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悲暮序如何,悲客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客心悲暮序如何,以及悲客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秋晚登古城原文_翻譯及賞析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唐代·李百藥《秋晚登古城》 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
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
霞景煥余照,露氣澄晚清。
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 秋天 , 登高 , 寫景懷古 鑒賞
這是一首登臨懷古之作。首聯“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古城”,緊扣題目,直抒胸臆。日暮時分,四野幽暝,縱目遠望,路途還很遙遠,詩人在悵然間,登臨蒼涼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開篇詩人就借眼前實景的描寫,渲染了一種蕭瑟凄寂的氛圍。正所謂“樵童牧豎,并皆吟諷”。他同類題材創作,如《郢城懷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總轡臨秋原,登城望寒日?!倍碱惔?。
中間三聯由首聯生發,寫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次聯“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衰敗的城墻頭,晚歸的鳥雀、烏鴉聚集在一起悲鳴著,不時又陣陣驚起,“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城下灌木叢的上空,升起裊裊炊煙?!跋季盁ㄓ嗾?,露氣澄晚清”:遠處,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陽的余照,原野的露氣洗凈了傍晚的昏暝,顯得明媚一些。詩人內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緩解。但一個“余”字,一個“晚”字,仍然抑郁著寫景抒情的基調:“霞景”雖明艷,但畢竟是“余照”;“露氣”雖清新,但畢竟是“晚清”。
經過中間三聯寫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鋪墊,詩就自然地過渡到尾聯的強烈抒情:“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意謂:肅殺的秋風固然可以使萬物凋敗,而我的心志豈能就此消失!結得極妙,呼應首聯,如果說開始的“悵然臨古城”,只是詩人淡淡的自我喟嘆,抒發內心的惆悵落寞,那結束的“此志安可平”卻是詩人對現實的強烈抗議。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
李百藥
杞菊垂珠滴露紅,兩蛩相應語莎叢。蟲絲罥盡黃葵葉,寂歷高花側晚風。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橘蠹如蠶入化機,枝間垂繭似蓑衣;忽然蛻作多花蝶,翅粉才干便學飛。靜看檐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蜻蜒倒掛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圍。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牋訴天公休掠剩,半賞私債半輸官。秋來只怕雨垂垂,甲子無云萬事宜。獲稻畢工隨曬谷,直須晴到入倉時。中秋全景屬潛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銀一色,城中有此月明無。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菽粟瓶罌貯滿家,天教將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細搗棖虀買鲙魚,細搗棖虀賣膾魚,西風吹上四腮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新霜徹曉報秋深,染盡青林作纈林。惟有橘園風景異,碧叢叢里萬黃金?!未し冻纱蟆肚锶仗飯@雜興》
秋日田園雜興
宋代 : 范成大
展開閱讀全文∨ 杞菊垂珠滴露紅,兩蛩相應語莎叢。蟲絲罥盡黃葵葉,寂歷高花側晚風。
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蠶入化機,枝間垂繭似蓑衣;忽然蛻作多花蝶,翅粉才干便學飛。
靜看檐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蜻蜒倒掛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圍。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牋訴天公休掠剩,半賞私債半輸官。
秋來只怕雨垂垂,甲子無云萬事宜。獲稻畢工隨曬谷,直須晴到入倉時。
中秋全景屬潛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銀一色,城中有此月明無。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菽粟瓶罌貯滿家,天教將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細搗棖虀買鲙魚,
