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菩薩蠻晏幾道,菩薩蠻晏幾道哀箏一弄湘江曲

尷尬對白2023-02-03 10:40故事45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菩薩蠻晏幾道,以及菩薩蠻晏幾道哀箏一弄湘江曲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的注釋翻譯

①弄:演奏樂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傳舜帝南巡蒼梧,二妃追至南方,聞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為題材寫成樂曲。

②十三弦:漢史游《急就篇》之三顏師古注:“箏,亦小瑟類也,本十二弦,今則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③慢:形容眼神凝注。

④玉柱斜飛雁:古箏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稱雁柱。

⑤春山:喻美人的眉峰。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故稱眉為眉黛,黛,青黑色的顏料。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箏,彈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蕩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箏弦,細膩地傳達出內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箏柱斜列著,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曲調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宋詞菩薩蠻 晏幾道 這首詞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運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

效果:將聽覺藝術的音樂比作湘江綠波傾瀉,流暢無礙。無形的音樂聲,在詞中化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寫出彈者技高,樂意流暢,如行云流水,又寫出聽者品音入微。

菩薩蠻

作者: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白話翻譯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箏,彈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蕩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箏弦,細膩地傳達出內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箏柱斜列著,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曲調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為描寫奏琴藝術的佳作之一。寫箏詞從箏曲所表現(xiàn)的內容寫到彈箏者的情態(tài),描寫形象、細致、逼真。作者通過寫琴而寫奏琴人,特別突出感情的傳達,全詞表面贊美音樂,實為表達對撫琴人的贊嘆與理解,與白居易《琵琶行》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菩薩蠻的原文 跪求

菩薩蠻·閨情 (唐) 李白

〔題考〕 【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yōu),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唐音癸簽】、【南部新書】略同。又【北夢瑣言】:「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丞相假飛卿所撰密進之,戒以勿泄。」唐時俗稱美女為菩薩,菩薩蠻酋稱女蠻。當時教坊,譜作曲詞,遂為詞名。后楊升庵改蠻為鬘,失其本矣。后人又名為[重疊金]、[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非特于詞名來源無涉,且[子夜歌]另有正調,而[巫山一片云]更易與別調[巫山一段云]相混,殊屬無取。

〔作法〕 本調四十四字,為詞調中之最古者,即以五七言組成;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即為七言仄句。第三句為仄起之五言句,換用平韻。第四句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前半第三四句同。此首相傳為太白創(chuàng)作,但這兩首詞沒有收入宋本《李太白集》,而始見于宋人筆記,是否李白作品,頗滋后世疑問。明代胡應麟、胡震亨等已疑為后人偽托。現(xiàn)代學者也頗多不信為李白所作,一個主要理由是唐代前期文人詞尚處在萌芽狀態(tài),文辭體制,都較簡樸,而這兩首詞卻是用雙調,換韻,語言精練,描寫細致,在藝術上很成熟,顧按上述,調之創(chuàng)始,在唐 大中初,則白又何以見此詞調?【詞苑叢談】謂:「今詩余名[望江南]外,[菩薩蠻]、[憶秦娥]稱最古,以【草堂】二詞出太白也。予謂太白在當時,直以風雅自任,即近體盛行七言律,鄙不屑為,寧肯事此?且二詞雖工麗,而氣衰颯,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藉令真出青蓮,必不作如是語。詳其意調,絕類溫方城輩,蓋晚唐詞嫁名太白耳。」按諸上,引【北夢瑣言】與此說相合。近世胡適作【詞選】亦云然。

定格:

平林漠漠煙如織,

⊙○⊙●○○▲ (仄韻)

寒山一帶傷心碧。

○○●●○○▲ (協(xié)仄韻)

暝色入高樓,

●●●○△ (換平韻)

有人樓上愁。

●○○●△ (協(xié)平韻)

玉階空佇立,

⊙○○●▲ (三換仄)

宿鳥歸飛急。

⊙●○○▲ (協(xié)三仄)

何處是歸程,

⊙●●○△ (四換平)

長亭連短亭。

⊙○○●△ (協(xié)四平)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全部注釋

1.造口:一稱皂口,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

2.郁孤臺:在今江西贛縣西南。《贛州府志》:"郁孤臺,一名賀蘭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贛江。

