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年少惜春殘是哪個詩人寫的,長安年少惜花殘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長安年少惜春殘是哪個詩人寫的,以及長安年少惜花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長安年少惜春殘作者是誰
作者是唐代詩人,裴士淹。
原文為:
白牡丹
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
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擴展資料:
裴士淹,嘗為郎官,開元中任給事中,天寶末年為京兆尹,寶應二年(763)為左散騎常侍、絳郡開國公,永泰二年(766)任檢校禮部尚書、禮儀使。大歷五年(770)貶為虔州刺史。
《白牡丹》出自《全唐詩》。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3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編,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簽》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
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
接著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后為〈補遺〉、〈詞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裴士淹
百度百科-全唐詩
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的作者是誰
這首詩是出自裴士淹的《白牡丹》。
原文:
《白牡丹》
唐 裴士淹
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
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拓展資料:
裴士淹,嘗為郎官,開元中任給事中,天寶末年為京兆尹,寶應二年(763)為左散騎常侍、絳郡開國公,永泰二年(766)任檢校禮部尚書、禮儀使。大歷五年(770)貶為虔州刺史。
三月辛巳(二十二日),玄宗命令給事中裴士淹代表朝廷...在軍中發文告說:“誰要是煽動軍人反對這一行動,滅...楊國忠就讓三夫人去勸說楊貴妃,楊貴妃又死命地阻攔。
長安年少惜春殘 的作者
唐代裴士淹。
裴士淹,嘗為郎官,開元中任給事中,天寶末年為京兆尹,寶應二年(763)為左散騎常侍、絳郡開國公,永泰二年(766)任檢校禮部尚書、禮儀使。大歷五年(770)貶為虔州刺史。
詩名:白牡丹
原詩: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釋義:長安的年輕人憐惜殘花,爭相認紫牡丹最為珍貴。然而等到月亮升起,寒意濃重,沒有人起身在月色中觀賞。
擴展資料:
其他描寫牡丹的詩:
1、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釋義:庭前的芍藥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宋代陳與義《詠牡丹》
原詩: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釋義: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歲月,回望故鄉洛陽,仍是漫漫長路歸途無望。作為身在異鄉的龍鐘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開了,就想起了洛陽的牡丹,只能孤獨地站在春風中默默觀看。
關于長安年少惜春殘是哪個詩人寫的和長安年少惜花殘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