細搗棖虀賣膾魚,西風吹上四腮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
新霜徹曉報秋深,染盡青林作纈林。惟有橘園風景異,碧叢叢里萬黃金。 ▲ 田園 , 秋天生活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秦云起嶺樹,胡雁飛沙洲。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拼だ畎住兜切缕綐恰?/p>
登新平樓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
秦云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秋天 , 望遠 , 抒懷 , 憂國憂民壯志未酬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未ぬK軾《謁金門·秋興》
謁金門·秋興
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 秋天 , 寫景 , 抒懷感慨
《郢城懷古》(李百藥)詩句譯文賞析
郢城懷古
李百藥
系列:詠史懷古詩大全
郢城懷古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
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
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蒐云夢掩,壯觀章華筑。
人世更盛衰,吉兇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
南風忽不盡,西師日侵蹙。
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撲。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
狐兔時游戲,霜露日沾沐。
釣者故池平,神臺塵宇覆。
陣云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注釋
(1)客心:游客的心情,作者自謂;暮序:一年之末,指暮冬。
(2)登墉:登上郢城故城墻;墉,壘土為墻,此處指郢城墻;瞰平陸:瞰,從高處往低看,即俯視;平陸:平野。
(3)林澤:山林與水澤:窅:沉遠貌;芊綿:草木茂密繁盛的樣子。
(4)郁重復:郁:結;重復:山重水復,此指山川縱橫交錯。
(5)資:依靠,憑借;設險:設防。
(6)名都:郢城;拒:抗,此處可作鎮守解;江隩:水流彎曲處。
(7)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面的長城,古為中國九塞之一?!蹲髠鳌罚骸赋匠且詾槌?,漢水以為池」。次:邁,連接。
(8)溟海:本為神話中的海,此泛指楚國南邊的深海;窮南服:楚國疆域一直到達了當時中國極南的地區。
(9)挫吳豕:這是罵吳國的話,語出《左傳》:伍員率吳兵滅楚,入郢,大將申包胥乞秦師楚,七日哭于秦庭,說:「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10)競周鹿:競鹿,逐鹿,喻爭奪天下。
(11)萬乘:《孟子·梁惠王》:「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注:萬乘,謂天子也;千乘,諸侯也?!惯@里指楚王。沮漳:沮水與漳水。
(12)九鼎:指東周,時其首都在洛水之陽。伊谷:伊水與谷水。
(13)大蒐:古春獵為蒐,天子出獵于春日為大蒐。云夢掩:楚國為古云夢七澤之地。這里指楚王出獵時聲勢浩大,旌旗蔽日,人馬蓋地。
(14)章華:即章華臺,為楚王所筑?!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赋映烧氯A之臺,愿與諸侯落之」。
(15)更:替換。
(16)吉兇良倚伏:《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禍相因而互倚。
(17)遽:急速,忽忙地。
(18)賢臣逐:指屈原兩次被楚王放逐。
(19)南風:指楚國。楚國地處南方。
(20)西師:指秦國。秦國地處西方。日侵蹙:(秦)因侵略迫使(楚)國土日漸縮小。蹙:收縮。
(21)運圮:國運衰敗。屬馳驅:不斷地輾轉遷移。
(22)時屯:時事艱難。恣敲撲:恣,恣意、任意。敲撲,撻伐 *** 。
(23)夷陵火:夷陵,今宜昌,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火燒夷陵。
(24)秦庭哭:語出《左傳》(見前文注9)。
(25)鄢郢: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內?!对涂たh圖志》卷二十一:「故宜城,在縣南九里。本楚鄢縣,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蠻水灌鄢城,扙之,遂取鄢?!观珵槌汲?。丘墟:廢墟。
(26)俄:一會兒,很快。慘黷:昏暗貌。
(27)狐兔時游戲:狐貍與兔子時常出沒在郢城的廢墟上。
(28)沾沐:侵蝕。
(29)釣渚:楚莊王所筑的諸侯臺,在紀南城東不遠處。下句「神臺」同。
(30)陣云埋夏首:陣云,濃云;夏首,夏水的上游?!稘h書·地理志》:「夏水,首受江」,夏水在今江陵縣境。
(31)舟壑遷:意謂滄海桑田,山水已非昔貌。
(32)年祀倏:指對楚先王的歲時祭祀,如今已倏然不復舉行了。
賞析
