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羨驂鸞,誰羨驂鸞微博all羨驚鴻
大家好,關(guān)于誰羨驂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誰羨驂鸞微博all羨驚鴻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我想陪你走很長很長的歲月,最后化成你眼梢眉角間的一道皺紋
《采桑子》歐陽修的賞析
歐陽修《采桑子》的賞析:
歐陽修的一組《采桑子》從不同側(cè)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后從容自適的閑雅心理。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fēng)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fēng)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tài),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yīng)而結(jié)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fēng)景。
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diào),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fēng)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diào)清麗,風(fēng)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fēng)景,筆調(diào)輕松而優(yōu)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
“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jīng)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tài)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diào)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fēng)”二字為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fēng),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
結(jié)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xí)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游人之悠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fēng)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fēng)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 、空靈淡遠的風(fēng)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擴展資料:
采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譯文:
西湖風(fēng)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 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fēng)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艾青西湖詩句賞析
1. 關(guān)于西湖的詩句并賞析
關(guān)于西湖的詩句并賞析 1.描寫西湖的古詩和賞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詩今譯】
畢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風(fēng)光與其他季節(jié)確實不同。
蓮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
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 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fēng)光。
飲湖上初晴后雨[宋]·蘇軾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fēng)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fēng)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的神韻。
簡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zhì),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xiàn)美的風(fēng)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fēng)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tài)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平湖秋月[宋]·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fēng)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湖心亭[清]·許承祖
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
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2.描寫西湖的宋詞賞析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平湖秋月
[宋] 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fēng)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賀新郎 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來 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陽花時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fù)新亭墮淚。簇樂紅妝搖畫舫,問中流 擊楫何人是。千古恨,幾時洗?
余生自負澄清志。更有誰 潘溪未遇,傅巖未起。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便都道 江神堪恃。借問孤山林處士,但掉頭 笑指梅花蕾。天下事,可知矣!
念奴嬌 西湖和人韻
[宋]辛棄疾
晚風(fēng)吹雨,戰(zhàn)新荷,聲亂明珠蒼壁。誰把香奩收寶鏡
云錦紅涵湖碧。飛鳥翻空,游魚吹浪,慣趁笙歌席。坐中豪氣,看公一飲千石。
遙想處士風(fēng)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茅舍疏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欲說當年,望湖樓下,水與云寬窄。醉中休問,斷腸桃葉消息.
歐陽修 采桑子 十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桿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流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fēng)高揚管弦。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萍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 ,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fēng)來酒面醒。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欄桿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zhuǎn)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湖 上
宋 濂
為愛湖光好,一步一長吟。
黃鶯見人至,飛起度湖陰。
題西湖釣艇圖
唐 寅
三十年來一釣竿,幾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蘆花被,明月西湖何處灘?
入武林
張煌言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guī)煛?/p>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漸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3.描寫西湖的古詩(帶解釋)
作品原文
飲湖上初晴后雨
【 宋 】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編輯本段
作品注解
①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②方好——正顯得美。
③空蒙——細雨迷茫,若隱若現(xiàn)的樣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縣)西,所以稱為西施。
⑤亦奇:也顯得奇妙。
編輯本段
作品大意
那水波蕩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
飲湖上初晴后雨
不論她是淡雅的裝束,還是濃艷的打扮,都是一樣光彩照人。句解:晴天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的美麗多嬌。
含義
詩人在飲酒時同時享受了西湖的兩種風(fēng)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陰柔之美和天然姿態(tài)。
句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
飲湖上初晴后雨
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4.蘇軾關(guān)于西湖的詩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廟。)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作者簡介:蘇軾(公元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進士。雖與王安石同出歐陽修門下,但政見不同,反對王安石的新黨所推行的變法,在政治上屬于舊黨。在新黨執(zhí)政時,他屢遭貶謫,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結(jié)果卒于常州。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此外,蘇軾在詩、詞、賦、書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視野廣闊,風(fēng)格豪邁,個性鮮明,意趣橫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之一。二 . 背景資料蘇軾于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huán)山,東側(cè)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dǎo)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并筑堤防洪,當?shù)厝思捶Q之為「蘇堤」。這一首作于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共兩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三.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題詠西湖的詩歌。這一天,詩人到西湖游覽,最初,天色晴朗,陽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閃動,非常好看。后來天色轉(zhuǎn)陰,下起雨來,雨霧迷漫,山色朦朧,又別有一番情調(diào)。西湖正如那儀態(tài)萬方的美人西子一樣,無論是淡雅或濃艷的打扮,都恰到好處,美麗動人。前兩句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所呈現(xiàn)的不同的美態(tài)。第一句描寫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贊美雨天的山色,兩句從剛晴又雨的具體情景著筆,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準確描繪。「瀲滟」、「空蒙」等詞用得極精當、傳神。詩人這兩句固然是寫當日游湖時「初晴后雨」的眼前實景,但他沒有平素對西湖詳細的觀察和別有會心的領(lǐng)略,相信很難這樣提綱而總括其全。第三、四句,詩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說明西湖在任何時候都不減豐姿。詩人心與景會,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聯(lián)想到西施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喻體(西子)和本體(西湖)之間,除了從字面上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主要著眼點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賦的自然之美,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濃妝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極富詩意。詩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從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詩構(gòu)思高妙,概括性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傳神地勾勒出來。直到今天,人們到西湖也一定會想起蘇軾這一首詩。
五、譯文: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fēng)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fēng)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zhì)和迷人的神韻。
5.描寫西湖的古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
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6.描寫西湖的古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朝楊萬里 作者背景 楊萬里(1124-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詩通俗清新,流暢自然,人稱“誠齋體”。詩的內(nèi)容以山水風(fēng)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jīng)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
注詞釋義 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過直閣秘書等官。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別樣: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6383539宋代俗語,特別的。
古詩今譯 畢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fēng)光與其他季節(jié)確實不同。蓮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名句賞析——“映日荷花別樣紅。” 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fēng)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zhì)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的風(fēng)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驚采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
這種謀篇上的轉(zhuǎn)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我們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境地。
7.關(guān)于西湖的古詩及注釋
《沉虞卿秘監(jiān)招游西湖》 南宋·楊萬里
蘇公堤遠柳生煙,和靖園深竹映關(guān)。
船入芰荷香處去,人從云水國中還。
似寒如暖清和在,欲雨翻晴頃刻間。
能為蓬萊老仙伯,一杯痛快吸湖山。
《初夏西湖》 北宋·歐陽修
積雨新晴漲碧溪,偶尋行處獨依依。
綠陰黃鳥春歸后,紅蘤青苔人跡稀。
萍匝汀洲魚自躍,日長欄檻燕交飛。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臺頭坐釣磯。
《次林伯玉侍郎韻賦西湖春游》 南宋·陸游
西湖一別不知年,陳跡重尋麥嶺邊。
山遠往來雙白鷺,波平俯仰兩青天。
殘骸自覺難支久,一笑相從亦宿緣。
旅食京華詩思盡,羨公落筆思如泉。
《飲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8.贊美西湖的詩句
贊美西湖的詩句很多,如下: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白居易的《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歐陽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劉過的《六州歌頭·寄稼軒承旨》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
蘇軾的《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毛滂的《燭影搖紅·送會宗》
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凄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西湖畔。
以上供參考。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