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是哪位詩人,梅溪是哪位詩人的稱號
大家好,關于梅溪是哪位詩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梅溪是哪位詩人的稱號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夢窗、梅溪、玉固、草窗、西麓”這五位分別是哪個詞人呢?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南宋詞人。(玉固是打錯了吧)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南宋詞人。
陳允平,字君衡,號西麓,南宋詞人。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詞人。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南宋詞人。
因為夢窗與梅溪風格相近,我認為是史達祖。
人間詞話中“夢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是誰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南宋詞人。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南宋詞人。?
陳允平,字君衡,號西麓,南宋詞人。?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南宋詞人。?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南宋詞人。
這句話出自王國維《人間詞話》第四十六段:“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
溪、玉固、草窗、西麓輩,面目不同,同歸于鄉愿而已。”
擴展資料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度碎g詞話》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表于《國粹學報》。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王國維以“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說它“神秀”,韋莊的詞被稱為“骨秀”,溫庭筠的詞稱作“句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人間詞話
詩人王十朋簡介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龜齡,號梅溪。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十八日(1112年11月9日)在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出生。
王十朋少時穎悟強記,七歲入塾,十四歲先后在鹿巖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
十九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其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
三十三歲時,王十朋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次年入太學。由于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死。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四十六歲的王十朋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親擢為進士第一(狀元)。
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王十朋上疏稱恢復大業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采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
乾道四年(1168年),王十朋被起用為泉州知州。
乾道五年(1169年)冬,王十朋卸任。
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被任命為太子詹事,旋即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七月初三(8月6日),王十朋在樂清縣家中逝世,享年六十歲。
擴展資料:
王十朋的個人作品
王十朋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都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王十朋全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王十朋
王十朋是什么生肖屬相
王十朋 屬龍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王十朋以名節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 2142篇詩文 ? 12條名句
王十朋的望九華的注釋
《望九華》
余過池陽,登郡樓,望九華,僅見一峰。舟出清溪,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九華之勝,不在山中,從江上望之,秀逸清遠,夕波落日,邈然于懷。又得太白嘯歌,每舟泊林岸,便覺九子依依向人。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喜愛水,指人各有所好。)山水景物,曾經引起了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他們為我們奉獻了大量的歌頌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
1、對作者的了解
王十朋是南宋詩人,浙江溫州樂清人.
2、譯文
我訪問池陽郡,登上城樓,眺望九華山,僅能望見一座山峰。我乘船從(郡正南通遠門外的)清溪出去,才望見了九華山,但是九華山仍舊在云遮霧繞之間或隱或現。到了傍晚,船停泊在梅根港時,才清清楚楚地望見了九華諸峰。
九華山的勝狀,并不在于九華山中。從江上遠望九華山,九華山俊秀飄逸,清麗悠遠,夕陽余輝落在江面上(增添了九華山的情致),更讓人在心中留下悠遠的記憶。又記得李太白有贊美九華山的詩歌,每當船停泊在江岸時,便覺得九座山峰依依不舍地向人而立。
3、詩人觀賞九華山的各個角度(定景換點)
過、登、望→僅見一峰
乘船從清溪出去后→始見之,然猶滅沒于云霧之間
晚泊梅根浦→方了了見諸峰也
(模糊到清晰、樓上到水上、遠望九華在云霧間隱隱約約到近觀諸峰此顯彼隱)
視角不同,景色各異,扣住了“望”字做足文章,使沒有生命的山水,竟然帶著情趣漸漸地凸現出來。
4、詩人心目中“九華之勝”的理解
九華山景色優美,古剎如林,可以說是勝境誘人,但作者有自己獨到的感受。
作者認為欲得九華之勝應在傍晚從江上望九華:在“夕波落日”映襯下的有著“秀逸清遠”不俗之姿的九華山才會讓人“邈然于懷”。最后用擬人表現對九華山的感情,他移情于物,寫九華的山峰依依不舍向人而立,就是寫自己對九華勝狀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體悟到真正的九華之勝——物我相悅,物我兩忘。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一代名臣。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后在鹿巖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于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后,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因論力主抗戰,并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锜,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后,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并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采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蕩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蕩的詩。他在《游靈巖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蕩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蕩冠天下,靈巖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蕩山水浴成一體。