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柔腸情幾許翻譯,寸寸柔腸下一句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一寸柔腸情幾許翻譯,以及寸寸柔腸下一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惠洪原文_翻譯及賞析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覺范,自號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于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后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莺橐簧嘣獠恍遥蛎坝没莺槊徒Y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惠洪 著述
在創作上,惠洪力主自然而有文采,"文章五色體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魯直弟稚川作屋峰頂名云巢》)對蘇軾、黃庭堅傾倒備至。江西詩風籠罩文壇時,惠洪能獨樹一幟。其詩雄健俊偉,辭意灑落,氣韻秀拔。五古《石霜見東吳誠上人》、《送文中北還》,"用筆高老處,如記如畫"(吳喬《圍爐詩話》);近體《石臺夜坐》、《上元宿百丈》、《早春》,亦清秀奇警。詩句如:"夜色已可掬,林光翻欲流"(《秋夕示超然》),"方收一霎掛龍雨,忽作千秋□鷂風"(《大風夕懷道夫敦素》),為諸家稱道。又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游。
惠洪著有《冷齋夜話》10卷主要論詩、間雜傳聞瑣事。論詩多引蘇、黃等人論點,引黃庭堅語尤多;記事雜有假托偽造之跡。陳善《捫虱新話》卷八有"《冷齋夜話》誕妄"條駁之,《彥周詩話》等也屢議其非。然而此書亦屢經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用。又著《天廚禁臠》3卷以唐宋各家之篇、句為式,標論詩格,可供研究文學批評史者參考。
惠洪的詩文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知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未せ莺椤肚嘤癜浮ぞG槐煙柳長亭路》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婉約 , 離別 , 柳樹思念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未せ莺椤肚嘤癜浮そz槐煙柳長亭路》
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離別相思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沼圄Ⅶ儆瘢灰娏魈K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云海?!未せ莺椤肚餁q·半身屏外》
千秋歲·半身屏外
半身屏外。睡覺唇紅退。春思亂,芳心碎??沼圄Ⅶ儆?,不見流蘇帶。試與問,今人秀整誰宜對。湘浦曾同會。手搴輕羅蓋。疑是夢,今猶在。十分春易盡,一點情難改。多少事,卻隨恨遠連云海。 婉約 , 婦女相思查看更多惠洪的詩文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原文_翻譯及賞析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宋代·惠洪《青玉案·絲槐煙柳長亭路》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離別相思 注釋 ①取次:即次第也。
②侵曉:天漸明。 鑒賞
詞家有主張“詞不宜和韻”的,因為詞句參差,音律很嚴,難以使抒寫的情思與限定的聲韻吻合無間。但樂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韻者,雖和猶如自作”,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頗為著名。
先是賀方回寫了一首《青玉案》,以詞中之句改調名為《橫塘路》,其結語“試問閑愁知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傳誦一時,交相贊譽。黃庭堅與賀交好,賦詩《寄賀方回》:“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唯有賀方回?!惫?103年(崇寧二年),黃為趙挺之、陳舉所構陷,貶謫宜州(今廣西宜山)。其兄黃大臨,知其喜愛賀詞,便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送別。翌年庭堅至宜州后,又依賀韻奉和其兄。惠洪青年時曾為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后來才成為海內名僧的。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三首俱步賀詞原韻,成為詞林佳話。
惠洪這首和作從長亭慘別到旅舍苦思,外景內情,相反相成;憶想、現實,交織其間,突出離愁之既深且苦。
上片表現別時情景。長亭折柳,從此遠別,牽動愁腸,是以生恨。故落筆先寫出這揪人心肺的一幕:長亭別恨?!熬G槐煙柳”,乃三春美景,與餞行送別的“長亭路”聯系在一起,形成強烈反差,實即以樂景襯哀情,使人倍覺黯然魂銷?!叭〈巍?,隨便,這里有草率之意。試想離人黃庭堅已是遭貶流放的罪臣,奉詔即行,焉敢滯留,其匆匆成行、草草送別之倉惶情狀,實亦不難想像。著一“恨”字,實含無限傷感。進而表現離別之際的思緒。試想離人此去宜州,“千峰萬嶂”、“遠山修水(黃大臨和詞之句),年近花甲而遭此坎坷,能不憂讒畏謗,思親懷舊,愁懷慘怛,孤寂難堪?能不倍感時間漫長,痛苦的日子難以打發?”“日永如年愁難度”,雖是賦體直陳的本色之語,確也令人直覺腸回九轉,凄惋欲絕。再進而表現離人上路之后的情景。試想離人雖然踏上流放之路,怎能割舍親友!因此立馬據鞍,頻頻回首。只是卻被暮云遮斷了視線,連開封那樣的高城都望不見,怎能望見站立在高城上送行的親友!詞中雖只刻畫離人踟躕不前的索寞身影,但其依依不舍、悵悵不已的凄涼心境卻已生動如見。庭堅和詞中曾自述感受:“煙中一線來時路,極目送,歸鴻去。”取景與此不同,意境卻極其近似,果然是彼唱此和,“心有靈犀一點通”。
