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有哪些詩集,洛夫的詩集
大家好,關于洛夫有哪些詩集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洛夫的詩集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洛夫的代表作都有哪些?
第一:在臺灣詩壇,洛夫和余光中這兩個名字總被聯系在一起,有人稱其為“文壇雙星”,洛夫的《邊界望鄉》和余光中的《鄉愁》一樣膾炙人口。
第二:洛夫是對當代漢語詩歌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家,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并收入各大詩選。出版有詩集《石室之死亡》《無岸之河》《魔歌》《汽車后視鏡所見》《時間之傷》《漂木》等37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7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5部,譯著《雨果傳》等8部,其中《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
洛夫的作品列表
1957年 《靈河》,臺北:創世紀詩社。
1965年 《石室之死亡》,臺北:創世紀詩社。
1967年 《外外集》,臺北:創世紀詩社。
1970年 《無岸之河》,臺北:大林。
1971年 《1970詩選》,臺北:仙人掌。
1974年 《魔歌》,臺北:中外文學。
1975年 《洛夫自選集》,臺北:黎明。
1976年 《眾荷喧嘩》,新竹:楓城。
1981年 《時間之傷》,臺北:時報出版社。
1983年 《釀酒的石頭》,臺北:九歌。
1985年7月獲臺灣“中國新詩聯誼會”贈予最佳創作獎。
1988年 《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詩選(一九五五 ~ 一九八七)》,臺北:九歌。
1988年 《洛夫精品》,北京:人民文學。
1988年 《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臺北:漢光文化公司出版。
1988年 《愛的辯證--洛夫詩選》,香港:文藝風出版社。
1990年 《天使的涅盤》,臺北:尚書。
1990年 《月光房子》,臺北:九歌。
1990年 《詩魔之歌--洛夫詩作分類選》,廣州:花城。
1992年 《葬我於雪》,北京:中國友誼出版。
1993年 《我的獸》,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1993年 《洛夫詩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3年 《雪崩--洛夫詩選》,臺北:書林。
1993年 《夢的解圖》,臺北:書林。
1993年 《隱題詩》,臺北:爾雅。
1994年 《石室之死亡》(英譯本),美國漢學家陶忘機(John Balcom)教授譯,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Taoran Press)。
1998年 《洛夫小詩選》,臺北:小報文化公司。
1999年 《形而上的游戲》,臺北:駱駝。
1999年 《雪落無聲》,臺北:爾雅。
1999年 《魔歌 (書法詩集典藏版) 》,臺北:探索文化。
2000年 《洛夫?世紀詩選》,臺北:爾雅。
2001年 《洛夫短詩選--中英對照》,香港:銀河。
2001年 《漂木》,臺北:聯合文學。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03年 《洛夫詩鈔》,臺北:未來書城。
2003年 《洛夫禪詩》,臺北:天使學圓文化公司出版。 1979年 《一朵午荷》,臺北:九歌。
1985年 《洛夫隨筆》,臺北:九歌。
1985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選》,臺北:九歌。
1990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選》,上海:上海文藝。
