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池上竹如何理解楊巨源的信息
今天給各位分享池上竹如何理解楊巨源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唐朝楊巨源《池上竹》中“歲晏瑯玕實,心期有鳳過”的解釋
瑯玕,一共三種解釋,其一指美玉,其二指珠樹。《本草綱目·金石部》:“在山為瑯玕\,在水為珊瑚。云,開明山北有珠樹。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即瑯玕也。”其三指竹。在本書中取第二意。且據《荀子·正論》:“瑯玕\龍茲華覲以為實。”。所以這句詩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是每到歲末,翠竹飽滿挺拔,心中期望有鳳凰經過停留。實際上隱含著這樹中君子之竹期望禽中高士之鳳飛來相伴的意思。
《池上竹》楊巨源寫的這首詩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池上竹 楊巨源
一叢嬋娟色,四面清冷波。
氣潤晚煙重,光閑秋露多。
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圓荷。
歲晏瑯玕實,心期有鳳過。
瑯玕:傳說中的仙樹。
?[注]①嬋娟:形容姿態曼妙優雅。
(1)頸聯是怎樣運用襯托手法的?(4 分)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品格,請結合尾聯分析。(3 分)
【參考答案】 (1)寫翠竹間稀疏的柳樹相互掩映(1 分),以疏柳襯托竹子的曼妙(或優雅或婀娜 1 分)的姿態,(2)寫清麗的影子拂過了圓圓的荷葉(1 分),以圓荷襯托竹子高潔(或清麗 1 分)的特點。【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技巧的能力。具體分析怎樣運用技巧的。即用什么襯托什么,有什么表達效果。 (2)尾聯寫在一年將盡的時候,這猶如仙樹般的竹子會結果實(1 分),期望傳說中的神鳥鳳飛來相伴(1 分),含蓄表達出詩人清雅脫俗(1 分)的品格。
三刀夢益州,一劍取遼城
《全唐詩》錄存楊巨源詩一卷,計一百五十余首,其中有幾首亦見于他人詩集。筆者發現,在他贈人、酬唱的大量詩歌中,寫邊塞軍旅生活的作品占了多數。楊巨源曾先后在幽州節度使劉濟和河中節度使張弘靖幕任從事五六年,因此他的詩多寫邊塞軍營生活,描繪塞外寥廓荒寒的景色環境,表現戍邊將士行軍、征戰、出獵等生活場景,抒發他們為國殺敵建功的豪情勝概。例如《贈史開封》:“天低荒草誓師壇,鄧艾心知戰地寬。鼓角回臨霜野曙,旌旗高對雪峰寒。五營向水紅塵起,一劍當風白日看。曾從伏波征絕域,磧西蕃部怯金鞍。”詩人在贊述史開封誓師殺敵、行軍征戰的經歷中,顯示了唐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氣勢。又如《和裴舍人觀田尚書出獵》,寫魏博節度使田弘正“飛鞚擁塵”、“彎弓開月”的出獵雄姿,讀來似覺朔風撲面。五言排律《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寫唐王朝官員出使北番并完成和戎使命歸來的情景,表達愿與鄰國友好相處使邊陲和平安定的愿望。詩人對邊塞風光景物和北方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作了繪聲繪色、生動逼真的描畫。
中唐時期,藩鎮割據的局面極其嚴重。他們彼此攻伐或相互勾結,甚至稱王開國,建元改號,與唐王朝分庭抗禮。楊巨源對藩鎮稱霸一方深惡痛絕。他寫了不少詩歌,頌揚唐王朝平息藩鎮叛亂的勝利,表達他反對割據、擁護統一的 政治 立場。這些作品的思想 內容 是有進步意義的。長慶元年(821)七月,時任成德軍節度使田弘正被衙內兵馬使王廷湊殺害,王自稱留后,發動叛亂,穆宗以裴度為招討使統兵征討。十一月,裴度破賊于會星鎮。次年二月,穆宗下詔“洗雪”,即赦免王廷湊之罪,楊巨源作《圣恩洗雪鎮州寄獻裴相公》詩云:“天借春光洗綠林,戰塵收盡見花陰。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壯士心。曾賀截云翻柵遠,仍聞?凍下營深。井陘昨日雙旗入,蕭相無言淚濕襟。”詩人滿腔熱情贊揚裴度統率大軍平叛并對賊酋責以大義的赫赫功勛。通首豪氣磅礴,結句“蕭相無言淚濕襟”表現裴度的激動神態與復雜心情,慷慨壯烈,震撼人心。