3. 長安:代指都城汴京。

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詞人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jié)贛州時寫的詞。羅大經《鶴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虜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由此起興。" 辛棄疾登上郁孤臺,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長驅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幾乎滅亡之事,從奔騰的清江之水,想到了當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竄的蹤影,以及因家國破亂而灑下的痛楚之淚。由水及淚,意象轉換極為自然。"青山遮不住"兩句,表達了詞人對抗金恢復的堅定意志。煞拍兩句,蓋有豪興逸懷,當此日暮江景,畢竟憂思難擋,愁從中來。《鶴林玉露》認為結句:"謂恢復之事行不得也"。而鄧廣銘則認為;蓋深慮自身恢復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謂恢復之事決行不得也。"似乎鄧說更契合稼軒詞境詞心。全詞用的是比興手法。周濟《宋四家詞選》說:"借山怨水"。它以山水起興,一掃傳統(tǒng)《菩薩蠻》小令富艷輕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壯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啟超評此詞說:"《菩薩蠻》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藝蘅館詞選》)總的來說,這首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感情。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菩薩蠻》

【內容】:

歸鴻聲斷殘云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

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

西風留舊寒。

【注釋】:

歸鴻:這里指春天北歸的大雁。

碧:青綠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鳳釵: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釵名有時因釵頭的形狀而異。

人勝:古時正月初七為“人日”,剪彩為人形,故名人勝。勝,古代婦女的首飾。

角:古時軍中樂器。有彩繪者,也稱畫角。

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器具。

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于摩間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當于人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說北斗星和牽牛星。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上片寫黃昏后的室內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景。下片寫拂曉室內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難以看到梅花的惆悵,不言愁而愁自見。不假雕飾,意境幽遠。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菩薩蠻》

【內容】:

風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臥時燒,

香消酒未消。

【注釋】:

風柔:指春風和煦。

日薄:指日光淡薄。

乍著:剛剛穿上。

沈水:通沉水 即沉香。香料名。

【賞析】:

此詞當為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寫女主人在一個早春白日對故國鄉(xiāng)關無限懷念的深情。李清照的懷鄉(xiāng)詞,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都有很高的價值。應得到我們今人的特別珍重。

菩薩蠻 (無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顆,美人折向庭前過,

含笑問檀郎①,花強妾貌強?

檀郎故相惱,須道花枝好。

一面發(fā)嬌嗔,碎挼②花打人。

【注釋】

①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姿儀美好,舊因以“檀郎”或“檀奴”作為對美男子

或所愛慕的男子之稱。

②挼:揉搓。“挪”的異體字。

【評解】

這首《菩薩蠻》,生動地描繪了折花美女天真嬌癡的神態(tài),謳歌男女間的愛情。寫

得流麗自然,面又細膩入微。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

溫庭筠《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云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蛾眉,弄妝③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④,雙雙金鷓鴣⑤。

[注釋]

①小山:指屏風上雕畫的小山。金明滅:金光閃耀的樣子。

②鬢云:象云朵似的鬢發(fā)。度:覆蓋。香腮雪:雪白的面頰。

③弄妝:梳妝打扮。

④羅襦(rú):絲綢短襖。

⑤鷓鴣:這里指裝飾的圖案。

[評解]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里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tài)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tài);下片寫妝成后的情態(tài),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xiàn)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集評]

張惠言《詞選》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起“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飛卿詞如“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無限傷心,溢于言表。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這首《菩薩蠻》不僅稱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約,其詞微”的特點,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產生種種聯(lián)想。

《中國歷代詩歌各篇賞析》:在這首詞里,作者將許多可以調和的顏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們自己組織配合,形成一個意境,一個畫面,讓讀者去領略其中的情意,這正是作者在創(chuàng)造詞的意境上,表現(xiàn)了他的獨特的手法。

菩薩蠻

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

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朱淑真詞作鑒賞

朱淑真本人的愛情生活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多情而敏感。詞中寫女主人公從缺月獲得安慰,不啻是一種含淚的笑顏。無怪魏仲恭在《朱淑真斷腸詩詞序》中評價其詞為“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同豈泛泛者所能及”。

