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晏幾道,生查子晏幾道關(guān)山魂夢長拼音
大家好,關(guān)于生查子晏幾道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生查子晏幾道關(guān)山魂夢長拼音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鑒賞及譯文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
宋代:張孝祥
遠山眉黛橫,媚柳開青眼。樓閣斷霞明,簾幕春寒淺。
杯延玉漏遲,燭怕金刀剪。明月忽飛來,花影和簾卷。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譯文
遠山好似女子的眉,黛色深深,柳枝好似女子睡眼初睜,饒有媚態(tài)。時間推移,閣樓中昏昏暗暗,初春的淺淺寒意穿透幕簾。
酒杯嫌漏壺滴漏的太慢,蠟燭害怕再被剪刀剪去燭芯。突然明月升上夜空,將那映照在簾幕上的花影連著簾幕一同卷起。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注釋
生查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遠山眉黛橫:化用晏幾道《生查子·遠山眉黛長》“遠山眉黛長”句。
延:嫌棄。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賞析
這首詞是寫一位女了從傍晚到深夜的春愁。主人公的感情與周圍環(huán)境自然融合,風格清婉淡雅,讀時須細細體味,久而方知其味。
上片寫傍晚。
開頭二句寫環(huán)境同時暗中引出人物。《生查子》是個小令,形式宛如兩首仄韻的五言絕句,篇幅短小,不能盡情鋪敘,用筆務(wù)須精神。因此它在描寫景物的同時即照顧到人物,抓住主要特征,勾勒幾筆。遠山以眉言,楊柳以眼說,便是抓住未出場的女主人公最傳神的地方加以暗點。遠山,是古代一種畫眉的式樣。《西京雜記》卷二云:“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宇文氏《妝臺記》還說因受卓文君影響,時人效畫遠山眉。“媚柳開青眼”,本謂柳葉初生,細長如人之睡眼初睜,饒有媚態(tài)。元稹《生春》詩第九“何處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即指此。通常詩詞中皆以柳葉比眉,這里詞人為了避免落套,而以柳葉形容美人之俏眼,用語可謂新奇。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韋莊《荷葉杯》詞云:“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可見遠山眉往往含有愁情。一雙遠山眉、新柳眼,已隱隱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哀愁。
三、四兩句逐漸寫到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樓閣”乃女子的居處,“簾幕”乃室內(nèi)陳設(shè)的帷幕,有時也指帳子。賀鑄《減字浣溪沙》有“樓角紅綃(一作初銷)一縷霞”句,色彩明麗,此詞“樓閣斷霞明”,與賀詞詞境近似。“簾幕春寒淺”,表明此刻女子正無聊獨處,漸覺陣陣微寒飄入妝樓,傳向羅幕。他沒有圍,似可窺見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過片二句寫夜間女主人公的活動。比之上片寫傍晚景色,又更加細致一層。然細品詞意,此乃寫女子長夜難耐的心情。所謂“杯延玉漏遲”(作秦觀詞者“延”字為“嫌”),是說主人公以酒銷愁,但覺時間過得太慢,正是俗語所說的“歡娛嫌夜短,愁苦怨更長”了。“燭怕金刀剪”,是說把燒焦了的燭芯剪了一次又一次,以至不堪再剪。這是描寫女子獨對孤燈,坐待天明。這兩句中,杯和燭本為無知之物,但詞人卻把它們擬人化,竟說酒杯也嫌漏刻過于遲緩,蠟燭也怕剪刀剪得頻繁。語似無理,然而詞中的無理之語,往往是至情之語。其心情之痛苦,自是不言而喻了。
最后二句,以振蕩之筆寫靜謐之景,遂使詞情揚起,色調(diào)突然趨向明朗。從詞中寫景來看,先是寫傍晚時的霞明,次是寫夜深時的燭暗,至此則讓鉆出云縫的明月,穿簾入戶。詞中人物的感情也仿佛隨著光線的變化,時而陰沉,時而開朗。其中“忽飛來”三字,表現(xiàn)月色之突然明朗,心情之突然暢快,非常準確。寫月亮如此生動,在整個宋詞史上也極其突出。月月色未現(xiàn)時原無花影,“花影和簾卷”顯然在“月色飛來”之后。不說看月而說卷簾,說卷簾又用“花影和簾卷”這樣優(yōu)美精致的詞句來表述,不純是以景結(jié)情,還通過行動以表達內(nèi)心。此刻閨中佳人是怎么想的呢,作者沒有明言,只是把這種帶有象征意味的景象呈現(xiàn)出來,讓讀者去想象,去品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含蓄不盡,意在言外。
《生查子·遠山眉黛橫》作者介紹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為誰而作
是北宋詩人晏幾道為北宋汴京著名歌妓李師師所作,出自詩作《生查子·遠山眉黛長》。
《生查子·遠山眉黛長》
宋·晏幾道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李師師,北宋末年青樓歌姬,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拼音版為:
yuǎn shān méi dài cháng , xì liǔ yāo zhī niǎo 。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
zhuāng bà lì chūn fēng , yī xiào qiān jīn shǎo 。
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guī qù fèng chéng shí , shuō yǔ qīng lóu dào 。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
biàn kàn yǐng chuān huā , bù sì shī shī hǎo 。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
晏幾道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
閑蕩木蘭舟,誤入雙鴛浦。
無端輕薄云,暗作簾纖雨。
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賞析】
此詞以一個看似平凡的少女蕩舟遇雨、嬌不勝寒的故事,喻寫了一幕愛情的悲劇,同時也寄托了一個不諳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詞意味深蘊,含蓄婉轉(zhuǎn),手法新穎,別具一格。
開篇兩句起筆不凡,想像奇特。涉江,本《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之意。女主人公感到離江邊路太遠了,遂移家近溪頭,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將會流到所思之處吧!慰情聊勝于無,兩句堪稱癡絕之語。三、四句又起波瀾,她搖蕩著木蘭船去采芙蓉,卻不知不覺誤入了雙鴛浦。木蘭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在蕩舟緣溪而去,可是卻來到觸動她孤獨情懷之地雙鴛浦 鴛鴦成雙作對的水邊。這里妙在一誤字,竟因雙鴛這樣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