楊巨源擅長抒情,也善于敘事。他在不少表現戍邊與平叛題材的詩篇中,能把抒情和敘事水乳般結合起來,借敘事以抒情,在抒情中敘事,從而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將軍形象。五言排律《贈鄰家老將》描寫一位老將,在大漠寒山孤城夜月的艱苦環境中征戰十年,“萬里帶金瘡”,屢立戰功,卻得不到封賞,最后“力盡到貧鄉”。詩的結尾詠嘆道:“雀老方悲海,鷹衰卻念霜。空余孤劍在,開匣一沾裳。”這首詩揭露統治者的賞罰蒙昧與冷酷無情,歌頌老將為國獻身的赤忱,人物形象生動,詩的情調悲壯,可與王維的七言歌行名篇《老將行》并讀。七律《述舊紀勛太原寄李光顏侍中二首》云:“玉塞含凄見雁行,北垣新詔拜龍驤。弟兄間世真飛將,貔虎歸時似故鄉。鼓角因風飄朔氣,旌旗映水發秋光。河源收地心猶壯,笑向天西萬里霜。” (其一) “倚天長劍截云孤,報國縱橫見丈夫。五載登壇真宰相,六重分閫正司徒。曾聞轉戰平堅寇,共說題詩壓腐儒。料敵知機在方寸,不勞心力講陰符。” (其二) 詩里所寫的李光顏,字光遠,與其兄光進在征蕃平叛中功勛卓著,光遠因此官拜司徒并進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詩人稱贊他是“倚天長劍”、“真飛將”,又欽佩他文武兼備,既能“料敵知機在方寸”,又可揮毫“題詩壓腐儒”。詩人在格律精嚴的七律詩體中,純熟自如地運用賦比興、典故、議論等手法,以雄邁奔逸的筆墨,將寫景、敘事、抒情熔于一爐,把這位大將軍寫得器宇軒昂,神采飛揚。此外,《贈張將軍》寫“獨立營門劍有霜”的少年將軍,《贈渾鉅中允》寫“馬盤曠野弦開月,雁落寒原箭在云”的名將之子渾鉅,都能捕捉住生動傳神的意象,凸現人物的雄姿英態。
邊塞軍旅詩是唐詩的重要品種,也是 中國 古代詩史上的奇葩。盛唐詩壇涌現出以高適、 岑參、王昌齡等人為代表的杰出邊塞詩人。到了大歷時期,還有擅長寫邊塞七絕詩的李益和寫了一組軍旅五絕詩的盧綸。大歷以后,邊塞軍旅詩逐漸稀少,而楊巨源在元和、長慶年間創作了那么多邊塞軍旅詩作,盡管其藝術創新性不足,其成就不及高、岑、王、李等人,但也難能可貴,值得重視。
從楊巨源各類題材的詩中可見,他是一個憂國憂民、有正義感、愛憎分明的詩人。他的五律《登寧州城樓》詩云:“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樓。清波城下去,此意重悠悠。晚菊臨杯思,寒山滿郡愁。故關非內地,一為漢家羞。”安史亂后,河湟之地盡沒于吐蕃,吐蕃不斷騷擾關中,以至寧州故關本為內地今成邊塞,觸引出詩人滿腔恥辱與憤激的火焰。中唐時期,宦官把持朝政,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楊巨源并沒有直接抨擊宦官罪行的詩作,但當白居易、元稹等忠直之臣因觸忤宦官而遭貶時,楊巨源滿懷同情賦《寄江州白司馬》、《奉寄通州元九侍御》等詩相贈,對失意的友人給予寬慰和勉勵。這兩首七律烙印著詩人的古道熱腸與深情厚誼,真能催人淚下。楊巨源還有一些詩,在詠物寫景中比興寄托,昭顯出詩人自我的澹靜心境與清高品格,例如《池上竹》:“一叢嬋娟色,四面清泠波。氣潤晚煙重,光閑秋露多。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圓荷。歲晏瑯玕實,心期有鳳過。”詩人把翠竹置于暮靄秋色、清波涼露的環境氛圍中,又以疏柳圓荷映襯,結尾寫這樹中君子之竹期望禽中高士之鳳飛來相伴,含蓄表達出清雅脫俗的人格志趣。楊巨源還寫了多首以聞鶯聽曲為題的詩,如《冬夜陪丘侍御先輩聽崔校書彈琴》、《聽李憑彈箜篌》、《雪中聽箏》、《僧院聽琴》、《和武相公春曉聞鶯》等,表現他喜愛美妙 音樂 的高情雅趣,也是對音樂詩題材的開拓。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將楊巨源列入“清奇雅正”一派,是有眼光的。
池上竹如何理解楊巨源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池上竹如何理解楊巨源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