“春秋多佳日”山亭水榭“的風光當分外迷人,但詞人卻以極冷漠的筆調作出此詞,因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鳳幃“中之”寂寞“——獨處無郎,還有什么賞心樂事可言呢?”鳳幃“句使人聯(lián)想到李商隱《無題》詩中的名句:”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如此情狀,叫人怎不顰眉,怎不愁悶?有意味的是,詞人使”愁悶“與”顰眉“分屬于”新“”舊“二字。”舊“字以見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長”新“字則表現(xiàn)其愁情之與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與相思有關,這又是”舊“。”新“”舊“二字相映成趣,更覺情深。

輾轉反側,失眠多時,于是乃有“起來”而“臨繡戶”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來。然而戶外所見,只不過“時有疏螢度”而已,其人望來終不來。此時,女主人公空虛寂寞的情懷,是難以排遣的。在這關鍵處,詞人又卻又寫出了一絲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詞人給她一點安慰,一輪缺月,高掛中天,并賦予它人情味,說它因憐憫閨中人的孤棲,不忍獨圓。“多謝”二字,癡極妙極。同是寫孤獨情懷,蘇東坡在圓月上做文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朱淑真則在缺月上做文章“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移情于物,怨謝由我,真有異曲同工同妙。此詞最有興味之所在正是結尾兩句。

菩薩蠻

張先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張先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為內容的閨怨詞。它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推陳出新。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并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詞之上片著眼于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使時間隔絕的今日所見與夕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為一,合為詞境。下片著眼于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通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游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多從空間落想,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這句詞肉于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暗含既怨游子不歸又盼游子早歸的復雜意味。

上片末兩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為橋梁,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發(fā)聯(lián)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著衣袍的顏色,并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這一細節(jié)深深印她的記憶之中,時時都會重現(xiàn)眼前,如今,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今日“憶郎”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

過片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這兩句是想象別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后者則把萬縷柔情空間上載送到遠方。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才會產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觸發(fā)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于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后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今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正所謂“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還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此詞謀篇方面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上下鉤連;第四句的“袖”字固與第三句的“袍”字相應,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象今日之袍;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于“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

菩薩蠻

杜安世

游絲欲墮還重上,春殘日永人相望。

花共燕爭飛,青梅細雨枝。

離愁終未解,忘了依在前。

擬待不尋思,則眠夢見伊。

杜安世詞作鑒賞

這首閨怨詞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含蓄委婉,獨具特色。

起筆“游絲欲墮還重上”,詞人就抓住空中飄搖不定的“游絲”來大做文章,是頗具匠心的。“游絲”,也就是“睛絲”、“飛絲”、“煙絲”,是一種蟲類吐出的極細的絲縷,飄浮空氣之中,如果天氣晴朗,陽光璀璨,有時還可發(fā)現(xiàn)這種“游絲”空中閃著水晶般透明的耀眼的光澤。作者通過這一細微的事物反映出癡情少女內心的微妙的波動,反映出這位少女對春天、對青春和對生活的熱愛。此詞“游絲”一句,含蓄曲折,一語雙關。它表面上似寫景,實際卻寫少女的心境,用的是“諧音隱語”手法。詞里“游絲”,正是有意與“相思”的“思”字雙關。這一句形象地說明,少女的相思之情跟天上飄飛不定的“游絲”一樣,一忽兒,象是要墜落下來;一忽兒,又扶搖直上。剛剛平靜下來的內心,也因此卷起了感情的漣漪。這不僅增強了詞的韻味,同時它還把詞中的景、事、情串接一起,使全詞意境和諧完整。

第二句:“春殘日永人相望”。說此情況下,“相望”的時間也隨之增長了。“春殘”,點明季節(jié),春歸而人未歸。“日永”,白晝廷長。“花共燕爭飛,青梅細雨枝”二句是對“春殘”的補充,同時,它又是“人相望”的必然結果。雖然這位少女“相望”的是“人”,但因“人”千里之外,可望而不可及,她所能見到的便只能是落紅伴著雙飛的紫燕紛紛飄墜,是被雨滋潤過的梅枝上的青青梅子。這兩句還兼有映襯與象征作用。花落春歸,燕已飛回,而人卻杳無歸期。