下片描述旅舍離愁。換頭直承而下,從傍晚到天曉,集中表現這乍嘗別離滋味的第一夜的凄悲境況。孤鞍遠去,投宿時天已傍晚??陕蒙嵩跄芎图蚁啾?,試想離人此際觸處所及,無一習慣,怎能不默默回想和親人話別的那幕情景,其所以默默存想,暗暗思憶,既是重視深情、珍藏心底的慰藉,也是被迫分離、難以言宣的苦痛?!扒f句”,造語平淡,卻可啟發聯想,既能想見親人反復再三、不厭其煩的關切情態,更能想見親人既溫存體貼又焦急擔憂的寸寸柔腸。單純寫苦,不見其苦;憶樂思苦,其苦倍增;從離人唯一的慰藉反映出離人無窮的苦悲,和以樂景寫哀情的機杼如出一轍。于是以高度概括的筆力形象生動地表現離人這一夜的孤苦凄涼:薄單單的被蓋,孤零零的枕頭,靜寂寂的夜晚,又有惹人心煩的瀟瀟雨聲,滴滴答答一直落到天亮。僅此現實苦況,已是令人不勝凄愴。再借“夢回”之際,引起對比,強化愁思。思念縈回,形諸夢寐;試想離人思緒,不難想像夢中之景。于是夢里家庭的溫馨歡樂與眼前旅舍的冷寂孤苦,映照分明,頓覺滿紙生愁,其哀至極。這樣以虛襯實,確能以少勝多,藝術內蘊更為豐富,審美佳趣因而倍增。
惠洪言情,之所以真摯貼切、哀婉動人,首先是善于設身處地,推己及人,準確體察離人的心境,因而感同身受,悲如己出,能夠委曲盡致地代抒離人的愁思,不愧為黃庭堅的忘年知己。加以善于捕捉初感,選材多是新離乍別的典型情景,能夠造成創深痛巨、記憶猶新的強烈印象。并且又善于利用藝術空白,以虛見實,苦樂相形,容易調動人生的共同體驗,激起情感的共鳴,因而大大增強了審美情趣。
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覺范,自號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于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后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建炎二年(1128)去世。
惠洪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楊柳風柔,海棠月淡,獨自倚闌時。 佳人獨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最無端處,總把良宵,只恁孤眠卻。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鵡對紅薔薇。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原文_翻譯及賞析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拼だ钯R《南園十三首》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出自唐代李賀的《南園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其一)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
長腰健婦偷攀折,將喂吳王八繭蠶。(其二)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長饑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其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其五)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其六)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其八)
泉沙軟臥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
瀉酒木欄椒葉蓋,病容扶起種菱絲。(其九)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
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其十)
長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絮長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
誰遣虞卿裁道帔,輕綃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寫景 , 抒情 , 田園 , 生活組詩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枝頭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開,有大有小,有白有紅,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黃昏,嬌艷芳香的花兒凋零,隨著春風亂飛,像草草嫁出的女兒連媒人也不用。(其一)
我雖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饑餓,靠吃蔬菜充腸肚。
有一位橋頭老人對我憐念,贈給我講軍家韜略的一卷兵書。(其四)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么不帶上鋒利的吳鉤,去收復那黃河南北割據的關山五十州?請
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能被冊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其五)
在典籍中尋覓典故,摘取詞句來寫詩文,老于雕蟲小技之中。往往當破曉的殘月對著簾幕、狀如彎弓掛在天邊時,還在伏案疾書。
難道沒有看見遼東一帶還戰亂連年嗎?國家正當用武之際,即使寫出像宋玉那樣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司馬長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東方朔侍奉漢武帝,靠幽默滑稽換取寬容。看來應該買把若耶溪所出的寶劍,明日回去拜個猿公那樣的師傅練習武功。(其七)
我這今日的邊讓想起獎進賢能的蔡邕,無心制曲吟詩,只好閑臥春風中。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簡倒可以寫字,到老年時,索性在溪邊做個釣魚翁。(其十)
樹叢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漸漸開朗,細嫩的雜草夜來被煙霧濕染。
柳絮落滿河邊,令人驚奇,以為是雪,一場春雨,使水漲滿了溪邊的麥田。
古廟里遠遠傳來緩慢的鐘聲,山頭云氣中一彎缺月高懸。
到了晚上,漁人們在岸邊敲石取火,點燃竹子,火光映照著漁船。(其十三)
賞析
其一
