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蘭藹是什么意思,蘭之猗猗的猗怎么讀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猗猗蘭藹是什么意思,以及蘭之猗猗的猗怎么讀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猗猗"是什么意思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①
眾香拱之,幽幽其芳。②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夢熊,渭水泱泱。③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④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孫之昌。
【注釋】
①猗猗:長且美好的樣子,形容蘭的葉姿優(yōu)雅綽約。揚揚:高舉,往上升騰。
②拱之:孔子有“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之語,拱是環(huán)繞之義。此處比喻蘭香為眾香之王,所有的花香都拱而奉之。
③文王夢熊:周文王夢見飛熊撲入帳中,遂在渭水邊上訪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賢,賢遇明主”的理想典范。泱泱:宏大,水深而廣的樣子。
④奕奕:光明,若日月之麗天也。
孔子一生,所著經典有二,一為有字之書,是為儒家經典;二為無字之書,蘭是為其要。今杏壇春熙試改韓愈之作,而重修《幽蘭操》以表孔子所遺天書之理。
【序釋】
蘭,在中國文化中,是“入我門中,能諫我心之草”是先祖留給后人的無字天書。
孔子酷愛蘭花,有“蘭為王者香”之語。此言含義一是蘭香為香中之王,一株好的蘭花開放的時候,整個山谷聞不到別的花香,這是蘭香香芬豐富的生物學特性。二是,蘭只為王者而香。蘭隱于幽深的山谷中,不開花時,與群草無異,只有王者,才能認識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從而去深山中尋訪。
蘭獨特的生物學特性還有“春化”,就是蘭要經歷一個長期的低溫期(0℃-10℃)才能順利開花,保證花品和香品。野生的蘭花,秋天孕育花蕾,經歷整個冬天的休眠,第二年春天才開花,春分前后花期結束。
【總釋】
本詞分為上中下三闕。
上闕,中心是蘭香是王者之香。
譯文:蘭花的葉子,長長的,在風中搖曳,優(yōu)雅而飄逸;蘭香,在風中升騰,向四方飄揚。蘭香所及之處,所有花香都黯淡無味,并成為蘭香的一部分,眾多的花香拱衛(wèi)著蘭香,蘭花的芬芳,遠而不淡,近而不濃,幽幽的從中心向八方輸布。蘭是香中之王,如果沒有人認識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對蘭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說。孔子一生看似被權貴所棄,但在其思想深處,有一種“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的自信與豁達,而這份自信,源于其堅信他所傳承的是“祖宗珍視而為后世子孫所需要”的思想之香!
中闕,中心是蘭只為王者而香。
譯文: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東南西北,四方都走遍,我雖然像香蘭一樣,不以無人而不芳,不過我也在積極地尋找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機會。周文王夜夢飛熊入帳,渭水之畔訪遇太公望(姜子牙,因周文王有“興周之業(yè),先祖早寄希望于太公也”之說,故名太公望),從而奠定周朝800年基業(yè),這是多么讓人向往的啊。蘭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會讓其清雅的芬芳和其間蘊含的思想如日月般光耀。
分析:孔子是主張要積極尋求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機會的,他曾對子貢說:“賈之哉,賈之哉,我待賈者也!”。故而,儒家有“入世”之說。在他看來,姜子牙“渭水之畔,直鉤而釣,愿者上鉤”,就是一種積極地尋求;蘭花雖隱幽谷中,但其香揚揚奕奕,也是一種積極地尋求。孔子主張如遇“王者采而佩之”,就要無私心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的才華“奕奕清芳”。
下闋,中心是蘭歷苦寒而成其香。
譯文:雪霜鋪天蓋地,樹冠上厚厚的一層,雖是冬天,但看起來萬物都像更加茂盛了一樣。嚴寒中,蘭的花蕾,靜靜的孕育和等待,在忍耐中積累。蘭之所以有王者之香,是因為在寒冬中孕育了花蕾,如果人們能明白這是君子應該遵守的道理和法則,那么, 那么后世子孫必定昌盛。
分析:冰雪覆蓋,萬物蕭條,不過雪霜覆蓋下的樹木,以蘭的精神來看,卻是一種茂盛的征兆。冬天,在視覺上是蕭條的,但在教育上,卻是歷練自我的機會。在蘭看來,苦難對于積極面對的人將是崛起的根基。另,蘭生活的地區(qū),冬天一般氣溫0℃左右,雖“雪霜茂茂”但是,植物是不落葉的,白雪覆蓋在植物的葉片和大地上。
【備注】
本詞以孔子“蘭為王者香”的思想為中心擬就,是孔子人生寫照的縮影,同時也是孔子教育哲學人生哲學的凝結。蘭,承載了孔子一生的精神寄托和對后世子孫的殷切希望與情感,是中國文化巨大的人文載體。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是什么意思