過片“離愁”二字,很自然地成為上下片轉折過渡的關鍵,并具有畫龍點睛的妙用。“離愁”與“游絲”上下呼應。“離愁”因有“游絲”的映襯而顯得鮮明具體,“游絲”以“離愁”為內涵愈加顯得充實。因之,即使相望很久,都未能沖淡她的“離愁”,故曰“終未解”。不僅如此,詞人還補足一句:“忘了依前。”“忘了”二字之下省略了一個賓語,即末句的“伊”。即使你想方設法去忘卻他,可他還是跟從前一樣,清清楚楚地再現(xiàn)于你的眼前,再現(xiàn)于你的心頭。

接著又寫了兩句:“擬待不尋思,剛眠夢見伊。”以申明此意。“不尋思”即“忘了”,“夢見伊”即“依前”。作者不是正面表達她渴望與所思之人夢中相會,而是以“擬待不尋思”先跌一筆,再以“剛眠夢見伊”點出正意,來一個否定之否定,運筆新奇,因而就更引人入勝。

這首詞格調清新自然,情真意切,運思手法頗得民歌風韻,有語淺而意深之妙。

菩薩蠻

孫洙

樓頭尚有三通鼓,何須抵死催人去!

上馬苦匆匆,琵琶曲未終。

回頭凝望處,那更廉纖雨。

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

孫洙詞作鑒賞

起首“樓頭尚有三通鼓,何須抵死摧人去!”這兩句是牢騷話:剛剛二更時分,城樓上還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據宋洪邁《夷堅甲志》卷四,翰林學士孫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歡宴,有美女侍妾奏樂助興,恰逢此時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語。“何須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發(fā)的牢騷。說:“尚有三通鼓”,而不說已過二更,表示離天亮還早,希望多玩一會兒。但留連不舍之意橫遭阻抑,自然轉化為憾恨之情。“抵死”,猶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對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見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戀。“上馬苦匆匆,琵琶曲未終”,一邊匆匆上馬,一邊卻還戀顧那美妙的琵琶聲,深以未聽到曲終為憾。琵琶的誘人魅力來自那位彈奏的女子,言外蘊含著對其人的深情眷戀。然而迷人的女樂,終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無可奈何地上馬離去了,但那聲聲琵琶似乎一直縈繞耳際。上片四句,一氣流注,節(jié)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緩的氣氛頓出,從而反襯出詞人不愿從命而又不敢違命的矛盾感情。

過片寫主人公戀戀不舍,人雖已上馬,心尚留筵間,一路上還出神地回頭凝望。但馬跑得快,老天更不湊趣,又下起蒙蒙細雨,眼前只覺一片模糊,宛如織就一張漫天的愁網,連人帶馬給罩住了。“廉纖雨”,蒙蒙細雨。“無邊絲雨細如愁”,這廉纖細雨,既阻斷了視線,又攪亂了心緒;借景語抒情,情景湊泊而有醞藉之致。“漫道玉為堂,玉堂今夜長!”玉堂,翰林院的別稱。玉堂供職是作者平時所自以為宋寵的,今夜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聊和索寞。從一個充滿美酒清歌的歡樂世界,硬生生地被拋到宮禁森嚴的清冷官署,其懊喪和惱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長”,大有長夜難捱之感。對照開頭“城頭尚有三通鼓”,同時對于時間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變化。這一起一結也自然形成兩種情境的鮮明對比,使這首小詞首尾相顧,有回環(huán)不盡之妙。

菩薩蠻

李師中

子規(guī)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fā)。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李師中詞作鑒賞

此詞作于詞人嶺南卸任之時。全詞景色清麗,感情深摯,意境深遠。

詞為“題別”而作,通篇圍繞一個“別”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寫臨別前情景。詞人將要離開廣西了,黎明之前子規(guī)鳥就不住地啼嗚,把他從夢中喚醒。他舉頭看看窗外,一彎殘月高掛西天,好像是被子規(guī)啼破了似的。這一句寫出了早起之景、臨別之時第、歸去之思和離別之情。乍看上去,出語自然;細細吟味,含意無窮。第二句寫詞人乘著華麗的官船將要出發(fā),雖為寫實,但實中帶虛,所謂“曉載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樂妓,用語甚美,耐人尋味。三、四兩句尤為入妙。畫船清澈的江中從容而行,只見兩岸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煙雨,籠罩萬家。這完全是畫境,同時也是詩境,讀之令人陶醉。