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態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后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姹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墒呛镁安婚L,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奥浠ú辉俅骸保交埲死希驮僖矡o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末句用擬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已的狀態?!凹夼c春風不用媒”,委身于春風,不須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像兩廂情愿。其實,花何嘗愿意離開本枝,隨風飄零,只為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顏色鮮麗,宛如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殘“人老”,非復當時容顏,撫今憶昔,倍增悵惘。結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為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別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詩表達了詩人欲棄文從武、為國效力的抱負。首句寫年齡,抒發了懷才不遇、英年遭棄的憤懣情懷。次句極寫詩人困苦的處境,為下文棄筆從戎的描寫作必要的鋪墊。后兩句表明詩人對前途并沒有絕望,祈愿能以投筆從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為,為國效力。全詩辭意顯豁,情懷激越,代表了李賀詩風激壯豪邁的一面。
其五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澳袃汉尾粠倾^”,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皫倾^”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么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昂尾弧币徽Z,表示實在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雌饋?,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 *** 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 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十三首》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題目限的。
其六
慨嘆讀書無用、懷才見棄,是這首絕句的命意所在。
詩的前兩句描述艱苦的書齋生活,其中隱隱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說我的青春年華就消磨在這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此句詩意,好像有點自卑自賤,頗耐人尋繹。李賀向以文才自負,曾把自己比作“漢劍”,“自言漢劍當飛去”(《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抱負遠大。可是,現實無情,使他處于“天荒地老無人識”(《致酒行》)的境地。“雕蟲”之詞出于李賀筆下,顯然是憤激之辭。句中的“老”字用作動詞,有終老紙筆之間的意思,包含著無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顯現自己刻苦讀書、發奮寫作的情狀:一彎殘月,低映檐前,抬頭望去,象是當簾掛著的玉弓;天將破曉,而自己還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謀篇。這里,詩人慘??嘁鞯木窈退侵挥袣堅伦靼榈穆淠瘺龅奶幘承纬甚r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強。
讀書為何無用?有才學為何不能見用于世?三、四句遒勁悲愴,把個人遭遇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揭示了造成內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郁積已久的憂憤情懷?!斑|?!敝笘|北邊境,即唐河北道屬地。從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這一帶割據勢力先后發生兵變,全然無視朝廷的政令。唐憲宗曾多次派兵討伐,屢戰屢敗,弄得天下疲憊,而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如故。國家多難,民不聊生,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戰亂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以致斯文淪落,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實即作者自己?!翱耷镲L”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傷時事、哀悼窮途的文士之悲。此與屈原的“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葺鱗以自別兮,蛟龍隱其文章”(《九章·悲回風》)頗有相似之處。時暗君昏則文章不顯,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風”(按:“回風”即秋風)、李賀之所以“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比較含蓄深沉,在表現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首句敘事兼言情,滿腹牢騷通過一個“老”字傾吐出來,煉字的功夫極深。次句寫景,亦即敘事、言情,它與首句相照應,活畫出詩人勤奮的書齋生活和苦悶的內心世界。“玉弓”一詞,暗點兵象,為“遼?!倍浞€,牽絲帶筆,曲曲相關,見出文心之細。第三句只點明時間和地點,不言事(戰事)而事自明,頗具含蓄之致。三、四兩句若即若離,似斷實續,結構得非常精巧;詩人用隱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淪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這是一首述懷之作。前兩句寫古人,暗示前車可鑒;后兩句寫自己,宣稱要棄文習武,易轍而行。