《郢城懷古》是李百藥傳世作品中最優秀的詩篇之一。郢是戰國時楚國的京城。這首詩充滿了歷史典故,有點冗長乏味。作者在詩中緊密追隨鮑照《蕪城賦》的結構,不過鮑照將衰敗與繁榮時期的驕奢相聯系,李百藥卻更關心不可避免的盛衰模式:「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樸」。這是抽像觀念、引喻及命運決戰幻象的有力結合。對聯的第二句用《易經》的卦名「屯」(「始難」)來解釋郢城的衰敗。楚國是被秦國擊敗的,「敲樸」一語出自賈誼一篇論秦專制的著名文章。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從歷史的角度,把楚國上下400多年的歷史用詩的語言表現出來,風格沉郁,氣韻深沉,具有史詩般的氣質。
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原文_翻譯及賞析
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縷。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秘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未ち馈队駱谴骸ふ讶A夜醮連清曙》 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 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縷。
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秘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 懷古 , 諷刺宮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仙曲自夜至曉鳴奏著,在祈禱神仙降臨。宮殿四周五色旗飄揚,宮殿籠罩在吉祥的云霧之中。無數的燭光如同天上的繁星,燦爛輝煌,燃著的百和香冒著一縷縷蒼郁的菸絲,分外幽香。
宮殿內鋪著芳香的絲綢地毯,敬請的神仙終于降臨了。天子屏息靜氣聽著神仙對他傳授仙家秘訣。再無須用靈龜去占卜了,從此以后王朝的命運將與天地一樣長久。
創作背景 賞析
若依吳熊和考證,那么這首《玉樓春》乃是諛圣詞。
北宋真宗時期,對遼作戰失利,為掩飾澶淵之盟的恥辱,宋真宗編造了“天書”降世的謊言。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稱“圣祖”趙玄朗將于十月二十四日“降圣”延恩殿。是日,宮中通宵夜醮,真宗親臨道場,迎候圣祖,并恭聽了真君的秘訓。
詞的上片鋪寫夜醮場面,結構緊湊,氣氛熱烈。“昭華夜醮連清曙”,仙樂自夜達曉鳴奏著。“金殿霓旌籠瑞霧”,宮殿里飄揚著各色旗幟。“九枝擎燭燦繁星”,晚上燃起蠟燭,燭光燦爛如繁星,極言場面之大?!鞍俸头傧愠榇淇|”,百和香抽出一縷縷的青煙。
下片 *** 宗親臨道場?!跋懔_薦地延真馭”寫道場的奢華場景,“香羅”鋪地,以待真君駕臨?!叭f乘凝旒聽秘語”寫天子恭聽真君秘訓,其中“凝旒”這個詞用得極好,寫出了真宗的嚴肅恭敬?!安纺隉o用考靈龜”兩句祝頌國祚與天地共長久,乃諛圣詞必不可少的套話。
“天書”事件后,向真宗爭奏祥瑞,競獻贊頌者絡繹不絕,這也造成了北宋科舉史上的特例,那就是在正常的禮部考試外另辟因獻頌而賜第的“蹊徑”。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前后至少舉行過四次。柳永科場失意始于真宗朝,在急于仕進而又屢遭黜落的情況下,進獻《玉樓春》這類諛圣詞的目的也就不言自明了。若依薛瑞生考證,則這首《玉樓春》是首諷刺詞,其詞明寫漢武帝,實則暗諷宋真宗。
也許是反諷之意太過明顯,故詞中多用《漢武帝內傳》中的典故。“九枝擎燭燦繁星”二句出自《漢武帝內傳》:“燔百和香,燃九微燈,以待西王母 ”;“香羅薦地延真馭”一句出自《漢武帝內傳》:“以紫羅薦地”;“萬乘凝旒聽秘語”一句出自《漢武帝內傳》:“帝乃盛服,立于陛下,敕端門之內,不得有妄窺者。內外寂謐,以候云駕”。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臺。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當時明月,依依素影,何處飛來?——元代·倪瓚《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元代倪瓚
詠史懷古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宋代·袁去華《水調歌頭·定王臺》
水調歌頭·定王臺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詠史懷古 , 豪放愛國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大蒐云夢掩,壯觀章華筑。人世更盛衰,吉兇良倚伏。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南風忽不盡,西師日侵蹙。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撲。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狐兔時游戲,霜露日沾沐。釣者故池平,神臺塵宇覆。陣云埋夏首,窮陰慘荒谷。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唐代·李百藥《郢城懷古》
郢城懷古
唐代李百藥
展開閱讀全文∨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
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
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蒐云夢掩,壯觀章華筑。
