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使至塞上》,讀使至塞上有感
大家好,關于如何賞析《使至塞上》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讀使至塞上有感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如何賞析《使至塞上》這首詩?
出處:《使至塞上》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維。其古詩全文如下: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翻譯】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賞析】“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所往之處是:“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痹娙艘浴芭睢薄把恪弊员?,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弊詈髢删鋵懙竭_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使至塞上賞析
《使至塞上》是王維奉唐玄宗之命出塞察訪軍情的途中所作,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頷聯兩句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的塞外風光;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白話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賞析
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此詩描繪了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使至塞上王維賞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使至塞上》賞析
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維出使邊塞慰問將士,察訪軍情,實際上是把他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詩人去邊塞的途中?!皢诬囉麊栠?,屬國過居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去邊疆慰問。既是“單車”,當然就裝備簡單,兩個字暗含了作者人生的失意。
接著作者將自己比作蓬草和大雁,進一步渲染了自己的渺小和環境的蒼涼。不過作者很快就被邊塞的奇特風光吸引住了,看那烽火臺上的狼煙直直地沖向高空,血紅的夕陽把蜿蜒的黃河都染紅了,此情此景,似乎把我們帶入了神奇的夢幻,這壯美的場景也讓作者忘記了個人的惆悵。
最后作者終于到達目的地,卻得知長官們都上了前線。在環境惡劣的邊塞,狼煙四起,那些守衛的將土們卻不畏困難,勇敢地沖出陣地,詩句表達了對他們的贊嘆。
本詩描繪了邊塞壯美的風光,抒發了作者自己的失意之情,贊揚了邊疆將士不怕艱苦的愛國精神。另外,“大漠孤煙直,艮河落日圓”中的“直”和“圓”兩個字,看似平淡無奇,卻逼真地描畫出了邊塞獨有的壯美景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贊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