跫然而喜是什么意思,喜之又喜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跫然而喜是什么意思和喜之又喜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空谷足音,跫然而喜
呵,猜想你是聽了小馬哥的詰問對答吧。
【空谷足音,跫然而喜: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感到非常欣喜。】
跫然足音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跫然足音
[讀音][qióng rán zú yīn]
[解釋]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例句]忽聞空中有人言曰:“勞君枉駕,可謂~矣。”
跫然足音 足音跫然 什么意思?
跫然足音
發音:qióng rán zú yīn
釋義: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示例:忽聞空中有人言曰:“勞君枉駕,可謂~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相公》)
足音跫然
發音 zú yīn qióng rán
釋義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跫然怎么讀音是什么
跫然 [qióng rán]
[釋義] 1.形容腳步聲。 2.喜貌。 3.空無所有或稀少的樣子。
跫然,指喜貌;形容腳步聲等。語出《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
跫然是什么意思
跫然的解釋
(1). 形容 腳步聲。 《莊子·徐無鬼》 :“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 宋 黃庭堅 《 奉和 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 君子 云胡不喜為韻》 :“北寺鎖齋房,塵鑰時一啟。 晁 張 跫然來,連璧照書幾。” 清 蒲松齡 《 聊齋 志異·胡四相公》 :“勞君枉駕,可謂跫然足音矣,請坐賜教。” 何垠 注:“跫然,蹋聲。” 葉圣陶 《窮愁》 :“ 松 母方坐戶側,曝日光取暖,其弗聰之耳忽聞足音跫然至,審為 金榮 ,曰:‘ 榮哥 何來?’” (2).喜貌。 宋 沉遘 《謝人投書》 :“辱書及文編,辭高義豐,讀之跫然。” 宋 陳鵠 《耆舊續聞》 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煩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隱若自安;占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歸之素,有過等夷。” (3).空 無所 有或稀少的樣子。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 至于 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 酬謝 》 詩:“餌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 明 湯顯祖 《讀陳匡左<元史本末>有感》 詩:“跫然寒谷少人聲, 玉茗 書歸雪夜明。” 明 胡應麟 《少室 山房 筆叢·丹鉛新錄六·感遇詩》 :“夫 《感遇》 在 唐 ,未為絕出;而 《感興》 在 宋 ,實自跫然。謂不當并論則有之耳。”
詞語分解
跫的解釋 跫 ó 腳步聲:“夫逃虛空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部首 :足; 然的解釋 然 á 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以為對, 答應 ,信守:然納(以為對而采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這樣,如此: 當然 。 然后 。然則。
"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是什么意思?
"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逃空虛”句:司馬彪云:“逃,巡。故壞冢處為空虛。”跫,行人腳步聲。全句是說:巡行于故墓間的人,滿目荒涼,聽到別人的腳步聲,認為有了同伴,便覺歡喜。
送區冊序①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2。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3,舟上下失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縣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4,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5。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6。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歲矣。
有區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來7。升自賓階8,儀觀甚偉,坐與之語,文義卓然。莊周云:“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9!”況如斯人者,豈易得哉!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說,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間也。與之翳嘉林10,坐石磯11,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歲之初吉12,歸拜其親,酒壺既傾,序以識別13。
說明:
這篇贈序是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韓愈謫居陽山時寫給青年朋友區冊的。區冊,生平不詳。在這篇短文里,記下了作者在陽山與他難忘的相處,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按傳統贈序的寫法,開頭都要說送行的話。而這篇序文卻以“陽山,天下之窮處也”起首,起勢突兀,先聲奪人,然后緊緊圍繞“窮”字,用從高處向下鳥瞰的俯視角度“拍攝”陽山,氣勢一瀉而下,使人馳騁想象;仿佛看到了陽山峰險崖陡,虎豹出沒;江流灘高峽險,船翻人亡的慘景;看到城郊荒涼寂寥,縣衙破敗簡陋;人們相貌詭秘,文化落后。在這段中,韓愈到陽山之后的心情并未直接流露出來,但從篇首“天下”這夸大之辭中,從對陽山之“窮”的極力夸張渲染中,從段尾“待罪’這含有不滿和譏諷意味的反語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韓愈貶到陽山后失意、落寞、孤寂的處境與心情。
第二段寫韓愈與區冊相處的欣喜之情。同是陽山,這時使人感到,作者筆下的陽山再不是險惡叢生,驚心動魄的了,而是樹木蔥翠,百鳥和鳴,江水清悠,兩岸如畫,令人感到親切愉快和心曠神怡了。
注釋:
①方氏《舉正》:“貞元二十一年春陽山作。洪慶善謂區冊即區弘,考其始末,非也。” 魏本補注:“集有《送區弘南歸》詩,說者謂冊即弘也。其說見于送弘南歸詩。區音歐,區冶之后,舊本作區,今本作歐弘,誤矣。”此序寫于貞元二十一年離開陽山前。
2 《元和郡縣志》卷三十《湖南道》連州管縣有陽山縣:“中上,西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按:窮猶言天盡頭耳。或因下文“陸有”云云,遂解為土地貧瘠。然區生之來,為求學也,地瘠何畏?此但言其不畏險遠耳。且丘陵虎豹,江流淪溺,亦與貧瘠無關。
3 廉利侔劍戟:廉,稜角;利,銳利;侔,相等;劍戟,古代兵器,劍兩刃,戟三鋒。此指陽山江中之石利如劍戟。
4 篁竹:篁是竹的通稱。一說,篁,竹林。
5 鳥言夷面:鳥言,說話像鳥叫,難懂。韓愈是河南人,乍來陽山,語言不通,看來并非有意詆毀。夷面,是說相貌和中土人不同。古代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之說。此處把陽山人說成“夷面”,含有明顯的鄙視之意。
6 奉期約: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約,規約。例如征收夏稅秋稅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規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7 挐舟:劃船、撐船。司馬彪云:“挐,橈也,音饒。”船槳,用作動詞,用槳劃船。
8 賓階:西階。古時接客之禮,賓從西階上,主從東階上。
9 “逃空虛”句:司馬彪云:“逃,巡。故壞冢處為空虛。”跫,行人腳步聲。全句是說:巡行于故墓間的人,滿目荒涼,聽到別人的腳步聲,認為有了同伴,便覺歡喜。
10 翳嘉林:翳,隱蔽;嘉林,美好的林木。這是說在林下乘凉。
11 石磯:水中或水旁的巖石。陽山有韓愈當年的釣磯。
12 歲之初吉:指農歷正月。
13 識:記。序以識別,作序以記離別之情。
評說:
曾國藩曰:“《送區弘南歸》詩,傲兀跌宕,此文是一時作,故蹊徑與句之廉悍,并與詩相類。”
林紓曰:“區冊生平無考,或南海一不知名之士。昌黎適貶陽山,空谷足音,不能不獎許之,獎詩書仁義之說,又許之能遺外聲利,讀者不能不疑其濫竽。寧知昌黎行文固有分寸,未嘗為逾量之言。但觀兩‘若’字,便見文中大有活著。一曰‘若有志于其間也’,再曰‘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若’者,未定之詞,蓋身處煙瘴之區,與鳥言夷面之人為伍,一見斯文,自然稱許過當。然仍節節有限制,此所以成為大家之文。”
峻峰補評:“文章語言簡潔,含蓄蘊藉,富有形象性和表現力。”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