過片二句借寫泛舟時遇雨,語意雙關(guān),表達了女子被棄時復雜的感情。無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云般輕薄的男子,竟然毫無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子卻只能暗暗地忍受著無窮的痛苦。那幾乎是絕望的哀傷、綿綿的遺恨,在緊揪著人們的心。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間的歡合,而在本詞中,卻顯得如此凄冷悲涼。這里用譴責、痛悔、愛憐幾層含意,深刻地寫出被棄女子的心理。末兩句承簾纖雨,意謂她那單薄的衣裳怎抵擋寒風冷雨?只好向荷花訴說自己的幽恨。翠袖句本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詩寫一位絕代佳人幽居深谷,與草木相依,而輕薄的夫婿卻另有新歡,把她遺棄,佳人貞潔自持,甘過清貧的生活。本詞寫女子不勝風雨之寒,既點出她的軟弱無依的可悲處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獨守。然而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是無法消除的,無人傾訴,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語。荷花,與首句涉江遙相呼應(yīng),有回環(huán)往復之妙。
歐陽修 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作者:歐陽修
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注釋:
1、元夜:又稱元夕,指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也稱上元節(jié)。自唐代元夜張燈,故又稱燈節(jié)。
2、花市:指元夜花燈照耀的燈市。
3、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翻譯:
去年元宵夜的時候,
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
在明月登上柳梢頭之時,
與佳人相約黃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的時候,
月光與燈光依舊明亮。
可是卻已見不到去年的佳人,
相思之淚沾透了他年少時穿的衣服。
賞析: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jié),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yīng)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jié)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追憶去年元夜歡會的往事。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之夜的燈火輝煌,那次約會,兩情相悅。周圍的環(huán)境,花市,彩燈,明麗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愛的見證。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想念伊人的傷感。今年元夜時寫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嘆。月與燈依舊作了明確的對比,今天所見,依然如故,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jié)構(gòu),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其實是朱淑真所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huán)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lián)系在一起,展現(xiàn)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zhuǎn),時光飛逝如電,轉(zhuǎn)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huán)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huán)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于人潮涌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濕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凄涼,由此美景也變?yōu)閭兄埃屡c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彌漫于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過是凄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
世事難料,情難如愿。牽動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癡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余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濕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反復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
辛棄疾 生查子·獨游雨巖
《生查子獨游雨巖》
作者:辛棄疾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釋:
1、雨巖:在江西永豐縣西二十里的地方。這里的景色奇麗。作者在這里寫了不少的詞。
2、非鬼亦非仙:指巖石的形狀奇特。泉水的聲音也不同一般。作者在《水龍吟補陀大士虛空》詞的小題中說:題雨巖。巖,類今所畫觀音補陀。巖中有泉飛出,如風雨聲。蘇軾《夜泛西湖》五絕句: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這里指的是泉水的聲音。桃花水,二、三月的黃河水叫桃花水。但顏師古注《漢書溝洫志》時說: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花水。當以后者為是。
3、桃花水:《禮記月令》上說: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
翻譯:
溪里的水清澈見底,我在溪邊行走,
影子照在溪里。
青天落在水底下,天上的行云,
也落在溪里,我卻像在云里行走。
風光這么美麗,使我興奮,
我禁不住高聲歌唱,但是有誰來和我呢?
只有空曠的山谷,發(fā)出清音來和我。
這個聲音,不像鬼也不像仙,
原來是從桃花水里發(fā)出來的一曲歌聲。
賞析:
