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小臺是什么啊,臺灣小迪迪
很多朋友對于迪小臺是什么啊和臺灣小迪迪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登裴秀才迪小臺》 是唐朝王維的一部詩詞。《登裴秀才迪小臺》的閱讀原文和答案是哪些內容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閱讀原文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閱讀題目
(1)滿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2分)
(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閑字?(3分)
《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 閱讀答案
14.(8分)
(1)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后面描寫的景物。
或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態。
(2)①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
②寓情于景。通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閑適的心境。
(3)一個閑字,點出閑景、閑人、閑心,寫出了困境之美、閑適之情。
《登裴秀才迪小臺》詩詞翻譯及作者簡介
你閑居在家時不用出門,
滿眼就能望見云霧繚繞的山峰。
落日西墜,
鳥兒在晚霞中飛去;
人們離開之后,
秋天的原野顯得格外閑靜。
以前只知道去遙遠的樹林邊,
沒想到登上這間茅檐的小臺,
同樣可以欣賞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
我會經常乘著月色前來造訪;
照應門戶的僮仆,
也不要總把院門閂上。
作者簡介:
王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作者: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注釋:
1、墟里:村落;
2、孤煙:炊煙。
3、接輿:這里北裴迪。
譯文:
寒山轉變得格外郁郁蒼蒼,
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
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
村子里的炊煙一縷縷飄。
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
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賞析:
這是寫景之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了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開頭二句寫景,著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間寫景致。渡頭落日,墟里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后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身自好,高風脫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詩起句工對,頷聯反而不對,實屬不入格。喻守真疑為首聯與頷聯顛倒錯亂,如若對調,則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義上比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臨風句是聽,接聽秋水。此說有獨到之處。
輞川閑居
王維 輞川閑居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
青菰臨水拔,白鳥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
【譯文及注釋】
1、白社,洛陽里名,在今洛陽東,此處用董京事。后代指隱士居所。
2、時,經常,時時。
3、原,平原。
4、青菰:俗稱茭白,生于水中,葉如蒲葦。
5、拔,生長。
6、翻,飛。
7、於陵子:齊國高士陳仲子的號。據《高士傳》載:陳仲子認為其做官的史長不義,就帶著妻子到了楚國,住在於陵,自號於陵子。楚王聽說他很賢德,派人聘請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別處替人澆灌園子。
8、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在井旁樹上或架子上用繩子掛一杠桿,一端系水桶,一端墜個大石塊,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賞析】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登裴秀才迪小臺
王維 登裴秀才迪小臺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賞析】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作者: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1、空林:疏林。
2、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濕,故煙火緩升。
3、藜:這里指蔬菜。
4、黍:這里指飯食。
5、餉:致送。
6、東菑:指東邊田地上的農人。
7、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
8、囀:鳥的宛轉啼聲。
9、黃鸝:黃鶯。
10、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槿:也叫落葉灌木,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11、清齋:這里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此詩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
譯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濕煙火難升;
燒好飯菜,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水田廣漠,一行白鷺掠空而飛;
夏日濃蔭,傳來黃鸝宛囀啼聲。
山中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村夫野老,已經與我沒有隔閡;
海鷗疑心,為何不信飛舞不停。
賞析:
詩意在描寫積雨后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后閑適生活。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炊煙緩升;農家早炊,餉田野食,怡然自樂的農村生活。頷聯寫自然景色: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和唱,積雨后的輞川,畫意盎然。頸聯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觀木槿,食露葵,避塵世的幽居生活。末聯連用兩典:一是《莊子寓言》載的陽子居學道歸來后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說明詩人與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只與他相游。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家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心術不正,就破壞了他與鷗鳥的關系。兩典正反結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
這首詩唐人李肇《國史補》說王維: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據傳李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句,但李集中無此。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篇》說:摩詰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佑用摩詰詩。李與王同時而稍晚,誰襲誰詩,難以說清。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佑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倍。王維詩中的意境,顯然要比嘉佑的來得開闊,深邃,色彩更為明朗。
登裴秀才迪小臺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登裴秀才迪小臺
[作者] 王維 ? [朝代] 唐代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登裴秀才迪小臺》作者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另有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其它作品
○ 山居秋暝
○ 使至塞上
○ 山中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維更多作品
登裴秀才迪小臺中的閑字如何理解
登裴秀才迪小臺中的閑字理解為閑景、閑人、閑心。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一個閑字,點出閑景、閑人、閑心,寫出了環境之美、閑適之情。
登裴秀才迪小臺望和空哪個好
答:在登裴秀才迪小臺這首詩中,我認為望更好,望字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后面描寫的景物。同時望一字也在空間上拉長了距離感,使人讀來感受到雄渾寬廣的氣勢。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王維就已經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登裴秀才迪小臺 答案
答案:《登裴秀才迪小臺》 作者王維 ,是唐朝的一部詩詞。
原文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關于迪小臺是什么啊和臺灣小迪迪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