1998年 《洛夫小品選》,臺北:小報文化。
1998年 《落葉在火中沉思》,臺北:爾雅。
2000年 《雪樓隨筆》,臺北:探索文化。 1969年 《詩人之鏡》,臺北:大業。
1978年 《洛夫詩論選集》,臺北:開源。
1979年 《詩的探險》,臺北:黎明。
1981年 《孤寂中的回響》,臺北:東大。
1986年 《詩的邊緣》,臺北:漢光。 1973年 《季辛吉評傳》,臺北:中華日報。
1975年 《雨果傳》,臺北:志光。
1975年 《第五號屠宰場》,臺北:星光。
1976年 《心靈雋語》,臺北:星光。
1977年 《約翰生傳》,臺北:志文。
1979年 《亞歷山大傳》,臺北:中華日報。
1979年 《邱吉爾傳》,臺北:中華日報。 1970年 洛 夫等:〈以新批評觀點看中國古詩(詩宗社第二次座談會)〉,《花之
聲》,臺北:仙人掌出版社,頁172-205。
1972年 洛 夫:〈與顏元叔談詩的結構與批評并自釋〈手術臺上的男子〉〉,《中外文
學》1卷4期頁40—52。
1974年 洛 夫:〈魔歌——我的詩觀與詩法〉,《中華日報》12月6—8日9版。
1977年 洛 夫:〈《洛夫詩論選集》自序〉,《中外文學》5卷10期,頁34—45。
1978年 洛 夫〈自序〉,《洛夫詩論選集》,臺北:金川,1-15頁。
1979年 洛 夫〈我的詩觀與詩法——「魔歌」詩集自序〉,《詩的探險》,臺北。黎明
出版社,頁153—164。
1979年 洛 夫:〈洛夫作品評論題目備考〉,《詩的探險》,臺北:黎明,頁1—3。
1979年 洛 夫:〈關於「我的第一首詩」〉,《文藝月刊》122期,頁57—65。
1979年 洛 夫〈《眾荷喧嘩》詩集自序〉,《詩的探險》,臺北:黎明,頁165-168。1981年 洛 夫:〈自序〉,《時間之傷》,臺北:時報,頁1—4。
1981年 洛 夫:〈咸咸的旅程——第二屆覽分地帶文藝管談詩記〉,《孤寂中的回
響》,臺北:東大,頁105—114。
1984年 洛 夫:〈一首辯證的詩—談「愛的辯證」之創作過程〉,《詩人季刊》18期,
頁19—24。
1988年 〈洛夫與謝冕的通信〉,《作家》8期,頁28。
1988年 〈關於「石室之死亡」—跋〉,《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臺北:漢
光頁192—203。
1988年 洛 夫:〈回歸傳統,擁抱現代——詩人對話〉,《文藝報》8月20日7版。
1989年 洛 夫:〈廿八寒暑,鰜鰈情深〉,《文訊》42期,頁80—81。
1990年 洛 夫:〈自序〉,《天使的涅盤》,臺北:尚書,頁4—7。
1991年 洛 夫:〈蚱蜢歲月〉,《中央日報》11月18日16版。
1993年 洛 夫:〈超現實主義的詩與禪〉,《江西社會科學》10期,頁70—72。
1998年 洛 夫:〈《落葉在火中沉思》〉,《爾雅人》第107期,2、3版。
1998年 洛 夫:〈臥雪圖〉,《中華日報》10月1日16版。
1998年 洛 夫:〈讀閑書〉,《中華日報》9月1日16版。
1999年 洛 夫:〈《魔歌》新版自序〉,《創世紀詩刊》121期,頁118—120。
1999年 洛 夫:〈如是晚景〉,《聯合報》6月23日37版。
2000年 洛 夫:〈我那顆千禧年的頭顱〉,《聯合報》1月10日37版。
2002年 洛 夫:〈我的大陸出書經驗〉,《文訊》197期,頁37—38。
洛夫的詩歌
洛夫的詩歌,喜歡他的《邊界望鄉》《因為風的緣故》《煙之外》,喜歡他的《漂木》長詩,那洋洋灑灑三千行的長詩漂洋過海,旖旎生姿,盤桓不去。
仍記得2011年11月27日那個最為深情的晚秋,細雨蒙蒙,夜露微涼,洛夫先生偕夫人陳瓊芳女士在洞口縣慶祝五十年相濡以沫的金婚之情,以詩歌的名義見證他們浪漫的永恒之愛。
時任縣委書記、詩人黎仁寅以一首《子夜讀信》拉開了洛夫詩歌之夜的序幕,已八十有三的洛夫先生面色紅潤,精神健朗。詩人們陸續上臺,在鐳射的旋轉中綻放詩歌的芳華,洛夫先生時而鼓掌,時而靜聽,面目如佛。
許是故鄉的風,故鄉的云,故鄉的人,讓他遙想起當年的晨起與落日,洛夫先生一臉的動容,現場朗誦了他寫給妻子的情詩《因為風的緣故》。那似水的柔情奔放在昔日的湘南小道上,聽風,聽雨,聽少年打馬歸來的蕭蕭之音……
歲月如流,先生仍鄉音不改,他略帶衡南口音的臺灣俚語充滿了魔力與磁性,他渾厚的嗓音,把這個詩意甜蜜的夜晚推向了高潮。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