這是辛棄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敘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詞作年雖然難以確考,不過可以肯定這是詞人削職閑居、退居帶湖期間,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鷓鴣天》)的情況下寫作的。題目中的雨巖,位于江西永豐縣西二十里的博山腳下。據(jù)韓淲《澗泉集》卷十二一首題為《朱卿入雨巖,本約同游,一詩呈之》的詩中說:雨巖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駕回。挈杖失從賢者去,住庵應(yīng)喜謫仙來。中林臥壑先藏野,盤石鳴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見當?shù)仫L光之清幽。作者留連雨巖,填詞賦詩,以抒發(fā)其情懷。
這首詞是作者在游雨巖的時候?qū)懙摹I掀韵獮橹行模锰臁⑷恕⒃苼砗嫱谐鲆环{(diào)清雅的圖畫。下片寫自己的清傲孤獨。高歌誰和余?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義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從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強不渝的愛國決心,卻從高歌中唱了出來。詞調(diào)輕快清新,景色如畫。
此詞前二句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寫的是詞人在溪邊行,從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見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寫盡。溪水平明如鏡,人影只是水鏡中一點,其背景有廣闊的天空,一齊照入溪水,從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無物,照入水底如何見出?于是借行云來點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見,這是詞人體物精到處。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為天上之天,就沒有什么意義,這里說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補足天在清溪底句,啟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這個人是遙應(yīng)首句溪水中的照影,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視覺感受。以上四句全從清溪倒影落墨,表現(xiàn)的是詞人當時那種自覺行走于藍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飄飄似仙的獨特感受和恬靜愉悅的心情。唐朝詩人賈島在《送無可上人》中曾寫過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感受,但又不如這首詞來得清新自然,富于韻味。
接下來兩句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寫自己高歌而問誰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聞有人和,只有空谷中響起清音,表達了作者心境之孤獨。這種孤獨感,恐怕不能只理解為沒有旅游的伴侶,必須同詞人當時特殊的處境聯(lián)系起來理解。多少年來,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擠和打擊,從句中可以看到詞人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的有意無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寫得極細膩。蘇軾《夜泛西湖》五絕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靜光滿川。詞人在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現(xiàn)的是他聽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動。
他高歌之后,在這空曠之地,聽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懷疑是鬼怪發(fā)出的,繼又懷疑是神仙發(fā)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結(jié)論。然而,究竟是什么發(fā)出的清音呢?原來是一曲桃花水。《禮記月令》說: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漢書溝洫志》來春桃華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說: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長流,清音流轉(zhuǎn)寄托了詞人身處逆境,不改報國之志,而又孤獨無援的憂郁之情。
此詞上闋以寫形為主,筆法自然平實,下闋以寫聲為主,筆法婉轉(zhuǎn)曲折,虛實結(jié)合,相得益彰。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注釋:
1、芙蓉:荷花的別名。
2、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3、遺:贈。
4、遠道:猶言遠方。
5、舊鄉(xiāng):故鄉(xiāng)。
6、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形容無邊無際。
7、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終老:度過晚年直至去世。
9、還顧:回頭看。
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芙蓉,
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
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xiāng),
路途無邊無際。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
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xiāng)。
賞析: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fā)現(xiàn)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xiàn)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屬于這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xiàn)遠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對舊鄉(xiāng)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那么,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xiāng)游子了。不過,游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guān)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guān)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當不可徑指其為游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并不單純。