過片二句寫別情。佳人,謂畫船中樂妓。這里不僅補足“笙歌”一詞之意,而且進一步發(fā)抒離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將要離任了,佳人也無法挽留,與詞人相對而泣,滾滾熱淚,濕透羅衣。這里讓佳人把惜別的淚水傾瀉出來,雖不夠含蓄,但熱烈真誠。

結尾二句,系預想別后情景,對不可能繼續(xù)通信表示擔心。“嶺南無雁飛”,據陸佃《埤雅》云,雁飛不過衡陽,因南地極燠。廣西嶺南,故鴻雁更難飛到。此處運用鴻雁傳書的典故,符合當地特點,顯得十分妥貼。

此詞妙選詞煉字、首句“子規(guī)啼破城樓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規(guī)、城樓、月,本是三個互不相干的概念,然著一“破”字,遂連成一體,形成渾一的境界。

菩薩蠻

王安石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王安石詞作鑒賞

此詞為作者晚年隱居江寧半山之作。《能改齋漫錄》云:“王荊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疊石作橋,為集句填菩薩蠻。”全篇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使之如出己口,真正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敘寫自己的閑適生活與故作放達的情懷。

開首“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huán)境與身份。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筑籬為墻,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閑人裝束取代了過去的冠帶蟒服。作者從九重宸闕的丹墀前來到了水邊橋畔的垂楊里。對于這種遭際的變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種安然自適的態(tài)度。一個“閑”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兩句閑雅從容,雖然是從前人詩句中摘錄而成,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著“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兩句是寫景: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但是,作為一個曾經銳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僅僅是時光流逝、老之將至的嘆息,更包含著他壯志未酬的憂愁。因此,即使看似閑適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風聲,都會引起這位政治家的敏感與關注,而被賦予某種象征的意義:“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酒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閑逸,但是,酒醒夢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云走、月翳半規(guī)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閑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余韻悠長。據馮贄《云仙雜記》引《高隱外書》云:“顒攜黃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可見王安石的寄情黃鸝,不僅是表現(xiàn)鳥語花香中的閑情逸趣,更是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詞與王安石晚年的詩作相似,以精煉的筆墨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詞中營造出清雋秀麗、悠閑恬靜的意境,以此來抒發(fā)灑脫放達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脫。詞人描繪春景時,無典故,不雕琢,語言清新、自然,數筆就勾出一幅鮮明秀麗、清俊嫻靜的畫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綠水、花紅柳翠的明麗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黃鸝鳴囀的聲響,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這畫面中。全詞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著政治家的襟懷心志,嫻雅流麗的風格中顯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體現(xiàn)了王安石詞素潔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詞風。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借寫彈箏來表現(xiàn)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幽恨”;下片并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tài),而幽恨自見。黃蓼園謂此詞“末句意濃而韻遠,妙能蘊藉”。

起筆一句先寫彈奏。箏稱之為“哀箏”,感情色彩極為明顯。“一弄”,奏一曲。曲為“湘江曲”,內容亦當與舜及二妃一類悲劇故事有關,由此可見酒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寫盡湘波綠”,湘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但綠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寫”,指彈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彈”或“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上片歇拍兩句,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非細彈不足以盡情傳達,而能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從“纖指”二句的語氣看,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詞之上片,著重從演奏的內容情調方面寫彈者。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tài)。“當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注。“玉柱斜飛雁”,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飛雁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這里雖是說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lián)系,寫箏柱之形,其實末離開彈箏者所傳的幽恨。“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的典故。女子凝

菩薩蠻共有幾首,分別是誰寫的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唐】溫庭筠《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

【唐】溫庭筠《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

【唐】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唐】溫庭筠《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

【唐】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唐】韋莊《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

【唐】韋莊《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唐】韋莊《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五代】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尹鶚《菩薩蠻·隴云暗合秋天白》

【宋】張先《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

【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

【宋】晏幾道《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宋】王安石《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

