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看君不合長數奇如何賞析,看君不合長數奇的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高適看君不合長數奇如何賞析,以及看君不合長數奇的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廣數奇的詩詞典故
典源出處 《史記 ·李將軍列傳》:“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封為樂安侯。……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 (一種占卜術) 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大將軍 (衛) 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 (ji),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漢書 ·李廣傳》亦載。
釋義用法 李廣是漢代的.名將,自年輕時出征起,一生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歷盡辛勞,功勛卓著,卻始終不得封侯。而功勞名聲不如他的人,很多都得到了封賞。后用此典感慨命運不佳,壯志難酬或不得封賞。
用典形式
【數奇】 唐·高適:“丈夫窮達未可知,看君不合長數奇。”唐·虞世南:“獨有西山將,年年屬數奇。”
【嘆李廣】 宋·蘇泂:“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
【封李廣】 唐·溫庭筠:“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
【百戰不侯】 宋·蘇軾:“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斗得涼州。”
【李廣未封】 唐·杜甫:“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李廣數奇】 唐·王維:“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清·郁植:“衛青天幸輒有功,李廣數奇竟何益。”
【苦戰不侯】 唐·李白:“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
【猿臂無功】 宋·劉克莊:“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猿臂數奇】 清·唐孫華:“猿臂終數奇,李蔡本下中。”
【李廣不封侯】 唐·崔峒:“自嘆馬卿常帶疾,還嗟李廣不封侯。”
高適寫的送別詩
1、《別韋參軍》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為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2、《送田少府貶蒼梧》
沉吟對遷客,惆悵西南天。
昔為一官未得意,今向萬里令人憐。
念茲斗酒成暌間,停舟嘆君日將晏。
遠樹應憐北地春,行人卻羨南歸雁。
丈夫窮達未可知,看君不合長數奇。
江山到處堪乘興,楊柳青青那足悲。
3、《平臺夜遇李景參有別》
離心忽悵然,策馬對秋天。
孟諸薄暮涼風起,歸客相逢渡睢水。
昨時攜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
歲物蕭條滿路歧,此行浩蕩令人悲。
家貧羨爾有微祿,欲往從之何所之。
4、《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茍山人》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
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5、《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
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云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6、《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踐更登隴首,遠別指臨洮。
為問關山事,何如州縣勞。
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
誰斷單于臂,今年太白高。
7、《河西送李十七》
邊城多遠別,此去莫徒然。
問禮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門看落日,驅馬向秋天。
高價人爭重,行當早著鞭。
8、《送張瑤貶五溪尉》
他日維楨干,明時懸鏌铘。
江山遙去國,妻子獨還家。
離別無嫌遠,沉浮勿強嗟。
南登有詞賦,知爾吊長沙。
9、《別韋五》
徒然酌杯酒,不覺散人愁。
相識仍遠別,欲歸翻旅游。
夏云滿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遠,東看漳水流。
10、《別劉大校書》
昔日京華去,知君才望新。
應猶作賦好,莫嘆在官貧。
且復傷遠別,不然愁此身。
清風幾萬里,江上一歸人。
11、《別韋兵曹》
離別長千里,相逢數十年。
此心應不變,他事已徒然。
惆悵春光里,蹉跎柳色前。
逢時當自取,看爾欲先鞭。
12、《獨孤判官部送兵》
餞君嗟遠別,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軍猶眇然。
出關逢漢壁,登隴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著鞭。
13、《別從甥萬盈》
諸生曰萬盈,四十乃知名。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輕。
美才應自料,苦節豈無成。
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14、《別崔少府》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
寒食仍留火,春風未授衣。
皆言黃綬屈,早向青云飛。
借問他鄉事,今年歸不歸。
15、《別馮判官》
碣石遼西地,漁陽薊北天。
關山唯一道,雨雪盡三邊。
才子方為客,將軍正渴賢。
遙知幕府下,書記日翩翩。
16、《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
飲酒莫辭醉,醉多適不愁。
孰知非遠別,終念對窮秋。
滑臺門外見,淇水眼前流。
君去應回首,風波滿渡頭。
17、《送崔功曹赴越》
傳有東南別,題詩報客居。
江山知不厭,州縣復何如。
莫恨吳歈曲,嘗看越絕書。
今朝欲乘興,隨爾食鱸魚。
18、《送蹇秀才赴臨洮》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致,勛業在臨洮。
19、《廣陵別鄭處士》
落日知分手,春風莫斷腸。
興來無不愜,才在亦何傷。
溪水堪垂釣,江田耐插秧。
人生只為此,亦足傲羲皇。
20、《別孫欣》
離人去復留,白馬黑貂裘。
屈指論前事,停鞭惜舊游。
帝鄉那可忘,旅館日堪愁。
誰念無知己,年年睢水流。
高適的 塞下曲 賞析
塞下曲
唐 盧綸
月黑 雁 飛 高,
單于 夜 遁 逃。
