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待漏所是什么,待漏所是什么意思

舞一世傾城2023-01-19 15:50故事52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待漏所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待漏所是什么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待漏院記注音版,稍微難的字希望有注音

待漏院[1]記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2]、歲功[3]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4]論道,六卿[5]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6]、夔[6]至房、魏[8],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于勤耳,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9];相君至止,噦噦[10]鑾聲。金門[11]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于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12]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13]薦[14]至,愿避位以禳[15]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16]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17]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18]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19],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20]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21]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22]于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23]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24]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25]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于執政者。[1]

2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1]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計時器。

[2] 品物:眾物,萬物。亨:通達順利。

[3] 歲功:一年農事的收獲。

[4] 三公:周代三公有兩說,一說是司馬、司徒、司空,一說是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為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唐宋仍沿此稱,惟已無實際職務。

[5] 六卿:《周禮》把執政大臣分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亦稱六卿。后世往往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為六卿。

[6]皋(gāo):即皋陶(yáo),相傳曾被舜選為掌管刑法的官。

[7] 夔:堯舜時的樂官。

[8]房:指房玄齡;魏:指魏征。

[9] 火城:朝會時的火炬儀仗。

[10] 噦噦(huì):象聲詞,徐緩而有節奏的響聲。

[11] 金門:又稱金馬門,漢代官署門旁有銅馬,故名。

[12] 弭:停止,消除。

[13] 眚(shěng):原義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為災異。

[14] 薦:副詞,表示頻度,相當于“一再”、“屢次”。

[15] 禳(ráng):除邪消災的祭祀。

[16] 厘:改變,改正。

[17] 四聰:《尚書·堯典》:“明四目,達四聰。”孔穎達疏:“達四方之聰,使為己遠聽四方也。”

[18] 三時:春、夏、秋三個農忙季節。

[19] 慆慆(tāo):紛亂不息的樣子。

[20]重瞳:相傳舜的眼睛有兩個瞳子,此指皇帝。

[21] 隳(huī):崩毀,毀壞。

[22] 懸:系連,關聯。

[23] 旅:俱,共同。

[24] 備員:湊數,充數。

[25] 棘寺: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獄的最高機關)的別稱。[1]

白話譯文

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順利生長,年年有所收成,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們使風雨調暢的結果。皇帝不說話,而人民和睦相親,四方萬國安寧,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討了治國綱要,六卿職責分明,伸張了皇帝的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知道,國君在上清閑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名臣善于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征,是屈指可數的。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勞不懈。早起晚睡為國君效力,連卿大夫都是如此,何況宰相呢!

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西邊設立宰相待漏院,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務。當朝見之所的門樓上映著一線曙光,東方還未大亮時,宰相就動身啟行,儀仗隊的燈籠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駕到,馬車鈴聲叮?,富有節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侍從撩開車上帷蓋,主人下車到待漏院暫息。在等候朝見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許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慮怎樣使他們平安;各方少數民族尚未歸順,考慮怎樣使他們前來歸附。戰事未息,怎樣使它平息;田野荒蕪,怎樣使人們去開墾。德才兼備之人尚未任用,我將推薦他們;奸人在朝,我將貶斥他們。氣候反常,天時不正,災害一次次發生,我愿意辭去相位來乞求上天消除滅害;各種刑罰未能廢止不用,欺詐行為不斷發生,我將請求施行文德教化來矯正這些人。懷著深深的憂慮,等待天明入宮。宮門開后,善聽各方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世風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優厚的俸祿,那就不是僥幸而得,而是完全應該的。

或許在想,我有私仇未報,考慮怎樣斥逐仇敵;有舊恩未報,考慮怎樣使恩人榮華富貴。考慮著金錢美女,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勢,我便考慮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直言諫諍,我便考慮怎樣罷斥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情,皇上憂慮,我便考慮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便考慮怎樣奉承獻媚求得皇上的歡心。他為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著假睡。宮門開了,金殿上龍目四顧,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被他蒙惑,政權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應該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國之政,萬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難道可以不謹慎以待嗎?還有一種宰相,他們沒有惡名聲,也沒有好名聲,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貪圖利祿,濫竽充數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寫此文,希望能把它記錄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誡執政的大臣。[1]

待漏院記的作品鑒賞

《待漏院記》是王禹偁為世人傳誦的政論性篇章之一。從題目類型上,這屬于“廳壁記”,實際卻是一篇充滿政治色彩的“宰相論”,以宰相待漏之時的不同思想狀態,將宰相分為賢相、奸相、庸相三個類型,褒貶之意非常鮮明,反映了他對現實政治的憂慮、批判與幻想。

