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是詩嗎,賦詩的賦是什么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賦是詩嗎,以及賦詩的賦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賦屬于散文還是詩歌
文學四大樣式,詩歌、小說、戲劇、散文。漢賦類似現(xiàn)在的散文詩,從名字上看,就是具有散文特點的詩歌。所以應該歸入詩當中。另外賦通篇講究對仗,押韻,這些都是詩歌特點。另外,看到有人說散文是現(xiàn)代才有的。其實散文古代早就有了。比方先秦散文,如《春秋》《國語》,《論語》等都是散文。還有史書,如《史記》等。
詩,詞,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及代表作
1、具體區(qū)別
1)從時間上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
詩就可以從《詩經》追溯起。
賦,萌生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明清。
2)從文學體裁方面
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詞也是一種詩的別體。
賦,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
3)從和音樂的關系方面
詩,將浪漫、神秘的心與靈外化為文字,閱讀者少;
詞,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聲調上都有規(guī)定。
2、代表作
1)詩
《詩經》
2)詞
《回波樂》、《好時光》、《漁歌》、《轉應曲》、《調笑》
3)賦
《子虛賦》、《甘泉》、《兩都賦》
擴展材料:
1、詩、詞、賦的概念:
1)詩
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xiàn)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2)詞
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詞的用韻、平仄、字數(shù)、句數(shù)與近體詩一樣,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并且詞是歌唱的文學,因而詞有詞調,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信人作詞,要以詞牌來寫,所以又叫填詞。
3)賦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于詩和散文之間,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
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對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
2、詩、詞、賦的特點及聯(lián)系
1)在句法及修辭上,
詩:四句或八句(排律10句以上,古風多雙數(shù)句),每句字數(shù)相同,措辭嚴謹
詞:各詩句長短不一,語言較典雅
賦: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并追求駢偶。
2)在藝術手法中,賦是詩最基本的運用手法。
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
百度百科-詞
百度百科-賦
常說的詩、詞、歌、賦,“賦”的含義是什么?
“賦”是一種文體,既有如詩一般的音韻特色,又沒有嚴格的字數(shù)、章法上的限制,表現(xiàn)出一種散文的趨向。其伴隨著“楚辭”而生,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屈原、宋玉等人對于賦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貢獻。正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類時代中的文學特色,“賦”往往與“漢”聯(lián)系到了一起,成為了漢朝文壇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而漢朝賦體的特點,可以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其一是“騷體賦”;其二是散體賦。一、“騷體賦”楚辭文化的傳承
“騷體賦”主要沿襲了楚辭的基本風貌,也因為屈原的《離騷》而得名,在文體的特征上,“騷體賦”具有和楚辭同樣“兮”的標識,具有一種楚地的風味和語感。
在詩歌的情感表達上,他們也與屈原、宋玉一樣有著人生境遇的不幸和悲觀,借辭賦來表達人生的悲愴與失意,表現(xiàn)出幽婉沉痛的基調。在當時,賈誼率先開啟了“騷體賦”的創(chuàng)作之路,他的《吊屈原賦》借屈原的境遇來表達自身的悲涼,頗有一種文化上的認同之感。
二、“散體賦”社會文學的交融
“散體賦”文學繼承的取向則面向了先秦時期的另一顆明珠,也就是《詩經》。在賦體的表達形式上,《詩經》中的“賦”成為了“散體賦”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宏大場面的鋪陳來表現(xiàn)社會狀態(tài)和社會背景,表現(xiàn)出一種氣勢磅礴之感,語言華麗壯闊,想象恣意飛揚。
而在賦體的主題意旨方向上,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一種對政治的關注,通過世界的變動,時局的變動,來抨擊時政,來表達對君王的勸誡。表現(xiàn)出一種社會與文學的交融。
賦是什么文體
賦是介于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于詩體。
形成:遠承《詩經》賦頌傳統(tǒng),近接《楚辭》,兼收戰(zhàn)國縱橫之文鋪張恣意之風和先秦諸子作品相關因素的基礎上,最后綜合而成的。
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它多用鋪陳敘事的手法,賦必須押韻,這是賦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一個主要特征。
賦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不僅受《詩經》文體影響,后者更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tǒng)。
詞、詩、賦有什么區(qū)別?
三者在形成時間、文學體裁、和音樂的關系有所不同。
一、形成時間:
1、詞: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
2、詩:可以從周代《詩經》追溯起。
3、 賦:萌生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明清。
二、文學體裁
1、詞:是一種詩的別體。
2、 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是用來抒發(fā)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
3、賦: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
三、和音樂的關系
1、詞: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聲調上都有規(guī)定。
2、詩:將浪漫、神秘的心與靈外化為文字,閱讀者少。古代的詩是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
3、賦:因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所以與音樂關系較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賦
賦究竟是“詩”還是“文”
其實感覺沒有什么明確的說法,賦就是詩或者是文。賦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它的產生,既承沿了“詩六義”之一—一賦的表現(xiàn)手法,是詩基礎上的發(fā)展,也與詩(《詩經》)以后產生的新體式一—楚辭有著淵源關系,它是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產物,也是文學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現(xiàn)代有學者甚至認為,賦的產生還與縱橫家言、隱語、詞等有關系,或謂源頭中有這些成分。歌指韻歌賦,是講究格律的韻文,是韻文賦的一種,是律賦的分支,是駢賦的近親,主要以歌韻的節(jié)奏來行賦文,甚至大多數(shù)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賦或新賦.因為辭賦,目前可劃分為:傳統(tǒng)辭賦、白話辭賦、新賦、詩賦、詞曲體辭賦等.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