團,達到了“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點題作結,歸到序詩。

他把愚溪的純潔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學才能聯系起來,把對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對自己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緒融合在一起。他深深感到,能夠賞識這地處荒山野地的寂寞美麗溪水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這懷才不遇、被貶謫到這荒遠地區的柳宗元的,也正是這溪水。看來愚溪碰到了最合適的主人,而柳宗元在這里也找到了最合適的住所了。然而,這些話的字里行間,蘊蓄著多少憤懣不平的聲音!

[編輯本段]鑒賞要點

1、托物興辭,寓意深遠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正如《古文觀止》評此文:“通篇就一‘愚’字點次成文,借愚溪自寫照,愚溪之風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關合照應,異趣沓來,描寫最為出色。”僅就第二段來看,僅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統貫。這樣,文章就具有朝著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結構也顯得集中緊湊。作者在對于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繪中,或隱或現地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愚溪具有“清瑩秀澈”的美景,卻被棄于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游賞,無人涉足,甚至也無人過問,這不正是同作者一樣的遭遇嗎?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這落寞的愚溪,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這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2、寫景善于布局

本文在記愚溪八景時,善于攝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離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讀者仿佛跟著作者自瀟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東北行六十步,見六孔泉,隨泉沿溝向南,見一大池,到池東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頭西望池中秀麗的小島。除寫景外,還敘述了作者如何被貶瀟水上,又如何遷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棲息,也議論了愚溪的定名問題。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議論、敘事、寫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議論清晰,敘事井然。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謫(zhé)瀟水上猶龂龂(yín yín)然、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負土累(lěi)石、塞(sāi)其隘(ài)智者樂(yào)也、又峻急多坻(chí)石幽邃(suì)淺狹、不能興(xīng)云雨

悲夫士生之不辰①,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復禮②,懼志行之無聞。諒才韙而世戾③,將逮死而長勤④。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⑤,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⑥,將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⑦,私于私者自相悲兮⑧。天道微哉⑨,吁嗟闊兮⑩;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11);好貴夷賤(12),哲之亂也。炤炤洞達(13),胸中豁也(14);昏昏罔覺(15),內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16);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17),古人惟恥。朝聞夕死(18),孰云其否。逆順還周(19),乍沒乍起(20)。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21),終歸一矣!

①生之不辰:出生沒遇到好時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賢君或未逢盛世,所謂“士不遇”主要就是這個含意。語出《詩經·大雅·桑柔》。②克己:抑制、約束自己的言行。復禮:合于禮的要求。“克己復禮”出自《論語·顏淵》。③諒:信。才韙:才質美好。韙(wěi,偉):善。戾(lì,力》:違背,引申為不正常。④逮:及,達到。⑤窮:困厄。達:通達,顯達。⑥悠悠:形容長久。蕩蕩:形容廣闊無際。⑦公于公者:前公字動詞,用公心對待;后公字名詞,指國家或朝廷。⑧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對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⑨天道:包含自然規律和天意兩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⑩吁(xū,虛)嗟(juē,陰平“決”):感嘆詞。闊:疏闊。(11)才:品質。(12)夷:削平,引申為輕視。(13)炤(zhāo,昭)炤:同“昭昭”,明白。洞達:透徹。(14)豁(huò,或):豁達,開闊。(15)昏昏:胡涂。罔:同“惘”,恍惚,迷亂。(16)哲:哲人,明智的人。(17)沒世:死,終身。“沒世無聞,古人惟恥”兩句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18)朝聞夕死:《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可以呀。這里也可理解為與上文的“沒世無聞”相應,即把“聞”解為“聞名”。(19)還周:循環。還,通“環”。(20)乍:忽而。按,清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據《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注,在此句下補入“理不可據,智不可恃”兩句。(21)委:托付。

柳宗元《愚溪詩序》的翻譯及重點注釋

原文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

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于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此,不能興起云和雨,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涂。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寫作背景

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一切凄涼之感、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發泄。因此,這時他筆下的山水,都飽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詩中說:“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騷人之旨的好文章。