【宋】陳師道《菩薩蠻·行云過盡星河爛》

【宋】趙令畤《菩薩蠻·輕鷗欲下春塘浴》

【宋】舒亶《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

【宋】魏夫人《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宋】魏夫人《菩薩蠻·紅樓斜倚連溪曲》

【宋】蘇庠《菩薩蠻·北風振野云平屋》

【宋】陳克《菩薩蠻·赤欄橋盡香街直》

【宋】陳克《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

【宋】呂本中《菩薩蠻·高樓只在斜陽里》

【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朱淑真《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

【宋】向子諲《菩薩蠻·天仙醉把真珠擲》

晏幾道菩薩蠻的譯文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借寫彈箏來表現(xiàn)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詞的上片暗寫湘靈鼓瑟的典故,點出“幽恨”;下片并未具體展開寫幽恨,只寫弄箏的情態(tài),而幽恨自見。黃蓼園謂此詞“末句意濃而韻遠,妙能蘊藉”。

起筆一句先寫彈奏。箏稱之為“哀箏”,感情色彩極為明顯。“一弄”,奏一曲。曲為“湘江曲”,內容亦當與舜及二妃一類悲劇故事有關,由此可見酒筵氣氛和彈箏者的心情。“寫盡湘波綠”,湘水以清澈著稱,“綠”為湘水及其周圍原野的色調。但綠色彩分類上屬冷色,則又暗示樂曲給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寫”,指彈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彈”或“奏”;似乎彈箏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筆,雖然沒有文詞,但卻用箏聲“寫”出了動人的音樂形象。

上片歇拍兩句,讓人想到彈箏者幽恨甚深,非細彈不足以盡情傳達,而能將幽恨“細傳”,又足見其人有很高的技藝。從“纖指”二句的語氣看,詞人對彈箏者所傾訴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傳之幽恨即是雙方所共有的。詞之上片,著重從演奏的內容情調方面寫彈者。

下片轉寫彈者的情態(tài)。“當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箏女全神貫注。“玉柱斜飛雁”,箏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猶如一排飛雁。飛雁古詩詞中,常與離愁別恨相連,同時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這里雖是說弦柱似斜飛之雁,但可以想見所奏的湘江曲亦當與飛雁有聯(lián)系,寫箏柱之形,其實末離開彈箏者所傳的幽恨。“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樣彎彎隆起的雙眉,是承上文“秋水”而來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西京雜記》)的典故。女子凝神細彈,表情一般應是從容沉靜的,但隨著樂曲進入斷腸境界,箏女斂眉垂目,凄涼和悲哀的情緒還是明顯地流露了出來。

這首詞以回蕩飄忽的筆勢,刻畫一位哀艷動人的彈箏藝妓——小蓮哀艷動人的形象。全詞以“哀箏一弄湘江曲”摹然開篇,又以“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驟然收筆,中間不平鋪直敘而抓住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作、神態(tài)來寫,極具藝術感染力。

菩薩蠻的來源: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菩薩鬘(mán),又名《子夜歌》、《花間意》、《重疊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fā)髻(jì),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薩蠻曲》,于是《菩薩蠻》就成了詞牌名。雙調四十四字,前后闕均兩仄韻轉兩平韻。另有《菩薩蠻引》、《菩薩蠻慢》。又: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用在套曲中。

晏幾道最有名十首詞

晏幾道最有名十首詞是《臨江仙》、《菩薩蠻》、《臨江仙》、《蝶戀花》、《鷓鴣天》、《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清平樂》、《阮郎歸》、《玉樓春》、《思遠人》。

1、《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2、《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3、《臨江仙·斗草階前初見》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

4、《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5、《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6、《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7、《清平樂·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8、《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

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衾鳳冷,枕鴛孤。愁腸侍酒舒。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9、《玉樓春·東風又作無情計》

東風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

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

10、《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云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當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關于菩薩蠻晏幾道和菩薩蠻晏幾道哀箏一弄湘江曲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2137.html

分享給朋友:

“菩薩蠻晏幾道,菩薩蠻晏幾道哀箏一弄湘江曲” 的相關文章

關于崎嶇有懸步為什么的信息

關于崎嶇有懸步為什么的信息

崎嶇的近義詞 中文發(fā)音:崎嶇[q qū] 詞語解釋:山路或道路不平,很難通過。比喻處境艱難。有時也比喻人生艱難,險阻。 近義詞:凹凸、坎坷、險峻、陡峭 用崎嶇造句 1、在崎嶇的山路之中開車是很不方便的。 2、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