人世更盛衰,吉兇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
南風忽不盡,西師日侵蹙。
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撲。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
狐兔時游戲,霜露日沾沐。
釣者故池平,神臺塵宇覆。
陣云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 懷古
《全唐詩》卷四十三
卷43_1 【少年行】李百藥
少年飛翠蓋,上路勒金鑣。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少年不歡樂,何以盡芳朝。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掛纓豈憚宿,落珥不勝嬌。寄語少年子,無辭歸路遙。
卷43_2 【渡漢江】李百藥
東流既彌彌,南紀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駭弄珠皋。
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溜闊霞光近,川長曉氣高。
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風毛??托募榷嗑w,長歌且代勞。
卷43_3 【秋晚登城】李百藥
日落征途遠,悵然臨城。頹墉寒雀集,荒堞晚烏驚。
蕭森灌木上,迢遞孤煙生。霞景煥馀照,露氣澄晚清。
秋風轉搖落,此志安可平。
卷43_4 【途中述懷】李百藥
伯喈遷塞北,亭伯之遼東。伊余何為客,獨守云臺中。
途遙已日暮,時泰道斯窮。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巖桐。
目送衡陽雁,情傷江上楓。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難通。
丈夫自有志,寧傷官不公。
卷43_5 【郢城懷】李百藥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蒐云夢掩,壯觀章華筑。人世更盛衰,吉兇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南風忽不競,西師日侵蹙。
運圯屬馳驅,時屯恣敲樸。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狐兔時游踐,霜露日沾沐。
釣渚故池平,神臺層宇覆。陣云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卷43_6 【晚渡江津】李百藥
寂寂江山晚,蒼蒼原野暮。秋氣懷易悲,長波淼難溯。
索索風葉下,離離早鴻度。丘壑列夕陰,葭菼凝寒霧。
日落亭皋遠,獨此懷歸慕。
卷43_7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李百藥
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麗珠光。云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
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卷43_8 【謁漢高廟】李百藥
纂堯靈命啟,滅楚馀閏終。飛名膺帝箓,沈跡韞神功。
瑞氣朝浮碭,祥符夜告豐。抑揚駕人杰,叱咤掩時雄。
締構三靈改,經綸五緯同。干戈革宇內,聲教盡寰中。
運謝年逾遠,魂歸道未窮。樹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宮。
沐蘭祈泗上,謁帝動深衷。英威肅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徑,枌社落霜叢。蕭索陰云晚,長川起大風。
卷43_9 【登葉縣故城謁沈諸梁廟】李百藥
總轡臨秋原,登城望寒日。煙暇共掩映,林野俱蕭瑟。
楚塞郁不窮,吳山高漸出??托惺馕匆?,沐澡期終吉。
椒桂奠芳樽,風云下虛室。館宇肅而靜,神心康且逸。
伊我非真龍,勿驚疲朽質。
卷43_10 【安德山池宴集(安德,楊師道封號)】李百藥
朝宰論思暇,高宴臨方塘。云飛鳳臺管,風動令君香。
細草開金埒,流霞泛羽觴。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
上才同振藻,小技謬連章。懷音自蘭室,徐步返山莊。
卷43_11 【和許侍郎游昆明池】李百藥
神池望不極,滄波接遠天。儀星似河漢,落景類虞泉。
年深平館宇,道泰偃戈船。差池下鳧雁,掩映生云煙。
浪花開已合,風文直且連。稅馬金堤外,橫舟石岸前。
羽觴傾綠蟻,飛日落紅鮮。積水浮深智,明珠曜雅篇。
大鯨方遠擊,沉灰獨未然。君嘯儔侶,短翮徒聯翩。
卷43_12 【賦得魏都】李百藥
炎運精華歇,清都寶命開。帝里三方盛,王庭萬國來。
玄武疏遙磴,金鳳上層臺。乍進仙童樂,時傾避暑杯。
南館招奇士,西園引上才。還惜劉公干,疲病清漳隈。
卷43_13 【賦禮記】李百藥
玉帛資王會,郊丘葉圣情。重廣開環堵,至道軼金籝。
盤薄依厚地,遙裔騰太清。方悅升中禮,足以慰馀生。
卷43_14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李百藥
化歷昭唐典,承天順夏正。百靈警朝禁,三辰揚旆旌。
充庭富禮樂,高宴齒簪纓。獻壽符萬歲,移風韻九成。
卷43_15 【妾薄命】李百藥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羞聞拊背入,恨說舞腰輕。
太常先已醉,劉君恒帶酲。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
卷43_16 【火鳳詞二首】李百藥
歌聲扇后出,妝影鏡中輕。未能令掩笑,何處欲障聲。