欲將 輕 騎 逐,
大雪 滿 弓 刀。
[作者簡介]
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參考譯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將軍發現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備出發之際,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
[提示]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三(2)
卷213_13 【送渾將軍出塞】高適
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子孫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
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廣從來先將士,
衛青未肯學孫吳。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
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意氣能甘萬里去,
辛勤判作一年行。黃云白草無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應多俠少年,關西不見春楊柳。從軍借問所從誰,
擊劍酣歌當此時。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卷213_14 【送蔡山人】高適
東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獨未逢知音。識者閱見一生事,
到處豁然千里心。看書學劍長辛苦,近日方思謁明主。
斗酒相留醉復醒,悲歌數年淚如雨。丈夫遭遇不可知,
買臣主父皆如斯。我今蹭蹬無所似,看爾崩騰何若為。
卷213_15 【封丘作】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
寧堪作吏風塵下。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歸來向家問妻子,
舉家盡笑今如此。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回。乃知梅福徒為爾,
轉憶陶潛歸去來。
卷213_16 【題李別駕壁】高適
去鄉不遠逢知己,握手相歡得如此。禮樂遙傳魯伯禽,
賓客爭過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櫪馬長鳴春風起。
一生稱意能幾人,今日從君問終始。
卷213_17 【寄宿田家】高適
田家老翁住東陂,說道平生隱在茲。鬢白未曾記日月,
山青每到識春時。門前種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閑常掃一茅茨。客來滿酌清尊酒,
感興平吟才子詩。巖際窟中藏鼴鼠,潭邊竹里隱鸕鶿。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無心怯路歧。今夜只應還寄宿,
明朝拂曙與君辭。
卷213_18 【別韋參軍】高適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為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世人遇我同眾人,
唯君于我最相親。且喜百年有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歡娛未盡分散去,
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卷213_19 【送田少府貶蒼梧】高適
沉吟對遷客,惆悵西南天。昔為一官未得意,
今向萬里令人憐。念茲斗酒成暌間,停舟嘆君日將晏。
遠樹應憐北地春,行人卻羨南歸雁。丈夫窮達未可知,
看君不合長數奇。江山到處堪乘興,楊柳青青那足悲。
卷213_20 【平臺夜遇李景參有別】高適
離心忽悵然,策馬對秋天。孟諸薄暮涼風起,
歸客相逢渡睢水。昨時攜手已十年,今日分途各千里。
歲物蕭條滿路歧,此行浩蕩令人悲。家貧羨爾有微祿,
欲往從之何所之。
卷213_21 【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茍山人】高適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身上未曾染名利,
口中猶未知膻腥。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卷213_22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高適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
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賣藥囊中應有錢,
還山服藥又長年。白云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卷213_23 【崔司錄宅燕大理李卿】高適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洛陽故人初解印,
山東小吏來相尋。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達常推海內賢,殷勤但酌尊中酒。飲醉欲言歸剡溪,
門前駟馬光照衣。路傍觀者徒唧唧,我公不以為是非。
卷213_24 【同鮮于洛陽于畢員外宅觀畫馬歌】高適
知君愛鳴琴,仍好千里馬。永日恒思單父中,
有時心到宛城下。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雛控龍媒。
主人娛賓畫障開,只言騏驥西極來。半壁zazb勢不住,
滿堂風飄颯然度。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
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縱令剪拂無所用,
猶勝駑駘在眼前。
卷213_37 【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飲時洛陽告捷遂作春酒歌】高適
故人美酒勝濁醪,故人清詞合風騷。長歌滿酌惟吾曹,
高談正可揮麈毛。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陽告捷傾前后。
武侯腰間印如斗,郎官無事時飲酒。杯中綠蟻吹轉來,
甕上飛花拂還有。前年持節將楚兵,去年留司在東京,
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彭門劍門蜀山里,
昨逢軍人劫奪我,到家但見妻與子。
賴得飲君春酒數十杯,不然令我愁欲死。
卷213_38 【同李九士曹觀壁畫云作】高適
始知帝鄉客,能畫蒼梧云。秋天萬里一片色,
只疑飛盡猶氛氳。
卷213_39 【見薛大臂鷹作(一作李白)】高適
寒楚十二月,蒼鷹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
自有云霄萬里高。
卷213_40 【畫馬篇(同諸公宴睢陽李太守,各賦一物)】高適
君侯櫪上驄,貌在丹青中。馬毛連錢蹄鐵色,