為什么叫王侍郎(為什么叫王侍郎為王)

為什么叫王侍郎(為什么叫王侍郎為王)

稅務為什么叫王侍郎 稅務王侍郎是網友吐槽的梗,吐槽的是稅務局合并超編嚴重,一般很難升職的現(xiàn)象。以前一般是十號前發(fā)工資,現(xiàn)在都變得不準時了。還有國稅以前的住房補貼也被取消了。新來的員工干的活比較多,而且45歲以下算是年輕同志。還會有一對軍轉干的同志和年紀比較大的同志經常劃水,做最輕松的活還吐著最多的苦...

曹植七步詩怎么樣(曹植的七步詩是啥)

曹植七步詩怎么樣(曹植的七步詩是啥)

很多朋友對于曹植七步詩怎么樣和曹植的七步詩是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新三國曹植七步詩賞析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

楊執(zhí)戟和哪個生肖相關(楊戟是什么生肖)

楊執(zhí)戟和哪個生肖相關(楊戟是什么生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楊執(zhí)戟和哪個生肖相關,以及楊戟是什么生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楊孰戟是什么人物? 是楊執(zhí)戟,不是楊孰戟楊執(zhí)戟是漢朝 揚雄的別稱。楊通揚。出處: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昔楊子云先朝執(zhí)戟之臣耳...

黃鶴樓古詩是哪個朝代(黃鶴樓是哪個朝代的詩)

黃鶴樓古詩是哪個朝代(黃鶴樓是哪個朝代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黃鶴樓古詩是哪個朝代,以及黃鶴樓是哪個朝代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黃鶴樓古詩崔顥鑒賞 黃鶴樓這首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題詠黃鶴樓的作品很多,但舉世公認崔顥的《黃鶴樓》堪稱絕唱,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

萬俟詠是哪個朝代(萬俟卨是什么人物)

萬俟詠是哪個朝代(萬俟卨是什么人物)

很多朋友對于萬俟詠是哪個朝代和萬俟卨是什么人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沙漠的古詩整首 原文: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出自:使至塞上作者:王維朝代:唐翻譯: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

鴛鴦為什么分開會死(鴛鴦其中一只死了之后)

鴛鴦為什么分開會死(鴛鴦其中一只死了之后)

大家好,關于鴛鴦為什么分開會死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鴛鴦其中一只死了之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鴛鴦是不是一生只認一個配偶,而且一只S了,另一只是不是也就不活了呢? 鴛鴦不是一生只認一個配偶,一只...

子乃曰可教射是哪個詩(子乃曰可教射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子乃曰可教射是哪個詩(子乃曰可教射中的乃是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子乃曰可教射是哪個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子乃曰可教射中的乃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楚有養(yǎng)由基者全文翻譯 【楚有養(yǎng)由基者全文翻譯】楚國有個名叫養(yǎng)由基的人,其非常擅長射箭,他跟柳樹距離在一百步的時候放箭射擊,每支箭都射在了柳葉的中間,...

安福王子齊人怎么樣(福王子和安公子)

安福王子齊人怎么樣(福王子和安公子)

很多朋友對于安福王子齊人怎么樣和福王子和安公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企鵝英語讀物的《特里薩修女》《威廉王子》《海底2萬里》《逃命》和愛麗絲奇遇記》的原文或者翻譯拜托了 特里薩原名艾格妮絲·鞏霞·博杰舒,她誕生在馬其頓的斯科普里的一個富裕的阿爾巴尼亞...

詩歌網為什么審核(中國詩歌網不給審核怎么辦)

詩歌網為什么審核(中國詩歌網不給審核怎么辦)

今天給各位分享詩歌網為什么審核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中國詩歌網不給審核怎么辦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詩歌是發(fā)給詩歌網經過審核過才能發(fā)表的,封我?guī)ぬ枺黠@是“故意迫害”! 詩歌是發(fā)給詩歌網經過審核過才能發(fā)表的,封你帳號。他們起初只是可能通過機器人審查的中國詩...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