文章開篇探究天道的運行規律、圣王的政治模式,以“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對儒家理想中“垂拱而天下治”(《尚書·武成》)的治道原因進行解釋,借以導出宰臣勤于政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自然轉到具有“示勤政”之意的待漏院,“勤政”則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第二段先描述宰臣上朝時的整肅莊嚴場面,繼而以“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這個設問作為過渡,圍繞待漏之時宰相們的所思所慮所追求,將這批人分為賢才、奸才和庸才三個類型,勾畫各自的面孔與靈魂。宰相總理全國政治、經濟、軍事、人事、司法等方方面面的事務,位高權重,能夠直接左右皇帝的意志,從而對整個國家造成影響,亦即“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宰相”。而如何保證相權的正當實施呢?作者把它歸結為宰相心中的一念之差:“思”為公則賢,“思”為私則奸;賢者“憂心忡忡”于安黎民、撫四夷、息兵革、辟荒田、薦賢才、斥佞臣、禳災眚、措五刑,奸者“私心慆慆”于復私仇、報舊恩、斂財富、陟同黨、斥異己、巧言諂容取悅君王;賢者居高官食厚祿而無愧,奸者不保于自身。這兩種人在思想上針鋒相對,對權力與責任的理解和運用亦截然不同,他們也會最終得到相應的獎懲。作者用對比手法分別刻畫二者的內心世界、表現其對帝王乃至國家政事的不同影響,以及各自的結局,使得賢相與奸相勢同水火的狀態更為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至于庸才,則只以寥寥幾筆為之勾勒臉譜,說他們既無過不必挨罵,又無功不受贊譽,成天隨大流,尸位素餐、濫竽充數、明哲保身而已。

《待漏院記》講的是宰相職責,也反映了宋儒的政治理想。作者心中理想的政治模式是:君王獨斷而無為于上,百官分職而勤劬于下,而作為其間樞紐的,就是宰相。不過,在現實政治中,奸相多而賢相少,庸相為數尤眾,作者正是深感于此,才寫了頗有規諷之意的《待漏院記》。寫作此文之后不久,他就遭到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貶謫,表面原因是為被妖尼道安誣訟的徐鉉抗疏雪冤,追究深層原因,則是因其直言敢諫、得罪權臣,至“為流俗所不容”(《宋史·王禹偁傳》)。說明宰相知國政懸萬命,當慎于思之以蒼生之富庶。勸誡宰相為政當勤,忠直無私,以保國安民為己任,而不應圖謀私利,誤國誤民,或貪圖祿位,庸碌無為。文章體現了作者開明的政治主張和實現清明吏治的進步要求;采用對比的寫法,刻畫了賢相和奸相的形象。

王禹偁是北宋倡導詩文革新的第一人,主張行文要明白曉暢,自然平易。《待漏院記》不僅在結構上具有對稱美,語言成就更為突出:以四字句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瑯瑯上口;某些段落靈活押韻并自由換韻,充滿節奏美、韻律美;以“之”字收尾的一系列句式,既整齊勻稱,又有紆徐之致。五十多年后,慶歷新政中失敗被貶的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其中“先憂后樂”的警句固然與此文之中“夙興夜寐,以事一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其構思、布局乃至句式,都可看到《待漏院記》的影子。

文章開頭的這幾句話:“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后人評價很高,這段話既是《待漏院記》要求宰相“勤政”的理論基礎,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對政治結構的認識。儒家經典反復申明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垂拱無為”(《尚書·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周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達到這種理想狀態的前提有二:其一,圣人是道德領袖,是價值標準;其二,三公、六卿各司其職,用這種道德指示與教育百姓。這種政治模式不是圣人創造的,而是“法乎天”的。“天道”在儒家看來是道德的宇宙,為人類世界確立價值標準,提供模仿榜樣。天官們負責司掌氣息風雨,從而使得“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這種政治哲學反映了以農業為基礎的民族所特有的思維模式。 1.將千古賢相奸相心事,曲曲描出,辭氣嚴正,可法可鑒。尤妙在先借“勤”字立說,后將“慎”字作斂,……雖名為記,極似箴體 (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

2.篇末自署其官以及姓名,亦見敬謹之意,而用規一語,尤覺一片婆心,千載如揭。宜昔人稱為垂世立教之文。 (余誠《古文釋義》)

3.此記首以天道,終以人命,而要歸于善體其君之心,嗚呼!所系亦大矣。待漏之頃,思乎?否乎?是又在居其職者。 (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