圖畫光輝驕玉勒。馬行不動勢若來,權奇蹴踏無塵埃。
感茲絕代稱妙手,遂令談者不容口。麒麟獨步自可珍,
駑駘萬匹知何有。終未如他櫪上驄,載華轂,騁飛鴻。
荷君剪拂與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風。
卷213_41 【詠馬鞭】高適
龍竹養根凡幾年,工人截之為長鞭,一節一目皆天然。
珠重重,星連連。繞指柔,純金堅。繩不直,規不圓。
把向空中捎一聲,良馬有心日馳千。
卷213_42 【塞下曲(賀蘭作)】高適
君不見芳樹枝,春花落盡蜂不窺。君不見梁上泥,
秋風始高燕不棲。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嬋娟守空閨。
獨宿自然堪下淚,況復時聞鳥夜啼。
卷213_43 【漁父歌】高適
曲岸深潭一山叟,駐眼看鉤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
良久問他不開口。筍皮笠子荷葉衣,心無所營守釣磯。
料得孤舟無定止,日暮持竿何處歸。
高適《燕歌行》賞析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高適《燕歌行》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燕歌行》原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賞析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后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綿密。高適《燕歌行》鑒賞
詩的發端兩句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樊噲在呂后面前說:“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見《史記·季布傳》)所以,這“橫行”的由來,就意味著恃勇輕敵。唐汝詢說:“言煙塵在東北,原非犯我內地,漢將所破特余寇耳。蓋此輩本重橫行,天子乃厚加禮貌,能不生邊釁乎?”(《唐詩解》卷十六)這樣理解是正確的。緊接著描寫行軍:“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透過這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可以揣知將軍臨戰前不可一世的驕態,也為下文反襯。戰端一啟,“校尉羽書飛瀚海”,一個“飛”字警告了軍情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猶如“看明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張孝祥《六州歌頭》)不意“殘賊”乃有如此威勢。從辭家去國到榆關、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詩概括了出征的歷程,逐步推進,氣氛也從寬緩漸入緊張。
第二段寫戰斗危急而失利。落筆便是“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氣氛。“胡騎”迅急剽悍,象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所以緊接著就寫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的陰慘景色,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回應上文,漢將“橫行”的豪氣業已灰飛煙滅,他的罪責也確定無疑了。
第三段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圍困的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懸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飖那可度?”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更何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呢?這是深化主題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總束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詩人的感情包含著悲憫和禮贊,而“豈顧勛”則是有力地譏刺了輕開邊釁,冒進貪功的漢將。最末二句,詩人深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飛將軍李廣,處處愛護士卒,使士卒“咸樂為之死”。這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多么鮮明的對比。詩人提出李將軍,意義尤為深廣。從漢到唐,悠悠千載,邊塞戰爭何計其數,驅士兵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備歷艱苦而埋尸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贊美高適、岑參的詩:“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長史三十韻》)此詩以李廣終篇,意境更為雄渾而深遠。
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經過慘淡經營而至于渾化無跡。氣氛悲壯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詩人著意暗示和渲染悲劇的場面,以凄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尤可注意的是,詩人在激烈的戰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全詩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從貫串全篇的描寫來看,士兵的效命死節與漢將的怙寵貪功,士兵辛苦久戰、室家分離與漢將臨戰失職,縱情聲色,都是鮮明的對比。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全篇“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部、平聲“微”部、上聲“有”部、平聲“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礙石間”;押仄韻的句子,對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對也是很嚴整的,如“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這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
高適看君不合長數奇如何賞析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看君不合長數奇的意思、高適看君不合長數奇如何賞析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