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nóng)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shù)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fā)際、幽香襲人,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讀者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人們才發(fā)現(xiàn),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聲言要揀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難以遺送給遠方的人。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xiàn)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更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zhuǎn)換,出現(xiàn)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xiāng),長路漫浩浩。仿佛是心靈感誚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xiāng)。他當然不能望見故鄉(xiāng)的山水、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此刻展現(xiàn)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盡的長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煙云。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xiāng)的實境,從而產(chǎn)生了詩之主人公乃離鄉(xiāng)游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xiàn)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xiāng)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xiàn)方式,與《詩經(jīng)》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xiàn)丈夫騎馬登山望鄉(xiāng),父母在云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yīng)該不是空間的轉(zhuǎn)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xiàn):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面隱的面容,是十分愁苦的。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fā)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fā)出,讀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jié)句所傳達的意韻。當讀到這結(jié)句時,或許能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xiàn)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匠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jīng)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yīng)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xiāng)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于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游子思鄉(xiāng)之作,只是在表現(xiàn)游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diào)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shè)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zhì)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游子還顧望舊鄉(xiāng)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生查子·狂花頃刻香原文_翻譯及賞析
狂花頃刻香,晚蝶纏綿意。天與短因緣,聚散常容易。 傳唱入離聲,惱亂雙蛾翠。游子不堪聞,正是衷腸事。——宋代·晏幾道《生查子·狂花頃刻香》 生查子·狂花頃刻香 狂花頃刻香,晚蝶纏綿意。天與短因緣,聚散常容易。
傳唱入離聲,惱亂雙蛾翠。游子不堪聞,正是衷腸事。 離別寫景 注釋 ①“狂花”二句:狂花:春花盛開。晚蝶:秋蝶。唐彥謙《秋晚高樓》:“晚蝶飄零驚宿雨。”
②離聲:離別的歌聲樂曲。
③雙蛾:雙眉。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晏幾道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如《鷓鴣天》中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等詞句,備受人們的贊賞。? 468篇詩文
轎兒排了,擔兒裝了,杜宇一聲催起。從今一步一回頭,怎睚得、一千余里。 舊時行處,舊時歌處,空有燕泥香墜。莫嫌白發(fā)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里。——宋代·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
鵲橋仙·送粉卿行
宋代 : 辛棄疾
轎兒排了,擔兒裝了,杜宇一聲催起。從今一步一回頭,怎睚得、一千余里。
舊時行處,舊時歌處,空有燕泥香墜。莫嫌白發(fā)不思量,也須有、思量去里。 離別 , 思念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兩漢·佚名《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
兩漢 :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三百首 , 古詩十九首 , 七夕節(jié) , 離別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宋代·黃庭堅《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南歌子·槐綠低窗暗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寫景離別
關(guān)于生查子晏幾道和生查子晏幾道關(guān)山魂夢長拼音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