首句描述司馬相如窮愁潦倒的境況。這位大辭賦家才氣縱橫,早年因景帝“不好辭賦”,長期沉淪下僚,后依梁孝王,廁身門下,過著閑散無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鄉成都,家徒四壁,窮窘不堪。(見《漢書·司馬相如傳》)“空舍”,正是這種情況的寫照。李賀以司馬相如自況,出于自負,更出于自悲。次句寫東方朔。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見世道險惡,在宮廷中,常以開玩笑的形式進行諷諫,以避免直言悖上。結果漢武帝只把他當作俳優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詼諧取容,怵惕終生,東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淪喪的又一個例證。詩人回顧歷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懷抱,借用春秋越國范蠡學劍的事跡,表示要棄文習武。既然歷來斯文淪喪,學文無用,倒不如買柄利劍去訪求名師,學習武藝,或許還能有一番作為。詩人表面顯得很冷靜,覺得還有路可走,其實這是他在屢受挫折,看透了險惡世道之后發出的哀嘆。李賀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國,而是禮樂興邦。棄文習武的違心之言,只不過是反映理想幻滅時痛苦而絕望的反常心理。
這首詩,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歷史和現實揉合在一起,把論世和述懷揉合在一起,結構新奇巧妙。詩歌多處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據以論世,或引用神話傳說藉以述懷。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氣呵成,語意連貫,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顯現的形象融入整個畫面之中,無今無古,無我無他,顯得渾化蘊藉,使人有諷詠不盡之意。
其八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其十
李賀曾得到韓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這首詩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無心苦吟,打算寫字消遣,年老時做一個漁翁了事。
其十三
創作背景 李賀組詩《南園十三首》是作者辭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鄉的南園閑居時所作的一組雜詩,創作時間在公元813年(唐憲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間。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翠葆參差竹徑成。新荷跳雨淚珠傾。曲闌斜轉小池亭。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 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一寸柔腸情幾許﹖”是誰的詩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出自宋朝惠洪《青玉案》。
惠洪,俗姓彭(一作姓喻),一名德洪,字覺范。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于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后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莺橐簧嘣獠恍?,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莺榫ǚ饘W,長于詩文,著述頗豐,尤以《冷齋夜話》最著名。成語"滿城風雨"、"脫胎換骨"、"大笑噴飯"、"癡人說夢"等典故均出于此書中。宜春歷代詩人的詩作,僅惠洪的《秋千》詩被收入《千家詩》中。其題于宜春城北崇勝寺的一首詠竹詩,深得黃庭堅等歷代詩家贊賞,以宋詩精品被收入《宋詩鑒賞辭典》。建炎二年(1128)去世。遭遇雖然坎坷,惠洪卻處之泰然。身為和尚,時作綺語,因詠"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上元宿百丈》)句遂得"浪子和尚"之稱。黃庭堅對他甚為推重,贊其韻勝不減秦觀,氣爽絕類徐俯。
惠洪 《青玉案》詞: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
日永如年愁難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叮嚀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
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瀟瀟雨。
這首詞是行旅懷人之作。全詞代友人黃峪設辭,描寫行者的離愁別恨,上片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下片轉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主要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全詞情思婉約,真切動人,感人肺腑,將分別之愁、路途之愁、投宿之愁、夜思之愁抒寫得淋漓盡致。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原文_翻譯及賞析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未⒅耳p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婉約 , 離別思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鋪滿大地的白雪映照著山城。冰天雪地里,樓上吹笛的,連玉指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聲聲羌笛音里,飽含著離別的哀怨,飄蕩在空間。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不知開落了幾次了?我在天涯漂泊,兩鬢已如此斑白了。
面對天上點點閃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圓月,我獨自一人痛飲不休。喝著,喝著,好像覺得天上的銀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我這翰林學士為我這種相思寫了三千首詩詞,想寄給你這南方的戀人,讓你去忍著眼淚慢慢細讀??!