文章結構

第一段

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水之陽”,“東流入于瀟水”,介紹兩種不同的命名——有的給這條溪冠以姓氏稱為“冉溪”,有的根據溪水可以染色稱為“染溪”,敘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觸罪”,貶謫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說;三是當地居民為溪水的命名爭辯不休,“故更之為愚溪”。而這條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淺狹,對人并沒有什么益處,所以稱它為“愚溪”。

第二段

由“愚溪”帶出“愚丘”“愚泉”,從“愚泉”生出“愚溝”“愚池”,而“東為愚堂”“南為愚亭”“中為愚島”,又就“愚池”著眼寫出。敘出“八愚”,緊扣詩題。

第三段

先借孔子《論語》中“智者樂水”正說,接著筆鋒一轉,極狀溪之不適于用,依次說出“獨見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興云雨”。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壓抑,如同愚溪的雖有“山水之奇”而“無以利世”。

第四段

引《論語》中寧武子“智而為愚”、顏子“睿而為愚”,來襯托自己的“愚”,最后又歸結到溪水的命名上。正話反說,詞兼褒貶,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說,既嘲盡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

用“溪雖莫利于世……”幾句,與第三段“無利于世”抑揚對照,代溪解嘲;以“予雖不合于俗……”諸語,與第四段“違于理,悖于事”抑揚對照,自我解嘲。名為“愚”,實則不愚。遂將溪之愚、己之愚寫作一團,達到了“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點題作結,歸到序詩。

他把愚溪的純潔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學才能聯系起來,把對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對自己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緒融合在一起。他深深感到,能夠賞識這地處荒山野地的寂寞美麗溪水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這懷才不遇、被貶謫到這荒遠地區的柳宗元的,也正是這溪水。看來愚溪碰到了最合適的主人,而柳宗元在這里也找到了最合適的住所了。然而,這些話的字里行間,蘊蓄著多少憤懣不平的聲音!

鑒賞要點

1、托物興辭,寓意深遠

作者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風景,而是托物興辭,夾敘夾議,蘊藏著深厚的寓意和強烈的個人傾向。正如《古文觀止》評此文:“通篇就一‘愚’字點次成文,借愚溪自寫照,愚溪之風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關合照應,異趣沓來,描寫最為出色。”僅就第二段來看,僅百余字,就一連用了十二個“愚”字。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統貫。這樣,文章就具有朝著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結構也顯得集中緊湊。作者在對于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繪中,或隱或現地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愚溪具有“清瑩秀澈”的美景,卻被棄于凄清冷寂的荒野,無人游賞,無人涉足,甚至也無人過問,這不正是同作者一樣的遭遇嗎?欣賞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這落寞的愚溪,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景被遺棄在僻遠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此傾吐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寫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對這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2、寫景善于布局

本文在記愚溪八景時,善于攝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離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強的立體感。讀者仿佛跟著作者自瀟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東北行六十步,見六孔泉,隨泉沿溝向南,見一大池,到池東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頭西望池中秀麗的小島。除寫景外,還敘述了作者如何被貶瀟水上,又如何遷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棲息,也議論了愚溪的定名問題。在這樣短的篇幅中,把議論、敘事、寫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議論清晰,敘事井然。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謫(zhé)瀟水上猶龂龂(yín yín)然、不可以不更(gēng)也遂負土累(lěi)石、塞(sāi)其隘(ài)智者樂(yào)也、又峻急多坻(chí)石幽邃(suì)淺狹、不能興(xīng)云雨

相關資料

一 、關于“序”

序,文體的一種,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贈序等。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為宴集序,如王羲之《蘭亭集序》;后雖無聚會,也作文相贈,以表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就是贈序。如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二 、永州的地理環境

湖南永州在當時雖然是一個荒僻的地區,但著名的九嶷山聳峙在它的南面,盤繞在它北面的是衡山余脈,綿亙在西南的有五嶺山脈中的越城嶺和都龐嶺,奔騰的湘江和瀟水都橫越州境并在境內匯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縱橫,襯托著一塊塊田野,風景非常雄奇美麗。