釋義:蘭花在風中搖曳,香氣洋溢四方,其他花香全都被比了下去。即使無人采摘幽香的蘭花佩戴,對蘭花也無妨害。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一句出自《幽蘭操》,又名《猗蘭操》,最早相傳是孔子所作,孔子游歷眾國皆不為所用,歸途中見蘭花獨茂,停車援琴鼓之,曰:"蘭當為王者得,今乃與眾草為伍。”并作《猗蘭操》:"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島,無所定處。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琴曲似訴似泣,如怨如憤。正如那時彈此曲的孔子,是這樣的頹喪。 此曲是曲,幽怨的曲,也是詩,優(yōu)美的詩。曲調始終是緩緩的,無波無瀾,在那平和之下,卻有一股抑郁之氣悶悶于胸臆。是不得志的憤慨,是無人識的悵然。 蘭,當生于幽谷疏石敗葉之中,無矯柔造作之態(tài),無趨勢求媚之容。 所以,若用蘭比之于功名,其實是俗氣了。倒是韓愈說得好,他說"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是啊,不采而配,于蘭何傷。蘭,該是靜靜開放的,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天壤之間,有涼月,為之設色,有星光,為之配飾。 “芝蘭生于深谷,不為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得,不為困窮而改節(jié)”。 蘭花不動,但香隨風動,早已芬芳天下。 蘭花在風中搖曳,香氣洋溢四方,其他花香全都被比了下去。即使無人采摘幽香的蘭花佩戴,對蘭花也無妨害。 不采摘蘭花,對蘭花的高潔本身也沒有損傷,意指自己雖然不被重用,遭到讒詬,卻也心懷坦蕩。
猗蘭操 《幽蘭操》又名《猗蘭操》,最早相傳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訴似泣,如怨如憤,把孔子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在蘭的身上寄托了自已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優(yōu)美的蘭詩,也是一首幽怨悱惻的抒情曲,歷史上和者甚多。韓愈亦仿而作之,其《猗蘭操》序云:“孔子傷不逢時作。”
韓 愈《猗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參考資料
作業(yè)幫:
悵矣惟騫打一數字
數字3,作者是三國時期人,
稽康(224-263),三國時上虞人,是“竹林七賢”之一。
《酒會詩》(其六)是一首專門詠蘭的詩:
猗猗蘭藹,植彼中原。
綠葉幽茂,麗藻豐繁。
馥馥蕙芳,順風而宣。
將御椒房,吐薰龍軒。
瞻彼秋草,悵矣惟騫。
這首詩歌頌了蘭的色澤和芳香,以及馨芳椒房的作用,表達了人們對蘭花的無比喜愛之情,而對那些秋草,則表現了悵然的態(tài)度。
猗猗庭有蘭堪佩什么意思?
庭院里的蘭花美麗繁盛,可以佩帶。
【詞語】:猗猗
【注音】:yǐ yǐ
【釋義】:1.美盛貌。 2.柔美貌;美好貌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眾香拱之,幽幽其芳。”是什么意思?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眾香拱之,幽幽其芳。”的意思是: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采摘蘭花卻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么損傷呢?
原詞:
《幽蘭操?》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釋義:
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采摘蘭花卻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么損傷呢?
正是因為美好的東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變故,并非我的過錯。
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環(huán)境對我又有什么影響呢?
薺麥在寒冬生長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君子在世間所遇到的困難,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一個君子是能處于不利的環(huán)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出自《幽蘭操》,原文節(jié)選如下:
作者:唐·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譯文:
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采摘蘭花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么損傷呢?正是因為美好的東西具有感染力啊!今日的變故,并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
擴展資料:
從詩歌來看,第一句分明是在說,蘭花貌美有香氣。第二句說不采摘蘭花,對蘭花的高潔本身也沒有損傷,意指自己雖然不被重用,遭到讒詬,卻也心懷坦蕩。第三句說今日之變故,我是沒有做錯事,也無須介懷。
第四句說自己長久游離在外,可能是被放逐,也可能是在尋找能懂自己的人。第五句說他找得很辛苦,找了很長時間。第六句說等等,這句的傷我想本是傷心意,但在這里可解釋為后悔,這句就是說如果為人君主的不能明辨是非,那我寧愿懷才不遇。
七八兩句是比的手法,意在表明心志和操守,等待著圣明的君主讓自己有施展抱負,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機會。
關于猗猗蘭藹是什么意思和蘭之猗猗的猗怎么讀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