雁蕩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蕩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蕩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后,“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蕩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并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并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適,饒州人?;剜l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后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端问贰け緜鳌酚涊d說:“丞相洪適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饑?!薄皼r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苯Y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F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狈Q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并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保ā锻趺废募颉罚┤~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端膸烊珪偰俊氛f“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敝小锻趺废募返葌魇?。
-------------------------------------------------------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后在鹿巖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于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后,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因論力主抗戰,并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锜,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后,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并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采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蕩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蕩的詩。他在《游靈巖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蕩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蕩冠天下,靈巖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蕩山水浴成一體。雁蕩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蕩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蕩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莊嚴!”從此之后,“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蕩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于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并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并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并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適,饒州人?;剜l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后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端问贰け緜鳌酚涊d說:“丞相洪適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后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饑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云:“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饑。”“況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苯Y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后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志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狈Q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辈⑺c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端膸烊珪偰俊氛f“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敝小锻趺废募返葌魇馈_€寫過一句對聯,上聯“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聯“水長長長長長長長長落”。
附錄一:【升官莫作殃民郎】
王十朋從小非常聰明,又十分用功。他在縣城讀書時,已是滿腹經綸,又寫得一手好字。名聲早已傳遍了全縣??h城里有一條小巷,巷里住著個錢百享的官兒。他肚皮里沒有幾點墨水,卻喜歡結交名士,為自己裝裝門面,提高自己的身價。也曾好幾次清王十朋赴宴題詩,可都被王十朋婉言謝絕了。盡管如此,他還是念念不忘相請王十朋。有一次,他聽一個走差講,王十朋很尊敬書院里教的老先生。老先生出門探親訪友時節,王十朋總是陪著他。這個走差鬼點子多,當即替錢百享出了個主意:“老爺,你擇個大吉大利的日子,請老先生和王十朋同來喝酒。只要老先生肯賞光,王十朋就不會不來。他只要一上門,老爺就可以攔他題詩了?!卞X百享聽了眉開眼笑,連連點頭。這一天,錢百享派人送去請帖,又特備了一桌好酒菜,就等老先生和王十朋前來作客了。時間不長,就把老先生請來了,王十朋果真隨同前來。一到錢家門口,王十朋就想自個回家,卻被錢百享早就安排的攔住了。這樣,王十朋就沒法脫身,只得硬著頭皮走進錢家,陪老先生坐到酒席上。吃了一會兒,王十朋扶著老先生站起來表示感謝。剛要離席,就讓錢百享的家丁攔住了,錢百享雙手遞上早已準備好的紙筆,恭恭敬敬地說:“老夫別無他求,只希望才子給我題一首詩,留作紀念?!?/p>
王十朋見螞蝗叮牢鷺鷥腳,沒辦法,只好接過紙筆說:“我這個窮書生是寫不出好詩來的,不曉得老爺出什么題目?”
“這題目嘛,就叫‘錢百享升’如何?想討個彩,請把這四個小字分別嵌在每句的開頭。”
王十朋聽了,皺了皺眉頭,提筆一揮,寫了一首打油詩:
錢家魚肉滿籮筐,
百姓糠菜填饑腸。
享福毋忘造眾福,
升官莫作殃民郎。
老先生邊看邊稱贊:“好詩!好詩!”錢百享看了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因為王十朋在這里被攔后才寫的詩,所以人們便把這條無名的小巷,稱之為“攔詩巷”。
《梅溪》古詩詩意是什么?
詩詩意體現作者愛梅花,一邊走一邊找梅花,不讓人來掃地,這樣不好看,很珍惜梅花。
古詩原文:
自愛新梅好,行尋一徑斜。不教人掃石,恐損落來花?!鲎蕴拼娙藦埣摹逗晚f開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白話譯文:從愛新梅好,在尋找一條斜。不讓人來這掃地,怕弄掉這梅花。
擴展資料
賞析
詩的第一句便旗幟鮮明地言明自己的觀點:“自愛新梅好”。接著告訴我們,因為愛新梅,他便沿著一條傾斜的山道一邊走著,一邊尋找著切盼已久的新梅。這時一位患有嚴重眼疾的人來說,確實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從這“徑尋”一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那一顆熱愛新梅的癡心。值得欣慰的是,他終于在山中梅溪找到了梅花,望著梅溪兩畔盛開的梅花,他是那么的興奮、激動,而對落在巖石上的片片梅花瓣,又是那么的痛惜?!安唤倘藪呤?,恐損落來花”,正是他惜花憐花之情的直接表露。
該詩的特點是于平淡之中寓以深沉的情感。
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一約830)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遷秘書郎。
韓愈薦為國子博士。后任水部員外郎,終國子司業,故稱其張司業或張水部。又因其家境貧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太?!?。和王建齊名,世稱“張王”。有《張司業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籍
關于梅溪是哪位詩人和梅溪是哪位詩人的稱號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