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見雙嚬斂,疑人含笑情。
佳人靚晚妝,清唱動蘭房。影出含風扇,聲飛照日梁。
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自有橫陳會,應憐秋夜長。
卷43_17 【奉和初春出游應令】李百藥
鳴笳出望苑,飛蓋下芝田。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輕煙。
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日斜歸騎動,馀興滿山川。
卷43_18 【寄楊公】李百藥
公子盛西京,光華早著名。分庭接游士,虛館待時英。
高閣浮香出,長廊寶釧鳴。面花無隔笑,歌扇不障聲。
卷43_19 【戲贈潘徐城門迎兩新婦】李百藥
秦晉積舊匹,潘徐有世親。三星宿已會,四德婉而嬪。
云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年華與妝面,共作一芳春。
卷43_20 【送別】李百藥
眷言一杯酒,凄愴起離憂。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雁行遙上月,蟲聲迥映秋。明日河梁上,誰與論仙舟。
卷43_21 【雨后】李百藥
晚來風景麗,晴初物色華。薄云向空盡,輕虹逐望斜。
后窗臨岸竹,前階枕浦沙。寂寥無與晤,尊酒論風花。
卷43_22 【文德皇后挽歌】李百藥
裴回兩儀殿,悵望九成臺。玉輦終辭宴,瑤筐遂不開。
野曠陰風積,川長思鳥來。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馀哀。
卷43_23 【詠蟬】李百藥
清心自飲露,哀響乍吟風。未上華冠側,先驚翳葉中。
卷43_24 【詠螢火示情人】李百藥
窗里憐燈暗,階前畏月明。不辭逢露濕,只為重宵行。
卷43_25 【春眺】李百藥
疲痾荷拙患,淪躓合幽襟。棲息在何處,丘中鳴素琴。
卷43_26 【句】李百藥
今日持團扇,非是為秋風。(賦得班去趙姬升見《詩式》)
臺城路·洗妝臺懷古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臺尚臨芳渚。露腳斜飛,虹腰欲斷,荷葉未收殘雨。添妝何處。試問取雕籠,雪衣分付。一鏡空蒙,鴛鴦拂破白萍去。
相傳內家結束,有帕裝孤穩,靴縫女古。冷艷全消,蒼苔玉匣,翻出十眉遺譜。人間朝暮。看胭粉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鈴,綰風深夜語。
注釋
①洗妝臺:指金章宗為季妃所建之梳妝樓,地址在今北京市北海(即太液池之北部)瓊華島上,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稱之為“廣寒之殿”,今已不存。晚明王圻《稗史匯編·地理門·郡邑》謂:“瓊花島梳妝臺皆金故物也?!瓓y臺則章宗所營,以備李妃行園而添妝者。”其自注云:“都人訛為蕭太后梳妝樓?!北酒髡呒凑`以為是遼太后之梳妝樓。
②六宮二句:六宮,相傳古代天子有六宮,即正宮一,燕宮五。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薄优_,高臺,謂高大的宮殿?!》间?,長有芳菲花卉之水邊。此二句是說,往日那六宮中的美麗的皇后妃繽早已消逝,誰又見到過呢,而今只有這太液池畔高高的樓臺依稀尚存。
③露腳二句:露腳,雨腳。李賀《李憑箜篌引》:“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焙缪?,即虹橋,拱橋,指今北海太液池之永安橋。上官儀《德山池宴集》:“雨霧虹橋晚,花落鳳臺春?!贝硕湔f眼前是一片迷蒙的景象,雨腳斜飛,水漫拱橋,河葉田田,殘雨瀟瀟。
④添妝:指向宮中后妃贈送財禮。這里借指洗妝臺。
⑤試問二句:雕籠,飾有雕花的鳥籠子,代指籠中之鳥。彌衡《鸚鵡賦》:“閉以雕籠,剪其翅羽。” 雪衣,即雪衣娘,白色鸚鵡。古代宮中多養之,此鳥聰慧,洞曉人言,唐玄宗曾呼貴妃為“雪衣女”,左右呼之“雪衣娘”。楊維禎《無題》:“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狈指丁S斜硎境鰜碇x。呂本中《蝶戀花》:“睡起小倉香一縷。玉篆回紋,等個人分付。”此二句意思是說只有籠中的鸚鵡能夠回答了。
⑥相傳三句:內家,指皇宮(或代指宮女)。唐王建《宮詞》:“盡送春球出內家,記巡傳把一枝花。”薛能《吳姬》:“身是三子第一名,內家叢里獨分明。”胡浩然《萬年歡·上元》:“有多少、佳人如玉。春衫袂.,整整齊齊,內家新樣妝束。”內家裝,即漢家宮廷中的妝束。帕裝,即帕服,謂女子施粉黛花鈿,穿艷麗眼裝。 孤穩,即玉。古代契丹語音譯?!哆|史?國語解》:“孤穩,玉也?!薄∨?,金、黃金。亦為古代契丹語音譯?!哆|史·營衛志上》:“女古斡魯朵,圣宗置。是為興圣宮。金曰‘女古’?!庇?,遼王鼎《焚椒錄》:“宮中為〔懿德皇后〕語曰:‘孤穩壓帕女古靴,菩薩喚作耨斡磨?!w言以玉飾首,以金飾足,以觀音作皇后也?!边@里是說,遼代宮中以玉飾首,以金飾足,不再采用漢家宮中的妝束樣式了。
⑦冷艷三句:冷艷,形容耐寒之花。劉克莊《念奴嬌·菊花》:“冷艷幽香,輕紅淡白,占斷西風里?!庇裣?,玉制之匣,用以貯藏珍貴之物。李白《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寶刀隱玉匣,銹澀空莓苔?!庇?,謂玉匣為帝王之葬飾,漢代以之賜大臣,以示優禮,即所謂“金縷玉匣”。《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 十眉遺譜,即《十眉圖》,唐玄宗令畫工作。為十樣眉妝鴛鴦(又名八字)、山水(又名遠山)、五岳、三蜂、垂珠、月棱(又名卻月)、分稍,??(左氵右亟)眼、拂云(又名橫煙)、倒暈等。蘇軾《十二眉子硯歌》:“君不見成都畫手開十眉,橫云卻月爭新奇?!?