4.非駢非散,似箴似銘。文格猶沿五代,而緊切“待”字落想,詞無鯁避,正色毅然。(浦起龍《古文眉詮》)

五鼓待漏 什么意思

解釋如下

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漏即漏壺,為古代計時工具,指封建時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時刻。

五鼓待漏指凌晨時分。

朝臣待漏五更寒什么意思

意思:

等待朝議的臣子們在寒冷的五更天里默默等待時間的流逝。

延伸:

古代沒有鐘表計時,白天還可以用“冕”,晚上沒有陽光,就用“漏壺”。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后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鐘表傳入我國后,人們還是依據傳統,以“漏”這個字代指鐘表、時間。

古代朝臣一大早就要到皇宮集合,等待皇帝上朝,然后議事。清朝管全體朝臣上朝叫“大起”。等待,自然是要臣子們等皇上的,所以把“等待皇上上朝時刻”這個過程叫“待漏”。

待漏院記文言文原文翻譯

《待漏院記》選自《四部叢刊》本《小畜集》,作者王禹偁(chēng)。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時的不同思想狀態,將宰相分為賢相、奸相、庸相三個類型,褒貶之意非常鮮明,反映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憂慮、批判與幻想。待漏院記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待漏院記文言文原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待漏院記文言文原文

待漏院記

作者: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1]、歲功[2]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3]論道,六卿[4]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5]、夔[6]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于勤耳,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7]鑾聲。金門[8]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于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9]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10]薦[11]至,愿避位以禳[12]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13]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14]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15]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16],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17]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18]于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19]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20]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21]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于執政者。

   待漏院記文言文翻譯

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順利生長,年年有所收成,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們使風雨調暢的結果。皇帝不說話,而人民和睦相親,四方萬國安寧,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討了治國綱要,六卿職責分明,伸張了皇帝的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知道,國君在上清閑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名臣善于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征,是屈指可數的'。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勞不懈。早起晚睡為國君效力,連卿大夫都是如此,何況宰相呢!

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西邊設立宰相待漏院,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務。當朝見之所的門樓上映著一線曙光,東方還未大亮時,宰相就動身啟行,儀仗隊的燈籠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駕到,馬車鈴聲叮?,富有節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侍從撩開車上帷蓋,主人下車到待漏院暫息。在等候朝見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許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慮怎樣使他們平安;各方少數民族尚未歸順,考慮怎樣使他們前來歸附。戰事未息,怎樣使它平息;田野荒蕪,怎樣使人們去開墾。德才兼備之人尚未任用,我將推薦他們;奸人在朝,我將貶斥他們。氣候反常,天時不正,災害一次次發生,我愿意辭去相位來乞求上天消除滅害;各種刑罰未能廢止不用,欺詐行為不斷發生,我將請求施行文德教化來矯正這些人。懷著深深的憂慮,等待天明入宮。宮門開后,善聽各方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世風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優厚的俸祿,那就不是僥幸而得,而是完全應該的。

或許在想,我有私仇未報,考慮怎樣斥逐仇敵;有舊恩未報,考慮怎樣使恩人榮華富貴。考慮著金錢美女,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勢,我便考慮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直言諫諍,我便考慮怎樣罷斥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情,皇上憂慮,我便考慮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便考慮怎樣奉承獻媚求得皇上的歡心。他為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著假睡。宮門開了,金殿上龍目四顧,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被他蒙惑,政權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應該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國之政,萬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難道可以不謹慎以待嗎?還有一種宰相,他們沒有惡名聲,也沒有好名聲,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貪圖利祿,濫竽充數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寫此文,希望能把它記錄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誡執政的大臣。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0008.html

分享給朋友:

“待漏所是什么,待漏所是什么意思” 的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文言文有哪些,范仲淹 文言文

范仲淹的文言文有哪些,范仲淹 文言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范仲淹的文言文有哪些,以及范仲淹 文言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范仲淹代的文言文 1. 關于范仲淹的文言文 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屬(下屬的官吏)登樓置辦酒,未舉觴,見缞绖...

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 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死的

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 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死的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以及唐代陸希聲活了多久死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滿谷仙桃照水紅是什么意思 滿谷仙桃照水紅:可以翻譯成滿山谷都長滿了桃樹,桃樹上長滿了桃子,個個紅彤彤的,是桃子成熟的季節,而猴子喜歡吃桃子。“滿谷仙桃照水紅”出處出自 唐代 陸希聲...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