賞析

《愚溪詩序》是柳宗元為他的《八愚詩》所寫的序。

《八愚詩》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以后,為了排遣他淤積在心中的憤懣不平而寫的一組寄情于山水的詩。《八愚詩》已經亡佚。

一般說來,序有兩種,一種是書序,一種是別序。書序一般用來陳述著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別序一般用來為朋友贈別。《愚溪詩序》是書序,是柳宗元陳述他寫作《八愚詩》的旨趣的。

《愚溪詩序》通篇就是寫了一個“愚”字。全文共六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寫溪以及溪附近的丘、泉、溝、池、堂、亭、島等,被命名為愚溪、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亭、愚島的原因。第三段是寫以愚名溪的理由。第四段是寫愚的種類和性質。第五段是寫愚者的樂趣。最后一段是歸結作《八愚詩》的緣由。

愚溪本來叫rǎn溪。為什么叫rǎn溪呢?有人說姓冉的曾經住在這里,以姓得名,所以叫冉溪;又有人說溪水能染色,所以叫染溪。總之,不論叫它冉溪還是叫它染溪,都是有緣由的。那么,為什么還要給溪水改名呢?據說“土之居者,猶然,不可以不更也”。意思是說,當地人對于究竟是冉溪,還是染溪,爭論不休,所以不能不改。但是,為什么要改叫愚溪呢?因為“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為愚溪”。

“予以愚觸罪”,意思是我因糊涂觸犯了刑律得了罪。“謫瀟水上”,意思是被貶在瀟水這個地方。“得其尤絕者家焉”,意思是尋得一處風景極佳的地方安了家。這里的“家”字是動詞,安家、住下的意思。“愚公谷”,在現在山東臨淄西。“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為愚溪”,意思是說,現在我住在這溪邊,不知道起一個什么名字好,鑒于古代有愚公谷,所以便改溪名為愚溪。

其實,愚公并不愚,他所以自稱為愚公,不過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同樣,改溪名為愚溪,也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不僅于此,“予以愚觸罪”,就更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了。“以愚觸罪”,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言外之意就是說,聰明人是不會去干那種所謂的犯罪的傻事的。觸罪之后,不僅要連累到妻子兒女,而且連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連累,這是一種多大的不公平!這還不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嗎?

更有甚者,連“愚溪之上”的小丘,丘東北六十步的泉,泉合流屈曲而南的溝,負土累石塞其隘的池,池東的堂,堂南的亭,池中的島……雖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也一概以愚字命名,稱之為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島。這是為什么?都是“以予故,咸以愚辱焉”。這更是一種不公平,自然也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

“合流屈曲而南”,意思是泉水匯合到一起曲曲折折向南流。“嘉木異石錯置”,意思是好的林木、奇異的石頭交錯陳列。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和愚本來是聯系不到一起的,“今是溪獨見辱于愚”,這難道是可以允許的嗎?道理據說是有的,“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其流甚下”,指溪的水位太低。峻急,指水勢湍急;坻石,指灘石。幽邃淺狹,指溪谷幽深,溪流淺窄;蛟龍不屑,就是蛟龍不屑于居住。蛟龍,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民間相傳它能興風作雨發洪水。“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溪沒有可利于人世的地方,只是和我相類似,因而雖然用愚的稱號來屈辱它,那也是可以的。然而把愚和我聯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憤激不平之情,從而說溪“適類于予”,使用愚的稱號來屈辱溪,自然也是一種憤激不平之情了。

溪水無辜,而所以要用愚的稱號來屈辱它,完全是因為“予家是溪”。而“我”又“以愚觸罪”。那么,“我”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愚人呢?由此便轉入寫愚的種類和性質。

有三種愚人,一種像寧武子那樣,“邦無道則愚”;一種像顏回那樣,“終日不違如愚”。寧武子是“智而為愚者也”,顏回是“睿而為愚者也”。所以他們“皆不得為真愚”——他們都不是真的愚笨。