⑧胭粉亭:未詳何指。或為洗妝臺附近之亭。
⑨花鈴:護花之鈴擋,置于花梢或花叢附近,用以驚嚇鳥雀。參見《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注③。
賞析
此篇所說的“洗妝樓”本應是金章宗為李妃所建之添妝樓(詳見注①),但時人誤以為是遼蕭太后之梳妝樓,遂多有訛而詠之者(陳維籍亦有《齊夭樂·遼后妝樓》,大約也是誤作)。本篇亦如是。故詞中所詠即為遼代之故事。作者登臨吊古,就眼見之景,想到遼太后的往事,遂生情動感,不無今昔之嘆,而其中亦隱含了幾多以古為鑒的深意。
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
1.臺城:舊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時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
2.南朝陳后主在臺城營造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樓,以供游玩,并自譜《玉樹后庭花》,中有“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
3.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譯文
“江雨霏霏江草齊”: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江邊綠草如茵,四望迷蒙,煙籠霧罩,如夢如幻,不免引人遐思。
“六朝如夢鳥空啼”:佳木蔥蘢,草長鶯飛,處處顯出了自然界的生機。詩人在歡快婉轉的鳥啼聲中,追想起曾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都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瞻仰憑吊的歷史遺跡。
“無情最是臺城柳”:最無情的就是那臺城的楊柳,它既不管人事興衰與朝代更迭,也不管詩人憑吊歷史遺跡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傷與悵惘。
“依舊煙籠十里堤”:(繁茂的楊柳)依然在煙霧籠罩的十里長堤邊隨風飄曳,依舊能給人以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想起當年繁榮昌盛的局面。
賞析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臺城,舊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本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成帝時改建。從東晉到南朝結束,這里一直是朝廷臺省(中央政府)和皇宮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樞,又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中唐時期,昔日繁華的臺城已是“萬戶千門成野草”;到了唐末,這里就更荒廢不堪了。
吊古詩多觸景生情,借景寄慨,寫得比較虛。這首詩則比同類作品更空靈蘊藉。它從頭到尾采取側面烘托的手法,著意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情調氣氛,讓讀者透過這層隱約的感情帷幕去體味作者的感慨。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起句不正面描繪臺城,而是著意渲染氛圍。金陵濱江,故說“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細,在霏霏雨絲中,四望迷蒙,如煙籠霧罩,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碧綠如茵,又顯出自然界的生機。這景色即具有江南風物特有的輕柔婉麗,又容易勾起人們的迷惘惆倀。這就為下一句抒情作了準備。
“六朝如夢鳥空啼”。從首句描繪江南煙雨到次句的六朝如夢,跳躍很大,乍讀似不相屬。其實不僅“江雨霏霏”的氛圍已暗逗“夢”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間就隱藏著一座已經荒涼破敗的臺城。鳥啼草綠,春色常在,而曾經在臺城追歡逐樂的六朝統治者卻早已成為歷史上來去匆匆的過客,豪華壯麗的臺城也成了供人憑吊的歷史遺跡。從東吳到陳,三百多年間,六個短促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覆亡,變幻之速,本來就給人以如夢之感;再加上自然與人事的對照,更加深了“六朝如夢”的感慨?!芭_城六代競豪華”,但眼前這一切已蕩然無存,只有不解人世滄桑、歷史興衰的鳥兒在發出歡快的啼鳴?!