創作背景 金初詞壇,深受北宋諸家詞風的影響亡國之恨,鄉關之思,貳臣之愧是常見的題材,劉著的這首《鷓鴣天》,從“寄與吳姬”的字面看,當是作者入金后客居北地時懷念遠在江南的一位女子的懷人之作,貌似“香艷”的愛情詞,實際上蘊含著刻骨銘心的亡國之恨。 賞析
上片狀別離滋味,下片抒思念情懷。寫得情真意摯,清麗綿密而又自然健朗,筆墨別具一格。“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起拍,追懷往日那次難忘的離別場面。山城雪照,一個嚴寒的冬日。山城指南方某地,詞人與所愛者分攜之處。悲莫悲兮生別離,離筵充滿了悲涼的氣氛。玉指寒,既點冬令,又兼示離人心上的凄清寒意。吹梅笛怨,也許是她在小樓上奏起的一曲《梅花落》吧。“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鼻脊苡朴?,離愁滿目。這兩句自“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化出,而景情切合,纏綿哀感,深得脫胎換骨之妙。這一別,黯然銷魂,情難自禁,從此后相思兩地,再見何年。下面的“江南幾度梅花發”,接得如行云流水,自然無跡。由笛怨聲聲到梅花幾度,暗示著江南的梅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情天恨海,逝者如斯。無情的歲月早經染白了主人公的青青雙鬢。追憶別時,恍如昨日。整個上片,讀來已覺回腸蕩氣。
下片,由當年寫到此夕,感情進一步深化。天涯霜月又今宵,茫茫百感,襲上心頭,除了詩和酒,世上沒有什么能寄托自己的思戀,消遣自己的愁懷。換頭先說飲酒。一片深愁待酒澆。蒼茫無際的天野,有星光作伴,月色相陪,還是開懷痛飲,不管一切吧。這幾句大有“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的氣勢,“倒流河漢”,等于說吸盡銀河,更巧妙的是暗中融化了李賀“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飲酒》)的意境,痛飲淋漓,忘乎所以,恨不得令銀河倒流,讓辰光倒轉,把自己的一腔郁悶,驅除個干凈。興會不可謂不酣暢了。然而,酒入愁腸,化作的畢竟是相思淚。緊接著,一氣呵成的,就是放筆疾書,不可遏止地傾轉,無所顧忌地抒懷,要將那無窮的往事、別后的相思;要將那塵滿面、鬢如霜的感慨;要將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一齊瀉向筆端。可這些,是有限的篇章、區區的言語不能表達的,他只好借助于歐陽修《贈王安石》的成句,動用一下“翰林風月三千首”了。而竟夕嗚咽、愁情滿紙的詩篇,寄與伊人,將會帶給她新的悲哀。作者仿佛已感到了她的心弦顫動,看到了她的淚眼模糊。設身處地,體貼入微,心息之相通,一至于此?;曛痫w蓬。心靈感蕩,“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而在一首短章小令之中,用詞代簡,以歌當哭,包含了如許豐富的感情容量,傳達了如許深微的心理活動,長短句的語言藝術功能也可算得發揮盡致了。
劉著(約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鵬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均不詳,北宋宣、政年間(1111~1125)登進士第。入金任居州縣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終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鄉,既老,號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詩,與吳激常相酬答?!督鹗贰窡o傳,事見《中州集》卷二。詞存一首。
劉著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知何處?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未せ莺椤肚嘤癜浮ぞG槐煙柳長亭路》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匆忙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知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婉約 , 離別 , 柳樹思念為甚夜來添病,強臨寶鏡,憔悴嬌慵。一任釵橫鬢亂,永日薰風。惱脂消榴紅徑里,羞玉減蝶粉叢中。思悠悠,垂簾獨坐,傳遍熏籠。朦朧。玉人不見,羅裁囊寄,錦寫箋封。約在春歸,夏來依舊各西東。粉墻花影來疑是,羅帳雨夢斷成空。最難忘,屏邊瞥見,野外相逢。——宋代·佚名《玉蝴蝶·為甚夜來添病》
玉蝴蝶·為甚夜來添病
為甚夜來添病,強臨寶鏡,憔悴嬌慵。一任釵橫鬢亂,永日薰風。惱脂消榴紅徑里,羞玉減蝶粉叢中。思悠悠,垂簾獨坐,傳遍熏籠。
朦朧。玉人不見,羅裁囊寄,錦寫箋封。約在春歸,夏來依舊各西東。粉墻花影來疑是,羅帳雨夢斷成空。最難忘,屏邊瞥見,野外相逢。 婉約 , 女子懷人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堤芳草不成歸,斜日畫橋煙水冷?!宕且铠P《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信》
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信
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
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堤芳草不成歸,斜日畫橋煙水冷。 婉約 , 寫景 , 寫人相思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