寧武子,春秋時衛國人,姓寧名俞,武是他的謚號,《論語·公冶長》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清明時,他就顯得很聰明;當國家昏暗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到,他的那種傻勁,別人就做不到了。顏回,字子淵,是孔子的忠實門徒。《論語·為政》記載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他從來不提出不同的意見,好像很愚笨。可是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對我傳授的東西能有所發揮,可見顏回并不愚笨。

像寧武子和顏回,當然都不愚笨。其實何只是不愚笨,應該說他們都是聰明人。“智”,智慧;“睿”,通達。“智”和“睿”,都有聰明的意思。“智而為愚者也”,意思是聰明而裝糊涂;“睿而為愚者也”,意思是明白而裝傻。因此,寧武子和顏回,都不是真的愚笨。而“我”的愚就完全不同了:“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這才是真正的愚人呢!

“有道”,指天子圣明;“遭有道”,就是遇到了圣明的天子;“違于理”,就是違犯了道理;“悖于事”,就是行事謬誤。這都是就永貞革新這件事說的。

公元805年,就是唐順宗李誦永貞元年,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發動了一場政治革新運動,把矛頭直指豪門貴族、藩鎮、宦官,做了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由于主客觀的原因,這場運動只維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結豪門貴族鎮壓下去。結果順宗李誦被迫讓位給太子憲宗李純。李純上臺后,殺了王叔文,逼死了王,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貶到永州做司馬的。所謂“遭有道”,就是指遇到了憲宗這樣的天子。像憲宗這樣的天子難道是圣明的嗎?很顯然,說這樣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純粹是一種諷刺!因而,所謂的“違于理”“悖于事”,便無一不是反話了。“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這樣,世上就沒有能和我爭這條溪水,只有我才占有它,并給它命名為愚溪。這就更是憤激不平之詞了!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后,朝廷規定他終生不得量移。這就是說,柳宗元只能老死在貶所。這對柳宗元來說,自然是最沉重的一種打擊。在這沉重的打擊面前,柳宗元淤積在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情,無法發泄,便只有寄情于山水,以超脫于塵世來自我麻醉,這就是所以要寫第五段文章的原因。

“善鑒萬類”,就是能夠鑒照萬物;“清瑩秀澈”,就是清潔光亮,秀麗澄澈;“鏘鳴金石”,是水聲鏗鏘鳴響,有金石般的聲音;“漱滌萬物”,就是洗滌世間萬物;“牢籠百態”,就是包羅各種形態;“鴻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超鴻蒙”,等于說出世;“希夷”,指空虛寂靜,不能感知的狀態;“混希夷”,就是與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寂寥”,就是寂寞;“莫我知”,就是沒有誰了解我。

這段話所抒發的仍然是一種憤激不平之情。

這段開頭第一句說“溪雖莫利于世”,情調有點低沉。但是,緊接著筆鋒一轉,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樣了:溪水能鑒照萬物,清潔光亮,秀麗澄澈,鏗鏘鳴響,有金石般的聲音。這是一個多么恬靜、閑適、幽美、和諧的世界啊!把這么一個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對比一下,哪一個齷齪,哪一個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嗎?這樣一個世界難道只能使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戀向往,高興得不愿離去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那些聰明的人所留戀的到底是一種怎樣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接下來筆鋒又一轉,便直抒起胸臆來了。“予雖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說我是從人世中被排擠出來的。被排擠出來以后,雖然冷寞、孤單,卻有一支能洗滌世間萬物、包羅各種形態的筆伴隨著自己,安慰著自己。在這無違無礙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之中,返璞歸真,自得其樂,不勝似生活在那昏暗齷齪的人世嗎?清凈寂寞,是沒有誰能夠了解我的,這并不是在宣揚與世無爭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發內心深處的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愚溪詩序》通篇就是寫了一個“愚”字。從“予以愚觸罪”,到“以愚辭歌愚溪”,充分表達了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正直士大夫的憤世嫉俗之情,同時,對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也進行了有力的控訴。