傍B空啼”的“空”,即“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出“夢”字,寓慨很深。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睏盍谴禾斓臉酥?。在春風中搖蕩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讓人想起繁榮興茂的局面。當年十里長堤,楊柳堆煙,曾經是臺城繁華景象的點綴;如今,臺城已經是“萬戶千門成野草”,而臺城柳色,卻“依舊煙籠十里堤?!边@繁榮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涼破敗的歷史遺跡,終古如斯的長堤煙柳和轉瞬即逝的六代豪華的鮮明對比,對于一個身處末世、懷著亡國之憂的詩人來說,該是多么令人觸目驚心!而臺城堤柳,卻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依舊”二字,深寓歷史滄桑之慨。它暗示了一個腐敗的時代的消逝,也預示歷史的重演。堤柳堆煙,本來就易觸發往事如煙的感慨,加以它在詩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寫興亡之感的憑藉,所以詩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別強烈?!盁o情”、“依舊”,通貫全篇寫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鳥與堤柳;“最是”二字,則突出強調了堤柳的“無情”和詩人的感傷悵惘。
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免不了有今之視昔,亦猶后之視今之感。亡國的不祥預感,在寫這首詩時是縈繞在詩人心頭的。如果說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的強烈感喟中還蘊含著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則在如夢似幻的氣氛中流露了濃重的傷感情緒,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勢已成,重演六朝悲劇已不可免的現實在吊古詩中的一種折光反映。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的“依舊”暗示人世的滄桑,以物的“無情”反托人的傷痛,而在歷史感慨之中即暗寓傷今之意。思想情緒雖不免有些消極,但這種虛處傳神的藝術表現手法,仍可以借鑒。
郢城懷古
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陸。
林澤窅芊綿,山川郁重復。
王公資設險,名都拒江隩。
方城次北門,溟海窮南服。
長策挫吳豕,雄圖競周鹿。
萬乘重沮漳,九鼎輕伊谷。
大蒐云夢掩,壯觀章華筑。
人世更盛衰,吉兇良倚伏。
遽見鄰交斷,仍睹賢臣逐。
南風忽不盡,西師日侵蹙。
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撲。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
鄢郢遂丘墟,風塵俄慘黷。
狐兔時游戲,霜露日沾沐。
釣者故池平,神臺塵宇覆。
陣云埋夏首,窮陰慘荒谷。
悵矣舟壑遷,悲哉年祀倏。
雖異三春望,終傷千里目。
注釋
(1)客心:游客的心情,作者自謂;暮序:一年之末,指暮冬。
(2)登墉:登上郢城故城墻;墉,壘土為墻,此處指郢城墻;瞰平陸:瞰,從高處往低看,即俯視;平陸:平野。
(3)林澤:山林與水澤:窅:沉遠貌;芊綿:草木茂密繁盛的樣子。
(4)郁重復:郁:結;重復:山重水復,此指山川縱橫交錯。
(5)資:依靠,憑借;設險:設防。
(6)名都:郢城;拒:抗,此處可作鎮守解;江隩:水流彎曲處。
(7)方城:春秋時楚國北面的長城,古為中國九塞之一?!蹲髠鳌罚骸俺匠且詾槌?,漢水以為池”。次:邁,連接。
(8)溟海:本為神話中的海,此泛指楚國南邊的深海;窮南服:楚國疆域一直到達了當時中國極南的地區。
(9)挫吳豕:這是罵吳國的話,語出《左傳》:伍員率吳兵滅楚,入郢,大將申包胥乞秦師楚,七日哭于秦庭,說:“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10)競周鹿:競鹿,逐鹿,喻爭奪天下。
(11)萬乘:《孟子·梁惠王》:“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注:萬乘,謂天子也;千乘,諸侯也?!边@里指楚王。沮漳:沮水與漳水。
(12)九鼎:指東周,時其首都在洛水之陽。伊谷:伊水與谷水。
(13)大蒐:古春獵為蒐,天子出獵于春日為大蒐。云夢掩:楚國為古云夢七澤之地。這里指楚王出獵時聲勢浩大,旌旗蔽日,人馬蓋地。
(14)章華:即章華臺,為楚王所筑?!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俺映烧氯A之臺,愿與諸侯落之”。
(15)更:替換。