《愚溪詩序》側重于抒情,文章以愚為線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為一體。明明是風景極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由于我住在這溪水邊,便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溪的頭上。明明是“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因為我的緣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強加在丘、泉、溝、池、堂、亭、島的頭上。就這樣,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溝、池、堂、亭、島等的愚融為一體。從溪、丘、泉、溝、池、堂、亭、島等的受愚的稱號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溪、丘、泉、溝、池、堂、亭、島仿佛全是作者苦難的知己,而奇石異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文章清新秀麗,前兩段基本上是記敘,在記敘中抒發感情,后三段則主要是議論,在議論中發表感慨。語言簡潔生動,結構嚴謹妥貼,不愧是傳世的名篇。

龂龂然怎么讀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慭慭然怎么讀、龂龂然怎么讀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8640.html

分享給朋友:

“龂龂然怎么讀,慭慭然怎么讀” 的相關文章

溪居柳宗元閱讀答案如何抒發思想感情的(溪居柳宗元古詩意思)

溪居柳宗元閱讀答案如何抒發思想感情的(溪居柳宗元古詩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溪居柳宗元閱讀答案如何抒發思想感情的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溪居柳宗元古詩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柳宗元的溪居描寫了一種怎樣的生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抒發了作者面對現實的生活的無奈,但依然堅持面...

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

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

很多朋友對于除了溪邊的詩還有哪些詞和溪邊古詩有哪些景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除了溪邊江上林中這三首兒童詩歌后還有什么兒童詩歌? 村居[ 清 ] 高鼎cǎozhǎngyīngfēièryuètiān草長鶯飛二月天,fúdīyángliǔzuìchū...

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

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以及描述小溪的詩句有哪些四年級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小溪流的詩句 1.形容山間小溪的詩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維《山居秋...

水如何形容的句子 水怎樣形容

水如何形容的句子 水怎樣形容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水如何形容的句子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水怎樣形容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形容水的句子 導語:水,這就是水,水以其博大,純凈,力量感動著我,而我亦將用博大,純凈和力量去書寫自己的人生,我不敢奢求擁有一段...

柳宗元的詩有多少 柳宗元的詩作有哪些

柳宗元的詩有多少 柳宗元的詩作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柳宗元的詩有多少和柳宗元的詩作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柳宗元的詩句有哪些 1、《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釋義: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

柳宗元多少詩寫到漁翁 漁翁柳宗元詩意

柳宗元多少詩寫到漁翁 漁翁柳宗元詩意

很多朋友對于柳宗元多少詩寫到漁翁和漁翁柳宗元詩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理解柳宗元《江雪》中的“漁翁”這一形象? 【古詩原文】《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創作背景】:《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所作的...

柳宗元對于詞的貢獻有哪些 柳宗元的文學貢獻

柳宗元對于詞的貢獻有哪些 柳宗元的文學貢獻

很多朋友對于柳宗元對于詞的貢獻有哪些和柳宗元的文學貢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韓俞柳宗元的詩詞奉獻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

柳宗元是詩什么,柳宗元的詩有哪些

柳宗元是詩什么,柳宗元的詩有哪些

今天給各位分享柳宗元是詩什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柳宗元的詩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柳宗元寫過哪些詩? 1.《江雪》年代:?唐?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2.《溪居》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三年級

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三年級

很多朋友對于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和柳宗元的古詩有哪些三年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柳宗元代表作有哪些? 柳宗元代表作有如下:1、《溪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貶官永州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描寫詩人被貶官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后,在溪邊筑室而居,過著閑適...

江雪怎么寫,江雪怎么寫怎么組詞

江雪怎么寫,江雪怎么寫怎么組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江雪怎么寫,以及江雪怎么寫怎么組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江雪在田字格里怎么寫 江雪 ? ? ? ? ? ?田字格占位寫法(楷體):江雪 ? ? ? ? ? ?田字格占位寫法(宋體):二年級江雪的古詩怎...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