(16)吉兇良倚伏:《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指福禍相因而互倚。
(17)遽:急速,忽忙地。
(18)賢臣逐:指屈原兩次被楚王放逐。
(19)南風:指楚國。楚國地處南方。
(20)西師:指秦國。秦國地處西方。日侵蹙:(秦)因侵略迫使(楚)國土日漸縮小。蹙:收縮。
(21)運圮:國運衰敗。屬馳驅:不斷地輾轉遷移。
(22)時屯:時事艱難。恣敲撲:恣,恣意、任意。敲撲,撻伐凌辱。
(23)夷陵火:夷陵,今宜昌,楚先王的陵墓在此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火燒夷陵。
(24)秦庭哭:語出《左傳》(見前文注9)。
(25)鄢郢:故址即今宜城南境內?!对涂たh圖志》卷二十一:“故宜城,在縣南九里。本楚鄢縣,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引蠻水灌鄢城,扙之,遂取鄢?!臂珵槌汲?。丘墟:廢墟。
(26)俄:一會兒,很快。慘黷:昏暗貌。
(27)狐兔時游戲:狐貍與兔子時常出沒在郢城的廢墟上。
(28)沾沐:侵蝕。
(29)釣渚:楚莊王所筑的諸侯臺,在紀南城東不遠處。下句“神臺”同。
(30)陣云埋夏首:陣云,濃云;夏首,夏水的上游?!稘h書·地理志》:“夏水,首受江”,夏水在今江陵縣境。
(31)舟壑遷:意謂滄海桑田,山水已非昔貌。
(32)年祀倏:指對楚先王的歲時祭祀,如今已倏然不復舉行了。
賞析
《郢城懷古》是李百藥傳世作品中最優秀的詩篇之一。郢是戰國時楚國的京城。這首詩充滿了歷史典故,有點冗長乏味。作者在詩中緊密追隨鮑照《蕪城賦》的結構,不過鮑照將衰敗與繁榮時期的驕奢相聯系,李百藥卻更關心不可避免的盛衰模式:“運圮屬馳驅,時屯恣敲樸”。這是抽象觀念、引喻及命運決戰幻象的有力結合。對聯的第二句用《易經》的卦名“屯”(“始難”)來解釋郢城的衰敗。楚國是被秦國擊敗的,“敲樸”一語出自賈誼一篇論秦專制的著名文章。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人從歷史的角度,把楚國上下400多年的歷史用詩的語言表現出來,風格沉郁,氣韻深沉,具有史詩般的氣質。
劉禹錫 臺城
《臺城》
作者:劉禹錫
原文:
臺城六代競豪華,
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
只緣一曲后庭花。
賞析: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稱,最末的那位陳后主更甚。他在豪華的臺城里,營造了結綺、臨春、望仙三座高達數十丈的樓閣,整天倚翠偎紅,不理朝政,還自譜新曲《玉樹后庭花》,填上淫詞,讓數以千計的美女邊歌邊舞??稍趿象细栉磸?,隋兵已迫都門,樓上紅燈,樓下戰火,連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這靡靡之音中結束了。這首懷古詩,以古都金陵的核心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首句總寫臺城,綜言六代,是一幅鳥瞰圖。六代競豪華,乍看只是敘事,但前面冠以臺城,便立刻使人聯想到當年金陵王氣,今日斷瓦頹垣,這就有了形象。豪華之前,著一競字,直貫六朝三百多年歷史及先后登基的近四十位帝王。競當然不是直觀形象,但用它來點化豪華,使之化成了無數幅爭奇斗巧、富麗堂皇的六代皇宮圖,它比單幅圖畫提供的形象更為豐滿。
次句在畫面上突出了結綺、臨春兩座凌空高樓(還應包括另一座望仙閣在內)。事最奢是承上豪華而發的議論,最字接競字,其奢為六朝之最,可說登峰造極,那么陳后主的下場如何,是不難想象了。這一句看起來寫兩座高樓,而議論融化在形象中了。這兩座高樓,雖然只是靜止的形象,但詩句卻能引起讀者對樓臺中人和事的聯翩浮想。似見簾幕重重之內,香霧縹緲之中,舞影翩翩,輕歌陣陣,陳后主與妖姬艷女們正在縱情作樂。詩的容量就因結綺臨春引起的聯想而更加擴展了。
第三句記樓臺今昔。眼前野草叢生,滿目瘡痍,這與當年萬戶千門的繁華景象形成多么強烈的對比。一個成字,給人以轉瞬即逝之感。數百年前的盛景,似乎一下子就變成了野草,其中極富深意。我們仿佛置身于慘碧凄迷的瓦礫堆中,當年粉黛青蛾,依稀可見;今日累累白骨,怵目驚心。
結句論述陳后主失國因由,詩人改用聽覺形象來表達,在千門萬戶成野草的凄涼情景中,仿佛隱約可聞《玉樹后庭花》的樂曲在空際回蕩。這歌聲使人聯想到當年翠袖紅氈,緩歌曼舞的場面,不禁使人對這一幕幕歷史悲劇發出深沉的感嘆。
懷古詩往往要抒發議論的,但這首詩不作抽象的議論,而是把議論和具體形象結合在一起,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讓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使詩句具有無限情韻,發人深思,引人遐想。這樣,我們毫不感到是在聽詩人枯燥地譏評古人古事,只感到在讀詩中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